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婶子,您也知道我家这生意全靠这些豆子,您向来是个公道人,不能通融一下吗”
张婶子翻了个白眼,冷笑道:“璃丫头啊,这价钱已经够低了,婶子也很为难,要不你还是去別家问问吧。”
说著,还没等苏璃回话,她便砰地一声重重把门关上。
苏璃眉头微蹙,她觉得这事儿很不对劲。
黄豆又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著,张婶子姿態这么高傲,难道就不怕自己再也不找她买黄豆了
果然,她在村里问了一圈,黄豆的价钱都提到了二十文一斤,更有甚者,还有要价三十文四十文的。
摆明了就是串通好,故意给自家使绊子呢。
家里还剩几袋黄豆,虽然还能撑个三四天的,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呀!
听闻这些事,苏向阳满脸愁容,他垂头丧气地坐在角落,喃喃自语:
“这生意怕是做到头了,咱们没权没势,怎么和那些人斗如今村里人连黄豆也不卖给咱们了,唉……”
何氏也在一旁抹著眼泪,“码头的人欺负咱们,村里人也不给咱们好脸色,这可如何是好咱们不过是想做点小生意,怎么就这么难呢”
一时之间,苏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看起来,如今除了灰溜溜的打道回府,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这时,苏家眾人却在旁边瞧著热闹,心里总算觉得痛快了些。
周氏撇了撇嘴,眼中满是幸灾乐祸,她双手抱胸,不屑道:
“我早就说过,一个姑娘家,天天在外面跑,像什么话呢这下可好,碰钉子了吧这做买卖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还想著在村子里出风头,也不看看自己啥能耐”
“我劝你们啊,別瞎折腾了,省得到时候把咱们苏家的脸都丟光了!”
苏璃一声不吭,只淡淡地瞅了周氏一眼,扭头就走了。
周氏討了个没趣,哼了一声,气呼呼地掀起门帘子回屋了,边走还边念叨:“哼,还不服气呢,我看她以后有的苦头吃……”
苏珍在屋里听到院子里的动静,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台边,看著苏璃那透著几分落寞的背影,嘴角不由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回到屋里,苏璃思索了一整夜。
如今村里那些人不卖给她豆子,那么除非高价去镇上米铺买,否则这豆饭的生意怕是做不下去了。
眼下,她不想细究这背后的缘由,既然做不下去,那就换条路子,她可从没说过非卖豆饭不可呀。
再说了,每日早起磨豆子確实挺累的,他们也该好好歇歇了。
苏璃是个爽快人,一旦篤定了主意,就绝不回头!
次日一早,她把码头那些商贩都叫过来,大大方方地把豆饭的方子告诉了大家,丝毫保留都没有。
先前那些眼红苏璃豆饭生意的人,此刻倒有些畏畏缩缩,不知苏璃在打什么主意。
哪有人这么傻的,竟然把自家赚钱的路子直接白送给旁人了,谁还会嫌钱挣得太多呀
苏璃却不这么想。
一来,做豆腐这事儿虽然没啥特別难的技术,可真要做好,却极考验心性,哪怕知道他们的方子,却也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二来,这码头上每日来来往往的客人多著呢,只要用心观察,总能发现新的生意路子。
苏璃寻思著,武阳镇地处南北交界处,来往旅人眾多,口味也大不相同,什么样的都有。
在哥嫂和桃的支持下,苏璃將小推车稍加改造,支起一口大汤锅,做起了手擀麵条的生意。
不同的是,在何氏的帮助下,苏璃精心烹製了十来个浇头,酸甜麻辣、咸香鲜美,诸般滋味俱全,基本囊括了天南海北不同客人的需求。
苏璃还给她们的麵摊起了个应景的好名字——
家乡菜!
炭火熊熊,大骨熬製的麵汤在锅中咕嚕嚕翻腾著,何氏手里的擀麵杖几乎忙得没有停歇过。
粗细各异的麵条摆放一旁,桃立在锅边,双手轻扬,將一团团或粗或细的麵条利落拋入锅中。
剎那间,麵条在沸水里翻滚舞动。
未几,桃手持爪篱,迅速將煮熟的麵条捞起,沥乾水分。
不管是软糯筋道,还是爽滑硬挺,一切都依著不同客人的喜好。
苏璃在旁充当著店小二,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热情招呼著往来的客人,询问著客人对麵条口味的需求,一边將一碗碗加好浇头的麵条稳稳地端送到客人手中。
三人配合默契,摊位前一片热络繁忙之景。
果不其然,这家乡菜刚一推出,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往苏璃的摊位前一坐,老商贩闻著味儿就乐了,说道:
“我这一路啊,啥口味都尝过,可就没碰上像这摊子上口味这么全乎的。这甜的、酸的、麻的、辣的,还有各种酱香咸香的浇头,爱吃什么吃什么,可真能找到家乡的感觉。”
一旁的伙计也点头称是:
“是啊,而且你看这做法也新鲜,现煮的麵条,再浇上自己选的浇头,热乎乎的,吃得就是个舒心!不像有些地方,菜品都固定死了,哪有这般灵活多变”
旁边一个本地的常客也搭话了:
“这姑娘可机灵著呢,之前卖豆饭,生意瞧著挺好的,谁知道突然就改做这家乡菜了,结果这家乡菜的生意,竟比豆饭还要好上几倍,真是做什么像什么!”
就这么几天的功夫,苏璃三人的家乡菜麵条摊,就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
那些个同行,一开始还眼红嫉妒。
可转念一想,苏璃一个姑娘家,为人那般敞亮,连自家的方子都捨得分享出来,生意再好也是她的本事。
他们若再上前找麻烦,那就实在过分了,还是想想怎么改进自家的生意吧……
就这样,苏璃三人靠著自己的机灵劲儿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码头上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苏璃明白,如今自己已经搞定客人,在码头凭藉口味站稳了脚跟,也到该立威的时候了。
之前欺负大哥的那两人,虽然不再对大哥动手,但一见著大哥,总还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她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们才是!
张婶子翻了个白眼,冷笑道:“璃丫头啊,这价钱已经够低了,婶子也很为难,要不你还是去別家问问吧。”
说著,还没等苏璃回话,她便砰地一声重重把门关上。
苏璃眉头微蹙,她觉得这事儿很不对劲。
黄豆又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著,张婶子姿態这么高傲,难道就不怕自己再也不找她买黄豆了
果然,她在村里问了一圈,黄豆的价钱都提到了二十文一斤,更有甚者,还有要价三十文四十文的。
摆明了就是串通好,故意给自家使绊子呢。
家里还剩几袋黄豆,虽然还能撑个三四天的,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呀!
听闻这些事,苏向阳满脸愁容,他垂头丧气地坐在角落,喃喃自语:
“这生意怕是做到头了,咱们没权没势,怎么和那些人斗如今村里人连黄豆也不卖给咱们了,唉……”
何氏也在一旁抹著眼泪,“码头的人欺负咱们,村里人也不给咱们好脸色,这可如何是好咱们不过是想做点小生意,怎么就这么难呢”
一时之间,苏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看起来,如今除了灰溜溜的打道回府,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这时,苏家眾人却在旁边瞧著热闹,心里总算觉得痛快了些。
周氏撇了撇嘴,眼中满是幸灾乐祸,她双手抱胸,不屑道:
“我早就说过,一个姑娘家,天天在外面跑,像什么话呢这下可好,碰钉子了吧这做买卖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还想著在村子里出风头,也不看看自己啥能耐”
“我劝你们啊,別瞎折腾了,省得到时候把咱们苏家的脸都丟光了!”
苏璃一声不吭,只淡淡地瞅了周氏一眼,扭头就走了。
周氏討了个没趣,哼了一声,气呼呼地掀起门帘子回屋了,边走还边念叨:“哼,还不服气呢,我看她以后有的苦头吃……”
苏珍在屋里听到院子里的动静,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台边,看著苏璃那透著几分落寞的背影,嘴角不由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回到屋里,苏璃思索了一整夜。
如今村里那些人不卖给她豆子,那么除非高价去镇上米铺买,否则这豆饭的生意怕是做不下去了。
眼下,她不想细究这背后的缘由,既然做不下去,那就换条路子,她可从没说过非卖豆饭不可呀。
再说了,每日早起磨豆子確实挺累的,他们也该好好歇歇了。
苏璃是个爽快人,一旦篤定了主意,就绝不回头!
次日一早,她把码头那些商贩都叫过来,大大方方地把豆饭的方子告诉了大家,丝毫保留都没有。
先前那些眼红苏璃豆饭生意的人,此刻倒有些畏畏缩缩,不知苏璃在打什么主意。
哪有人这么傻的,竟然把自家赚钱的路子直接白送给旁人了,谁还会嫌钱挣得太多呀
苏璃却不这么想。
一来,做豆腐这事儿虽然没啥特別难的技术,可真要做好,却极考验心性,哪怕知道他们的方子,却也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二来,这码头上每日来来往往的客人多著呢,只要用心观察,总能发现新的生意路子。
苏璃寻思著,武阳镇地处南北交界处,来往旅人眾多,口味也大不相同,什么样的都有。
在哥嫂和桃的支持下,苏璃將小推车稍加改造,支起一口大汤锅,做起了手擀麵条的生意。
不同的是,在何氏的帮助下,苏璃精心烹製了十来个浇头,酸甜麻辣、咸香鲜美,诸般滋味俱全,基本囊括了天南海北不同客人的需求。
苏璃还给她们的麵摊起了个应景的好名字——
家乡菜!
炭火熊熊,大骨熬製的麵汤在锅中咕嚕嚕翻腾著,何氏手里的擀麵杖几乎忙得没有停歇过。
粗细各异的麵条摆放一旁,桃立在锅边,双手轻扬,將一团团或粗或细的麵条利落拋入锅中。
剎那间,麵条在沸水里翻滚舞动。
未几,桃手持爪篱,迅速將煮熟的麵条捞起,沥乾水分。
不管是软糯筋道,还是爽滑硬挺,一切都依著不同客人的喜好。
苏璃在旁充当著店小二,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热情招呼著往来的客人,询问著客人对麵条口味的需求,一边將一碗碗加好浇头的麵条稳稳地端送到客人手中。
三人配合默契,摊位前一片热络繁忙之景。
果不其然,这家乡菜刚一推出,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往苏璃的摊位前一坐,老商贩闻著味儿就乐了,说道:
“我这一路啊,啥口味都尝过,可就没碰上像这摊子上口味这么全乎的。这甜的、酸的、麻的、辣的,还有各种酱香咸香的浇头,爱吃什么吃什么,可真能找到家乡的感觉。”
一旁的伙计也点头称是:
“是啊,而且你看这做法也新鲜,现煮的麵条,再浇上自己选的浇头,热乎乎的,吃得就是个舒心!不像有些地方,菜品都固定死了,哪有这般灵活多变”
旁边一个本地的常客也搭话了:
“这姑娘可机灵著呢,之前卖豆饭,生意瞧著挺好的,谁知道突然就改做这家乡菜了,结果这家乡菜的生意,竟比豆饭还要好上几倍,真是做什么像什么!”
就这么几天的功夫,苏璃三人的家乡菜麵条摊,就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
那些个同行,一开始还眼红嫉妒。
可转念一想,苏璃一个姑娘家,为人那般敞亮,连自家的方子都捨得分享出来,生意再好也是她的本事。
他们若再上前找麻烦,那就实在过分了,还是想想怎么改进自家的生意吧……
就这样,苏璃三人靠著自己的机灵劲儿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码头上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苏璃明白,如今自己已经搞定客人,在码头凭藉口味站稳了脚跟,也到该立威的时候了。
之前欺负大哥的那两人,虽然不再对大哥动手,但一见著大哥,总还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她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们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