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的杭州,雪下得没头没尾。民房二楼的窗户糊着层旧塑料布,风一吹就“哗啦啦”响,雪粒子从缝隙里钻进来,落在陈默冻得发红的手背上。他正蹲在水泥地上,手里捏着个拆下来的汽车ABS传感器,焊枪的火光在冷夜里跳着,像颗微弱的星。
“还没好吗?小宇明天就要来测试了。”林野裹着件洗得发白的羽绒服,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房租通知单——房东周大爷早上又来了,说再凑不齐三千块,后天就把他们的设备扔到街上。他把刚从便利店借的热水倒进三个搪瓷杯,蒸汽模糊了桌上的二手电脑屏幕,上面还停着苏晚画的小脑环设计图。
陈默“嘶”了声,焊枪尖不小心烫到指尖,他赶紧往手背上哈气,指尖的伤口渗出血珠:“这传感器的信号滤波模块坏了,得用旧收音机里的电容改。刚才去巷口的废品站翻了半天,就找到这么个能用的。”他指了指脚边的纸箱子,里面堆着拆下来的电路板、断了线的耳机,还有半盒快用完的焊锡丝——这是他们仨凑了八千块启动资金后,仅剩的“家当”。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苏晚抱着个纸袋子走进来,头发上沾着雪,鼻尖冻得通红。她把袋子往桌上一放,里面是两袋泡面和几个馒头:“食堂的阿姨可怜我,多给了两个馒头。导师那边……还是没借到钱,他说咱们这项目‘太冒险,没市场’。”她的声音低下去,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叠的借条,纸边都被攥得发毛,“我找我妈借了五百,她说这是最后一次帮我了。”
林野接过借条,指尖触到纸面上苏晚妈妈的字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他想起三个月前从深圳回来,攥着打工攒下的三万块,拍着胸脯跟陈默、苏晚说“咱们要做能让脑瘫孩子站起来的设备”,现在却连房租都凑不齐。他把借条塞进羽绒服内袋,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两百块:“我今晚去便利店兼职夜班,还能挣一百五,再跟老板赊点泡面,应该能撑到下周。”
“不行!”陈默突然站起来,焊枪“啪”地放在桌上,“你白天要写代码,晚上再去熬夜,身体会垮的。要去也是我去,我以前在电子厂干过夜班,扛得住。”
苏晚摇摇头,把馒头掰成三块,分给他们:“我明天去浙大实验室借示波器,说不定能测出传感器的问题。咱们再撑撑,小宇还等着咱们的设备呢。”
小宇是他们第一个“患者”。三个月前,林野在社区做志愿者时遇到这个脑瘫男孩,孩子攥着他的衣角,含混地说“想……玩玩具车”。从那天起,他们就把“让小宇控制玩具车”当成了第一个目标,画图纸、拆旧件、改代码,熬了无数个通宵。
第二天清晨,雪还没停。苏晚揣着两个馒头,冒着雪往浙大赶。实验室的门没锁,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去,刚要碰示波器,就听到走廊里传来脚步声。是系里的王教授,还有个穿黑西装的男人,两人的对话顺着门缝飘进来:
“那几个学生的项目,您真觉得没价值?”黑西装的声音很沉。
“技术太粗糙,连个正经的传感器都没有。”王教授的声音带着不屑,“不过他们那个‘神经信号滤波’的想法,倒是有点意思。您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帮您‘劝劝’他们,低价把专利卖了。”
黑西装笑了声:“不用劝,我已经让他们房东盯着了,再逼逼,他们撑不了多久。到时候专利还是咱们的。”
苏晚的心脏猛地一缩,手里的馒头“啪”地掉在地上。她赶紧躲到实验台底下,看着黑西装的皮鞋从面前走过,鞋跟沾着雪,却透着股冷意。直到脚步声远去,她才敢爬出来,攥着衣角往民房跑——原来房东催租不是偶然,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民房里,林野和陈默正围着传感器发愁。苏晚冲进来,脸色惨白:“有人要抢咱们的专利!是个穿黑西装的男人,跟王教授合伙,还让房东逼咱们搬走!”
陈默的拳头“咚”地砸在桌上,焊锡丝撒了一地:“我就说房东怎么突然这么狠!上次我去修电器的王师傅还说,最近有人问咱们的设备情况,原来是他们搞的鬼!”
林野的眉峰拧成疙瘩,他摸出昨天从便利店拿的纸笔,把黑西装的特征记下来:“不管他们想干什么,咱们得先把小宇的测试弄完。苏晚,你再去王师傅那问问,有没有能用的示波器;陈默,咱们把传感器的滤波模块再改改,用旧电阻丝试试;我下午去社区找小宇妈妈,看看能不能再借点钱。”
下午的雪小了点,林野踩着雪往社区走。路过巷口的废品站时,王师傅突然从里面探出头,朝他招手:“小林,过来!”他把林野拉进废品站,从怀里掏出个旧示波器:“昨天你说要测传感器,我翻了半天,找到这么个能用的。还有,你小心点,昨天有个黑西装来问你,说你‘不懂事,占着好技术不放手’,你可得注意安全。”
林野接过示波器,眼眶突然发热。王师傅以前是电子厂的工程师,退休后开了个废品站,之前他们来拆旧件,王师傅从来没收过钱,还总帮他们出主意。“谢谢您,王师傅,这钱……”
“先别说钱!”王师傅摆摆手,“我看你们是真心想帮孩子,这点忙不算啥。要是那黑西装找你们麻烦,你就来找我,我认识几个老工友,能帮你们撑撑场面。”
傍晚,林野抱着示波器回到民房。苏晚和陈默已经把传感器改好了,正围着电脑调试代码。看到示波器,苏晚的眼睛亮了:“太好了!咱们现在就能测信号,明天小宇来就能用!”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了。是房东周大爷,手里攥着个信封,脸色比平时缓和了点:“小林,这是五百块,你们先拿着交房租。”他把信封塞给林野,声音压得很低,“昨天那黑西装又来找我,说要是我把你们赶走,再给我两千。但我看到你们帮小宇那孩子,心里不是滋味……这钱你们拿着,我再帮你们拖几天。”
林野愣住了,手里的信封沉甸甸的。他想起昨天苏晚说的话,突然明白,周大爷不是狠心,是被人逼的。“周大爷,谢谢您,这钱我们会还的。”
周大爷摇摇头,转身往楼下走,走到门口又回头:“你们小心点那黑西装,他不像好人。要是实在撑不住,就跟我说,我再想办法。”
雪夜的民房里,示波器的屏幕亮着淡绿色的光。陈默把传感器接在设备上,信号曲线慢慢跳出来,像条平稳的蓝绸带。“成了!”他兴奋地喊,“信号稳定,能控制玩具车了!”
林野和苏晚凑过去看,屏幕上的曲线随着陈默的意念波动,旁边的玩具车慢慢动了起来,沿着桌上的红线走了一米。三人对视一眼,突然都笑了,笑声在冷夜里格外暖。
“明天小宇来,肯定会很高兴。”苏晚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咱们没白熬这么多夜,没白受这么多苦。”
林野摸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2024年12月15日,雪夜,传感器调试成功。遇到贵人:王师傅、周大爷。遇到坏人:黑西装(疑似想抢专利)。记住:不管多难,都要守住初心,为了小宇,为了更多孩子。”
他把笔记本放进抽屉,旁边摆着苏晚的借条、陈默的焊锡盒,还有王师傅给的示波器。窗外的雪还在下,但民房里的灯光,却像颗不会灭的星,照亮了他们脚下的路。
第二天早上,小宇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民房。他戴着笨重的小脑环,脸上带着期待的笑。陈默帮他调整好传感器,轻声说:“小宇,集中注意力,想着让玩具车往前走。”
小宇点点头,闭上眼睛。示波器的屏幕上,脑电波曲线慢慢平稳,玩具车突然动了起来,沿着红线走了一米,然后停在林野面前。小宇睁开眼,突然哭了:“林叔叔,我做到了!我能控制玩具车了!我能摸到星星了!”
小宇妈妈也哭了,攥着林野的手:“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的孩子看到希望。”
林野看着小宇的笑脸,突然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他想起那个黑西装,想起王教授的不屑,想起凑不齐的房租,却更坚定了信念——他们要做的,不只是一台设备,是无数个像小宇这样的孩子的希望。
就在这时,陈默的手机响了,是巷口便利店的老板:“小林,刚才有个黑西装来问你,说你在这做‘非法设备’,让我别帮你。你可得小心点,他好像还报警了。”
林野的脸色沉了下来。黑西装不仅想抢专利,还想毁了他们。他看了看小宇,又看了看陈默和苏晚,握紧了拳头:“别怕,咱们有证据,有王师傅和周大爷帮咱们,还有小宇的测试成功——他们想毁了咱们,没那么容易!”
苏晚点点头,从包里掏出录音笔:“昨天在实验室,我录下了王教授和黑西装的对话。咱们现在就去教育局,跟他们说清楚!”
陈默把小脑环和玩具车装进箱子:“对,咱们不能让他们得逞!这设备是给孩子的,不是给他们谋利的!”
三人带着设备和证据,走出民房。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落在他们身上,像层温暖的纱。林野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们——资金短缺、技术瓶颈、资本的觊觎,但只要他们还守着初心,还记着小宇的笑脸,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民房的窗户开着,里面的示波器还亮着,屏幕上的信号曲线,像条通往未来的路,漫长,却充满希望。
“还没好吗?小宇明天就要来测试了。”林野裹着件洗得发白的羽绒服,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房租通知单——房东周大爷早上又来了,说再凑不齐三千块,后天就把他们的设备扔到街上。他把刚从便利店借的热水倒进三个搪瓷杯,蒸汽模糊了桌上的二手电脑屏幕,上面还停着苏晚画的小脑环设计图。
陈默“嘶”了声,焊枪尖不小心烫到指尖,他赶紧往手背上哈气,指尖的伤口渗出血珠:“这传感器的信号滤波模块坏了,得用旧收音机里的电容改。刚才去巷口的废品站翻了半天,就找到这么个能用的。”他指了指脚边的纸箱子,里面堆着拆下来的电路板、断了线的耳机,还有半盒快用完的焊锡丝——这是他们仨凑了八千块启动资金后,仅剩的“家当”。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苏晚抱着个纸袋子走进来,头发上沾着雪,鼻尖冻得通红。她把袋子往桌上一放,里面是两袋泡面和几个馒头:“食堂的阿姨可怜我,多给了两个馒头。导师那边……还是没借到钱,他说咱们这项目‘太冒险,没市场’。”她的声音低下去,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叠的借条,纸边都被攥得发毛,“我找我妈借了五百,她说这是最后一次帮我了。”
林野接过借条,指尖触到纸面上苏晚妈妈的字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他想起三个月前从深圳回来,攥着打工攒下的三万块,拍着胸脯跟陈默、苏晚说“咱们要做能让脑瘫孩子站起来的设备”,现在却连房租都凑不齐。他把借条塞进羽绒服内袋,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两百块:“我今晚去便利店兼职夜班,还能挣一百五,再跟老板赊点泡面,应该能撑到下周。”
“不行!”陈默突然站起来,焊枪“啪”地放在桌上,“你白天要写代码,晚上再去熬夜,身体会垮的。要去也是我去,我以前在电子厂干过夜班,扛得住。”
苏晚摇摇头,把馒头掰成三块,分给他们:“我明天去浙大实验室借示波器,说不定能测出传感器的问题。咱们再撑撑,小宇还等着咱们的设备呢。”
小宇是他们第一个“患者”。三个月前,林野在社区做志愿者时遇到这个脑瘫男孩,孩子攥着他的衣角,含混地说“想……玩玩具车”。从那天起,他们就把“让小宇控制玩具车”当成了第一个目标,画图纸、拆旧件、改代码,熬了无数个通宵。
第二天清晨,雪还没停。苏晚揣着两个馒头,冒着雪往浙大赶。实验室的门没锁,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去,刚要碰示波器,就听到走廊里传来脚步声。是系里的王教授,还有个穿黑西装的男人,两人的对话顺着门缝飘进来:
“那几个学生的项目,您真觉得没价值?”黑西装的声音很沉。
“技术太粗糙,连个正经的传感器都没有。”王教授的声音带着不屑,“不过他们那个‘神经信号滤波’的想法,倒是有点意思。您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帮您‘劝劝’他们,低价把专利卖了。”
黑西装笑了声:“不用劝,我已经让他们房东盯着了,再逼逼,他们撑不了多久。到时候专利还是咱们的。”
苏晚的心脏猛地一缩,手里的馒头“啪”地掉在地上。她赶紧躲到实验台底下,看着黑西装的皮鞋从面前走过,鞋跟沾着雪,却透着股冷意。直到脚步声远去,她才敢爬出来,攥着衣角往民房跑——原来房东催租不是偶然,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民房里,林野和陈默正围着传感器发愁。苏晚冲进来,脸色惨白:“有人要抢咱们的专利!是个穿黑西装的男人,跟王教授合伙,还让房东逼咱们搬走!”
陈默的拳头“咚”地砸在桌上,焊锡丝撒了一地:“我就说房东怎么突然这么狠!上次我去修电器的王师傅还说,最近有人问咱们的设备情况,原来是他们搞的鬼!”
林野的眉峰拧成疙瘩,他摸出昨天从便利店拿的纸笔,把黑西装的特征记下来:“不管他们想干什么,咱们得先把小宇的测试弄完。苏晚,你再去王师傅那问问,有没有能用的示波器;陈默,咱们把传感器的滤波模块再改改,用旧电阻丝试试;我下午去社区找小宇妈妈,看看能不能再借点钱。”
下午的雪小了点,林野踩着雪往社区走。路过巷口的废品站时,王师傅突然从里面探出头,朝他招手:“小林,过来!”他把林野拉进废品站,从怀里掏出个旧示波器:“昨天你说要测传感器,我翻了半天,找到这么个能用的。还有,你小心点,昨天有个黑西装来问你,说你‘不懂事,占着好技术不放手’,你可得注意安全。”
林野接过示波器,眼眶突然发热。王师傅以前是电子厂的工程师,退休后开了个废品站,之前他们来拆旧件,王师傅从来没收过钱,还总帮他们出主意。“谢谢您,王师傅,这钱……”
“先别说钱!”王师傅摆摆手,“我看你们是真心想帮孩子,这点忙不算啥。要是那黑西装找你们麻烦,你就来找我,我认识几个老工友,能帮你们撑撑场面。”
傍晚,林野抱着示波器回到民房。苏晚和陈默已经把传感器改好了,正围着电脑调试代码。看到示波器,苏晚的眼睛亮了:“太好了!咱们现在就能测信号,明天小宇来就能用!”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了。是房东周大爷,手里攥着个信封,脸色比平时缓和了点:“小林,这是五百块,你们先拿着交房租。”他把信封塞给林野,声音压得很低,“昨天那黑西装又来找我,说要是我把你们赶走,再给我两千。但我看到你们帮小宇那孩子,心里不是滋味……这钱你们拿着,我再帮你们拖几天。”
林野愣住了,手里的信封沉甸甸的。他想起昨天苏晚说的话,突然明白,周大爷不是狠心,是被人逼的。“周大爷,谢谢您,这钱我们会还的。”
周大爷摇摇头,转身往楼下走,走到门口又回头:“你们小心点那黑西装,他不像好人。要是实在撑不住,就跟我说,我再想办法。”
雪夜的民房里,示波器的屏幕亮着淡绿色的光。陈默把传感器接在设备上,信号曲线慢慢跳出来,像条平稳的蓝绸带。“成了!”他兴奋地喊,“信号稳定,能控制玩具车了!”
林野和苏晚凑过去看,屏幕上的曲线随着陈默的意念波动,旁边的玩具车慢慢动了起来,沿着桌上的红线走了一米。三人对视一眼,突然都笑了,笑声在冷夜里格外暖。
“明天小宇来,肯定会很高兴。”苏晚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咱们没白熬这么多夜,没白受这么多苦。”
林野摸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2024年12月15日,雪夜,传感器调试成功。遇到贵人:王师傅、周大爷。遇到坏人:黑西装(疑似想抢专利)。记住:不管多难,都要守住初心,为了小宇,为了更多孩子。”
他把笔记本放进抽屉,旁边摆着苏晚的借条、陈默的焊锡盒,还有王师傅给的示波器。窗外的雪还在下,但民房里的灯光,却像颗不会灭的星,照亮了他们脚下的路。
第二天早上,小宇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民房。他戴着笨重的小脑环,脸上带着期待的笑。陈默帮他调整好传感器,轻声说:“小宇,集中注意力,想着让玩具车往前走。”
小宇点点头,闭上眼睛。示波器的屏幕上,脑电波曲线慢慢平稳,玩具车突然动了起来,沿着红线走了一米,然后停在林野面前。小宇睁开眼,突然哭了:“林叔叔,我做到了!我能控制玩具车了!我能摸到星星了!”
小宇妈妈也哭了,攥着林野的手:“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的孩子看到希望。”
林野看着小宇的笑脸,突然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他想起那个黑西装,想起王教授的不屑,想起凑不齐的房租,却更坚定了信念——他们要做的,不只是一台设备,是无数个像小宇这样的孩子的希望。
就在这时,陈默的手机响了,是巷口便利店的老板:“小林,刚才有个黑西装来问你,说你在这做‘非法设备’,让我别帮你。你可得小心点,他好像还报警了。”
林野的脸色沉了下来。黑西装不仅想抢专利,还想毁了他们。他看了看小宇,又看了看陈默和苏晚,握紧了拳头:“别怕,咱们有证据,有王师傅和周大爷帮咱们,还有小宇的测试成功——他们想毁了咱们,没那么容易!”
苏晚点点头,从包里掏出录音笔:“昨天在实验室,我录下了王教授和黑西装的对话。咱们现在就去教育局,跟他们说清楚!”
陈默把小脑环和玩具车装进箱子:“对,咱们不能让他们得逞!这设备是给孩子的,不是给他们谋利的!”
三人带着设备和证据,走出民房。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落在他们身上,像层温暖的纱。林野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们——资金短缺、技术瓶颈、资本的觊觎,但只要他们还守着初心,还记着小宇的笑脸,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民房的窗户开着,里面的示波器还亮着,屏幕上的信号曲线,像条通往未来的路,漫长,却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