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的秋天仍有几分燥热,按察司衙门前的青石板被烈日烤得发烫。
十余名身着绫罗的盐商在衙门外已等候多时,为首的正是扬州盐业公会会长钱万贯。
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盐商此刻却汗流浃背,不时用绣着金线的袖口擦拭额头的汗水。
“钱会长,咱们这样干等着也不是办法啊。”一个瘦高个盐商凑过来低声道,“要不,再给门房塞点。。。”
“糊涂!”钱万贯厉声打断,“你还当这是原来的扬州呢?上个月陈家怎么倒的,你忘了?”
瘦高个顿时噤若寒蝉。
上月陈记盐行的当家就因为想贿赂按察司的书吏,被林软当街拿下,如今还在大牢里蹲着。
就在这时,衙门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年轻书吏走出来,拱手道:“诸位久等了,林大人请各位到偏厅一叙。”
盐商们如蒙大赦,连忙整理衣冠跟了进去。穿过两道回廊,众人来到一处清幽的偏厅。
厅内陈设简朴,正中摆着一张花梨木案几,上面整齐地码着几本账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字:“正身率下”。
“林大人到!”
随着一声通传,身着正三品绯色官服的林软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
盐商们立刻齐刷刷跪下行礼:“草民叩见大人!”
林软在案几后坐下,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才缓缓道:“都起来吧。听说诸位今日联袂来访,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钱万贯上前一步,恭敬道:“回大人,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来叨扰大人。如今盐引配额锐减,我等虽多方奔走,却。。。”
“盐引?”林软放下茶盏,似笑非笑,“这事不该去找盐政衙门吗?本官身为按察司正使,只管监察百官,可管不了盐引发放。”
盐商们面面相觑。一个年轻些的盐商忍不住道:“可盐政衙门说,是按察司要求他们严格审核。。。”
“哦?”林软眉梢微挑,“那本官倒要问问,诸位是觉得按察司管得太宽了?”
厅内气氛顿时一凝。钱万贯连忙打圆场:“大人误会了!实在是。。。如今盐政衙门铁面无私,我等虽有报效之心,却苦于没有门路啊。”
“大人明鉴,草民们也不过是,只为了寻一条出路罢了。”一位盐商苦笑道。
林软含笑道:“哦?扬州的大盐商们向来财能通神,如今用银子也不能砸出来一条出路吗?”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再说话。
林软指尖轻叩案几,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盐商,缓缓道:“我记得开国之初,盐引是要靠实打实的功劳来换的。运粮到边关,修筑河堤,赈济灾民。。。做多少事,换多少盐引。”
“大人明鉴,”钱万贯苦笑道,“如今我等也有所谓‘报效’之说,军需、水利、赈济、备公,样样不敢落下。可今年。。。”
“如今盐引虽然不需要按照贡献程度兑换,可是朝廷查得严,盐政那里想必也不敢收你们的银子,”林软接过话头,“所以你们发现,银子突然不好使了,是不是?”
盐商们脸色顿时变得精彩纷呈。有人尴尬低头,有人面露惶恐,更有人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林软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一株开得正盛的紫薇,淡淡道:“短引这条路,你们是走不通了。不过。。。”她突然转身,“为何不试试长引?”
“长引?”钱万贯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可长引所需条件苛刻,不仅要验资百万,还要有固定商路。。。”
“你们缺的不是银子,是功劳。”林软打断道,“如今西北战事吃紧,朝廷正缺军饷。若有人能解此燃眉之急,为朝廷分忧解难,圣上必定龙颜大悦。这便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她话未说完,但盐商们已经明白了其中深意。几个人立刻交头接耳起来,脸上浮现出兴奋之色。
林软见状,继续说道:“你们皆是扬州有头有脸的人物,若能在此时挺身而出,为朝廷做出贡献,不仅能获得圣上的嘉奖,还能提升自身的声誉。如此一来,长引的购买额度自然有望争取到。”
“大人,可除去每年固有的报效之后,再加一次捐银捐军需,这并非小数目,我等虽有些家底,但这般折腾下来,恐怕也元气大伤啊。”一位盐商忍不住道出心中担忧。
林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你们眼光要放长远些。一旦拿到长引,凭借你们的商船和经营渠道,所获利润将远远超过此次的付出。而且,圣上嘉奖之后,朝廷对你们的支持和信任也会增加,往后在生意场上行事,诸多便利自不必说。”
“大人,您说得确实在理。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还望大人能再指点一二。”为首的钱万贯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林软点点头:“此事不难。你们可联合起来,共同商议一个捐银捐军需的具体方案,明确各自的出资份额和物资种类。然后,将方案呈递给我,我会派人送往京城,转呈圣上御览。只要你们诚意足够,圣上定会应允。”
多谢大人指点!我等回去后便着手商议,尽快拿出方案来。”盐商们纷纷起身,感激涕零地向林软行礼。
“嗯,去吧。记住,此事关乎你们的未来,切不可敷衍了事。”林软神色严肃地叮嘱道。
“是,大人!我等一定竭尽全力!”盐商们齐声应道,随后便告辞离去。
待盐商们告退后,柳红从屏风后转出,低声道:“大人真要帮他们?这些盐商可都是。。。”
“都是吸民脂民膏的蛀虫?”林软轻笑一声,“那可不一定。”
林软望着盐商们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此次引导盐商为朝廷捐银捐军需,既能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又能进一步规范扬州的盐业市场,可谓一举两得。
最主要的就是,她打算效仿前人做的那场改革,定会使这些大盐商元气大伤,也是对民间资本的摧残更是对盐业后续发展产生较严重的阻碍。
所以啊,为什么不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去赚别国的银子呢?
盐商得了活路,朝廷得了银子,她得了功绩。
简直一石三鸟,棒极了。
三日后,扬州最豪华的酒楼“醉仙楼”被钱万贯包下,十二家盐商的当家齐聚一堂。
“各位,林大人的意思很明白了。”钱万贯环视众人,“咱们要想拿到长引,就得先出血。”
“可这也太多了!”一个满脸横肉的盐商拍案而起,“军需报效每家二十万两?还要自备商船运粮?当我们是善堂吗?”
“李当家稍安勿躁。”钱万贯压了压手,“你想想,拿到长引后,一年能多赚多少?再说。。。”她压低声音,“我听说,朝廷已经在拟新的盐法了。”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新盐法三个字,让他们既期待又恐惧。
“所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钱万贯意味深长地说,“要么现在出点血,要么。。。”
她没有说完,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那个未尽之意。
一个月后,盐商们才将商议好的捐银捐军需方案呈递给林软。
林软仔细审阅后,觉得颇为可行,便立刻派人送往京城。
奏折中,盐商们表示愿意共同捐三百万两银两助军,并派出十艘商船免费为朝廷运送军粮。
养心殿内,皇帝看完奏折,笑着对身旁的王大侍说:“你看,朕这个表妹,可真是。。。”
她意味深长地笑了,“朕看她是给朕送了一份大礼啊。西北军饷正愁没有着落。。。”
七日后,圣旨下达扬州。
皇帝对盐商们的举动大为赞赏,不仅下旨嘉奖,还特批了一定额度的长引购买权给参与捐赠的盐商。
消息传来,扬州商界震动。
林软此时正在心里对自己说:功劳 1。
喜欢全员好人,只有宿主是变态
十余名身着绫罗的盐商在衙门外已等候多时,为首的正是扬州盐业公会会长钱万贯。
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盐商此刻却汗流浃背,不时用绣着金线的袖口擦拭额头的汗水。
“钱会长,咱们这样干等着也不是办法啊。”一个瘦高个盐商凑过来低声道,“要不,再给门房塞点。。。”
“糊涂!”钱万贯厉声打断,“你还当这是原来的扬州呢?上个月陈家怎么倒的,你忘了?”
瘦高个顿时噤若寒蝉。
上月陈记盐行的当家就因为想贿赂按察司的书吏,被林软当街拿下,如今还在大牢里蹲着。
就在这时,衙门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年轻书吏走出来,拱手道:“诸位久等了,林大人请各位到偏厅一叙。”
盐商们如蒙大赦,连忙整理衣冠跟了进去。穿过两道回廊,众人来到一处清幽的偏厅。
厅内陈设简朴,正中摆着一张花梨木案几,上面整齐地码着几本账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字:“正身率下”。
“林大人到!”
随着一声通传,身着正三品绯色官服的林软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
盐商们立刻齐刷刷跪下行礼:“草民叩见大人!”
林软在案几后坐下,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才缓缓道:“都起来吧。听说诸位今日联袂来访,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钱万贯上前一步,恭敬道:“回大人,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来叨扰大人。如今盐引配额锐减,我等虽多方奔走,却。。。”
“盐引?”林软放下茶盏,似笑非笑,“这事不该去找盐政衙门吗?本官身为按察司正使,只管监察百官,可管不了盐引发放。”
盐商们面面相觑。一个年轻些的盐商忍不住道:“可盐政衙门说,是按察司要求他们严格审核。。。”
“哦?”林软眉梢微挑,“那本官倒要问问,诸位是觉得按察司管得太宽了?”
厅内气氛顿时一凝。钱万贯连忙打圆场:“大人误会了!实在是。。。如今盐政衙门铁面无私,我等虽有报效之心,却苦于没有门路啊。”
“大人明鉴,草民们也不过是,只为了寻一条出路罢了。”一位盐商苦笑道。
林软含笑道:“哦?扬州的大盐商们向来财能通神,如今用银子也不能砸出来一条出路吗?”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再说话。
林软指尖轻叩案几,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盐商,缓缓道:“我记得开国之初,盐引是要靠实打实的功劳来换的。运粮到边关,修筑河堤,赈济灾民。。。做多少事,换多少盐引。”
“大人明鉴,”钱万贯苦笑道,“如今我等也有所谓‘报效’之说,军需、水利、赈济、备公,样样不敢落下。可今年。。。”
“如今盐引虽然不需要按照贡献程度兑换,可是朝廷查得严,盐政那里想必也不敢收你们的银子,”林软接过话头,“所以你们发现,银子突然不好使了,是不是?”
盐商们脸色顿时变得精彩纷呈。有人尴尬低头,有人面露惶恐,更有人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林软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一株开得正盛的紫薇,淡淡道:“短引这条路,你们是走不通了。不过。。。”她突然转身,“为何不试试长引?”
“长引?”钱万贯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可长引所需条件苛刻,不仅要验资百万,还要有固定商路。。。”
“你们缺的不是银子,是功劳。”林软打断道,“如今西北战事吃紧,朝廷正缺军饷。若有人能解此燃眉之急,为朝廷分忧解难,圣上必定龙颜大悦。这便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她话未说完,但盐商们已经明白了其中深意。几个人立刻交头接耳起来,脸上浮现出兴奋之色。
林软见状,继续说道:“你们皆是扬州有头有脸的人物,若能在此时挺身而出,为朝廷做出贡献,不仅能获得圣上的嘉奖,还能提升自身的声誉。如此一来,长引的购买额度自然有望争取到。”
“大人,可除去每年固有的报效之后,再加一次捐银捐军需,这并非小数目,我等虽有些家底,但这般折腾下来,恐怕也元气大伤啊。”一位盐商忍不住道出心中担忧。
林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你们眼光要放长远些。一旦拿到长引,凭借你们的商船和经营渠道,所获利润将远远超过此次的付出。而且,圣上嘉奖之后,朝廷对你们的支持和信任也会增加,往后在生意场上行事,诸多便利自不必说。”
“大人,您说得确实在理。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还望大人能再指点一二。”为首的钱万贯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林软点点头:“此事不难。你们可联合起来,共同商议一个捐银捐军需的具体方案,明确各自的出资份额和物资种类。然后,将方案呈递给我,我会派人送往京城,转呈圣上御览。只要你们诚意足够,圣上定会应允。”
多谢大人指点!我等回去后便着手商议,尽快拿出方案来。”盐商们纷纷起身,感激涕零地向林软行礼。
“嗯,去吧。记住,此事关乎你们的未来,切不可敷衍了事。”林软神色严肃地叮嘱道。
“是,大人!我等一定竭尽全力!”盐商们齐声应道,随后便告辞离去。
待盐商们告退后,柳红从屏风后转出,低声道:“大人真要帮他们?这些盐商可都是。。。”
“都是吸民脂民膏的蛀虫?”林软轻笑一声,“那可不一定。”
林软望着盐商们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此次引导盐商为朝廷捐银捐军需,既能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又能进一步规范扬州的盐业市场,可谓一举两得。
最主要的就是,她打算效仿前人做的那场改革,定会使这些大盐商元气大伤,也是对民间资本的摧残更是对盐业后续发展产生较严重的阻碍。
所以啊,为什么不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去赚别国的银子呢?
盐商得了活路,朝廷得了银子,她得了功绩。
简直一石三鸟,棒极了。
三日后,扬州最豪华的酒楼“醉仙楼”被钱万贯包下,十二家盐商的当家齐聚一堂。
“各位,林大人的意思很明白了。”钱万贯环视众人,“咱们要想拿到长引,就得先出血。”
“可这也太多了!”一个满脸横肉的盐商拍案而起,“军需报效每家二十万两?还要自备商船运粮?当我们是善堂吗?”
“李当家稍安勿躁。”钱万贯压了压手,“你想想,拿到长引后,一年能多赚多少?再说。。。”她压低声音,“我听说,朝廷已经在拟新的盐法了。”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新盐法三个字,让他们既期待又恐惧。
“所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钱万贯意味深长地说,“要么现在出点血,要么。。。”
她没有说完,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那个未尽之意。
一个月后,盐商们才将商议好的捐银捐军需方案呈递给林软。
林软仔细审阅后,觉得颇为可行,便立刻派人送往京城。
奏折中,盐商们表示愿意共同捐三百万两银两助军,并派出十艘商船免费为朝廷运送军粮。
养心殿内,皇帝看完奏折,笑着对身旁的王大侍说:“你看,朕这个表妹,可真是。。。”
她意味深长地笑了,“朕看她是给朕送了一份大礼啊。西北军饷正愁没有着落。。。”
七日后,圣旨下达扬州。
皇帝对盐商们的举动大为赞赏,不仅下旨嘉奖,还特批了一定额度的长引购买权给参与捐赠的盐商。
消息传来,扬州商界震动。
林软此时正在心里对自己说:功劳 1。
喜欢全员好人,只有宿主是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