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虽然言语内容强势,但语气却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反而像就是论事的样子。
皇后本来想替王茹嬿辩驳几句,或者说两句“你这是质疑母后,质疑王家?”之类的质问,也因太子的语调平平,而觉得悻悻然。
她说不出话来,一脸的难堪,这样的表情少见,太子觉得已经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接下来的态度便软了一分:“儿臣今日过来,不是为了斥责表姐,而是想跟母后商议商议,看是不是将宫里积年的老嬷嬷赐下一个,好生教导教导表姐规矩,她长于宫外,对于宫中情形了解的不够深,还有一些将来进宫后的规矩,也应该提前熟知。”
皇后道:“可是我早已经赐下嬷嬷了。”
太子被噎了一句,突然很想质问:“如果嬷嬷真将规矩教导好了,她能做出那等丢丑的事来么?”被人质疑贞洁品行,不说立即出声反驳,反而一副心虚似的掩耳盗铃,她那时候只顾着维护自己,可有想过他的脸面,想过皇室的脸面?
皇后大概也明白太子的未尽之意了,脸上不由更加讪讪,无话找话的问:“那依照你的意思,该找谁出宫去教她合适呢?”
太子道:“先皇后娘娘虽然无嗣,但品行端庄,堪成表率,皇后娘娘故去之后,她身边的嬷嬷一直在尚衣局掌几案等物什,儿臣小时候也曾得过她的维护指点,自觉对她的品性还是有所了解的,母后不如抬举她一下,然后以荣养之名将人赐道承恩侯府里,这样既不会跟先前教导规矩的两位嬷嬷冲突,也可从旁指点一二。”
听自己亲儿子提起先皇后,还是一副夸赞的口气,皇后的心中其实已经很不好受了。她甚至连掩饰也不想掩饰,就直接赤果果的露出悲伤难堪样子。
太子继续一鼓作气道:“儿臣想到这个办法,不是为了跟母后打擂台,而是深知母后对表姐的疼爱,凡是您身边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这样的话,再从您身边打发几个人下去,也还一样,她们不敢告诉表姐宫里真正的规矩。”
皇后不以为然:“本宫进宫之前,也没有嬷嬷教导,现在不还是做了皇后?这些事等她进了宫,本宫自然会慢慢的教她。”
太子无语的很,您进宫的时候是作为采女进宫的,进宫来学的规矩是宫女们教的,能跟王茹嬿一进宫就是太子妃这种位置的人相比吗?
可显然,皇后忘记了这一点。又或者说,她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看重自身的规矩,只觉得母以子贵就够了。
“母后,难道进宫之后,就能绝人伦之情吗?太子妃难道就不会跟承恩侯府威远侯府来往了?”
他这话问的,显然是很没有掌握好跟女性聊天的技巧,于是皇后拐了个弯,自觉已经很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笑着问:“你这是吃醋了?放心好了,以我对嬿儿的了解,她跟威远侯世子绝对没有什么的。再者,本宫也得为威远侯世子说一句,他或许能力不足,但绝对没有那种大逆不道的心思。”
太子险些气笑,他不知道自己哪一句话被皇后领悟成了吃醋。就王茹嬿这样,他要娶她也是勉强而为,丝毫觉不出跟其他男人相争的乐趣在哪里。他在心里暗戳戳的寻思,也就皇后自己觉得王茹嬿是京中贵女之首了,可她是没看到,大年初一,围绕在王茹嬿身边奉承的都是些什么人?不入流的一些外官之女罢了。要不是皇家抬举成了准太子妃,王茹嬿连座位都不可能有一个。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她王茹嬿只知道踩人,却不想想自己是否有翻船的一日?
“儿子自是极为清楚的,否则就不会帮表姐打圆场了,至于吃醋就更加不会,母后应当知道,儿子并非因为心悦表姐才娶的她,儿子是为了母后在深宫寂寞无人陪伴。她应得的尊重儿子会给她,可除此之外,她若是想插手前朝或者排除异己,请恕儿臣不能从命了。儿子心悦徐臻多年,舍弃她,娶表姐,不是因为表姐比徐臻好,而是因为母后。儿子是在母后跟徐臻之间选择了孝敬母后,而不是在表姐跟徐臻之间选择了表姐……”
说白了,王家的女儿也没有皇后想象的那么好就是了。
太子觉得既然已经说到这里,干脆就索性全都说开:“儿子娶不了徐臻,是儿子权衡之下放弃了,可不代表就能够因此而眼睁睁的看着旁人折辱于她。徐臻对儿子的帮助,母后从前也是深知的吧?今令其匹配一六品武备,不说文国公府能否答应,难不成这婚事真的赐下之后,儿臣的脸面就很好看了吗?儿臣从前择定的人只能堪配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他连表兄弟的话都不提了。
皇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她太自以为是了,被太子这样深入的一说,也反省过来。王茹嬿想让徐臻配武备,是王茹嬿没有见识,可要是皇后也跟着觉得这婚事好,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婚事讲究门当户对,文国公尚在,嫡长孙女的婚事若是如此,那就是给太子结仇,说不定文国公立即就会转到其他皇子阵营。
皇后悚然一惊,连忙抓住太子的手:“叫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老四也到了年纪,老五就跟他差了不到半年……,若是文国公府想着她嫁不成你,干脆成为皇子妃也不错,虽然她年纪稍微大了点。”
太子:“……”王茹嬿的年纪比他还大三岁多呢!徐臻才多大?!
对于自己亲娘这种两种脑回路思索问题的人,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沟通才好了。
“母后放心吧,文国公不会那样做,徐臻也不会同意的,只是,儿子在这里撂下一句,她的事,母后还是暂且缓缓,不要听风就是雨,她的背后站的是立国时便存在的文国公府。”而文国公府这么多年能够屹立不倒,难不成还不能证明其强大吗?
皇后本来想替王茹嬿辩驳几句,或者说两句“你这是质疑母后,质疑王家?”之类的质问,也因太子的语调平平,而觉得悻悻然。
她说不出话来,一脸的难堪,这样的表情少见,太子觉得已经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接下来的态度便软了一分:“儿臣今日过来,不是为了斥责表姐,而是想跟母后商议商议,看是不是将宫里积年的老嬷嬷赐下一个,好生教导教导表姐规矩,她长于宫外,对于宫中情形了解的不够深,还有一些将来进宫后的规矩,也应该提前熟知。”
皇后道:“可是我早已经赐下嬷嬷了。”
太子被噎了一句,突然很想质问:“如果嬷嬷真将规矩教导好了,她能做出那等丢丑的事来么?”被人质疑贞洁品行,不说立即出声反驳,反而一副心虚似的掩耳盗铃,她那时候只顾着维护自己,可有想过他的脸面,想过皇室的脸面?
皇后大概也明白太子的未尽之意了,脸上不由更加讪讪,无话找话的问:“那依照你的意思,该找谁出宫去教她合适呢?”
太子道:“先皇后娘娘虽然无嗣,但品行端庄,堪成表率,皇后娘娘故去之后,她身边的嬷嬷一直在尚衣局掌几案等物什,儿臣小时候也曾得过她的维护指点,自觉对她的品性还是有所了解的,母后不如抬举她一下,然后以荣养之名将人赐道承恩侯府里,这样既不会跟先前教导规矩的两位嬷嬷冲突,也可从旁指点一二。”
听自己亲儿子提起先皇后,还是一副夸赞的口气,皇后的心中其实已经很不好受了。她甚至连掩饰也不想掩饰,就直接赤果果的露出悲伤难堪样子。
太子继续一鼓作气道:“儿臣想到这个办法,不是为了跟母后打擂台,而是深知母后对表姐的疼爱,凡是您身边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这样的话,再从您身边打发几个人下去,也还一样,她们不敢告诉表姐宫里真正的规矩。”
皇后不以为然:“本宫进宫之前,也没有嬷嬷教导,现在不还是做了皇后?这些事等她进了宫,本宫自然会慢慢的教她。”
太子无语的很,您进宫的时候是作为采女进宫的,进宫来学的规矩是宫女们教的,能跟王茹嬿一进宫就是太子妃这种位置的人相比吗?
可显然,皇后忘记了这一点。又或者说,她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看重自身的规矩,只觉得母以子贵就够了。
“母后,难道进宫之后,就能绝人伦之情吗?太子妃难道就不会跟承恩侯府威远侯府来往了?”
他这话问的,显然是很没有掌握好跟女性聊天的技巧,于是皇后拐了个弯,自觉已经很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笑着问:“你这是吃醋了?放心好了,以我对嬿儿的了解,她跟威远侯世子绝对没有什么的。再者,本宫也得为威远侯世子说一句,他或许能力不足,但绝对没有那种大逆不道的心思。”
太子险些气笑,他不知道自己哪一句话被皇后领悟成了吃醋。就王茹嬿这样,他要娶她也是勉强而为,丝毫觉不出跟其他男人相争的乐趣在哪里。他在心里暗戳戳的寻思,也就皇后自己觉得王茹嬿是京中贵女之首了,可她是没看到,大年初一,围绕在王茹嬿身边奉承的都是些什么人?不入流的一些外官之女罢了。要不是皇家抬举成了准太子妃,王茹嬿连座位都不可能有一个。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她王茹嬿只知道踩人,却不想想自己是否有翻船的一日?
“儿子自是极为清楚的,否则就不会帮表姐打圆场了,至于吃醋就更加不会,母后应当知道,儿子并非因为心悦表姐才娶的她,儿子是为了母后在深宫寂寞无人陪伴。她应得的尊重儿子会给她,可除此之外,她若是想插手前朝或者排除异己,请恕儿臣不能从命了。儿子心悦徐臻多年,舍弃她,娶表姐,不是因为表姐比徐臻好,而是因为母后。儿子是在母后跟徐臻之间选择了孝敬母后,而不是在表姐跟徐臻之间选择了表姐……”
说白了,王家的女儿也没有皇后想象的那么好就是了。
太子觉得既然已经说到这里,干脆就索性全都说开:“儿子娶不了徐臻,是儿子权衡之下放弃了,可不代表就能够因此而眼睁睁的看着旁人折辱于她。徐臻对儿子的帮助,母后从前也是深知的吧?今令其匹配一六品武备,不说文国公府能否答应,难不成这婚事真的赐下之后,儿臣的脸面就很好看了吗?儿臣从前择定的人只能堪配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他连表兄弟的话都不提了。
皇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她太自以为是了,被太子这样深入的一说,也反省过来。王茹嬿想让徐臻配武备,是王茹嬿没有见识,可要是皇后也跟着觉得这婚事好,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婚事讲究门当户对,文国公尚在,嫡长孙女的婚事若是如此,那就是给太子结仇,说不定文国公立即就会转到其他皇子阵营。
皇后悚然一惊,连忙抓住太子的手:“叫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老四也到了年纪,老五就跟他差了不到半年……,若是文国公府想着她嫁不成你,干脆成为皇子妃也不错,虽然她年纪稍微大了点。”
太子:“……”王茹嬿的年纪比他还大三岁多呢!徐臻才多大?!
对于自己亲娘这种两种脑回路思索问题的人,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沟通才好了。
“母后放心吧,文国公不会那样做,徐臻也不会同意的,只是,儿子在这里撂下一句,她的事,母后还是暂且缓缓,不要听风就是雨,她的背后站的是立国时便存在的文国公府。”而文国公府这么多年能够屹立不倒,难不成还不能证明其强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