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麒麟-《反清:慢工出细活》

  “七万!”

  “碰了!”

  “哈哈~和大人今天的手气真是旺啊!”

  “和大人,这可是六百里加急,从广州运来的香蕉,您尝尝。”

  “好好好!”

  叶国泰下了老本,把自己的第四房小妾都叫出来,陪和珅搓麻。

  一时间恭维的话不断。

  捧得和珅飘飘欲仙。

  “六筒!和大人,该您了。”

  那软糯香甜的嗓音,眉宇间万种的风情,如水的眸子一直冲着和珅飘。

  “胡了!”和珅高兴地把牌往前一推。

  “和大人真厉害啊!”

  “和大人你又胡了!”

  “和大人你要让着点儿奴家啊!”

  “哈哈哈~~好说好说。”

  一时间屋子里热闹非凡。

  叶国泰一边搓牌一边趁机问道:“和大人,今日那刘罗锅真是可恶啊!

  竟然拆穿金山寺的和尚都是假和尚,白白扫了皇上的兴致。”

  和珅点点头,附和说道:“此獠犹为可恶,待本官寻得机会,定要参他一本。”

  叶国泰继续说道:“就是不知皇上今天为什么放过我等。

  虽然和大人您已经给下官分析过,不过下官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啊!”

  和珅笑道:“年兄尽管放心,我不是说了嘛,虽然事情办得稍有瑕疵。

  但是忠君爱国之意拳拳,皇上心里也是明白滴!

  只要年兄多多为皇上进忠,定会一扫颓势,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啊!”

  叶国泰经过和珅的两次保证,终于放下心来。

  乐呵呵地陪着和珅打牌。

  忽有下人来报,“启禀老爷,镇江县令吴宝安求见!”

  叶国泰不悦地说道:“哼,三番五次打搅,真是不懂事,告诉他老爷我这会没空。”

  和珅却在一旁说道:“叶大人要善待下属嘛!”

  叶国泰立即换了一副笑脸,“和大人说的是,是下官孟浪了!”

  随后对下人说道:“叫他进来吧。”

  “嗻~”

  “大人,麒麟啊,麒麟啊!”

  吴宝安慌慌张张地跑进屋子里。

  边跑边喊。

  “大人,麒麟啊!”

  吴宝安连滚带爬地跪倒在叶国泰跟前,高声叫着:“麒麟现世啊大人。”

  “什么什么?麒麟?哼!”叶国泰不屑一顾。

  又是一个想趁着皇上南巡幸进的小人。

  真当他这三品大员是买来的?

  不过和珅就在旁边,自己说难听了,又被说成苛待下属了。

  随即冲着和珅拱手道:“和大人,你看这。。。”

  和珅心里门儿清似的。

  麒麟是假,邀宠是真,不过根据他的了解,皇上还真吃这一套。

  不过他还是沉思了一会。

  随后对叶国泰笑着说道:“叶大人,圣上南巡,麒麟现世,岂不是祥瑞之兆啊!”

  叶国泰被和珅一点拨,也有点回过味来了。

  说白了这就是个幌子,麒麟嘛,谁都没见过。

  到时候拿它作作文章,圣上南巡,麒麟现世,此乃太平盛世祥瑞之兆。

  皇上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圣君啊。

  甚至拍马屁的话,叶国泰都准备好了。

  到时候拍的皇上高兴了,自己金山寺假和尚的事儿也就过去了。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麒麟在哪?消息是真是假谁关心?

  只是个噱头,又不是把麒麟带到皇上面前给他看。

  想通了这一节,叶国泰也高兴起来。

  “和大人说的是,皇上乃是千古明君圣主,上天才降下祥瑞麒麟啊!”

  和珅咬了口香蕉,这才开口笑道:“好,明日我就奏明圣上。”

  叶国泰笑道:“多谢和大人点拨啊!”

  “年兄客气了!”

  “吴宝安,明日随我一同觐见皇上吧。”叶国泰淡淡地说道。

  吴宝安激动地跪地磕头,感激涕零道:“多谢大人栽培!”

  “下去吧。”

  “嗻~”

  等吴宝安走后,屋子里打牌的声音又继续响起。

  谁也没拿这个事儿当回事儿。

  吴宝安从叶府出来,稍微一寻思,就感觉不对。

  他自己也知道这麒麟之事是假的,不过就是为了讨皇上高兴。

  万一能升自己个一官半职的。

  他是邀宠,但他不傻。

  叶国泰以及和珅的态度都非常冷淡,他觉出来了。

  明天自己觐见皇上,把麒麟之事一说。

  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事儿,估计其它臣子也是为了逗皇上开心,不与拆穿。

  然后拍拍皇上马屁,博皇上一笑。

  自己不但什么好处都得不到,还得被打上一个幸进小人的标签。

  吴宝安有些不甘。

  咬了咬牙,正所谓富贵险中求。

  随后吩咐下人道:“你快马加鞭回到镇江,告诉刘县丞,一切依计行事。”

  “嗻~”

  吴宝安又叮嘱道:“告诉刘县丞,一切慎之又慎。

  我明日就要跟随叶大人面君,马虎不得!”

  “嗻~”

  第二日。

  叶国泰当着金少青的面奏报。

  “启奏皇上,紫金山中有麒麟现世。”

  金少青明白了,这是假麒麟事件来了。

  随后有些意味深长地看着叶国泰。

  他可是深知清朝的这些官员一个个的都富的流油。

  就拿假和尚来说吧,一个和尚四百两纹银,一百个和尚就是四万两。

  前世记载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每升最优良的大米报价在十余文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

  据《清会典》记载计算,当时的一升恰当于后世的1.5斤。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间足以买150斤最优良的大米。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

  光绪十五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

  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

  均匀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清朝时期一石恰当于156.45斤。

  换算下来,光绪年间的一两银子可以采购107斤支配的粮食。

  也就是说四万两银子,可以买三千吨大米。

  那可是三千吨啊!

  这还只是一个巡抚。

  说什么康乾盛世,金少青自己都感觉有点扯淡。

  盛的是那些贵族老爷差不多。

  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在温饱线上。

  吃糠咽菜的那种。

  “麒麟之说,不过史书虚载,并无此物。

  在京城的时候朕就常听人说,有人亲眼目睹。

  但是实查,却飘渺无据,此次又是谬传邀功了。”

  和珅出班奏道:“启禀皇上,麒麟之说虽然是飘渺无据,但是既然在百姓之中流传。

  也是上应天心,民心所向,正是有吾皇这样的千古圣君,才会有祥瑞之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