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徐州之战(完)-《皇孙白手起家》

  刘康面色渐渐变得难堪,手掌冒出了冷汗。

  果然,外面出现了一支秦军,正迅速向这边赶来;同时,刘康听清了对方嘴里喊的话。

  “大秦威武,杀光赵贼!”

  声音齐整划一,如海浪般翻滚而来,响亮而震撼人心。

  仿佛近在眼前,声音越来越大。

  这下子,不仅刘康听到了,大营内越来越多的人也听到了。

  显然,己方来了大批援兵。

  数万战斗中的大秦将士,似乎在一瞬间找到了主心骨,士气为之一振!

  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情不自禁举刀高呼。

  “大秦威武,杀光赵贼!”

  ............

  呐喊声此起彼伏!

  使用“糟糕至极”这个词,已不足以形容刘康当前的心情。

  尤其是得知这支突然杀来的军队,旗帜上写了一个“潘”字。

  要说刘康生平最痛恨之人,第一个毫无疑问是李昭,第二个必然是潘有霖。

  若扬州在自己手上,秦军又怎能轻而易举夺取淮南。

  “该死..........!”刘康一声怒骂。

  战前,他预想过各种情况,唯独没想过潘有霖会在此时出现。

  与恼火的刘康不同,杨智、陈哲等人面色大喜,内心激动不已。

  犹如即将陷入绝望之际,前方出现一道耀眼的光芒。

  不一会,潘有霖率兵赶到。

  “杀!”

  麾下士卒快步向前,朝着赵军狠狠砍去。

  数面大秦战旗,再次高高挥舞着。

  战斗旋即达到了高潮!

  秦军将士已不像刚开始那般慌乱,逐渐稳住了阵脚。

  赵军此次奇袭作战,慢慢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野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刀光剑影中血花飞溅,犹如一朵朵盛开的彼岸花,凄美而惨烈。

  厮杀中,刘康忽然想到了什么,急忙吩咐部下,“速速派人去传令,城内兵马尽数出城,奔赴此地,与秦军决一死战!”

  此战若输了,徐州城也守不了多久,刘康没必要再有任何保留。

  部下深知此事重要性,匆匆离去。

  然而,刘康等了许久,迟迟不见城内兵马赶到。

  据斥候所说,刚出城时遇一队兵马拦截,双方正在激战中。

  刘康愣了下,旋即暴怒。

  如果他猜的没错,潘有霖必然是兵分两路,一路来了此处,另一路去了徐州城。

  又是这个混账东西!

  刘康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选择死战到底。

  月光穿透云层,斑驳地洒在战场上,为这血腥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肃杀。

  阵阵惨叫中,不断有人永远沉沉的睡去。

  秦军有人搬出了大批连弩,弩箭划破夜空,带着尖锐的啸声朝赵军疾速射去。

  空气中又多了几分死亡的味道。

  由于赵军刚才的放火,导致很多马匹受惊,跑了不少。

  周知南带人骑上剩下的一百余匹战马,顾不得披甲,手持长枪直接冲了进去。

  杨智命亲兵举起“杨”字大旗,直奔刘康本人而去。

  今晚的遭遇,着实让杨智感到恼火。

  狗娘养的刘康!............

  老子奋斗半生,吃尽苦头;好不容易被封为徐国公,差一点就没了。

  杨智愈想愈生气!

  “一个个干什么吃的,还不赶紧剁了他们。”杨智扯着嗓子,不断朝部下咆哮道。

  态度虽极其恶劣,秦军众将士听到后反而更加亢奋。

  尤其是看到地上一滩滩血渍,心中的狂野迅速被激发。

  在硬实力面前,一切尔虞我诈都变得无比渺小。

  尘土飞扬,刀剑乱舞!

  士兵在前进中,时不时会踩到死去士卒的手脚。

  没人会留意这种小细节,人们眼中只剩下了杀戮。

  高和在亲兵掩护下脱离战斗,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刘康面前。

  “大王,此战恐不能胜,当早做准备。”高和话语简单而直接。

  赵军尚未崩溃,但高和却明显察觉到,秦军气势凌人,已开始对赵军形成压制;且兵力上不如对方,他对此战不再看好。

  刘康瞳孔猛然放大,却没有吱声。

  没了徐州,天下之大,又该去何处安身?

  “再过一会,天就要亮了,到时难以脱身;不如趁着天黑,尽快,尽快........。”说着说着,高和说不下去了。

  他心情同样难受。

  陈渭清、刘熙也跑了过来,两人均察觉战况不妙,劝刘康尽快退兵。

  “大王率兵北撤,末将带人掩护。”陈渭清抱拳道。

  徐州城没必要回去了,否则就是坐着等死。

  刘康没有投降李昭的打算,不可能去南方,只能往北面走。

  具体撤到哪里?谁也不知道。

  走一步是一步吧............

  刘康长吁了一口气,声音略有些无力,“撤吧........。”

  不一会,赵军退兵的号角声响遍整个战场,士卒纷纷抽刀离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军将士挥舞着利刃,在后面紧追不舍,猛砍猛戳,鲜血流了一路。

  遗憾的是,由于黑夜的掩护,仍让刘康等人逃掉了。

  趁着大胜,杨智干脆下令对徐州城发起攻击。

  刘康跑了,城内兵马无人指挥;没费多大功夫,秦军破城而入。

  到了黎明时分,城内城外的战斗基本平息。

  .............................................................................................................

  大秦有四位国公,杨智年龄最大,按理讲性格应更加沉稳、低调、不慕虚名,事实却恰恰相反。

  潘有霖进城后,杨智见到他异常开心;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熊抱。

  可能还觉得不够,又拉起潘有霖的手,态度甚是和蔼亲切。

  如此热情洋溢,搞得潘有霖稍微有些尴尬。

  “此战能胜,潘兄弟当立首功。”杨智拍了拍潘有霖肩膀,一副颇为欣赏的样子。

  两人岁数相差有点大,听到这声“潘兄弟”,潘有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复。

  陈哲等人微笑着在一旁驻足。

  当他们找到刘康挖的那条地道,皆大吃一惊。

  还以为这厮只能死守城池,想不到竟然在暗中憋大招。

  若不是潘有霖及时率兵赶到,搞不好昨晚真的会阴沟里翻船。

  “若末将猜的没错,刘康应该是逃往济南。”潘有霖对众人道。

  之前刘康攻克青州无果,返回徐州后,大部分城池被秦军占据;但济南由于城墙高大,且秦军兵力不足,尚未将其拿下。

  “无妨,过几天再去收拾这厮。”杨智轻笑道。

  刘康主力兵马损失惨重,剩下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和秦军对抗。

  秦军已将注意力聚集到了青州。

  休整五日后,杨智挥兵北上。

  喜欢皇孙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