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男生心目中的「沈佳宜」-《华娱之天才导演》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温柔地洒进了咖啡厅,为这个早晨增添了几分暖意。

  徐风与刘茜茜提前十分钟抵达了约定地点,两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享受著这份寧静,同时也带著一丝期待。

  刘茜茜身穿米色针织衫,指尖轻轻摩挲著温热的咖啡杯沿,目光不时望向旋转门外来往的行人,心中略带忐忑地问道:“徐导,你说九把刀老师会喜欢我的形象吗我能不能演好他笔下的沈佳宜”她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角色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担忧。

  徐风笑著摇了摇头,语气中充满了肯定:“放轻鬆,茜茜,你就是他笔下走出来的沈佳宜。你的气质、你的眼神,都和角色非常契合。我相信你一定能演好。”

  就在这时,推门的风铃声响起,一个穿著深蓝色卫衣、背著帆布包的20多岁男人走了进来。

  徐风起身迎了上去,热情地打招呼:“九把刀老师,您来了!我们等您好久了。”

  刘茜茜也赶紧站起身,伸出手去:“九把刀老师,您好!我是刘茜茜,很高兴有机会能和您合作。”

  她的腕间戴著一串珍珠手链,隨著动作轻轻晃动,闪烁著柔和的光芒。

  九把刀略显侷促地握了握手,目光在刘茜茜脸上停留片刻后,由衷地讚嘆道:“太漂亮了,茜茜,你比我心目中的沈佳宜还要灵动、还要有气质。我相信你一定能把这个角色演活。”

  刘茜茜抿唇笑著,眼中闪烁著好奇的光芒:“听说小说里很多情节都是您的亲身经歷我真的很好奇,您真的为了追回初恋举办过格斗比赛吗”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对九把刀过往经歷的好奇和敬仰。

  九把刀的表情瞬间凝固,隨后无奈地笑出了声:“哈哈,那时候我中二病犯了,现在想来真是幼稚得可笑。十八岁的男孩总是想用最夸张的方式证明自己,结果反而把人越推越远。”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刘茜茜听得入迷,继续追问道:“那后来为什么没有再尝试挽回呢”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故事结局的遗憾和不解。

  九把刀望向窗外,眼神变得深邃起来,缓缓开口道:“就像书里写的那样,人生很多事本来就是徒劳无功的。或许当时的我们,更適合活在回忆里,把那份美好永远珍藏在心底。”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过去的释怀。

  话题自然转到了剧本上,徐风清了清嗓子问道:“九把刀老师,剧本改得如何了我们都很期待能看到您的作品在大银幕上呈现。”

  九把刀从帆布包里掏出装订整齐的a4纸,递给徐风:“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改编自己的小说,还请徐导多多斧正。我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故事,那將是我的梦想。”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电影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徐风快速翻阅著剧本,钢笔字跡间还夹杂著红笔標註的分镜想法。他蹙起眉头,认真思考著如何將小说的敘事节奏转化为电影语言。

  片刻后,他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並与九把刀进行了深入的討论。九把刀表示全权交给徐风处理,只要保留核心情节即可。

  离开咖啡厅时,刘茜茜回头望向玻璃窗里伏案修改剧本的九把刀,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佩。

  她知道,这部电影將承载著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和梦想,也將是她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停车场,刘茜茜与徐风並肩而行。走到银色suv旁,徐风绅士地拉开副驾驶门,刘茜茜弯腰入座时,一缕长发垂落肩头,发梢轻轻扫过徐风的手背,带来一丝丝凉意和酥麻。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车上,刘茜茜突然问起徐风心中的“沈佳宜”,语气中带著一丝调侃和好奇:“徐导,你心里有没有像白月光一样的沈佳宜啊”

  徐风笑著回应道:“哪个男生的青春期,没藏著个沈佳宜呢她可能是我们心中的白月光,也可能是我们曾经的遗憾。不过我的沈佳宜嘛……”

  他故意卖了个关子,然后调侃道,“也许就在眼前哦,只是不知道某人愿不愿意承认呢。”

  刘茜茜脸颊微红,別过脸去,嘴角却忍不住扬起一抹笑意。

  她知道徐风在开玩笑,但心中还是涌起了一丝莫名的悸动。她偷偷看了一眼徐风,发现他专注开车的侧脸竟然如此迷人。

  拿到剧本后,徐风的生活进入了高速运转模式。

  他將自己锁进工作室,夜以继日地改编剧本。他细心地调整每一个细节,以適应內地观眾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同时融入了许多內地学生特有的生活元素和困惑,让剧本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接地气。他的努力和对电影的热爱感染著每一个人。

  隨著筹备剧组的齿轮一经启动,便以不可阻挡的节奏转动起来。

  徐风拨通了王仲磊的电话,告知他《那些年》正式立项的消息。王仲磊爽快地答应了投资,对项目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相信徐风的才华和眼光,也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选景工作交给了沈明哲负责。徐风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拍出好看的画面、要有南方那种带有连廊和园的学校特色。

  沈明哲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会尽力寻找符合要求的实景,为电影增添更多的美感和意境。

  沈明哲接下选景的任务后,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他带著团队穿梭於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那些能够完美呈现电影中青春气息的场景。

  他们走过了许多学校,有的现代气息太浓,有的则显得过於陈旧,都不符合徐风心中的那个“那些年”。

  终於,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沈明哲来到了一所位於城市边缘的老式学校。

  这所学校保留著南方特有的连廊设计,连廊上爬满了藤蔓,阳光透过雕窗欞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校园里还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园,朵爭奇斗艳,仿佛诉说著青春的故事。

  沈明哲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地方,他立刻给徐风打去了电话:“徐导,我找到地方了!这里简直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些年』!”

  徐风听到这个消息,也兴奋不已。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驱车赶到了这所学校。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仿佛看到了电影中的画面一幕幕在眼前浮现,那些关於青春、关於爱情、关於成长的故事,都將在这里上演。

  徐风带著诚挚的態度,找到了学校的校长,希望能在这所充满青春气息的学校里进行电影的拍摄。

  校长一看到是正规且专业的剧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深知,这样的机会不仅能为学校带来难得的宣传效应,还能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电影製作的魅力。

  在仔细聆听了徐风对拍摄计划的介绍后,校长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要求:拍摄必须在节假日进行,绝不能打扰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徐风完全理解校长的顾虑,也深知教育秩序的重要性,於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然而,为了加快拍摄进度,確保电影能够按时完成,徐风决定採取一个创新的办法。

  他精心打造了几个与真实教室一模一样的样板间,用於拍摄教室內的镜头。这些样板间不仅布置得与真实教室无异,还根据剧情需要进行了特別的装饰和调整。

  这样一来,当需要拍摄教室內的细节镜头时,剧组就可以在样板间里进行,既方便又高效。

  而只有当需要拍摄全景或者需要利用学校特有的建筑和环境时,剧组才会前往学校进行实地拍摄。

  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拍摄的顺利进行,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干扰。

  校长对徐风的这一安排表示非常满意,他感慨地说:“徐导,您真是考虑周全,既保证了电影的质量,又尊重了我们学校的教学秩序。我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徐风也笑著回应:“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拍好这部电影,不负您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