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姚秋霜就兴冲冲地找到苏采薇:“小苏,他签了!白纸黑字摁了手印!等放了暑假,我回去就能把证扯了!”
此时离暑假还有两个月。
尽管姚秋霜一再表示不怪她,苏采薇心里那点歉疚却并未散去。
她仔细问了问,得知姚秋霜最大的孩子已经十八岁,能照顾弟妹了,便开口问道:“秋霜姐,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想不想留在城里找点事做?”
见姚秋霜眼睛一亮,她接着道:“学校食堂正好缺个临时工,活儿不轻省,工资也不高,一个月就十二块,但好在包吃住。你要是愿意,我去问问。”
“愿意!我一百个愿意!”姚秋霜忙不迭地点头,抓着苏采薇的手连声道谢,“小苏,真是太谢谢你了!你这真是拉了我一把!”
姚秋霜干活确实是一把好手,手脚麻利,收拾得也干净利落。
食堂领导看了几天,十分满意,私下还跟苏采薇夸赞:“这位姚大姐不错,勤快又踏实,以后有机会,说不定能给她转成正式工。”
此后一段时间,苏采薇几乎不用自己去食堂打饭。
姚秋霜总是掐着点,用铝制饭盒装着热乎的饭菜,要么送到她宿舍,要么直接送到教研室,直到苏采薇再三婉拒,说这样影响不好,她才作罢。
林有麟得知姚秋霜不仅没回乡下,反而在医科大的食堂站稳了脚跟,脸顿时黑成了锅底。
他硬着头皮去找过姚秋霜,想让她离开,结果自然被姚秋霜拿着扫帚劈头盖脸地骂了出来:“滚!少在老娘面前晃悠!看见你就晦气!别忘了,生活费一个月都不能少!”
论打架,常年干农活的姚秋霜还真未必会输给林有麟。
最终,林有麟只能悻悻地掏出当月的生活费甩给她。
至于刘湘湘,林有麟并未放弃追求。但刘湘湘经过那场闹剧后,死活不肯再搭理他。
林有麟并不气馁,毕竟再过两个月,他就是自由身了。
在他眼里,刘湘湘这样漂亮、有背景的城里姑娘,就像一座通往新世界的桥梁,只要攀上了,他就能一步登天,抵达自己一辈子努力都可能摸不到的阶层。
苏采薇没再关注这些纷扰。
每个周日傍晚,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守在教研室那部黑色电话旁。铃声一响,她总是第一个拿起听筒。
电话那头会传来小儿子咿咿呀呀的声音。
接着是大儿子陆闲庭的汇报:“妈,我这次数学考了满分,就是语文作文扣了两分……还有,我能连续做五十个引体向上了!”
外婆石静兰会抢过电话,絮絮叨叨地说着小家伙又尿床画地图了之类的趣事。
最后,听筒里会传来陆庆平低沉的报平安。
没有一句想念,有时甚至只有寥寥几个字。
但仅仅听到彼此的声音,感受到电话那头的呼吸,就足以让人心安,同时又奇异地生出一种遥远的悸动。
握着发烫的听筒,苏采薇偶尔会想,或许,她真的该调回海岛了。
每周二傍晚,她等的则是另一个电话,远在合肥的大女儿陆今朝的电话。
小姑娘总会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说班上那个能心算微积分的同学,说那个沉迷下棋忘了吃饭被老师揪出来的“天才”。
说他们一起用实验室的器材做“惊天动地”的实验。
当然,这些聪明绝顶的小家伙们有时也会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蠢事,比如试图给校园里的野猫讲解傅里叶变换。
第二个月通话时,陆今朝兴奋地告诉她:“妈妈,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医生!还有一个心理老师!不过我觉得我可用不着,在这里可开心了,一点压力都没有!每周能跟妈妈打电话,我就最开心啦!”
女儿欢快的声音让苏采薇心里五味杂陈,既欣慰又有些酸楚,她柔声承诺:“好,等暑假一到,妈妈就带着哥哥和弟弟去看你。”
转眼暑假已至。
小安安已经会清晰地喊“粑粑”、“麻麻”,也能摇摇晃晃地迈出几步了。
很快,他就被妈妈抱上了北去的火车,同行的还有哥哥陆闲庭和外婆石静兰。
至于陆副师长,则被丢下了。
火车鸣着汽笛,缓缓驶入合肥站。
月台上,一个身影早已等候多时。
陆今朝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蓝色运动服,个子似乎又窜高了一些,皮肤竟还白了些,眼睛又大又亮,格外出挑。
她眼睛尖,一下子就在人群里找到了家人,开心地跑过去,先抱了妈妈和外婆,又搂了搂哥哥,最后高兴地把小安安抱进怀里。
小安安却“哇”一声吓哭了。
陆今朝轻轻捏他的小脸:“我是姐姐呀,你哭什么?”
分开小半年,小弟弟早就不记得这个姐姐了,只顾着哭唧唧地要妈妈抱。
苏采薇赶紧接过小儿子哄着,另一只手拉着女儿,仔细看了看说:“瘦了点儿,妈带你下馆子吃顿好的。”
陆今朝却摇头:“妈,不用,我们食堂饭菜挺好吃的。学校还给我发了补贴,今天我请客!”
她都这么说了,苏采薇就笑着答应了。
到了食堂,陆今朝的那些同学也在,最后大家就凑在一起吃饭。
都是半大孩子,苏采薇看着他们就像看自己孩子一样,拿出从海岛带来的鱼干、肉酱、辣酱和椰肉分给大家。
同学们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直到陆今朝说:“没事儿,我妈就是你们妈,随便吃!”
大家这才放松下来,开心地吃起来,还嘴甜地叫苏采薇“苏妈妈”,把她逗得直乐。
吃完饭,苏采薇又和他们聊了会儿天,顺便留意了下他们的气色和精神头。
之后,她特意去找了年初认识的老教授,委婉地提了个小建议。
“刘教授,孩子们的身体看着是没大毛病,但普遍缺乏锻炼。搞科研这一行,没有好身体可扛不住。国家对他们寄予厚望,肯定也希望他们能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些。”
此时离暑假还有两个月。
尽管姚秋霜一再表示不怪她,苏采薇心里那点歉疚却并未散去。
她仔细问了问,得知姚秋霜最大的孩子已经十八岁,能照顾弟妹了,便开口问道:“秋霜姐,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想不想留在城里找点事做?”
见姚秋霜眼睛一亮,她接着道:“学校食堂正好缺个临时工,活儿不轻省,工资也不高,一个月就十二块,但好在包吃住。你要是愿意,我去问问。”
“愿意!我一百个愿意!”姚秋霜忙不迭地点头,抓着苏采薇的手连声道谢,“小苏,真是太谢谢你了!你这真是拉了我一把!”
姚秋霜干活确实是一把好手,手脚麻利,收拾得也干净利落。
食堂领导看了几天,十分满意,私下还跟苏采薇夸赞:“这位姚大姐不错,勤快又踏实,以后有机会,说不定能给她转成正式工。”
此后一段时间,苏采薇几乎不用自己去食堂打饭。
姚秋霜总是掐着点,用铝制饭盒装着热乎的饭菜,要么送到她宿舍,要么直接送到教研室,直到苏采薇再三婉拒,说这样影响不好,她才作罢。
林有麟得知姚秋霜不仅没回乡下,反而在医科大的食堂站稳了脚跟,脸顿时黑成了锅底。
他硬着头皮去找过姚秋霜,想让她离开,结果自然被姚秋霜拿着扫帚劈头盖脸地骂了出来:“滚!少在老娘面前晃悠!看见你就晦气!别忘了,生活费一个月都不能少!”
论打架,常年干农活的姚秋霜还真未必会输给林有麟。
最终,林有麟只能悻悻地掏出当月的生活费甩给她。
至于刘湘湘,林有麟并未放弃追求。但刘湘湘经过那场闹剧后,死活不肯再搭理他。
林有麟并不气馁,毕竟再过两个月,他就是自由身了。
在他眼里,刘湘湘这样漂亮、有背景的城里姑娘,就像一座通往新世界的桥梁,只要攀上了,他就能一步登天,抵达自己一辈子努力都可能摸不到的阶层。
苏采薇没再关注这些纷扰。
每个周日傍晚,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守在教研室那部黑色电话旁。铃声一响,她总是第一个拿起听筒。
电话那头会传来小儿子咿咿呀呀的声音。
接着是大儿子陆闲庭的汇报:“妈,我这次数学考了满分,就是语文作文扣了两分……还有,我能连续做五十个引体向上了!”
外婆石静兰会抢过电话,絮絮叨叨地说着小家伙又尿床画地图了之类的趣事。
最后,听筒里会传来陆庆平低沉的报平安。
没有一句想念,有时甚至只有寥寥几个字。
但仅仅听到彼此的声音,感受到电话那头的呼吸,就足以让人心安,同时又奇异地生出一种遥远的悸动。
握着发烫的听筒,苏采薇偶尔会想,或许,她真的该调回海岛了。
每周二傍晚,她等的则是另一个电话,远在合肥的大女儿陆今朝的电话。
小姑娘总会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说班上那个能心算微积分的同学,说那个沉迷下棋忘了吃饭被老师揪出来的“天才”。
说他们一起用实验室的器材做“惊天动地”的实验。
当然,这些聪明绝顶的小家伙们有时也会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蠢事,比如试图给校园里的野猫讲解傅里叶变换。
第二个月通话时,陆今朝兴奋地告诉她:“妈妈,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医生!还有一个心理老师!不过我觉得我可用不着,在这里可开心了,一点压力都没有!每周能跟妈妈打电话,我就最开心啦!”
女儿欢快的声音让苏采薇心里五味杂陈,既欣慰又有些酸楚,她柔声承诺:“好,等暑假一到,妈妈就带着哥哥和弟弟去看你。”
转眼暑假已至。
小安安已经会清晰地喊“粑粑”、“麻麻”,也能摇摇晃晃地迈出几步了。
很快,他就被妈妈抱上了北去的火车,同行的还有哥哥陆闲庭和外婆石静兰。
至于陆副师长,则被丢下了。
火车鸣着汽笛,缓缓驶入合肥站。
月台上,一个身影早已等候多时。
陆今朝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蓝色运动服,个子似乎又窜高了一些,皮肤竟还白了些,眼睛又大又亮,格外出挑。
她眼睛尖,一下子就在人群里找到了家人,开心地跑过去,先抱了妈妈和外婆,又搂了搂哥哥,最后高兴地把小安安抱进怀里。
小安安却“哇”一声吓哭了。
陆今朝轻轻捏他的小脸:“我是姐姐呀,你哭什么?”
分开小半年,小弟弟早就不记得这个姐姐了,只顾着哭唧唧地要妈妈抱。
苏采薇赶紧接过小儿子哄着,另一只手拉着女儿,仔细看了看说:“瘦了点儿,妈带你下馆子吃顿好的。”
陆今朝却摇头:“妈,不用,我们食堂饭菜挺好吃的。学校还给我发了补贴,今天我请客!”
她都这么说了,苏采薇就笑着答应了。
到了食堂,陆今朝的那些同学也在,最后大家就凑在一起吃饭。
都是半大孩子,苏采薇看着他们就像看自己孩子一样,拿出从海岛带来的鱼干、肉酱、辣酱和椰肉分给大家。
同学们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直到陆今朝说:“没事儿,我妈就是你们妈,随便吃!”
大家这才放松下来,开心地吃起来,还嘴甜地叫苏采薇“苏妈妈”,把她逗得直乐。
吃完饭,苏采薇又和他们聊了会儿天,顺便留意了下他们的气色和精神头。
之后,她特意去找了年初认识的老教授,委婉地提了个小建议。
“刘教授,孩子们的身体看着是没大毛病,但普遍缺乏锻炼。搞科研这一行,没有好身体可扛不住。国家对他们寄予厚望,肯定也希望他们能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