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姑臧城的暮色里,凉王吕超正立于王府偏厅的案前,指尖划过一卷泛黄的兵册。
案上烛火跳动,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映出几分难以按捺的躁动。
册页间密密麻麻记着兵马数目,凉州的两万精锐兵马,此时已在城外校场集结,甲胄在残阳下泛着冷光,其中八千凉州铁骑更是他的心头肉~~这些生于戈壁的汉子,马术精湛如疾风,弯刀出鞘时能令胡骑胆寒,马蹄踏处足以让荒原扬尘。
“雍州……”吕超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指尖在舆图上重重一点。
他清楚,正面硬撼关中那股李宋残余势力无异于以卵击石,可雍州不同。
那是关中侧翼的软肋,更是他眼中的破局之棋。
自己的兵马虽不算多,却扼守着西陲要道,恰在对方大后方。
敌人的正面,有着段豪的主力兵马牵制,一方面自己在对方的后方,另一方面,对方又无法派遣主力军队抵抗他,如此之下,拿下雍州,对于他而言,并非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
若能拿下凉州,既能为段豪的西征添把火,更能为自己挣下泼天的功勋。
此时的王府正厅早已摆开盛宴,喧嚣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檀木长案上摆满了烤羊腿、酪浆与西域葡萄酿,油脂香气混着酒香、香料气,在梁柱间蒸腾弥漫。
吕超身着一袭绣金王袍,领口袖口滚着紫貂绒,这是他之前受封‘凉王’时,皇帝所赐的礼服。
他摩挲着袍角的龙纹暗绣,心中仍有些恍惚……想像几年前,天下还未乱之时,他还只是个守着姑臧城的凉州刺史,每日盘算着如何抵御风沙与胡寇,谁曾想乱世之中,自己守住了凉州,没有让蛮族,叛军祸乱于凉州。
后来天下彻底乱套,皇帝南渡,大周为了能限制于北方的叛乱,意识到了他这个孤守于凉州的臣子,为了稳住自己,为了自己能在北方继续给这些蛮族和叛军抗衡。
让他一步登天得了这“一字王”的封号。
这等荣耀,是他当年在军帐里啃干粮时连梦都不敢做的。
“等大周光复中原那日……”他端起酒盏抿了一口,滚烫的酒液滑过喉咙,眼底燃起热望:“我吕家这凉王爵位,便能与国同休。”
“后世子孙提起我吕超,定会说一句‘先祖开国功高’……”想到此处,他忍不住将酒盏重重一磕,引得席间诸将纷纷侧目。
厅中坐着的八员悍将,正是他如今的左膀右臂。
吕家本家占了四人,长侄吕虎生得虎背熊腰,掌中的丈二矛能挑落马将,次子吕昆眼神锐利如鹰,擅使轻骑奔袭,还有两个族弟吕正、吕骅,皆是冲锋陷阵的好手,一身伤疤在灯火下泛着古铜色。
另四人则是凉州本地豪强,敦煌太守的尤子玉、酒泉太守赵昂、西平太守的苏荣,张掖的都尉沮渠蒙生,个个带着西陲汉子的粗犷,手掌布满老茧,腰间佩刀的穗子随呼吸轻晃。
这些人或是世代盘踞凉州的望族,或是啸聚一方的豪杰,如今都被吕超以恩威笼络在麾下。
“诸位!”吕超站起身,举起酒盏,王袍在灯火下流光溢彩:“此番攻伐雍州,你们皆是我吕超的左膀右臂,更是我军的脊梁!”
他的声音洪亮如钟,震得烛火微微摇晃:“待雍州城破,我凉州铁骑踏进城那日,金银财帛、良田美宅,诸位尽管先挑!”
“我吕超在此立誓,定会亲赴建康向天子请命,为你们搏下世袭爵位……子子孙孙,与国同休!”
“凉王万岁!”“愿随凉王效死!”席间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诸将纷纷举杯,酒液洒在案上也不顾,而其中沮渠蒙生听完后,那是都红了眼眶,将酒一饮而尽。
沮渠蒙生是北蛮之人,后来在北方混不下去了,才来到凉州,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在凉州的张掖扎了根,但是因为是北蛮之人,他们最初的生活是并不顺心的。
但是沮渠部族有着一千多人,其中壮年之人则有三百来人,他们聚集在一起,在张掖凭借着狠斗,也算是立足了。
但是后来官府认为,这些人,祸乱地方,如匪患,便派军镇压,但是都被沮渠部族给挡住了,而且还反打了过去。
后来求援信到了姑臧后,吕超得知了这个事情的经过,明白,沮渠部族不是故意闹事,只是为了活下去而已,他便亲自带人,找沮渠蒙生谈话。
后来见到沮渠蒙生,认为其是个人才,故而有招揽之意,随后便任命其都尉,带着沮渠部族,生活在张掖城内。
对此沮渠蒙生是十分感激吕超的,毕竟让他们有了一个生活的地方。
就在此时,厅外传来环佩叮当声。
一群舞姬踏着碎步鱼贯而入,瞬间将厅内的喧嚣染上几分柔媚。
她们身着薄如蝉翼的纱衣,中原女子梳着堕马髻,眉眼含春,舞步轻盈如弱柳扶风,更有几位西域女子惹眼夺目……有的金发如波浪般垂落肩头,碧眼流转间带着异域风情。
有的棕发微卷,腰肢扭动时纱衣滑落,露出肩头细密的银饰,叮咚作响。
乐师奏响胡笳与琵琶,舞姬们旋身起舞。
她们时而聚拢成一团,纱衣翻飞如彩云,时而散开,莲步轻移,逐一走到诸将案前。
有个金发碧眼的西域女子最为大胆,舞到吕虎案前时,指尖轻轻划过他的铁甲,顺势将一杯酒递到他唇边,纱衣滑落至腰际,引得吕虎喉结滚动,仰头将酒饮尽,惹得满厅哄笑。
吕超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嘴角笑意更深。
他知道,这些悍将看似纵情声色,实则心里都揣着明白……今日的盛宴有多酣畅,他日的战场就有多凶险。
世袭爵位虽好,可若不能活着从雍州回来,终究是镜花水月。
可正因如此,此刻的欢愉才更显珍贵。
舞姬们敬酒的身影穿梭在席间,琵琶声混着笑闹声、划拳声,将姑臧城的夜色搅得滚烫。
案上烛火跳动,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映出几分难以按捺的躁动。
册页间密密麻麻记着兵马数目,凉州的两万精锐兵马,此时已在城外校场集结,甲胄在残阳下泛着冷光,其中八千凉州铁骑更是他的心头肉~~这些生于戈壁的汉子,马术精湛如疾风,弯刀出鞘时能令胡骑胆寒,马蹄踏处足以让荒原扬尘。
“雍州……”吕超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指尖在舆图上重重一点。
他清楚,正面硬撼关中那股李宋残余势力无异于以卵击石,可雍州不同。
那是关中侧翼的软肋,更是他眼中的破局之棋。
自己的兵马虽不算多,却扼守着西陲要道,恰在对方大后方。
敌人的正面,有着段豪的主力兵马牵制,一方面自己在对方的后方,另一方面,对方又无法派遣主力军队抵抗他,如此之下,拿下雍州,对于他而言,并非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
若能拿下凉州,既能为段豪的西征添把火,更能为自己挣下泼天的功勋。
此时的王府正厅早已摆开盛宴,喧嚣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檀木长案上摆满了烤羊腿、酪浆与西域葡萄酿,油脂香气混着酒香、香料气,在梁柱间蒸腾弥漫。
吕超身着一袭绣金王袍,领口袖口滚着紫貂绒,这是他之前受封‘凉王’时,皇帝所赐的礼服。
他摩挲着袍角的龙纹暗绣,心中仍有些恍惚……想像几年前,天下还未乱之时,他还只是个守着姑臧城的凉州刺史,每日盘算着如何抵御风沙与胡寇,谁曾想乱世之中,自己守住了凉州,没有让蛮族,叛军祸乱于凉州。
后来天下彻底乱套,皇帝南渡,大周为了能限制于北方的叛乱,意识到了他这个孤守于凉州的臣子,为了稳住自己,为了自己能在北方继续给这些蛮族和叛军抗衡。
让他一步登天得了这“一字王”的封号。
这等荣耀,是他当年在军帐里啃干粮时连梦都不敢做的。
“等大周光复中原那日……”他端起酒盏抿了一口,滚烫的酒液滑过喉咙,眼底燃起热望:“我吕家这凉王爵位,便能与国同休。”
“后世子孙提起我吕超,定会说一句‘先祖开国功高’……”想到此处,他忍不住将酒盏重重一磕,引得席间诸将纷纷侧目。
厅中坐着的八员悍将,正是他如今的左膀右臂。
吕家本家占了四人,长侄吕虎生得虎背熊腰,掌中的丈二矛能挑落马将,次子吕昆眼神锐利如鹰,擅使轻骑奔袭,还有两个族弟吕正、吕骅,皆是冲锋陷阵的好手,一身伤疤在灯火下泛着古铜色。
另四人则是凉州本地豪强,敦煌太守的尤子玉、酒泉太守赵昂、西平太守的苏荣,张掖的都尉沮渠蒙生,个个带着西陲汉子的粗犷,手掌布满老茧,腰间佩刀的穗子随呼吸轻晃。
这些人或是世代盘踞凉州的望族,或是啸聚一方的豪杰,如今都被吕超以恩威笼络在麾下。
“诸位!”吕超站起身,举起酒盏,王袍在灯火下流光溢彩:“此番攻伐雍州,你们皆是我吕超的左膀右臂,更是我军的脊梁!”
他的声音洪亮如钟,震得烛火微微摇晃:“待雍州城破,我凉州铁骑踏进城那日,金银财帛、良田美宅,诸位尽管先挑!”
“我吕超在此立誓,定会亲赴建康向天子请命,为你们搏下世袭爵位……子子孙孙,与国同休!”
“凉王万岁!”“愿随凉王效死!”席间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诸将纷纷举杯,酒液洒在案上也不顾,而其中沮渠蒙生听完后,那是都红了眼眶,将酒一饮而尽。
沮渠蒙生是北蛮之人,后来在北方混不下去了,才来到凉州,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在凉州的张掖扎了根,但是因为是北蛮之人,他们最初的生活是并不顺心的。
但是沮渠部族有着一千多人,其中壮年之人则有三百来人,他们聚集在一起,在张掖凭借着狠斗,也算是立足了。
但是后来官府认为,这些人,祸乱地方,如匪患,便派军镇压,但是都被沮渠部族给挡住了,而且还反打了过去。
后来求援信到了姑臧后,吕超得知了这个事情的经过,明白,沮渠部族不是故意闹事,只是为了活下去而已,他便亲自带人,找沮渠蒙生谈话。
后来见到沮渠蒙生,认为其是个人才,故而有招揽之意,随后便任命其都尉,带着沮渠部族,生活在张掖城内。
对此沮渠蒙生是十分感激吕超的,毕竟让他们有了一个生活的地方。
就在此时,厅外传来环佩叮当声。
一群舞姬踏着碎步鱼贯而入,瞬间将厅内的喧嚣染上几分柔媚。
她们身着薄如蝉翼的纱衣,中原女子梳着堕马髻,眉眼含春,舞步轻盈如弱柳扶风,更有几位西域女子惹眼夺目……有的金发如波浪般垂落肩头,碧眼流转间带着异域风情。
有的棕发微卷,腰肢扭动时纱衣滑落,露出肩头细密的银饰,叮咚作响。
乐师奏响胡笳与琵琶,舞姬们旋身起舞。
她们时而聚拢成一团,纱衣翻飞如彩云,时而散开,莲步轻移,逐一走到诸将案前。
有个金发碧眼的西域女子最为大胆,舞到吕虎案前时,指尖轻轻划过他的铁甲,顺势将一杯酒递到他唇边,纱衣滑落至腰际,引得吕虎喉结滚动,仰头将酒饮尽,惹得满厅哄笑。
吕超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嘴角笑意更深。
他知道,这些悍将看似纵情声色,实则心里都揣着明白……今日的盛宴有多酣畅,他日的战场就有多凶险。
世袭爵位虽好,可若不能活着从雍州回来,终究是镜花水月。
可正因如此,此刻的欢愉才更显珍贵。
舞姬们敬酒的身影穿梭在席间,琵琶声混着笑闹声、划拳声,将姑臧城的夜色搅得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