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怎能与猛虎争锋-《战死就变强?我杀敌成大秦武安!》

  老夫怎能与猛虎争锋!

  赵将目光转向主战场,眉头紧蹙。

  眼见秦军阵列严整,而赵兵则如林草般,一排排在交锋中倒下,他眼中闪过一丝悲凉。

  赵国如今大多为仓促征召的新兵,面对秦国那三十万虎狼之师,难有胜算。他不由想起昔日的武安君李牧。

  昏君啊!

  若李牧尚在,怎会有今日之败?

  “将军,后退!”

  亲卫的喊声突兀响起。赵将回头望去,只见他的护卫已在秦军骑兵面前接连倒地。

  再望前方,执夫越逼越近,而另一侧,秦将蒙恬——蒙骜之孙,也冷眼遥望此处。

  “果真是虎狼之骑。撤!”

  刹那间,这位将军仿佛苍老了几岁。他果断下达撤退命令。

  这三万骑兵,是赵国仅存的精骑,每一名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与主战场上那些新兵不同,这些人,绝不能葬送于此。

  在亲卫掩护下,赵军统帅带着两万余骑转身撤离。

  执夫一手持刀,满身染血,静静望着远去的赵骑。他缓缓举起另一只手。

  身旁五千胡骑纷纷勒马止步。

  “就这样撤了?赵骑竟成这般模样?”

  “许多兄弟,刀都还没出鞘呢!”

  俞陌、则宁、上玄三人,是与执夫一同入伍至今的老将,也是胡骑三队的统领。他们走到执夫身旁,眼神中尽是轻蔑。

  “或许,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正开战。”

  执夫低声说了一句,随后策马回身,望向战场,眼神复杂,不知在思索什么。

  俞陌、则宁、上玄三人面露疑惑,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赵国不过是以二十万新兵换我军伤亡。那些骑兵,不过是用来掩护或者追杀逃兵罢了。”

  明天握紧长枪,骑在马上望着战场,深深地叹了口气。

  秦人骨子里的刚烈,只有秦人自己才懂。三十万赵军……想到这里,蒙恬心里冷笑一声。

  四个月前,赵军围剿秦军,斩杀二十五万秦卒。难道赵军就毫无损伤?

  如今李牧已死,赵秦两国战火不休。赵国周边三国中,除了靠近秦国的魏国按兵不动外,燕、齐两国趁势发难,意图夺回当年被赵国吞并的土地。

  赵军失去李牧,面对燕齐两国的趁火打劫已是疲于应对。赵国除了征召更年轻的士兵,还能从哪调出几万有实战经验的老兵来此?

  “兄弟!跟不跟?”

  蒙恬那张年轻脸上,写满了热血与傲气。

  执夫摇了摇头,勒马转身,顿了顿。

  “不了,我接到的命令是迎战赵国骑兵。”

  说罢,他看向自己的五千胡骑,目光一一扫过他们冷漠的面庞,开口道:

  “愿建功立业者,可随蒙将军一同歼灭赵军。”

  五千胡骑静默无声,无一人回应,无一人动作。

  “兄弟,大哥我真羡慕你。”

  蒙恬看着眼前这群如石像般的将士,眼里满是羡慕。若是换作自己,能不能做到这般纪律严明?

  若不是他与执夫之间有恩情在,他怕是早就动了歪心思,非要将这支胡骑据为己有。

  他仔细想了想,如果自己不让部下立功,他们会不会也像这样毫无怨言?会不会像这群胡骑一样冷静?

  “大哥先走一步。”

  蒙恬最后看了一眼执夫,转头望向战场,眼神一狠。

  “全军听令,杀!”

  随着蒙恬拔刀一挥,面目狰狞地冲向主战场,两万铁骑如洪流般奔腾而出。

  执夫坐在一块石头上,冷眼擦拭着手中的秦剑,长刀安静地靠在一旁。

  他望着不远处主战场上的杀戮,成千上万的赵兵已无战意,被秦军一个个斩杀。

  除非这十余万赵军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否则这场杀戮不会停止。

  在执夫看来,这场仗早就结束了。从赵国骑兵撤退,他望向战场却找不到赵军主帅那一刻起,战争就已经结束。

  “怎么不去抢军功?我不介意的。”

  执夫皱着眉,看向身旁牵着战马的几十名士兵,满脸不爽。

  他不愿看到自己变成连自己都厌弃的模样,所以选择了不去。但他万万没想到,五千虎骑中竟无一人前去。

  上战场,杀敌军,夺军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如今这些将士全都按兵不动,反倒让他心里生出一丝愧疚,仿佛是自己剥夺了他们冲锋陷阵的机会。

  “哈哈,夫长。我们早就听闻虎骑的威名。我们也明白,一旦加入虎骑意味着什么。只要跟在您身边,迟早会有军功的。我们不稀罕眼前这点小功。”

  “可不是嘛,夫长,其实我们都觉得您不去是对的。虎骑可是大秦的精锐,去对付这些赵兵,太掉价。”

  “要是我们去了,不就跟普通士卒、骑兵一样了?夫长,咱不去!”

  将士们三三两两,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语气轻松,有的说得实在,有的则带着点耍宝的味道。

  听在耳中的执夫,张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哭笑不得地看着这群满脸骄傲的兵。

  这帮人到底是谁带出来的?怎么一个个还生出优越感来了?

  执夫转头,目光落在远处正悠闲聊天的则宁等人身上,眼神里满是“不怀好意”。

  这场秦赵边境之战,只用了一个时辰便结束了。接下来的,便是清理战场。

  二十万赵军的尸体,加上近十万俘虏,场面令人震撼。仅是缴获的剑矛,就装满了数十辆马车。

  除了十万秦军继续开赴余县外,其余二十万将士都在处理战后事务。

  天黑之前,不仅余县被攻下,连顾县、泸县也尽数落入秦军之手。

  执夫骑马跟在王翦将军身后,身旁是蒙武父子与王贲,一行人缓缓向余县进发。

  望着这座几经易主、如今再次回到大秦手中的城池,执夫不禁想起上次与他一同攻下顾县的毕将军。

  如今城池犹在,将军却已不在。

  或许,这就是将军们的命运。在战乱年代,能有几个将军得以善终?

  “站住!”

  忽然,王翦出声,执夫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刀,警惕地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没想到……

  “你这丫头就继续照顾执夫吧!”

  执夫哭笑不得地看着王翦老将军,又看向那名被秦兵松开的女子。

  蒙武、蒙恬含笑望着执夫,王贲则眨了眨眼,打量着那名容貌清秀的女子,悄悄给自家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好了,执夫你先休息一下吧!酉时再去议事。”

  王翦摆了摆手,像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随后策马离去。

  蒙恬比执夫年长几岁,王贲正值壮年,两人从执夫身边走过时,故意绷着脸,可眼神里分明藏着笑意,仿佛在说,“好好享受吧。”

  片刻后,低头的执夫忍不住露出苦笑。

  若说他与那女子毫无瓜葛,恐怕没人相信,反倒显得自己虚伪。

  现在这样闭口不谈,反而像是默认了什么?

  “将军!”

  与上回不同,那一次执夫负伤在此休养,女子是王翦安排来的侍从。而这回,母女俩刚被赶出门,就在外头遇见了执夫。

  于是,这回踏进屋内,执夫便觉得浑身不自在。

  不只是他,女子这次也局促不安。尤其她母亲用一种“闺女已经被糟蹋”的眼神盯着她看。

  女子此刻的心境与执夫相似,她说什么,母亲都听不进,尤其那些将军的眼神,全是意味深长。

  不说清楚吧!想到这,她几乎要哭出来。自己明明清清白白,怎么就感觉像被玷污了一样?

  “我只是短暂停留,不会对你们母女有半点冒犯。”

  执夫板着脸,试图表现出冷淡,只想避开那漂亮阿姨古怪的注视。

  说完,他转身走向之前休养的房间,准备卸甲。

  可门一推开,一股少女身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往床上一看,赫然是……肚兜。

  “唉——”

  身后传来那漂亮阿姨无奈的叹息声,接着是她离去的脚步。

  执夫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右手痛苦地扶在额头上。

  误会还能再深点吗?

  忽然,一道身影从他身边匆匆掠过,轻轻擦肩。

  他睁眼一看,那少女已经奔到床边,满脸通红地捡起肚兜藏到身后,抬头看他时,眼神里带着羞怯。

  只见她低着头,脸颊红透,双手背在身后,怯生生地站着。

  执夫默默转身。

  酉时,执夫如约来到余县衙门。王翦将军已在,今日攻城的蒙骜也已回营。

  “我和她真的没关系!”

  面对王贲、蒙恬带着笑意的目光,再看王翦、蒙骜、蒙武故作平静的脸色,执夫做最后的澄清。

  彻夜商议后,王翦决定兵分三路,发起总攻。

  眼下赵军主力集中在邯郸,疲于应对燕、齐两国。

  没了李牧,兵力也捉襟见肘。要赢,唯有速战速决,尽快拿下赵国全境。

  王翦与王贲统领十万秦军,直指邯郸,剑指赵国都城。

  另一支十万人马由蒙武与执夫统帅,目标赵国北部边陲,目标是拿下北面所有城池。

  最后的十万大军由蒙骜与蒙恬祖孙二人压阵。

  蒙骜为全军副帅,征战多年,临场应变能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