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在主储秀宫门前稳稳落下。
早有宫女上前,轻声细语地引着宋知婳步入宫门。
储秀宫内布置得并不奢华炫目,反而透着一股雅致和宁静,熏香淡淡,一如皇后给人的感觉。
“皇后娘娘,宁安郡主到。”殿内,一个穿着体面的宫女轻声向暖榻上的人禀报。
皇后正斜倚在榻上,像是闭目养神。
听到声音,她缓缓睁开眼睛,那双眸子清澈明亮,没有丝毫刚睡醒的朦胧,显然方才只是在假寐,或者说,是在沉思。
她的容貌并非郑贵妃那种明艳夺目、极具侵略性的美,而是更偏向端庄温婉。
柳叶眉,杏仁眼,鼻子秀挺,嘴唇丰润,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十分舒服、柔和可亲的感觉。
她今日穿着一身淡雅的常服,头上只簪了几支玉簪,简约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身为一国之后的雍容气度。
她的家世确实不算显赫,娘家父兄官职不高,是在她成为皇后之后才逐渐得到些提拔,但根基依旧浅薄。
正因为深知娘家无法成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她在后宫之中一向谨言慎行,低调隐忍,很少主动争抢什么,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储秀宫中,将“贤良淑德”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她能稳坐后位这么多年,凭借的,确实是皇上对她那份不同于其他妃嫔的、持续多年的喜爱与宠爱。
他们相识于微时,那时他还只是皇子,一次偶然的相遇,便让他对她一见钟情,执意娶为正妃。
这份情谊,历经岁月,虽然后宫美人不断,如曾经宠冠后宫的郑贵妃,虽然现在已经失踪并且身负叛国命案,但皇上对皇后始终保留着一份尊重和温情。
然皇上毕竟是皇上。
他的宠爱可以给她尊荣,却无法阻止他不断纳娶新人。
最近,她敏锐地察觉到,皇上似乎对这位因抗疫有功而新晋的宁安郡主——宋知婳,产生了兴趣。
她暗中查过宋知婳的底细。
除了这次尸瘟中大出风头,医术了得,被封为郡主之外,几乎毫无背景。
是前丞相宋威远之女,但宋家已然倒台,全族流放,她算是孤女一个,还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妹和孩子在京城以行医为生。
这样一个女子,按理说并无威胁,但皇上看她的眼神,以及偶尔提及她时语气中的欣赏,让皇后心中警铃大作。
一个郑贵妃倒下了,难道又要来一个宋知婳?
而且这个宋知婳,似乎比郑贵妃更有头脑,更得民心。
所以,今日得知宋知婳被周雨“护送”回城,她立刻决定出手,要先见一见这个女子。
皇后坐起身,脸上露出一个温和得体的笑容,声音柔婉:“宁安郡主来了,快赐座。看茶。”
“谢皇后娘娘。”宋知婳依言行礼后,在宫女搬来的绣墩上坐下,姿态恭谨,却不卑不亢。她快速而不失礼地打量了一下这位久闻其名的皇后。
“早就想见见郡主了,”皇后端起手边的茶盏,轻轻用杯盖拂着茶叶,语气亲切如同拉家常,“这次尸瘟,多亏了郡主妙手回春,救了无数百姓,也替皇上和本宫分忧了。真是辛苦了。”她的话语里充满了赞赏和感激,眼神也显得十分真诚。
“娘娘言重了。”宋知婳微微欠身,“此乃臣女本分,能略尽绵力,是臣女的荣幸。仰赖皇上洪福齐天,娘娘凤德庇佑,疫情方能平息。”
回答得滴水不漏,将功劳推了上去。
皇后笑了笑,放下茶盏,目光柔和地落在宋知婳脸上,像是单纯的好奇:“郡主不必过谦。本宫听说,郡主不仅医术高超,身边似乎还有不少能人相助?尸瘟之时,调度人手,分发药物,井井有条,真是令人佩服。想必定是郡主仁心仁术,才能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地追随吧?”
来了。
果然和周雨一样,话题转向了这里。
只是皇后的方式更加委婉,包裹在温和的赞赏之中。
宋知婳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些许恰到好处的羞涩和无奈:“娘娘谬赞了。哪有什么追随,不过是尸瘟紧急,人命关天,许多义士自愿前来帮忙,共渡难关罢了。臣女只是居中协调,实在不敢居功。如今尸瘟已过,大家也都各归各位了。”
她巧妙地将那些能人定义为临时志愿者,撇清了自己长期拥有势力的嫌疑。
皇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仿佛接受了这个说法。
她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关切:“说起来,郡主的身世,本宫也略有耳闻。宋家……唉,真是世事难料。郡主带着弟妹和两个孩子,想必十分不易吧?如今虽得了郡主封号,但终究是孤身女子,在这京城立足,可有什么难处?若有需要,尽管跟本宫开口。”
这话听起来是关怀,实则是在提醒宋知婳:我知道你的底细,你无依无靠,即便有了封号,也只是空中楼阁。
宋知婳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神色,声音平缓:“劳娘娘挂心。皇上和娘娘恩典,赐下封号和赏赐,臣女与弟妹和孩子生活尚可,并无难处。只愿潜心医术,安稳度日,便心满意足了。”
“安稳度日……”皇后轻轻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笑容微深,“郡主有此心愿,甚好。只是……”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些,带着一丝推心置腹般的意味:“郡主如今身份不同往日,又是这般才华出众,难免会引人注目。有时,即便自己想安稳,也未必能如愿。就比如今日,本宫听闻,郡主出城,竟劳动大理寺卿周大人亲自护送回京?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她终于问到了关键处,眼神关切,仿佛真心为宋知婳担忧。
宋知婳抬起眼,直视皇后,目光清澈坦然:“回娘娘,并无麻烦。只是周大人恰巧路遇,听闻臣女独自返城,出于对功臣的关怀,坚持护送一程。周大人恪尽职守,体贴入微,臣女心中唯有感激。”
她再次将周雨的行为定性为“关怀”和“体贴”,绝口不提其中的监视与试探。
皇后看着她坦然的目光,一时竟有些判断不出她话中真假。
这个宋知婳,似乎比她想象中更难对付。
既不惊慌,也不辩解,只是从容地将所有试探都轻轻挡了回去。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熏香袅袅。
良久,皇后才重新笑了起来,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温和:“原来如此,那本宫就放心了。周大人确实是尽心尽责。”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问道:“说起来,郡主如今独身一人,带着弟妹和孩子,可曾想过……未来的依靠?女子终究还是需要一个归宿的。”
这话里的意味,几乎已经挑明了。
是在试探她是否愿意入宫,或者是否有其他打算。
宋知婳的心猛地一沉。
她正欲回答,殿外突然传来内侍有些慌张的通报声:
“皇上驾到——!”
皇后和宋知婳皆是一怔。
皇后的脸色几不可察地变了一下,但迅速恢复如常,连忙起身准备接驾。
宋知婳也立刻起身,垂首立于一旁。
皇帝怎么会突然来了储秀宫?
而且是在这个时候?
宋知婳的心里开始烦了。
有完没完。
皇后的试探还未结束,皇帝的突然到来,又会带来怎样的变数?
喜欢她携空间,带着萌娃闯荡乱世
早有宫女上前,轻声细语地引着宋知婳步入宫门。
储秀宫内布置得并不奢华炫目,反而透着一股雅致和宁静,熏香淡淡,一如皇后给人的感觉。
“皇后娘娘,宁安郡主到。”殿内,一个穿着体面的宫女轻声向暖榻上的人禀报。
皇后正斜倚在榻上,像是闭目养神。
听到声音,她缓缓睁开眼睛,那双眸子清澈明亮,没有丝毫刚睡醒的朦胧,显然方才只是在假寐,或者说,是在沉思。
她的容貌并非郑贵妃那种明艳夺目、极具侵略性的美,而是更偏向端庄温婉。
柳叶眉,杏仁眼,鼻子秀挺,嘴唇丰润,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十分舒服、柔和可亲的感觉。
她今日穿着一身淡雅的常服,头上只簪了几支玉簪,简约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身为一国之后的雍容气度。
她的家世确实不算显赫,娘家父兄官职不高,是在她成为皇后之后才逐渐得到些提拔,但根基依旧浅薄。
正因为深知娘家无法成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她在后宫之中一向谨言慎行,低调隐忍,很少主动争抢什么,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储秀宫中,将“贤良淑德”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她能稳坐后位这么多年,凭借的,确实是皇上对她那份不同于其他妃嫔的、持续多年的喜爱与宠爱。
他们相识于微时,那时他还只是皇子,一次偶然的相遇,便让他对她一见钟情,执意娶为正妃。
这份情谊,历经岁月,虽然后宫美人不断,如曾经宠冠后宫的郑贵妃,虽然现在已经失踪并且身负叛国命案,但皇上对皇后始终保留着一份尊重和温情。
然皇上毕竟是皇上。
他的宠爱可以给她尊荣,却无法阻止他不断纳娶新人。
最近,她敏锐地察觉到,皇上似乎对这位因抗疫有功而新晋的宁安郡主——宋知婳,产生了兴趣。
她暗中查过宋知婳的底细。
除了这次尸瘟中大出风头,医术了得,被封为郡主之外,几乎毫无背景。
是前丞相宋威远之女,但宋家已然倒台,全族流放,她算是孤女一个,还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妹和孩子在京城以行医为生。
这样一个女子,按理说并无威胁,但皇上看她的眼神,以及偶尔提及她时语气中的欣赏,让皇后心中警铃大作。
一个郑贵妃倒下了,难道又要来一个宋知婳?
而且这个宋知婳,似乎比郑贵妃更有头脑,更得民心。
所以,今日得知宋知婳被周雨“护送”回城,她立刻决定出手,要先见一见这个女子。
皇后坐起身,脸上露出一个温和得体的笑容,声音柔婉:“宁安郡主来了,快赐座。看茶。”
“谢皇后娘娘。”宋知婳依言行礼后,在宫女搬来的绣墩上坐下,姿态恭谨,却不卑不亢。她快速而不失礼地打量了一下这位久闻其名的皇后。
“早就想见见郡主了,”皇后端起手边的茶盏,轻轻用杯盖拂着茶叶,语气亲切如同拉家常,“这次尸瘟,多亏了郡主妙手回春,救了无数百姓,也替皇上和本宫分忧了。真是辛苦了。”她的话语里充满了赞赏和感激,眼神也显得十分真诚。
“娘娘言重了。”宋知婳微微欠身,“此乃臣女本分,能略尽绵力,是臣女的荣幸。仰赖皇上洪福齐天,娘娘凤德庇佑,疫情方能平息。”
回答得滴水不漏,将功劳推了上去。
皇后笑了笑,放下茶盏,目光柔和地落在宋知婳脸上,像是单纯的好奇:“郡主不必过谦。本宫听说,郡主不仅医术高超,身边似乎还有不少能人相助?尸瘟之时,调度人手,分发药物,井井有条,真是令人佩服。想必定是郡主仁心仁术,才能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地追随吧?”
来了。
果然和周雨一样,话题转向了这里。
只是皇后的方式更加委婉,包裹在温和的赞赏之中。
宋知婳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些许恰到好处的羞涩和无奈:“娘娘谬赞了。哪有什么追随,不过是尸瘟紧急,人命关天,许多义士自愿前来帮忙,共渡难关罢了。臣女只是居中协调,实在不敢居功。如今尸瘟已过,大家也都各归各位了。”
她巧妙地将那些能人定义为临时志愿者,撇清了自己长期拥有势力的嫌疑。
皇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仿佛接受了这个说法。
她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关切:“说起来,郡主的身世,本宫也略有耳闻。宋家……唉,真是世事难料。郡主带着弟妹和两个孩子,想必十分不易吧?如今虽得了郡主封号,但终究是孤身女子,在这京城立足,可有什么难处?若有需要,尽管跟本宫开口。”
这话听起来是关怀,实则是在提醒宋知婳:我知道你的底细,你无依无靠,即便有了封号,也只是空中楼阁。
宋知婳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神色,声音平缓:“劳娘娘挂心。皇上和娘娘恩典,赐下封号和赏赐,臣女与弟妹和孩子生活尚可,并无难处。只愿潜心医术,安稳度日,便心满意足了。”
“安稳度日……”皇后轻轻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笑容微深,“郡主有此心愿,甚好。只是……”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些,带着一丝推心置腹般的意味:“郡主如今身份不同往日,又是这般才华出众,难免会引人注目。有时,即便自己想安稳,也未必能如愿。就比如今日,本宫听闻,郡主出城,竟劳动大理寺卿周大人亲自护送回京?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她终于问到了关键处,眼神关切,仿佛真心为宋知婳担忧。
宋知婳抬起眼,直视皇后,目光清澈坦然:“回娘娘,并无麻烦。只是周大人恰巧路遇,听闻臣女独自返城,出于对功臣的关怀,坚持护送一程。周大人恪尽职守,体贴入微,臣女心中唯有感激。”
她再次将周雨的行为定性为“关怀”和“体贴”,绝口不提其中的监视与试探。
皇后看着她坦然的目光,一时竟有些判断不出她话中真假。
这个宋知婳,似乎比她想象中更难对付。
既不惊慌,也不辩解,只是从容地将所有试探都轻轻挡了回去。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熏香袅袅。
良久,皇后才重新笑了起来,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温和:“原来如此,那本宫就放心了。周大人确实是尽心尽责。”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问道:“说起来,郡主如今独身一人,带着弟妹和孩子,可曾想过……未来的依靠?女子终究还是需要一个归宿的。”
这话里的意味,几乎已经挑明了。
是在试探她是否愿意入宫,或者是否有其他打算。
宋知婳的心猛地一沉。
她正欲回答,殿外突然传来内侍有些慌张的通报声:
“皇上驾到——!”
皇后和宋知婳皆是一怔。
皇后的脸色几不可察地变了一下,但迅速恢复如常,连忙起身准备接驾。
宋知婳也立刻起身,垂首立于一旁。
皇帝怎么会突然来了储秀宫?
而且是在这个时候?
宋知婳的心里开始烦了。
有完没完。
皇后的试探还未结束,皇帝的突然到来,又会带来怎样的变数?
喜欢她携空间,带着萌娃闯荡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