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晶骸遗泽,迷途求生-《七零:入赘女厂长,这软饭真香!》

  死寂祂”湮灭后留下的空虚感,比之前那澎湃的能量威压更令人窒息。

  巨大的晶洞仿佛失去了心脏,只剩下冰冷的、逐渐黯淡的晶体躯壳。

  悬浮的几何体运动变得迟滞、混乱,发出的光芒也忽明忽灭,如同风中残烛。

  幸存下来的七个人(郑代表、钱教授、技术员小刘、三名士兵以及昏迷的李飞)瘫坐在冰冷的地面上,粗重的喘息声是这片死寂空间里唯一的声响。

  劫后余生的虚脱感尚未退去,严峻的现实已如冰冷的潮水般涌来。

  “检查装备,清点物资。”郑代表的声音沙哑得厉害,他强撑着站起来,右臂上一道被能量灼伤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

  清点的结果令人绝望。

  武器方面,只剩下几把步枪和少量弹药,以及几枚手雷。

  食物几乎耗尽,只剩几块压缩饼干和半壶水。

  药品更是稀缺,只有一点止血粉和抗生素。

  最要命的是能源,仅存的两盏手提应急灯电量也已告急,一旦熄灭,他们将陷入绝对的黑暗。

  技术员小刘试图修复一台从“清道夫”尸体上找到的、略有破损的便携终端,但进展缓慢。

  “出口……完全被封死了。”一名负责探查的士兵回来报告,脸上沾满灰尘,眼神黯淡,“钻探装置离开时引发了大规模坍塌,‘阈门’那边彻底成了巨石堆,根本挖不通。其他方向……都是坚硬的晶壁。”

  他们被彻底困在了这个巨大的地下坟墓里。

  钱教授守在李飞身边,眉头紧锁。

  李飞的呼吸微弱但平稳,生命体征监测仪(用最后一点电池维持)显示他处于一种极度低耗的休眠状态。

  但他的脑波活动,在仪器能显示的极限边缘,呈现出一种令人费解的高频低幅振荡,仿佛一台超频运行的计算机正在处理海量数据。

  “他在‘消化’……”钱教授喃喃道,“‘祂’留下的信息太过庞大,他的大脑正在以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进行处理。”

  忽然,李飞额头那个淡薄的光印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几乎同时,不远处一块原本稳定发光的晶壁,内部的光丝突然紊乱地扭动了一下,投射出一片短暂、扭曲、无法理解的阴影,旋即消失。

  “看那边!”小刘注意到了这细微的变化。

  钱教授心中一动:“能量共鸣……虽然‘祂’不在了,但这个空间和李飞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他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是唯一的希望。“尝试跟着这种共鸣走!能量流动或许能指示出路,或者结构薄弱点!”

  他们开始以李飞为中心,缓慢移动。

  每当李飞额头的印记微不可察地闪动,附近总会有晶体或几何体产生细微的能量呼应。

  他们记录下共鸣最强的方向,艰难地向前探索。

  过程缓慢而危险。

  晶洞并非平坦,到处是巨大的晶体棱柱和深不见底的裂隙。

  有一次,一名士兵不小心触发了一处不稳定的能量残留,一道幽蓝色的电弧猛地窜出,险些击中他。

  整个空间极不稳定,时常有细小的晶体碎屑从高处落下,预示着更大的坍塌可能。

  在探索到晶洞边缘一个偏僻的角落时,他们有了意外的发现。

  几具穿着“清道夫”制服的尸体扭曲地倒在晶簇之间,显然是在最后混乱中被卷入门内并死于非命。

  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一些尚未损坏的备用弹匣、一点高能量口粮,最重要的是,小刘找到了一块储存芯片和那个已经扭曲变形但核心部件似乎完好的精神干扰器。

  “也许……这里面有点东西。”小刘将芯片插入勉强开机的便携终端,试图读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应急灯的光芒越来越暗淡,晶洞的整体亮度也在明显下降,温度开始降低。

  一种无形的、令人焦虑的压迫感随着光线的消退而不断增强。

  “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出路!”郑代表看着越来越暗的环境,语气凝重。

  就在这时,小刘发出一声低呼:“长官……地图……有一份残缺的结构图!好像不是‘清道夫’绘制的,年代更久远……标注了一些我们没发现的通道!”

  终端屏幕上显示出一幅模糊的、线条古朴的地图,似乎是手工绘制,覆盖区域包括他们所在的晶洞和更深远的地下结构。

  在地图的一个边缘,标注着一个狭窄的、似乎通向更深地底的隧道入口,旁边还有一个奇怪的、非“清道夫”风格的标记。

  几乎同时,李飞额头的印记再次闪烁,这次指向的方向,恰好与地图上那条古老隧道的方向大致吻合!

  希望,如同黑暗中挣扎的微光,再次亮起。

  但就在这时,远处黑暗中,传来一阵令人牙酸的、仿佛无数细小爪子刮擦晶面的声音,正由远及近。

  能量衰退,吸引了某些一直生存在这片区域黑暗角落里的东西。

  “有东西过来了!”一名士兵紧张地举起枪,对准声音传来的黑暗方向。那窸窸窣窣的刮擦声越来越密集,令人头皮发麻。

  “走!去那个隧道入口!”郑代表当机立断,背起李飞(担架已损坏),指挥队伍向着地图指示和李飞共鸣指向的方位快速移动。

  应急灯的光芒在迅速衰退的晶洞中摇曳,勉强照亮前方。

  身后的刮擦声紧追不舍,似乎被他们的活动所惊扰和吸引。

  偶尔回头,能看到黑暗中似乎有无数细小、反光的眼睛在闪烁,移动速度极快。

  他们跌跌撞撞,终于在地图标注的晶洞边缘区域,找到了一处被巨大晶柱半掩着的、狭窄幽深的洞口。

  洞口并非人工开凿,更像是天然形成后又经过粗糙的修整,洞壁镶嵌着一种发出微弱磷光的苔藓,提供了些许照明。

  “进去!快!”

  队员们鱼贯钻入狭窄的隧道。洞口狭窄,只能容一人勉强通过,恰好能阻挡那些未知的生物。

  郑代表最后进入,他回头望去,只见黑暗中有无数巴掌大小、甲壳黝黑、长着多对步足的怪异虫子如同潮水般涌到洞口。

  但它们似乎畏惧洞口苔藓的光芒或者某种气息,只是焦躁地在洞口徘徊,发出刺耳的嘶嘶声,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