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加封-《反清:慢工出细活》

  金少青道:“这京城汇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爱卿所说之事根本不在话下。”

  和珅躬身道:“回皇上,奴才找了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能想出好办法的。”

  “那是你没有找对人!”

  胡胜被黄门太监叫到一边耳语了几句,然后上前奏道:“万岁爷,顺天府尹说已经抓到了唐保良,现在宫外候旨!”

  金少青也觉得是时候了,“带他进来!”

  “圣上有旨,带唐保良进殿!”

  “奴才陈继善!”

  “臣唐保良!”

  “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保良,朕命你追缴被盗永乐大典,为何抗旨违意?”

  唐保良解释道:“启禀万岁,臣担心大张旗鼓满城搜索,会使贼人狗急跳墙毁伤永乐大典,故而内紧外松大开城门!”

  金少青点点头,“言之有理!可为何长时间不见你的踪迹?”

  “禀皇上,微臣日夜私访暗探,才发现贼人踪迹,已经追回永乐大典一部,并抓获贼人五名!”

  “好!竟然已经找到永乐大典了?”金少青有些高兴地说道。

  “臣不敢欺瞒万岁!要不是这位顺天府尹陈继善说臣是朝廷钦犯,将臣羁押乃至延误时机,被盗永乐大典可全部追回!”

  来了,我等的就是现在!

  陈继善有些委屈道:“启禀皇上,这是和大人的意思啊,说是奉了皇上的旨意!”

  “朕的旨意是见着唐保良要即刻上报!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协助他!”

  金少青大喝一声,“大胆陈继善!你竟然敢假传圣旨延误追缴永乐大典!来呀!”

  “嗻~~”

  “摘去顶戴花翎,交大理寺查办!”

  “嗻~~”

  陈继善委屈地都快哭了,“皇上,奴才冤枉啊!还请皇上明察!”

  和珅站在班内,也不敢声张,他自己这个事儿刚刚被皇上原谅,再出来晃悠怕被一棍子楔死。

  等陈继善被带下去,金少青又看向唐保良。

  “唐保良!”

  “臣在!”

  “你追回永乐大典有功,昭赐为三品少卿,兼任顺天府尹衙门!”

  唐保良立即奏道:“启奏万岁,臣不敢贪功,多亏侍郎刘墉指点迷津,臣才得以破案!”

  金少青心里笑了,好了,这下刘墉也可以回来了。

  “刘墉?刘墉现在何处?宣刘墉上殿!”

  “嗻~~”胡胜领命而去传召刘墉。

  六王爷起身奏道:“启禀皇上,功德碑已经建好了!”

  “哦?已经建好了?今天可都是喜事儿啊!”

  和珅出班说道:“王爷今儿不是又喝多了吧?我专管此事,自然清楚的很,昨儿后晌工匠们还一筹莫展呢!”

  六王笑道:“和大人,要不是我昨天亲眼所见,我也不信呐!”

  “启禀皇上,此法乃是刘墉所想,先将土拥的与碑座一样高,而后再顺着土坡把碑拉上龟背,扶起碑石安上,将土除去就是了!”

  “哈哈哈~~妙啊!此法实在是妙啊!”金少青笑着附和道。

  “嗯!妙啊!此法确实妙!”

  “汪大人言之有理,此法虽然简单朴素,但是确符合大道至简之理!实在是妙不可言啊!”

  “苏大人说的对啊!”

  和珅见着文武官员纷纷夸赞刘墉,脸都气绿了。

  “唐保良,你平身吧,朕金口玉言,你既有功,当赏!”

  “臣!谢主隆恩!”

  “圣上有旨,传刘墉随旨上殿!”胡胜跑到刘府过来传旨。

  霞儿道:“胡公公,我们老爷被罚在石料厂凿碑呢!”

  胡胜赶紧命令下人道:“快去石料厂,接刘大人上殿!”

  “嗻~~”

  等一行人走了以后,霞儿吩咐道:“张成,快嘱咐轿夫,抬着新轿子去宫外等候,等老爷下朝!”

  “嗻~~”

  张成赶紧跑着去报信了。

  “嫣翠,你去吩咐厨房,做些老爷平时爱吃的酒菜准备着。”

  “是夫人!”

  刘府因为胡公公的一道口谕上上下下地都忙活了起来。

  “庶民刘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墉,唐保良一事,朕冤枉爱卿了,起来吧!”

  “草民不敢愧瞻龙颜!”

  “哈哈~~”金少青笑了起来,别说,刘墉演起戏来还有模有样的,知道没有功名在身是不能见皇上的。

  “刘墉,那金狮镇纸你怎么又给朕还回来啦?”

  刘墉道:“启奏皇上,金狮仍在我书房的案上。”

  “嗯?金狮明明在朕的书案上啊!”金少青看了一眼和珅。

  和珅又浑身一激灵,不会真的弄巧成拙了吧?

  刘墉道:“这乃是太后所赐之物,绝对不会送人的!”

  金少青‘大惊失色’道:“竟然是皇太后赐的?这么说金狮本来就是一对儿,皇太后赐了你与朕各一只!”

  “哎呀!”金少青急忙从御座之上下来,亲自搀扶起刘墉。

  “是朕冤枉爱卿了!快快请起啊!”

  一帮文武官员也都明白了,这刘墉就是皇太后的干儿子啊!这简直是位大佬啊!

  和珅直接傻眼了,没想到金狮镇纸本来是一对儿!

  “奴才罪该万死!”和珅跪下请罪道。

  “哼!和珅,朕看你这十三经与功德碑办事不力,先革去你一年的俸银!”

  “奴才谢主隆恩!”

  六王爷躬身道:“皇上息怒!”

  金少青回到御座之上,对胡胜道:“传旨,刘墉巧立功德碑,保举贤良追回永乐大典,政绩卓着,其官复原职,加吏部尚书衔,御前行走!”

  “臣刘墉!谢主隆恩!”刘墉直接跪伏谢恩。

  “皇上圣明!”六王也笑着附和道。

  “皇上圣明!”众臣也都躬身附和。

  “刘墉,此次京察大计之事,你继续主持操办!”

  “臣!遵旨!”刘墉大声道。

  众臣互相望了望,都各自叹了一口气。

  没办法,皇上给机会,咱不中用啊!

  弄了个温国凯这个糟老头子上来,那不是拿朝廷当儿戏呢吗?

  既然满人不行,皇上只能用汉人了。

  不过还行,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也不是外人。

  一帮人都纷纷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