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复国大计-《战死就变强?我杀敌成大秦武安!》

  “嗯?”

  他略带疑惑地望向俞陌,等待下文。

  “我方探子在边境查探时,意外发现张良现身韩地!”

  “哦?”

  执夫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轻轻点头道:“这倒是个值得留意的好消息。”

  正说着,执夫似已有了打算,起身准备离开军营。俞陌见状,不禁开口问道:“大人,这是要去哪儿?”

  “前往咸阳宫,面见秦王。”

  ……

  咸阳王宫后园。

  执夫已来到宫中,与秦王分席而坐,相对交谈。

  这几日,秦王心情甚佳,言谈之间,眉宇间常带笑意。

  执夫先开口说道:“大王今日心情格外舒畅。”

  秦王嬴政面带笑意回应:“如今四国皆已归附,魏、齐也已无大碍。天下一统将在我有生之年实现,怎能不高兴?”

  执夫拱手道:“大王英明神武!”

  随即又道:“臣今日前来,有要事禀告。”

  “哦?”

  嬴政神色一动,带着几分好奇问道:“可是关于另一件宝物?”

  执夫摇头答道:“那件宝物还需些时日。今日所言,是有关齐国之事。”

  “臣以为,齐国恐怕已与韩王安联手,意图重新夺回韩地。”

  “哦?此话从何说起?”

  嬴政听得此言,神情转为认真。执夫便将自己所知一一详述。

  嬴政听罢,冷声说道:“齐国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既如此,寡人便顺势将他们一同剿灭!”

  执夫却劝道:“大王暂且不必急于动手。”

  “既然齐国已插手此事,不如也将魏国引入局中,一并解决,以助天下一统。”

  执夫语气坚定,所言正中嬴政心意。

  嬴政眼中战意渐起,沉声道:“说说你的具体谋划。”

  执夫神情肃然地说道:“齐王若与韩王合作,极有可能率先夺取临近的韩地城池。”

  “即便复国不成,也可借此谋取不小的利益。”

  “其次,一旦这些城池落入齐国之手,多半会作为韩王安的据点,用来抵挡我秦国大军。”

  “再借势逐步向韩地推进。”

  嬴政听完后,频频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你分析得确有道理。”

  “但魏国又将如何牵涉其中?难道韩王安还会向魏国求援?”

  执夫轻笑一声,缓缓说道:“大王英明,只要大王下令,让在齐国境内的将领们不再拼死抵抗,哪怕只是象征性地打上一场便撤退,齐、韩、魏三国便会放松戒备。”

  “他们便会认定,我秦国连年征战,兵力早已空虚,无法再战!”

  “这样一来,他们便会急切地想要建功立业,齐王与韩王必定会派人前去游说魏王,一同起兵对抗我国。”

  “届时,大王若挥兵出击,灭掉两国,轻而易举!”

  秦王嬴政微微动容,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执夫的一席话,确实让嬴政心动,但他身为一国之主,必须权衡方方面面。

  一旦放弃城池,日后若要收复,势必需要更大的兵力。

  甚至可能无法夺回,那样便会得不偿失。

  嬴政并未立刻回应,而是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弊。

  执夫与嬴政对坐,从嬴政的眼神中,已隐约察觉到他的顾虑。

  他目光深沉,语气坚定地说道:“大王若仍犹豫,可先放弃部分城池,再集中力量进行反攻。”

  “臣愿以性命担保,此计必能成功,若有差错,臣甘愿提头来见!”

  执夫离开咸阳王宫不久,一道王命紧急传出。

  显然,嬴政已被他说动。

  回到“胡骑军营”后,执夫立即开始准备前往齐国的事务。

  齐地。

  韩王安正召集旧部与臣子,试图重整旗鼓。

  然而,自从秦国灭掉韩国后,许多旧臣不是归顺秦国,便是被囚禁待斩。

  韩王安的复国号召,并未引起多大反响。

  所集结的兵力,不过五、六万人而已。

  张良安顿好韩国旧地的事务后,迅速赶到齐国,与韩王安会合,共商复国大计。

  “寡人故土之中,竟只有五、六万兵士,其余人何在?难道他们都甘愿做秦国的奴仆吗?”

  韩王安难以接受,语气中充满愤怒。

  他原以为,只要自己站出来,旧臣与百姓便会纷纷前来投奔。

  张良叹息着说道:“大王请息怒,秦国在您被拘期间,已将不少重臣处置,或杀或捕。”

  “至于兵士,大多被秦国调为劳役,或贬为奴仆,已无法再战。”

  韩王安神色黯然,低声说道:“如此情形,寡人又如何能复兴韩国?”

  张良拱手劝慰道:“大王无需忧虑,臣此次前去旧地时并未张扬,许多百姓尚不知情。”

  “若大王能在复国中打出气势,必有更多百姓前来归附。”

  韩王安听后,眼中泛起一丝异彩,点头说道:“寡人已同齐王达成一致,等大军抵达后,即刻率先攻打齐国境内的秦军。”

  张良环顾四周,谨慎地低语:“大王,若能有幸替齐国夺回这些城池,绝不可轻易将它们交予齐国。”

  “为何这样说?”

  韩王安惊讶地看着张良,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在他看来,韩与齐此刻是盟友,这般做法恐怕会动摇两国之间的合作。

  张良神色严肃,郑重言道:“大王,倘若我们想要重建国家,这些城池就是根本。”

  “没有它们,齐国便不会尽全力助我等。”

  韩王安听罢张良之言,用力点头说道:“那就一切按子房所说去做。”

  “大王圣明。”

  ……

  秦国咸阳城内。

  执夫在安排好出征前的各项事务后,全心投入到了活字印刷术的研究之中。

  大量模板被制成——并送至执夫府中进行测试。

  他看着眼前的成果,露出满意神色:“将墨水涂上去,再准备些纸张,开始尝试印刷。”

  “是!”

  工匠们依照指示,将史书典籍等内容——逐步印刷出来。

  “将军……成功了!”

  一声惊呼从工匠中传来,执夫上前查看印刷成品,点头道:“不错!”

  “照之前的步骤继续完善,切记不得将制作流程外泄!”

  “遵命!”

  待工匠们退下后,执夫将一套模板留在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