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谈判刚一结束,日方代表便迫不及待地冲向等候已久的记者群,脸上带着一种精心排练过的、混合着“委屈”与“坚定”的表情。
显然,这一切早有预谋。
“女士们,先生们!”
他对着闪烁的镁光灯,声音提高了八度,“就在刚才,经过我方不懈的努力和各调停国的公正主持,谈判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华日双方已共同承诺,在后续谈判期间,严格履行临时停火协议!”
他刻意忽略了谈判中激烈的争吵和华方提出的种种前提条件,将结果简化为单方面的“胜利”。
“这是和平的曙光!是国际公理的胜利!”
他挥舞着手臂,语气愈发激昂,“我们敦促各方,特别是某些一直以各种借口破坏停火默契的势力,必须立即、无条件地遵守这一承诺!任何继续的军事挑衅,都将被视为对和平的公然破坏,是对国际社会的严重挑衅!帝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都绝不会坐视不管!”
这番偷换概念、倒打一耙的言论,通过电波和报纸迅速传遍世界。
日方控制的舆论机器开足马力,将“履行停火协议”包装成其外交胜利,并将“破坏停火”这顶大帽子,死死地瞄准了楚天铭和救国军。
欧美各国出于自身战略考量,也乐得见此局面。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发表谈话,称“这是迈向东亚和平的积极一步”,希望双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英国、法国等国外交官也纷纷表态,强调“停火必须得到尊重”,无形中给华国,尤其是态度强硬的救国军,套上了一道紧箍咒。
在国际压力下,重庆政府外交部不得不在几小时后公布了较为详细的会谈纪要,相对客观地陈述了会谈经过,包括何部长关于对等、受监督停火的要求。
但在这片由日方率先掀起的舆论狂潮中,这种冷静的声音显得微弱了许多。
楚天铭回到住处,脸色平静,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他第一时间向福建总司令部、绥远北方指挥部和东北前线指挥部发去密电,简要通报了谈判结果和国际压力,命令各部:“自即日起,所有大规模野战攻势行动暂缓,转入防御态势。但各部需提高警惕,严防日寇偷袭。同时,加强战备,整训部队,检修装备,囤积物资,待机而动!”
命令下达后,书房里陷入了沉寂。
楚天铭靠在躺椅上,闭上双眼,看似在休息,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出击。但被动遵守敌人设下的规则,眼睁睁看着日军利用停火期加固防线、调整部署,这绝非他的风格。
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既能继续打击日军、又能让国际社会抓不住把柄的理由。
思绪纷杂间,连续的精神紧绷和这几日的劳心劳力,让他不知不觉陷入了浅睡。
迷迷糊糊中,一段高亢激越、充满英雄气概的京剧唱腔,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又似在他脑海中自然响起:
“今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那腔调,慷慨激昂,充满了虽暂告一段落但斗争意志绝不松懈的豪情与决心。
楚天铭在梦中,竟不自觉地跟着那旋律轻轻哼唱起来,手指在扶手上无声地敲打着节拍。
猛地,他一个激灵,从躺椅上惊醒过来,双眼豁然睁开,精光四射!
脑海中依然回荡着那熟悉的旋律。
“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
一段尘封的记忆被瞬间激活!
那是另一段时空里,关于英雄孤身入匪巢、以智取胜的传奇!
“剿匪!”
楚天铭猛地坐直身体,一巴掌拍在书桌上,震得茶杯盖叮当作响,脸上露出了豁然开朗的兴奋笑容。
“对啊!我怎么早没想到!”
他兴奋地站起身,在书房里快步踱步,思路瞬间清晰无比。
“现在明面上不能大规模打鬼子,难道老子还不能剿匪吗?!”
他越想越觉得此计大妙:
“东北地广人稀,山林密布,历史上就是胡子(土匪)横行的地方。如今战乱连年,溃兵、散勇、地痞流氓啸聚山林,打家劫舍,骚扰百姓,甚至与日伪勾结,为虎作伥!我救国军既然控制了广大区域,保境安民,清剿匪患,乃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之举!”
“至于谁是土匪?”
楚天铭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在我的控制区内,我说谁是土匪,谁就是土匪!那些不肯投降、化整为零潜入山林企图负隅顽抗的日军散兵游勇,是不是匪?那些与日军暗通款曲、袭扰我后勤线的地主武装、伪满残余,是不是匪?那些趁乱劫掠、祸害乡里的山大王,是不是匪?都是!”
“剿匪,是维护地方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巩固抗日根据地!这是内政,合情合理合法!他小鬼子管天管地,还能管得着老子剿匪保民?!欧美那些洋人,又能说出什么不是来?”
这个计划,既能以“剿匪”之名,继续清剿日军残敌和敌对势力,锻炼部队,巩固根据地,又能完美规避“破坏停火协议”的指责,将国际舆论的压力化解于无形。
堪称一举多得!
想到这里,楚天铭不再犹豫,他大步走到办公桌前,铺开信纸,略一思忖,便开始奋笔疾书,草拟命令要点。
随后,他唤来机要参谋。
“立刻给东北前线指挥部叶枫发报,绝密!”
楚天铭语气斩钉截铁,“命令:鉴于东北光复区内,匪患猖獗,严重危害地方治安与民众安全,为彻底铲除毒瘤,巩固胜利成果,命你部自接令之日起,立即在全境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规模、彻底的‘剿匪’行动!行动代号:‘清风’!”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意味深长:“告诉叶枫,剿匪要坚决、彻底!对于一切顽抗到底、危害百姓的‘匪类’,无论其背景如何,皆可视为剿灭对象,无须请示!务求速战速决,还东北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是!”
机要参谋记录完毕,敬礼后转身离去,脚步声在安静的楼道里回荡。
楚天铭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山城的灯火在雾中朦胧闪烁。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而自信的弧度。
谈判桌上的僵局,就用战场上的“清风”来打破吧!
这股东北的“清风”,必将越刮越猛,直至将一切魑魅魍魉,清扫殆尽!
显然,这一切早有预谋。
“女士们,先生们!”
他对着闪烁的镁光灯,声音提高了八度,“就在刚才,经过我方不懈的努力和各调停国的公正主持,谈判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华日双方已共同承诺,在后续谈判期间,严格履行临时停火协议!”
他刻意忽略了谈判中激烈的争吵和华方提出的种种前提条件,将结果简化为单方面的“胜利”。
“这是和平的曙光!是国际公理的胜利!”
他挥舞着手臂,语气愈发激昂,“我们敦促各方,特别是某些一直以各种借口破坏停火默契的势力,必须立即、无条件地遵守这一承诺!任何继续的军事挑衅,都将被视为对和平的公然破坏,是对国际社会的严重挑衅!帝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都绝不会坐视不管!”
这番偷换概念、倒打一耙的言论,通过电波和报纸迅速传遍世界。
日方控制的舆论机器开足马力,将“履行停火协议”包装成其外交胜利,并将“破坏停火”这顶大帽子,死死地瞄准了楚天铭和救国军。
欧美各国出于自身战略考量,也乐得见此局面。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发表谈话,称“这是迈向东亚和平的积极一步”,希望双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英国、法国等国外交官也纷纷表态,强调“停火必须得到尊重”,无形中给华国,尤其是态度强硬的救国军,套上了一道紧箍咒。
在国际压力下,重庆政府外交部不得不在几小时后公布了较为详细的会谈纪要,相对客观地陈述了会谈经过,包括何部长关于对等、受监督停火的要求。
但在这片由日方率先掀起的舆论狂潮中,这种冷静的声音显得微弱了许多。
楚天铭回到住处,脸色平静,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他第一时间向福建总司令部、绥远北方指挥部和东北前线指挥部发去密电,简要通报了谈判结果和国际压力,命令各部:“自即日起,所有大规模野战攻势行动暂缓,转入防御态势。但各部需提高警惕,严防日寇偷袭。同时,加强战备,整训部队,检修装备,囤积物资,待机而动!”
命令下达后,书房里陷入了沉寂。
楚天铭靠在躺椅上,闭上双眼,看似在休息,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出击。但被动遵守敌人设下的规则,眼睁睁看着日军利用停火期加固防线、调整部署,这绝非他的风格。
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既能继续打击日军、又能让国际社会抓不住把柄的理由。
思绪纷杂间,连续的精神紧绷和这几日的劳心劳力,让他不知不觉陷入了浅睡。
迷迷糊糊中,一段高亢激越、充满英雄气概的京剧唱腔,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又似在他脑海中自然响起:
“今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那腔调,慷慨激昂,充满了虽暂告一段落但斗争意志绝不松懈的豪情与决心。
楚天铭在梦中,竟不自觉地跟着那旋律轻轻哼唱起来,手指在扶手上无声地敲打着节拍。
猛地,他一个激灵,从躺椅上惊醒过来,双眼豁然睁开,精光四射!
脑海中依然回荡着那熟悉的旋律。
“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
一段尘封的记忆被瞬间激活!
那是另一段时空里,关于英雄孤身入匪巢、以智取胜的传奇!
“剿匪!”
楚天铭猛地坐直身体,一巴掌拍在书桌上,震得茶杯盖叮当作响,脸上露出了豁然开朗的兴奋笑容。
“对啊!我怎么早没想到!”
他兴奋地站起身,在书房里快步踱步,思路瞬间清晰无比。
“现在明面上不能大规模打鬼子,难道老子还不能剿匪吗?!”
他越想越觉得此计大妙:
“东北地广人稀,山林密布,历史上就是胡子(土匪)横行的地方。如今战乱连年,溃兵、散勇、地痞流氓啸聚山林,打家劫舍,骚扰百姓,甚至与日伪勾结,为虎作伥!我救国军既然控制了广大区域,保境安民,清剿匪患,乃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之举!”
“至于谁是土匪?”
楚天铭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在我的控制区内,我说谁是土匪,谁就是土匪!那些不肯投降、化整为零潜入山林企图负隅顽抗的日军散兵游勇,是不是匪?那些与日军暗通款曲、袭扰我后勤线的地主武装、伪满残余,是不是匪?那些趁乱劫掠、祸害乡里的山大王,是不是匪?都是!”
“剿匪,是维护地方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巩固抗日根据地!这是内政,合情合理合法!他小鬼子管天管地,还能管得着老子剿匪保民?!欧美那些洋人,又能说出什么不是来?”
这个计划,既能以“剿匪”之名,继续清剿日军残敌和敌对势力,锻炼部队,巩固根据地,又能完美规避“破坏停火协议”的指责,将国际舆论的压力化解于无形。
堪称一举多得!
想到这里,楚天铭不再犹豫,他大步走到办公桌前,铺开信纸,略一思忖,便开始奋笔疾书,草拟命令要点。
随后,他唤来机要参谋。
“立刻给东北前线指挥部叶枫发报,绝密!”
楚天铭语气斩钉截铁,“命令:鉴于东北光复区内,匪患猖獗,严重危害地方治安与民众安全,为彻底铲除毒瘤,巩固胜利成果,命你部自接令之日起,立即在全境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规模、彻底的‘剿匪’行动!行动代号:‘清风’!”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意味深长:“告诉叶枫,剿匪要坚决、彻底!对于一切顽抗到底、危害百姓的‘匪类’,无论其背景如何,皆可视为剿灭对象,无须请示!务求速战速决,还东北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是!”
机要参谋记录完毕,敬礼后转身离去,脚步声在安静的楼道里回荡。
楚天铭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山城的灯火在雾中朦胧闪烁。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而自信的弧度。
谈判桌上的僵局,就用战场上的“清风”来打破吧!
这股东北的“清风”,必将越刮越猛,直至将一切魑魅魍魉,清扫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