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约定的第二次谈判日。
会议尚未开始,会场内的气氛就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与两日前相比,空气里弥漫的不再仅仅是外交辞令的虚伪,更增添了几分硝烟未散的灼热和各方难以掩饰的惊疑。
过去的两天里,“哈城光复”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剧烈震荡。
国际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被这条战报所占据,电台里反复播报着相关新闻,评论员们分析得口干舌燥。
日本政府气急败坏,其外务省连续发表声明,在各种国际场合跳脚指责中国“背信弃义”、“公然破坏停战谈判期间的非正式停火默契”、“是对和平进程的严重破坏”,要求国际社会予以“严厉制裁和谴责”。
而欧美等国的反应则复杂得多。
官方表态无一不是“深表关切”、“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但其背后,更多的是对救国军所展现出的恐怖攻击力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哈城并非普通城镇,而是东北的核心重镇,日军经营多年,防御坚固。
救国军竟能在谈判间隙,以如此短促猛烈的方式一举攻克,其战术执行能力、火力强度和部队士气,都远远超出了西方军事观察家的预料。
一种隐忧开始在他们心中滋生:这支力量,未来是否可控?
在华国国内,消息传来,万民欢腾!各大城市自发组织了庆祝活动,鞭炮声此起彼伏,报纸被抢购一空。
哈城的光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民众们直观地感受到,胜利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通过英勇战斗夺回的现实。
随之而来的,是对那场正在重庆进行的停战谈判的看法悄然改变——既然我们的军队能不断收复失地,那么依靠战场打出来的和平,远比在谈判桌上看外人脸色乞求来的更可靠、更硬气!
民间舆论的转向,使得重庆政府腰杆更硬,在谈判桌上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和道义主动权。
九点整,谈判重启。
日方代表几乎是踩着点冲进会场的,他脸色铁青,双目赤红,之前的伪装和矜持荡然无存。
刚一落座,甚至不等主持人开口,他就猛地站起身,指着华国代表团,尤其是楚天铭的方向,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颤抖:
“无耻!野蛮!暴行!贵国军队,在谈判期间,公然违背国际信义,发动突然袭击,占领帝国哈城!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是对帝国尊严的践踏!是对此次和平谈判最恶毒的破坏!”
他挥舞着拳头,唾沫横飞:“我方对此提出最强烈、最严正的抗议!并郑重警告,帝国绝不会忍受此等侮辱,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严厉的军事报复,让肇事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番咆哮,充满了色厉内荏的绝望和歇斯底里。
所有目光都看向了华国代表团,看向了楚天铭。
楚天铭缓缓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种冰冷的平静。
他甚至没有站起来,只是微微侧身,对着麦克风,声音清晰而沉稳,却像一把冰冷的刀子,精准地剖开了日方的虚伪:
“代表先生,你的记忆力似乎不太好。”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刺骨的嘲讽,“首先,提出停战谈判的是贵国,声称‘渴望和平’的也是贵国。然而,在上一次会谈中,也是贵方代表,在谈判陷入僵局时,公然威胁‘如果谈不拢,那就战场上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日方代表那张扭曲的脸上:“我方,只是本着最大的诚意,尊重并满足了贵方提出的‘谈判桌上解决不了,就战场上见’的建议和要求而已。”
“怎么?贵方自己提出的方案,自己却无法接受吗?还是说,贵方的所谓‘诚意’,只允许你们的军队在战场上取胜,而不允许失败?”
“你……强词夺理!那只是……那只是一种外交表达!”日方代表气得语无伦次。
“哦?外交表达?”楚天铭眉毛一挑,“那我方军队的行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更为直接和有效的‘军事表达’。毕竟,是贵方先选择了这种表达方式。”
“八嘎!”日方代表几乎要吐血。
谈判还没进入任何实质性的议程,就因为哈城问题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吵漩涡。
日方死死咬住“破坏停火”不放,指责华国“毫无信用”。
华方则紧扣“日方威胁在先”、“抗战收复失地天经地义”,反击日方“毫无诚意”、“拖延谈判、居心叵测”。
双方代表唇枪舌剑,吵得面红耳赤。
一方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一方是据理力争,步步紧逼。
整个谈判会议室乱成一团,毫无秩序可言,活脱脱像一个喧闹的菜市场。
那些原本打算主导进程的欧美“调停人”们,面面相觑,根本插不上话,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到了中午,会议根本无法继续进行。
美国代表詹姆斯脸色铁青,不得不猛敲桌子,强行宣布休会。
他站起身,对着中日双方代表,语气严厉地说道:“我对今日双方代表的谈判态度表示极度失望!这完全不是在寻求和平,而是在进行无谓的争吵和相互指责!如果贵国政府不能约束好自己的代表,展现出真正的和平意愿,我方将考虑向两国政府提出正式抗议,并重新评估介入调停的必要性!”
说完,他怒气冲冲地率先离开了会场。
华国代表团一行人走出气氛压抑的会议室,何部长使了个眼色,将周先生和楚天铭引到了隔壁一间早已准备好的休息室里。
房门刚一关上,何应钦脸上那副外交官的严肃表情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畅快和兴奋。
他甚至忍不住抚掌,低声哈哈大笑起来:
“爽快!真是痛快!哈哈哈!”
他一边笑一边摇头,“这么多年了,和日本人打了多少次交道,谈了无数次判,每一次都憋屈得要命,不是割地就是赔款,受尽窝囊气!像今天这样,看着他们气急败坏、跳脚骂娘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还是第一次体验到!真是太开心了!天铭,这一仗打得好,打得太是时候了!”
周先生脸上也带着欣慰的笑容,他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却充满力量:“何部长说得是。天铭指挥部队光复哈城,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得失,更是极大地挫败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我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和必胜信念。事实证明,唯有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重,才能夺回山河。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两位大佬的连声夸赞,让楚天铭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谦逊地笑了笑,说道:“两位领导过奖了。保家卫国,收复失地,本是军人天职。天铭和前线将士们只是尽了应尽的本分,略尽绵力而已。功劳属于所有英勇奋战的官兵,属于支持我们的全国同胞。”
几人就着清茶,气氛轻松地交流起来。
话题自然转到了接下来的谈判策略上。
大家的意见高度一致:绝不能被日寇牵着鼻子走,绝不能陷入对方“谈判拖时间”的陷阱。
“核心就一条,”周先生总结道,“‘你谈你的,我打我的’。谈判桌上,该争的寸土不让,该驳的毫不留情。但战场上的节奏,绝不能因为谈判而放缓。要以战场上的胜利,为谈判提供最坚实的后盾,甚至直接决定谈判的结果!”
何部长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忽然转向楚天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天铭,我看这法子好!要不……你在东北再看看,瞅准机会,再光复他那么一两个大城市?我看这些小鬼子,还能在我们面前张狂到几时!哈哈!”
会议尚未开始,会场内的气氛就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与两日前相比,空气里弥漫的不再仅仅是外交辞令的虚伪,更增添了几分硝烟未散的灼热和各方难以掩饰的惊疑。
过去的两天里,“哈城光复”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剧烈震荡。
国际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被这条战报所占据,电台里反复播报着相关新闻,评论员们分析得口干舌燥。
日本政府气急败坏,其外务省连续发表声明,在各种国际场合跳脚指责中国“背信弃义”、“公然破坏停战谈判期间的非正式停火默契”、“是对和平进程的严重破坏”,要求国际社会予以“严厉制裁和谴责”。
而欧美等国的反应则复杂得多。
官方表态无一不是“深表关切”、“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但其背后,更多的是对救国军所展现出的恐怖攻击力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哈城并非普通城镇,而是东北的核心重镇,日军经营多年,防御坚固。
救国军竟能在谈判间隙,以如此短促猛烈的方式一举攻克,其战术执行能力、火力强度和部队士气,都远远超出了西方军事观察家的预料。
一种隐忧开始在他们心中滋生:这支力量,未来是否可控?
在华国国内,消息传来,万民欢腾!各大城市自发组织了庆祝活动,鞭炮声此起彼伏,报纸被抢购一空。
哈城的光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民众们直观地感受到,胜利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通过英勇战斗夺回的现实。
随之而来的,是对那场正在重庆进行的停战谈判的看法悄然改变——既然我们的军队能不断收复失地,那么依靠战场打出来的和平,远比在谈判桌上看外人脸色乞求来的更可靠、更硬气!
民间舆论的转向,使得重庆政府腰杆更硬,在谈判桌上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和道义主动权。
九点整,谈判重启。
日方代表几乎是踩着点冲进会场的,他脸色铁青,双目赤红,之前的伪装和矜持荡然无存。
刚一落座,甚至不等主持人开口,他就猛地站起身,指着华国代表团,尤其是楚天铭的方向,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颤抖:
“无耻!野蛮!暴行!贵国军队,在谈判期间,公然违背国际信义,发动突然袭击,占领帝国哈城!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是对帝国尊严的践踏!是对此次和平谈判最恶毒的破坏!”
他挥舞着拳头,唾沫横飞:“我方对此提出最强烈、最严正的抗议!并郑重警告,帝国绝不会忍受此等侮辱,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严厉的军事报复,让肇事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番咆哮,充满了色厉内荏的绝望和歇斯底里。
所有目光都看向了华国代表团,看向了楚天铭。
楚天铭缓缓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种冰冷的平静。
他甚至没有站起来,只是微微侧身,对着麦克风,声音清晰而沉稳,却像一把冰冷的刀子,精准地剖开了日方的虚伪:
“代表先生,你的记忆力似乎不太好。”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刺骨的嘲讽,“首先,提出停战谈判的是贵国,声称‘渴望和平’的也是贵国。然而,在上一次会谈中,也是贵方代表,在谈判陷入僵局时,公然威胁‘如果谈不拢,那就战场上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日方代表那张扭曲的脸上:“我方,只是本着最大的诚意,尊重并满足了贵方提出的‘谈判桌上解决不了,就战场上见’的建议和要求而已。”
“怎么?贵方自己提出的方案,自己却无法接受吗?还是说,贵方的所谓‘诚意’,只允许你们的军队在战场上取胜,而不允许失败?”
“你……强词夺理!那只是……那只是一种外交表达!”日方代表气得语无伦次。
“哦?外交表达?”楚天铭眉毛一挑,“那我方军队的行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更为直接和有效的‘军事表达’。毕竟,是贵方先选择了这种表达方式。”
“八嘎!”日方代表几乎要吐血。
谈判还没进入任何实质性的议程,就因为哈城问题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吵漩涡。
日方死死咬住“破坏停火”不放,指责华国“毫无信用”。
华方则紧扣“日方威胁在先”、“抗战收复失地天经地义”,反击日方“毫无诚意”、“拖延谈判、居心叵测”。
双方代表唇枪舌剑,吵得面红耳赤。
一方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一方是据理力争,步步紧逼。
整个谈判会议室乱成一团,毫无秩序可言,活脱脱像一个喧闹的菜市场。
那些原本打算主导进程的欧美“调停人”们,面面相觑,根本插不上话,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到了中午,会议根本无法继续进行。
美国代表詹姆斯脸色铁青,不得不猛敲桌子,强行宣布休会。
他站起身,对着中日双方代表,语气严厉地说道:“我对今日双方代表的谈判态度表示极度失望!这完全不是在寻求和平,而是在进行无谓的争吵和相互指责!如果贵国政府不能约束好自己的代表,展现出真正的和平意愿,我方将考虑向两国政府提出正式抗议,并重新评估介入调停的必要性!”
说完,他怒气冲冲地率先离开了会场。
华国代表团一行人走出气氛压抑的会议室,何部长使了个眼色,将周先生和楚天铭引到了隔壁一间早已准备好的休息室里。
房门刚一关上,何应钦脸上那副外交官的严肃表情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畅快和兴奋。
他甚至忍不住抚掌,低声哈哈大笑起来:
“爽快!真是痛快!哈哈哈!”
他一边笑一边摇头,“这么多年了,和日本人打了多少次交道,谈了无数次判,每一次都憋屈得要命,不是割地就是赔款,受尽窝囊气!像今天这样,看着他们气急败坏、跳脚骂娘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还是第一次体验到!真是太开心了!天铭,这一仗打得好,打得太是时候了!”
周先生脸上也带着欣慰的笑容,他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却充满力量:“何部长说得是。天铭指挥部队光复哈城,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得失,更是极大地挫败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我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和必胜信念。事实证明,唯有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重,才能夺回山河。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两位大佬的连声夸赞,让楚天铭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谦逊地笑了笑,说道:“两位领导过奖了。保家卫国,收复失地,本是军人天职。天铭和前线将士们只是尽了应尽的本分,略尽绵力而已。功劳属于所有英勇奋战的官兵,属于支持我们的全国同胞。”
几人就着清茶,气氛轻松地交流起来。
话题自然转到了接下来的谈判策略上。
大家的意见高度一致:绝不能被日寇牵着鼻子走,绝不能陷入对方“谈判拖时间”的陷阱。
“核心就一条,”周先生总结道,“‘你谈你的,我打我的’。谈判桌上,该争的寸土不让,该驳的毫不留情。但战场上的节奏,绝不能因为谈判而放缓。要以战场上的胜利,为谈判提供最坚实的后盾,甚至直接决定谈判的结果!”
何部长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忽然转向楚天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天铭,我看这法子好!要不……你在东北再看看,瞅准机会,再光复他那么一两个大城市?我看这些小鬼子,还能在我们面前张狂到几时!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