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伐魏(三)-《皇孙白手起家》

  “儿臣年幼,能力尚有不足;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愿将太子之位让给二弟,望父皇允许。”大殿内,太子李文景双手伏地,颤颤巍巍道。

  李佑气的都想笑了。

  如今秦军兵临城下,长安人心动荡;在此关键之时,他怎么都没想到,李文景竟然要辞去太子之位。

  李佑记得很清楚,当初被封为太子时,李文景一脸的兴奋,甚至扬言要生擒韦睿。

  “父皇,儿臣绝非贪生怕死之徒,这么做皆是为了大魏;二弟他............。”

  “别在朕面前丢人现眼,滚出去!”李佑脸色铁青,粗暴将其打断。

  李文景心中惊恐,踉踉跄跄跑出了大殿。

  不一会,禁军副统领孙奕走了进来,抱拳道:“启禀陛下,秦军暂时退去,斥候探得其在五里外扎营。”

  李佑神色稍微缓和了些,“辛苦你了。”

  顿了顿,李佑眼中带着一丝期待,“若此时出城交战,可否击败秦军?”

  孙奕微微垂头,“秦军悍勇,我军守城有余,野战不足;若一定要出战,还需有更多的兵马。”

  李佑脸上露出失望之色。

  孙奕面色略显纠结,“有件事,末将还没来得及向陛下禀告。”

  “什么事?”

  “就在刚刚,礼部侍郎王禄桦,以及左宗正李怀双;两人不顾禁令,通过吊篮擅自出城,意图不明。”

  李佑瞬间暴怒,猛然挥动手臂,拳头重重地砸在桌案上。

  怒气似乎还未完全发泄,他的眼神凌厉如刀,让人不敢与之对视。

  孙奕说的很含蓄,可他又怎会听不明白,这两人明显是出城投奔秦军。

  而实际上,现在急着向秦国表露忠心的,又何止是这两人。

  国家危难之际,愿共赴国难者,终归是少数。

  蓝田之战后,越来越多的大臣选择闭门不出,导致朝中事务无人料理。

  李佑猜测,这些人大概率在忙着讨好黑冰台的人。

  心里越想越窝火。

  “传令下去,此类行径当属叛国,一经发现,皆杀之!”李佑冷冷道。

  “末将遵命!”

  孙奕走后,李佑心情依旧烦躁,他命宫人全部退出去。

  当周围彻底安静下来,人难免会胡思乱想。

  “凤翔能不能守住?”

  “令狐承为何还不回援?”

  “东胡人会不会南下?”

  “大魏真的要亡了吗?”

  ............

  一个个棘手的问题相继从脑中蹦出,但却没人能给他答案。

  空荡荡的大殿内,李佑的影子在地面上拉得长长的,显得格外孤独和无助。

  他无意识地摩挲着龙椅的扶手,仿佛那是他唯一能感受到的温暖。

  恍惚中,李佑思绪越飘越远,他莫名想到了先帝李昆。

  往日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如同昨日之事,历历在目。

  他现在有些明白了,为何吕良沣在临死前要挖掉双眼。

  “无颜以对啊........。”李佑低声喃喃道。

  .............................................................................................................

  魏军大营,令狐承军帐内。

  独孤千刃手中拿着兵部发来的文书,颤声道:“秦军已攻到长安城下,朝廷催促我等尽快出兵。”

  令狐承面无表情“嗯”了一声。

  “秦军已至长安。”独孤千刃声音拔高,又说了一遍。

  令狐承还是没太大反应。

  独孤千刃绷不住了,“令狐将军应当明白,若长安失守,我等哪怕击败了韦睿,也将毫无意义。”

  “我知道。”

  “末将愿领一军北上,解长安之围。”独孤千刃抱拳道。

  令狐承微微摇了摇头,“从此处到长安,路途两百余里;我若是韦睿,必会在路上设伏。”

  “可陛下有难,臣子岂能视而不见。”独孤千刃厉声道。

  或许是过于忧虑长安的情况,以至于他失去了以往的冷静。

  “孙奕性子稳重,不会贸然出战;且长安城墙坚固厚重,城内兵马足够守城,应该暂时无忧。”令狐承道。

  独孤千刃不由的一声苦笑,“眼下是什么情形,将军难道真不知道?”

  话中之意,是指令狐承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令狐承缓缓转身,定定地看着他,目光深沉。

  独孤千刃被盯得心里发毛。

  “即使你解了长安之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独孤千刃眉头轻蹙,他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令狐承继续道:“大魏此次危局,在于武关落入秦军之手,导致关中无险可守。”

  “此事我自然清楚。可若想收复武关,恐怕没这么容易。”

  除此之外,独孤千刃更担心粮草问题。

  魏军粮道已彻底被秦军掐断。

  从上个月开始,关中没有运来一车粮食。

  照这样下去,即使秦军不进攻,魏军同样会崩溃。

  当前要么尽快出兵,和秦军决一死战;要么主力趁早撤入关中,独孤千刃实在想不到其它办法。

  “你先出去吧,我另有打算。”令狐承平静道。

  独孤千刃无奈,怏怏然走出了军帐。

  他刚一离开,令狐承脸上立刻写满了疲惫。

  蓝田失守,吕良沣战死,帝都长安被攻击。

  这一件件坏消息,犹如利箭般向令狐承射去。

  他远没有表面上那么风轻云淡。

  中午时,为稳定军心,令狐承去大营里转了一圈。

  他和几名将领有说有笑,神情看上去甚是轻松。

  仿佛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不过有几人面带忧色,担心长安失守。

  令狐承称凉州的兵马即将赶到,必能解长安之围。

  众将心中一喜,这才放下心来。

  ...............................................

  夜晚,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向大地。

  令狐承却仍未休息。

  在其军帐内,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一个偌大的沙盘摆放在上面。

  从很早以前,令狐承就开始研究秦军的战术战法。

  而沙盘这种东西,逐渐引起他的兴趣。

  从他来到这座大营的第一天,令狐承就开始着手制作沙盘。

  为了达到和秦军一样的水准,还专门从长安城找来十几位能工巧匠。

  经过一番努力,道路、山川、河流、树林、秦军位置等等,皆详细的体现在上面。

  甚至连秦军斥候经常出现的地方,令狐承也专门标注出来。

  他所做的这一切,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击败韦睿。

  若能打下武关,魏军则可闪击南阳。

  当前秦军主力北上,襄阳兵力空虚,同样有希望拿下。

  如此一来,魏国则有希望盘活全局。

  他自然清楚事情不容易。

  韦睿既然被李昭封为邢国公,绝非浪得虚名。

  比方秦军主力,连续两日前来叫阵,邀魏军决战。

  可第三日却不来了。

  显然韦睿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有感于对手的强大,所以哪怕独孤千刃再着急,令狐承都不会轻举妄动。

  如今老天留给魏国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大军不动则已,一旦决定发力,只能一往无前,再无任何退路!

  翌日,令狐承早早起床。

  连饭都没吃,第一时间叫来斥候,询问秦军是否有增兵长安。

  “秦军并无兵马北上。”斥候道。

  令狐承深深皱眉,不太相信,“你可看仔细了?”

  “属下及其他人,确实未见有秦军调动。”

  令狐承这下纳闷了!

  只要攻克长安城,相当于一血封喉,傻子都能明白的道理,韦睿为何还不遣军北上?

  喜欢皇孙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