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教授:这是个好苗子啊!-《刚进大专,我给国家分享六代机?》

  “机械製图”这门课很重要,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所在!

  “机械製图”这门课难不难呢

  说难也不难,很容易就入门,画几条直线,画一些三角形、多边形、立方体等等。

  说不难也难,画到最后线条太多,而且极其需要空间立体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易学难精!

  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里面,“机械製图”课程只学一年,但实则不止一年,而是贯穿整个学制。

  在大一之后,“机械製图”这门课是不用学了,但机械製图本身还在不停的学习,因为其他的课程都需要用到它。

  大专是三年学制,大一学机械製图,大二和大三两年都要用,要运用熟练。

  但是,以大专生的素质,极少有人能真正的学精机械製图这门课程,哪怕是本科生也没几个。

  而大专生,甚至很多人在“机械製图”这门课上学的一塌糊涂,第一视角第三视角这些都看不明白。

  就陆舟自己带过的本科生、大专生,能说上一句精通机械製图的学生,不会超过十分之一,超过一半的学生搞不清视角、视图。

  至於大一新生,那就更不用说,都没学几节课,更是啥都不知道。

  大专的大一新生

  不好意思,都是些学渣,知识水平就更差了,要他们画三角形、画直角,他们的线条都画不直!

  江枫一个人待在宿舍这里不知道搞什么飞机,但陆舟一早就断定了,江枫肯定在搞事情。

  至於同宿舍的同学说什么在设计第六代机,陆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当他们是在和他开玩笑,逗他笑。

  但现在

  陆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江枫竟然没搞事不说,还在机械製图,甚至画出了一个模型飞机的3d视图结构!

  外形科幻的飞机,陆舟一眼看过去就没有在意,只当是江枫不知道哪里看到的模型飞机,他只关注3d视图结构。

  一眼看过去,线条虽然密密麻麻,但却井然有序,而且结构勾勒得非常清晰,非常的有质感,完全就是一个精通机械製图的高手的杰作!

  “这怎么可能”

  陆舟难以置信的把a4纸拿在了手上,凑到眼前近距离的观看了起来,他一根线条一根线条的对了起来。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结构中,能够看到的线条全是实线。

  看不到的內部线条,全是用的虚线表示。

  在一些转折的没有剖开的地方,用的是截断线。

  再看线条之外的,无论是平直的结构、曲面的结构、弧度的结构、圆形的结构、亦或是叶片、起落架……

  等等等等,都很清楚的画了出来,而且都画对了。

  其中,有一个进气道结构格外清楚,还標註了名字“嘉莱特进气道”。

  甚至於那些细小的铆钉、內部的弹簧、转换器……等等这些,都清晰无误的表达了出来。

  “这怎么可能”

  陆舟再一次的喃喃自语了起来,这幅3d结构图还没画完,但现在已经完成的部分,足以称得上“精美”这个形容词了!

  太不可思议了!

  太难以置信了!

  陆舟真的是想像不出来,江枫这样一个大专一年级的新生是怎么把它画出来的,他怎么可能画得出来呢

  “什么不可能”

  唰的一下,江枫把a4纸从陆舟手里抽了出来,一脸不耐烦的说道:“好了,现在看也看到了,出去吧!”

  “哎”

  陆舟眼睁睁的看著手上的精美图纸从自己手上溜走,顿时就急了。

  不过,还没来得及说话,突然听到江枫来这么一句,直接就不爽了:“你这个小同学,你知不知道我是谁”

  “你是谁和我没关係!別打扰我製图就行!”

  江枫隨口回了一句,然后坐了下去。

  “我是陆舟,你们学校的特聘教授,我可是……”

  陆舟立即报出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

  但是,话只是说了个开始,江枫就无视了他,继续埋头在桌子上开始了作画,铅笔如驱臂使,一条条线条在洁白的纸张上留了下来。

  陆舟后面要说的话全部吞了回去,脸上的神情也全部凝固了。

  “老师”

  李翔宇、王磊、曾海涛三人在后面小心翼翼。

  “干什么”

  陆舟回过了神来,转过身拉长了脸瞪著他们。

  李翔宇三人莫名其妙之余,感觉万分委屈,这都是江枫搞出来的事情,你骂江枫就好了,干嘛对我们黑脸

  我们又没招你惹你!

  见三人畏畏缩缩不敢吭声,陆舟对於三人更加看不上眼了,能力差也就算了,勇气和自信也是通通没有,没有一点年轻人该有的“气盛”。

  比起江枫来,三人差太远了。

  江枫虽然对他態度恶劣,但好歹能力强,机械製图能力精通,而且丝毫不为他的身份而害怕或者畏惧,这在侧面说明江枫的勇气和自信!

  “行了行了,回教室去,我马上也过去。”

  陆舟挥了挥手,让三人赶紧走,他眼不见心不烦。

  李翔宇三人如蒙大赦,赶紧跑下了楼。

  陆舟也准备回去上课时,下意识的又转头看了一眼正在作画的江枫,然后认真的看了一会江枫画出来的结构图。

  “虽然只是模型机结构,但能画成这样,不仅说明製图能力厉害,也说明他在结构设计、航天知识方面拥有很强的天赋。这种学生如果埋没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看著白纸上越发精美的结构图,陆舟气恼的情绪快速的消减了下去,反而变得惜才起来:“不行,我不能让他这么荒废下去,我得想个办法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的正道上来。”

  他现在都七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掛了。

  他之所以接受江贵工程学院这种大专院校的返聘邀请,除了因为多赚点钱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著继续发光发热,能救一个天赋好的学生就救一个。

  大专院校的学生很多都不行,但这和大专院校本身的培养模式有关係,大专院校就是用来培养技术人才的,也就是常说的“蓝领工人”!

  他陆舟是干机械工程出身的,可不就和大专院校对口吗

  能在大专院校中发现並培养一个好苗子,对於他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也是对国家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搞科研的人很多,不可缺少,但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

  科研是理论,是前沿。

  技术是实践,是实用硬体。

  任何的前沿科研,都需要建立在实用的硬体之上的。看看航天航空领域,那些默默无闻的高技术人才同样是筑起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坚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