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查考评暗藏玄机-《弄娇娥》

  大梁考核官员德行为本,文艺次之。每年的考核是在夏末进行,根据官员的政绩分上中下九个等级,评是一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核完毕之后的任免、调派等则要等到来年春天,避免官员寒冬腊月冰天雪地行路难。

  徐臻觉得自己要是伸手到人家胡同知的家中搅和,那手也伸的太长,万一用人不当,再叫人剁手就不好了,倒不如寻这胡同知往年的考绩评语过来看看能不能做些文章。

  有了主意之后,她心情大好,对徐平也和颜悦色起来:“平叔远来辛苦,先歇几日再回去不迟。我这里跟妹妹也需要些时日给父亲母亲备些春裳夏衣。”

  徐平唯唯诺诺的答应了,出来之后被料峭的春风一吹,整个人都“神清气爽”,双手抄在袖子里头看着外头的天色道:“这怕是要来一场倒春寒。”

  三天之后,胡同知的履历抄本就放到了徐臻桌案上。

  徐臻看着上头“政绩平平、唯有德行甚佳、教化百姓克勤惟俭”的评语,嘴角露出一个浅笑,伸手捏起纸张,在阳光下一字一句的拆开来读。

  胡同知的去年考评乃是个“中上”,正好卡在进退之间,说他没有政绩吧,他还有点,说他做的好吧,亮点不足。不知道的人只会误以为这份考评乃是恰如其分,其实么,能评出如此的考语来,足以证明胡同知也是个官场老油子了。

  评语上佳,吏部的官员就要认真考察,确认无误就会被升官,如果胡同知的上官并没有明显错处,那么胡同知升官说不得就要调任他处。做生哪里比得上做熟啊?是以胡同知卡着这个考评,不上不下,既没有坏到让人将他裁了,也没有高调到被“万众瞩目”。

  若不是徐平说出个分明来,只怕徐臻看了这考评也觉得还算恰当了,只是她生长在文国公府,想要长成不谙世事的模样也行,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她又自幼聪慧,凡事略看几眼也就通个七八成了,再加上文先生的指点教导,想不通透都难。没有在上京里闹出个什么“八面玲珑”的名头来,那都是因为她太懒。

  看完这份抄本,徐臻心中慢慢计较着。

  她若是找人将胡同知的考评给改了,这是最直接的办法,不过,胡同知不管是调任还是被裁,只要他还有余力,查出哪个环节出问题也不是不可能。

  手指在桌上轻叩,她想起胡同知那位“俊杰”,一个完整的找不出漏洞的主意完美成型。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大善!”

  徐平在府里又住了两日,预备妥当了要带回的东西,这才来老太君面前告辞。

  对于徐三老爷,老太君跟文国公作为亲娘亲爹也早就无语,甚至老太君还曾偷偷对着文国公说:“权当没生这个儿子吧。”

  大梁也是以孝为治民根本,徐三老爷事业做得再出彩,于父母生恩养恩上半点建树也无,就足以令言官诟病了,至今为止没有人说起这一茬,都是得亏文国公夫妇还有其他儿子,无形帮他补足了些不全。

  徐三老爷不能讨文国公夫妇欢心,徐平当然就更讨不了好了,在老太君这里也只得了一句:“好好照料你主子。”

  二姑娘见祖母面色肃然,不似开怀的样子,有些担心的看了一眼大姐。

  她大姐今日穿得倒是十分妍丽活泼,鹅黄的春衫穿在身上,像一丛娇俏的迎春,叫人觉得春意无限。

  本来来请安的时候,老太君就已经夸过这颜色选的好,徐平一过来,老太君难得主动的说道:“听说你们姊妹也给父母备了不少东西,既然许平要走,就叫他一起带走的好,免得还要咱们另外打发人再走一遭。”言语之中,这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有些刻薄了。

  徐臻姊妹便告退,而后带了徐平出来。

  二姑娘回去取写给父母的信,徐臻将徐平叫到一边廊上。

  春雨在美人靠上放了一只软厚的垫子,徐臻坐了,跟徐平温声细语的说起话来。

  徐平先时还能平心静气的听,三五句话之后,他就坐不住了,只觉得这廊下安置的石头凳子该是火焰山的石头打磨出来的,烙人的很。

  二姑娘还没回来,徐臻的话已经说完了,她说完就将胳膊搭在栏杆上,望向院子里头发了芽的柳条。

  徐平做了半天心理建设,终于低声咳了一下,而后开口道:“姑娘说的事并不难办,只是是不是还要告诉一下三老爷?”

  徐臻扭过头来看他,神色平静:“你看着办吧。”她的声音冷漠而苛刻,像是根本不关心徐三老爷的反应一样。

  事实上徐平却知道徐三老爷对胡同知多有容忍,一个是两个人同僚久了,处事已经有些习惯熟悉,另一个则是徐三老爷也知道水清无鱼的道理,觉得胡同知贪婪不假,但也能办成些事,再则百姓也都熟悉了这些为政的手段,大家和平相处起来,没有什么事就是好事。

  徐臻交代的几句话不多,也不是让他有多少大行动,只是请两顿酒,放出些虚虚实实的风声,可若是胡家的“俊杰”因此咬勾上当,那胡同知的位子真的是到头了……

  管盐管粮的官员清白的能几个?这盐化在水里谁还能看出来不成?

  徐平带着满腹心事回了西北。

  他没敢告诉徐三老爷,而是真就按着徐臻讲的法子,两顿酒的功夫就足够俊杰公子主动咬勾了。

  在遥远的西方有位大人物曾说过“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俊杰虽然跟这位大人物没有深交,但意识竟然奇异的相似了,他觉得既然皇上跟太子看不到他的光芒万丈,那他就走到皇上座下,让他看看。

  俊杰自我感觉良好,也觉得他爹留在此地是真屈才。

  胡同知从前考绩的评语俊杰没关心过,现在觉得需要了,去了书房翻出来一看,顿时感觉更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