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黔国公府家大业大,枝茂繁盛,沐显亮的一位婶婶就是洪承畴的堂妹,说起来两人也能够扯上点亲戚关系,当然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洪承畴投降了满清之后,这联系自然也就断了,但是现如今城内人心惶惶的时候,沐显亮的这封信就算是不能够把洪承畴给拉过来,至少也可以让满清人把他给杀了。
征询过朱慈琅的同意之后洪承畴就写了一封信,先是详细描述了一下自家婶婶挂念兄长的思念之情,接着就是大明朝廷的大义。
最后就是劝说洪承畴可以重返大明,沐显亮以黔国公府的名义保证,可保障洪承筹的安全,并设法在朝廷内部争取官位,但一切都得看洪大人的表现。
“不错不错,你的这封信要送的秘密点,一旦要是落到了满清王爷的手里,估计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咱们这位洪大人的脑袋可能就被挂在城墙外面,如果要是他真有要投降的意思,那估计这德州城也就在我们的手里了,当然区区一个德州城无所谓,这些满清军队也不看在眼里,但自他投降之后,满八旗与汉八旗之间的矛盾,那可真是无法协调了。”
朱慈琅最后过目这封信的时候高兴的也是笑出来了,沐显亮这小子年纪不大,但跟他老子完全是两路人,他老子对整个大明王朝是愚忠,而这小子忠心耿耿,但又有一些诡计。
“殿下说的对,卑职就是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不管他想与不想,这封信对咱们来说无大碍,但对于满清军队,这可能是动乱的开始。”
沐显亮有点儿低估了洪承畴的能耐,但朱慈琅也没说出来,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看看这封信能够激起多大的浪花。
若是平时的时候,洪承畴能够很轻易地化解这个矛盾,但现在大军被围困在德州,任何事情都要从严从重,所以一旦要是被发现了,可能满清王爷们不会给他一个狡辩的机会。
信是当天晚上送进去的,我们这边的人到了城墙底下,然后用弓箭投进去了,至于是落到汉八旗的手里还是满八旗的手里,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沐显亮的运气不好,这封信直接落在了满人士兵的手里,这些人一看上面的名字马上就想到了汉军要叛变,没有任何耽搁,赶紧把信送到了郑亲王手里。
郑亲王当时也是惊讶不轻,马上命令自己手下的人处于戒备状态,同时去通知豫亲王多铎。
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再请这几位汉人将军过来。
“王爷,这分明就是栽赃于微臣,这信若是真的给我的,肯定要查明白城墙之上是何人防御,对方连查都没查,直接就把信投进来了,而且我也从来没见过,或许这是对方的离间之计也未准。”
洪承畴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脸上风轻云淡,到底是当过大明兵部尚书的人。
这种东西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以往在朝廷里被人诬告的事还少吗?
“洪大人,若此信真的落入了汉军之手,这还能到我们这儿吗?”
豫亲王多铎阴险的说道。
从京城离开的时候,多尔衮就嘱咐了一句话,那些汉人不可相信,让他自己小心点儿,这一路上倒是没出什么大事儿,但现在龟缩在德州城里,情况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汉人的心态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
“王爷,切莫多说,现在乃是敏感时期,二位王爷的军队集结起来,甚至将我部包围于中央,外面没有乱,我们先乱起来了,一封信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这云南的黔国公府到底是后继有人了。”
孔有德知道自己得站在洪承畴这边,如果要是不吭声的话,现在被拿下的就是这位洪大人,接着就有可能是自己手下的军队也会被他们当成炮灰,就算最后所有的事情都洗白了,但自己没有了军队,在满清朝廷这边也是什么地位都没有。
听到孔有德的这个话,郑亲王一时之间也有点摸不准了,实在是这件事情发生的节点……
如果要是之前没有濒临绝境的时候,这封信郑亲王是不会相信的。
可现在所有的军队都被包围在德州,危险一触即发,洪承畴本来就是个投降的人,这种人投降了一次或许会投降多次也未定。
“怎么?因为这么一封信,就要把本将军给关起来?”
洪承畴看到郑亲王没吭声,他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拖,一旦要是拖下去,即便你浑身都是嘴也说不干净了。
所以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必须要快刀斩乱麻,洗刷自己身上的冤屈。
“洪大人多虑了,只是本王担着大营诸多事宜,见到这封信之后,也得请大人过来问问,现在多事之秋,有些事情不得不防,即便大人在我这个位置上,恐怕也不能置之不顾!”
郑亲王一边说话一边想着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置。
按照他们满人的一贯想法,出现了这种有嫌疑的事情,那么不管牵连到哪个汉人,为了保障满人的安全,都是要立刻关起来的,甚至有可能会暗中解决。
但洪承畴这个家伙不是一般的汉人,除了范文程之外,恐怕他就属于汉人当中的二号人物了。
这次又是携带多尔衮的亲笔信来的,说白了还是多尔衮的亲信。
如果郑亲王在这种情况下把这家伙给杀了,回到京城之后难免多尔衮找后账。
“豫亲王以为如何?”
郑亲王忽然看到旁边的小伙子自己要把洪承畴给杀了,多尔衮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早就看我们不顺眼,一定会借着这件事情做文章。
但如果要是豫亲王把他给杀了,你自己亲兄弟动的手,难道这事儿还要怪到我的头上来吗?你自己的兄弟是如何办事的,你可比其他人清楚的很,这家伙脑袋一热就要杀人,尤其是面对汉人。
前兵部尚书也一样是猪狗……
洪承畴投降了满清之后,这联系自然也就断了,但是现如今城内人心惶惶的时候,沐显亮的这封信就算是不能够把洪承畴给拉过来,至少也可以让满清人把他给杀了。
征询过朱慈琅的同意之后洪承畴就写了一封信,先是详细描述了一下自家婶婶挂念兄长的思念之情,接着就是大明朝廷的大义。
最后就是劝说洪承畴可以重返大明,沐显亮以黔国公府的名义保证,可保障洪承筹的安全,并设法在朝廷内部争取官位,但一切都得看洪大人的表现。
“不错不错,你的这封信要送的秘密点,一旦要是落到了满清王爷的手里,估计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咱们这位洪大人的脑袋可能就被挂在城墙外面,如果要是他真有要投降的意思,那估计这德州城也就在我们的手里了,当然区区一个德州城无所谓,这些满清军队也不看在眼里,但自他投降之后,满八旗与汉八旗之间的矛盾,那可真是无法协调了。”
朱慈琅最后过目这封信的时候高兴的也是笑出来了,沐显亮这小子年纪不大,但跟他老子完全是两路人,他老子对整个大明王朝是愚忠,而这小子忠心耿耿,但又有一些诡计。
“殿下说的对,卑职就是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不管他想与不想,这封信对咱们来说无大碍,但对于满清军队,这可能是动乱的开始。”
沐显亮有点儿低估了洪承畴的能耐,但朱慈琅也没说出来,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看看这封信能够激起多大的浪花。
若是平时的时候,洪承畴能够很轻易地化解这个矛盾,但现在大军被围困在德州,任何事情都要从严从重,所以一旦要是被发现了,可能满清王爷们不会给他一个狡辩的机会。
信是当天晚上送进去的,我们这边的人到了城墙底下,然后用弓箭投进去了,至于是落到汉八旗的手里还是满八旗的手里,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沐显亮的运气不好,这封信直接落在了满人士兵的手里,这些人一看上面的名字马上就想到了汉军要叛变,没有任何耽搁,赶紧把信送到了郑亲王手里。
郑亲王当时也是惊讶不轻,马上命令自己手下的人处于戒备状态,同时去通知豫亲王多铎。
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再请这几位汉人将军过来。
“王爷,这分明就是栽赃于微臣,这信若是真的给我的,肯定要查明白城墙之上是何人防御,对方连查都没查,直接就把信投进来了,而且我也从来没见过,或许这是对方的离间之计也未准。”
洪承畴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脸上风轻云淡,到底是当过大明兵部尚书的人。
这种东西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以往在朝廷里被人诬告的事还少吗?
“洪大人,若此信真的落入了汉军之手,这还能到我们这儿吗?”
豫亲王多铎阴险的说道。
从京城离开的时候,多尔衮就嘱咐了一句话,那些汉人不可相信,让他自己小心点儿,这一路上倒是没出什么大事儿,但现在龟缩在德州城里,情况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汉人的心态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
“王爷,切莫多说,现在乃是敏感时期,二位王爷的军队集结起来,甚至将我部包围于中央,外面没有乱,我们先乱起来了,一封信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这云南的黔国公府到底是后继有人了。”
孔有德知道自己得站在洪承畴这边,如果要是不吭声的话,现在被拿下的就是这位洪大人,接着就有可能是自己手下的军队也会被他们当成炮灰,就算最后所有的事情都洗白了,但自己没有了军队,在满清朝廷这边也是什么地位都没有。
听到孔有德的这个话,郑亲王一时之间也有点摸不准了,实在是这件事情发生的节点……
如果要是之前没有濒临绝境的时候,这封信郑亲王是不会相信的。
可现在所有的军队都被包围在德州,危险一触即发,洪承畴本来就是个投降的人,这种人投降了一次或许会投降多次也未定。
“怎么?因为这么一封信,就要把本将军给关起来?”
洪承畴看到郑亲王没吭声,他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拖,一旦要是拖下去,即便你浑身都是嘴也说不干净了。
所以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必须要快刀斩乱麻,洗刷自己身上的冤屈。
“洪大人多虑了,只是本王担着大营诸多事宜,见到这封信之后,也得请大人过来问问,现在多事之秋,有些事情不得不防,即便大人在我这个位置上,恐怕也不能置之不顾!”
郑亲王一边说话一边想着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置。
按照他们满人的一贯想法,出现了这种有嫌疑的事情,那么不管牵连到哪个汉人,为了保障满人的安全,都是要立刻关起来的,甚至有可能会暗中解决。
但洪承畴这个家伙不是一般的汉人,除了范文程之外,恐怕他就属于汉人当中的二号人物了。
这次又是携带多尔衮的亲笔信来的,说白了还是多尔衮的亲信。
如果郑亲王在这种情况下把这家伙给杀了,回到京城之后难免多尔衮找后账。
“豫亲王以为如何?”
郑亲王忽然看到旁边的小伙子自己要把洪承畴给杀了,多尔衮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早就看我们不顺眼,一定会借着这件事情做文章。
但如果要是豫亲王把他给杀了,你自己亲兄弟动的手,难道这事儿还要怪到我的头上来吗?你自己的兄弟是如何办事的,你可比其他人清楚的很,这家伙脑袋一热就要杀人,尤其是面对汉人。
前兵部尚书也一样是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