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赵王-《皇孙白手起家》

  “多数城池已失守,秦军攻势强劲,淮安城岌岌可危...........。”来人气喘吁吁,详细讲述了淮安战况。

  刘康等人大吃一惊。

  他们预感到淮南形势不妙,但没想到会恶劣到这种地步。

  直到这时,刘康才意识到,他先前低估了秦军的战斗力;如果不立刻率兵南返,淮安失守是早晚的事。

  跪在一旁的彭昌,听到此事后,肠子都悔青了;若晚点投降,完全可以和秦军合力,前后夹击淮南军。

  刘康冷冷瞥了他一眼,旋即对刘熙道:“你带人驻守徐州,我即刻率兵返回淮南。”

  秦军虽强,但趁其攻城时,若与刘明里应外合,此战仍有可能打赢。

  淮南军轻装疾行,一路南下。

  等抵达淮河北岸时,斥候又带来了一则噩耗。

  淮安失守,刘明战死!

  刘康表情瞬间变得愕然,仿佛被雷击中一般,呆呆地站在原地。

  兄弟间自幼感情笃厚,刘康怎能不难过;除此之外,随着淮安的失守,整个淮南之地,都将彻底落入秦军之手。

  高和在短暂的震惊后,沉声道:“秦军势大,且背靠金陵,渡河已无意义;不如集中精力,经营好徐州之地。”

  他实在没信心,从秦军手里再夺回淮南。

  “即使我不想招惹秦国,李昭多半也不会放过我。”刘康怒道。

  “可在淮河北岸驻兵,布置防线,阻挡秦军渡河。”

  “嗯,先这样吧。”

  刘康暂时没更好的办法,内心深深觉得,距离秦国太近,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

  之后,又率兵返回了徐州。

  担心秦军杀来,刘康在当地大举招募士卒,包括投降的徐州军,也全部并入了淮南军。

  兵力虽增多,但战斗力显然比不上以前。

  刘康在徐州没有任何基础,无论军心、民心,皆需花时间收服。

  ...............................................................................................................

  秦军在淮安休整数天后,杨智打算继续挥兵北上,夺取徐州,并进军中原。

  总觉得手上兵力不太够,还要留下部分兵马驻守各城;杨智给沈宁去信,希望金陵那边再增派三、四万兵力,让他凑够个十万人。

  杨智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不包括各地厢军,也用于野战的秦军已接近四十万,完全有能力增兵。

  没曾想,沈宁本人来到了淮安城。

  “陛下已至汉中,随时会和魏军开战;为了此战,我大秦已往汉中、蜀地多次增派兵力,及大批钱粮。徐国公不如等陛下击败魏军后,再率大军北上。”

  沈宁来淮安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杨智暂时罢兵。

  杨智皱了皱眉头,心中不悦,“兵贵神速,英国公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且刘康这厮刚刚拿下徐州,立足未稳。如大军现在直取徐州,刘康必败无疑。”

  “徐国公向来用兵如神,区区刘康,岂会是对手?”沈宁微笑道,旋即话锋一转,“然,我大秦之敌,可不只有一个刘康。”

  “这话是什么意思?”

  “枢密院已得到消息,曹泽将率大军攻打徐、青二州;郑军此次兵力不下十五万,军中悍将尽数出战。”

  杨智明白过来,看曹泽这架势,是铁了心要拿下徐、青二州。如果秦军现在北上,极有可能同时面对刘康、曹泽。不如袖手旁观,放任二人血战;等时机成熟,秦军再大举介入。

  这么做,倒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天下从来不乏聪明人。

  “曹泽非蠢人,岂能让我军坐收渔翁之利。”杨智问道。

  “他猜到又能怎样,此人对徐州觊觎多年;顶多在淮河驻扎重兵,阻挡我军北上。”顿了顿,沈宁眼中闪过一抹战意,“要不了多久,我大秦铁蹄,将踏破整个中原。”

  杨智哈哈一笑,知枢密院早有详细计划,不再纠结;转而在淮南操练兵马,准备日后的大战。

  ...............

  几日后,刘康收到了沈宁的来信,信中郑重表示,秦军只想要淮南,绝无北上之意;同时,以示诚意,主动把刘康家眷送去了徐州。

  “想必是知道了曹泽来袭一事。”高和猜测道。

  刘康嘴角冷笑,“连我都知道,黑冰台无孔不入,秦国又怎会不知道。”

  高和神情严肃,秦军的威胁暂时消除了,但十多万郑军非同小可,淮南军处境依然不妙。

  刘康唰的起身,面色凝重,在屋内来回踱步,仿佛心中在下一个重大的决定。

  刘明、高和等人直直的看着他。

  “本帅有意在徐州称王,诸位以为如何?”刘康目光如炬,扬声道。

  众人诧异,没想到刘康要在这个时候称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敌当前,上上下下须团结一致,否则此战必败;然,我初来徐州,当地豪强、官吏皆不愿支持本帅。”

  高和抱拳道:“大帅想做什么,尽管吩咐。”

  “传令下去,将徐州城内豪强屠戮殆尽。缴获的钱粮,本帅只留一成,其它皆赠与全军将士。”刘康眼露寒光,尽显枭雄本色。

  刘康心知,郑军来势汹汹;如今他能依靠的,唯有麾下将士。

  彭昌即使投降了,依然难逃一死;彭家世世代代积攒的钱粮,拉出了几十车,全都便宜了刘康。

  昭武二年三月初七,刘康搭建高台,正式称王,国号“赵”。

  至此,关东除了邺城节度使孟凯,真定节度使崔知航,其他人皆已称王。

  并在当日,向全军下发钱粮,赵军士气大振;哪怕是曾经的徐州军,对刘康的排斥之心也少了许多。

  赵军抓紧打造各类军械,积极准备和郑军的大战。

  刘康此次称王,既没有上奏也没有派人去长安;他不是忘了,而是真心瞧不起李佑。

  想当初柳知捷进攻淮南,常轩屡战屡败,麾下兵马死伤殆尽,幸好先帝李昆及时出兵。

  数万铁骑,强势逼退齐军。

  齐帝姜岩虽不甘,也只能作罢。

  但此次秦军来袭,魏国没有任何反应,更没有出动一兵一卒。

  刘康怎能不恼火。

  而他此举,使得魏国朝廷颜面无存。

  李佑大发雷霆,宣称拿下汉中后,再重重严惩刘康。

  三月初,第一批魏军离开了长安;作为前锋,向汉中杀去!

  喜欢皇孙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