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归鸦无数来(上)-《北朝争雄》

  平城,恆州都督府官寺

  高欢正愣愣地抬头望著天上一轮明月,心思却飘飞到远方。

  他打小就穷的叮噹响,成年后也只是一名普通镇兵,每天就忙著给镇里修城墙、给达官贵人补羊圈。

  高欢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获得富家女娄昭君的青睞。

  时至今日,他也不太搞得懂。

  为啥妻子一眼就相中了,当时还在城头上光著膀子打夯的自己——或许自己真有汉高祖那般的本事

  婚礼上,镇將客套过几句:

  “你这辈子不会白活,將来发达后照顾我的儿孙。”高欢一直铭记在心。

  婚后,他才靠著妻子嫁妆置办马匹,当上了队主、函使,还结交了一大帮镇中豪强。

  也许这辈子就要在怀朔的小池塘里打转,可四年前洛阳一行改变了他的看法。

  四年前也就是神龟二年(西元519年),孝文帝汉化改革谋臣之一、汉人名士、三朝元老张彝的二儿子张仲瑀上书言事。

  他建议要“銓別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

  也就是说想要进一步强化选官制度,压缩鲜卑武人的军功上升渠道。

  奏章还没出门下省就不出意外地“泄露”了出去。

  然后洛阳城里的底层羽林军士卒聚眾数千人跑到尚书省,找张彝的大儿子张始均要说法。

  未果之后又跑到张家痛殴张彝。

  高欢和乐举当时都在洛阳城中,见城中大乱便起了跟著乱兵后头捡洋落的想法——两人的盘缠用尽,只能想点歪门邪道。

  高欢亲眼见到,张彝的两个儿子本来都逃掉了,见父亲被围殴又折返了回去救人。

  结果大儿子被愤怒的士卒丟到火里,等找到的时候,尸体都烧焦透了,只能靠髮髻里的小釵来辨识。

  而张彝本人第二天伤重而死,倒是上书的张仲瑀重伤,捡回一条命。

  怎是一个惨字了得!

  高欢跑得慢,被城门寺的人抓住了。还是乐举拿出钱財贿赂狱卒,拖到了胡太后大赦,这才把高欢救出来。

  这场大赦很有意思:

  朝廷只杀了带头的八个人,其余人尽数释放。

  家破人亡的张仲瑀反而逃到外地,直到三个月后,才敢回来给父兄奔丧。然后胡太后赏赐了布帛千匹强行堵住了他的嘴。

  这个结果说明,朝堂上的鲜卑人,包括宗室,未必不赞同羽林军的想法。

  甚至可以说,这个事情是元叉发动政变,囚禁胡太后的前奏之一。

  要解释清楚,又得先从孝文帝汉化改革说起。

  当年北魏立国的时候,把鲜卑拓跋部先世28位部落首领,都追封为皇帝。

  作个简单地对比,孔夫子的28世孙,正好就活在孝文帝时代。

  也就是说,北魏將祖先一口气追查到了千年之前。

  天知道,这一千年间,他们是拿什么东西、用什么文字把世系传承记录下来的!

  但千万別以为,是拓跋鲜卑暴发户乱来。

  这种办法其实来源於鲜卑诸部落共享权力的需求,也是游牧民族军事民主制度的反应。

  因为按照这种极其夸张的追封模式,绝大部分鲜卑头人、贵族都可以远追血缘,到这些所谓的28位先帝上。

  也就是说,大家都是皇族后代,谁也不比谁差。

  可是孝文帝改制之后,明確只有道武帝拓跋珪的子孙算是宗室。

  其余原有的“皇族后代”和异姓王一律降爵,逐渐排除在核心圈子外面。

  等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即位后,更是喜欢重用近亲宗室。

  包括元叉等一大堆远支宗室,都被排挤到羽林军中,当不受待见的“武人”,更何况一般的鲜卑人呢!

  至於来自六镇的高欢、乐举之流,更是被当作草芥一般。

  总之,北魏统治阶级內部的裂痕,已经被许许多多有识之士看在眼里,继而点燃了他们的野心。

  比如正在抬头望月的高欢,他便將赌注压在了起义一方。

  “贺六浑,到你了!”

  朝高欢走来的,是代郡太守叱罗珍业,虽地位宛如云泥,可一直对高欢亲近有加:

  “元刺史接见城中僚吏豪强,直到现在才歇口气,呆会你可別有怨气。”

  高欢笑了笑,他心里哪能没有怨气!

  若不是当日他劝说对方,留在恆州观察形势,元顺怎么可能有机会重返平城执掌军权

  而且还是他和厙狄洛一道把元顺送回来的。

  好了,现在把我晾在外头整整一天,摆什么宗室子弟的臭架子!

  不过经司马仲明一事,高欢的锋芒也收敛了许多。

  “元公当方面之任,整个恆州的干係都在他身上,我贺六浑怎么可能不晓得规矩”

  叱罗珍业点了点头,“唔,你知道就好”,说罢就要带著高欢去见元顺。

  不过高欢却停下了脚步:“依我见,府君不必忧虑。”

  “喔”叱罗珍业有些疑惑地转过身来。

  “我同乐举相熟,此人並非酷烈好杀之人,这是其一。”

  “其二,怀荒贼舍平城而走,所图无非粮草牛羊。他们还要和恆州人当邻居,是不会怠慢令郎的。”

  叱罗珍业暗嘆了口气,感慨面前的年轻人迟早要出人头地的。

  对比元顺,这位刺史只会安慰他,厙狄洛必能从怀荒贼中,將叱罗邕救出来云云。

  高欢不仅想到了自己,而且几句话便切中要害。

  “食君禄忠君事,我已当没有生这个儿子。你快去见刺史,待会来我家吃饭。”

  叱罗珍业才回到家中不久,高欢便如约找上门来。

  “贺六浑,你怎么现在就来了!”

  按叱罗珍业所猜测,高欢去寻元顺一定是建言用兵之事,掐指算算时间,他在元顺面前,待了就不到一刻钟。难不成是计策太过激烈把刺史给嚇到了

  高欢倒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那倒没有,刺史说天色已晚,让我早点休息。明日会板授我为强弩將军,统领一军。”

  所谓板授,即诸王大臣权授下属官职。说白了,这玩意就只是个荣誉称號,尚书省档案里都不会记载那种!

  叱罗珍业闻言眉头一皱,糟了,这位刺史大人的架子又摆起来了。

  想来也是,元顺亡父是宗室领袖、三朝元老任城王元澄,自个年少成名、早登台阁。

  而高欢只是一个牛马一般的六镇卒子,地位相差若云泥。

  一个丘八,还是六镇的土包子丘八,有什么资格,在宗室大臣面前妄言给个板授的將军称號,就算是开了恩。

  不过高欢倒是沉得住气的样子,淡淡说道:“刺史还说了,厙狄洛在白狼堆拦住贼军,平城不需轻举妄动,断绝贼军退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