第254章 这杂碎必须得付出代价!-《狩猎1979:我带全家顿顿吃肉》

  林大头看着桌上还在微微颤动,泛着新鲜肉粉色的小野猪,又看看手里空了的搪瓷杯,哭笑不得。

  “哎!你个小崽子。烟拿走就拿走,好歹把洋火给我留下啊!”

  他冲着空荡荡的门口喊了一句,声音里带着点气急败坏。

  话音未落,办公室门“咣当”一声又被猛地撞开。

  一个系着沾满油渍围裙,五大三粗的汉子举着把厚背剁骨刀冲了进来,刀刃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寒光。

  他一双眼睛跟探照灯似的瞬间锁定了桌上的小野猪,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咧开大嘴就嚷嚷起来,声音洪亮震得窗玻璃嗡嗡响:

  “老林。瞅瞅这野猪崽子。油光水滑的膘,少说得有四十斤出头。你看咱今儿个……”

  后半截话咽了回去,只是那期待的眼神贼亮,像饿狼见了肉,搓着手,刀都忘了放下。

  林大头一巴掌拍在自己脑门上,无奈地摆摆手,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疲惫:

  “唉,老规矩。甭盯着我了,就按老规矩来。”

  “得嘞——”

  那汉子——林业队的老厨子张大力,笑得见眉不见眼,嗓门依旧震天响。

  “老规矩。三分之二剁馅儿,分成十一份。剩下的归咱们,好好打顿牙祭。”

  他身形壮实得似铁塔,但走起路来左腿却略显僵硬,那是一条裤管下藏着弹片伤痕的腿。

  当年最激烈的战斗里,他们班负责掩护撤退顶在了最后头。

  十二个人,最后只剩他林大头一个。

  他是被战友的尸首压在最底下,硬是从死人堆里扒拉出来才侥幸捡回条命。

  张大力最懂林大头的为难。

  自打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当了这林业队的大队长,他就再没为自己想过。

  没娶媳妇儿,倒是拉扯着十一个烈士战友留下的干儿子干闺女过日子。

  就他那点工资津贴,一分一毫都恨不得掰成两瓣儿花。

  这些年为了给这些长大的孩子找工作,求爷爷告奶奶,欠下的人情不知有多少。

  林大头那“抠门”、那“雁过拔毛”,不过是在守着最后底线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给自己那些干儿女多攒一口吃食,多谋一分出路罢了。

  每一次“算计”来的东西,都化作了孩子们碗里多出的一勺油星,身上多出的一件能御寒的棉衣。

  陈冬河送来的这只小野猪和之前的兔子,正好解了这月的燃眉之急。

  张大力小心翼翼地把兔子皮剥下来,这皮子硝好了能做副手套给大丫,那丫头冬天总冻手。

  桌底下那只冻兔肉也要分得均匀仔细,每份都得差不多重,秤杆子要平,免得孩子们心里有疙瘩。

  直到陈冬河走出去,和传达室那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赵头聊了好一阵子烟和天气后……

  才不经意地从老赵头半是感慨半是敬佩的碎叨里,拼凑出林大头这十几年如一日的艰难坚持。

  老赵头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岁月的沧桑:

  “……林队啊,不容易!那十几个娃,就是他心尖尖上的肉……他自个儿啥都舍不得,省下的口粮、布票,全贴补那些孩子了。”

  “外人看他抠唆算计,谁晓得他是在替十几张嗷嗷待哺的嘴打算盘呐……”

  人心隔肚皮。

  林大头那副贪图小利、精于算计的面孔下,藏的竟是这么一副铁打的身躯,一副滚烫的心肠。

  一副能扛起十一个家庭重担的肩膀!

  这一刻,陈冬河心头那些因对方市侩而生的芥蒂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丝沉甸甸的唏嘘和由衷的敬佩。

  但他终究是活了两世的灵魂,学不来林大头这般圣人境界的无私牺牲。

  他有他重活一世要拼死守护的小家。

  他的世界不大,容不下那么多别人家的苦难。

  不过,此刻他确认了一件事——

  林爱民这杂碎必须得付出代价!

  老爹那条瘸腿的仇,三叔被砸掉的饭碗,这口恶气要是不出,他陈冬河自己都觉得憋得慌。

  刚才林大头话里的暗示他懂——放手去做,别把他牵扯进来就行。

  如何干净利索地弄死林爱民,又不留一丝蛛丝马迹。

  陈冬河站在街角凛冽的寒风中,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眼神沉静如水,内心却在飞速盘算,每一个念头都带着冰碴子。

  前世学的都是战场上取人性命,一击必杀的实用手段,讲究效率,不留活口。

  至于如何滴水不漏地伪装现场,制造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如何撇清干系……

  这恰恰是他的短板。

  那些精细活儿,自有更高层面的人替他扫尾,根本无需他费心。

  他需要找个行家问问路。

  念头一起,陈冬河抬脚就走向了供销社。

  空间里的鹿血还存着些,凝固成深红的块状,那几副压箱底的虎骨分量也够,带着特殊的纹理。

  他花了一块三买了三十斤六十五度呛人的地瓜烧散酒。

  辛辣的酒气直冲鼻子,在清冷的街道上格外刺鼻。

  再花两毛钱买了个厚重的粗陶酒坛,坛盖子上带着两道凹槽,用来卡橡胶圈密封的那种,看着就结实。

  在一个僻静无人的死胡同里,他闪进空间,取出水壶里凝固的深红色鹿血块,再拿出两根沉甸甸,带着特殊纹理的长骨。

  随后,他又特意去了趟县里最大的“回春堂”药材铺。

  古旧的柜台后,花白胡子的老掌柜正戴着老花镜看账本,枯瘦的手指拨着算盘珠。

  瞅着这后生递过来的新鲜鹿血块和那分量足,纹理清晰,一看就不是凡品的虎骨,浑浊的老眼闪过一丝精光。

  他按剂量仔细配了熟地黄、枸杞、当归等几味温补药材,用黄草纸包好递过去,慢悠悠地叮嘱着用法用量:

  “……虎骨、鹿血,劲道太冲,需得这些药材调和,文火慢浸三月方得……”

  心里却在暗暗琢磨,这是哪家的子弟……

  眼神沉静得有点吓人,不像个普通的猎户,倒像是见过血的。

  最后,陈冬河抱着那装满酒和药材,足有四五十斤重的粗陶大坛子。

  坛身冰凉粗糙,压得他臂膀微沉,来到了城南那条青石板小巷尽头的一处斑驳院门前。

  门板上的漆皮剥落了大半,露出里面深褐色的木头,门环锈迹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