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朝堂暗涌,大臣有动作
天刚亮,宫门刚开,萧景珩就晃着折扇进了皇城。
他走得不紧不慢,一身锦袍闪得跟刚从脂粉堆里滚出来似的,腰间玉佩叮当响,香囊晃悠悠,活像个赶早市买糖葫芦的纨绔少爷。几个守门禁军见了都忍不住撇嘴——这南陵世子,昨儿还装中毒快死了,今儿就能精神抖擞上朝?真是命比野狗硬。
可没人知道,他袖子里藏着昨晚阿箬塞给他的那张新童谣手稿,墨迹都还没干透。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列队站定,空气里飘着一股微妙的火药味。皇帝端坐龙椅,脸色沉得能拧出水来。显然,街头传了三天的童谣,已经顺着风刮进了金銮殿。
“陛下。”一名户部郎中越众而出,声音不大,却像块石头砸进湖心,“近日京中流言四起,皆言燕王私调甲字营、克扣西州赈粮……百姓议论纷纷,已有损朝廷体面。”
话音一落,满殿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燕王站在武将一侧,脸黑得像灶王爷过年没烧香。他冷哼一声:“荒谬!本王身为亲王,岂会做出此等悖逆之事?这些谣言,分明是有人蓄意构陷,煽动民心,其心可诛!”
语气强硬,气势十足,可越是这样,底下几位原本摇摆的大臣反倒皱起了眉。
就在这时,萧景珩慢悠悠地开口了,声音不高,带着点惋惜:“哎呀,这话听着就让人心疼。燕王叔一向贤名远播,怎么会做这种事呢?依我看啊,八成是百姓日子太苦,一听说边军调动、粮价飞涨,心里慌,才以讹传讹。”
他顿了顿,扇子轻轻一合,补了一句:“不过嘛……若真没啥事,又何必这么激动呢?平日里咱们说谁偷吃了御膳房的鸡腿,您也不至于跳脚骂娘不是?”
这话一出,好几道目光齐刷刷往燕王脸上扫。
燕王一口气卡在喉咙里,差点呛住。你小子表面劝架,实则拿把钝刀子慢慢割我脸皮!
果然,旁边一位御史立马接话:“敢问燕王,甲字营是否确于三日前秘密移防雁门?兵部可有调令备案?”
“没有!”燕王斩钉截铁,“纯属污蔑!本王从未下令!”
“哦——”萧景珩拖长音,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记得前两天好像听哪个小兵说过……甲字营有个叫李二栓的兄弟,因为抱怨‘不该把军粮运去王府’,结果被当场杖责三十,抬出去的时候嘴里还在吐血?这事有没有啊?”
他一脸天真地看向燕王:“要真是误会,不如让兵部查查?也好还您一个清白嘛。”
燕王气得胡子直抖:“你!你从哪听来的胡言乱语?!”
“我?”萧景珩眨眨眼,“我能从哪听?全京城小孩都在唱‘王爷调兵为哪般,百姓饿得啃树根’,我都怀疑我家门口那只老母鸡是不是也被煽动了。”
底下几位大臣忍不住低头掩嘴。
这话说得轻佻,可逻辑严丝合缝——你说没这回事,那为啥民间传得有鼻子有眼?你说是政敌陷害,可人家连具体人名、细节都说出来了,总不能连街边唱童谣的孩子都是幕后黑手吧?
眼看风向不对,燕王立刻反攻:“好啊!南陵世子整日斗鸡遛狗、醉卧花楼,朝政不问一句,如今倒有闲心在朝堂上搬弄是非!莫非这些流言,就是你背后煽动的?”
这一招狠,直接把他往“居心叵测的搅局者”上按。
萧景珩却不恼,反而“啪”地一声跪了下来,动作利索得像排练过八百遍。
“臣罪该万死!”他低头抱拳,声音诚恳,“平日疏懒怠政,确有不足。然今日所言,句句出自公心,绝无私怨。若陛下疑臣别有用心,臣愿当场领罚,廷杖三十,以正视听!”
全场哗然。
你看看燕王,咆哮如雷,咄咄逼人;再看看萧景珩,谦卑自省,甘愿受罚——这对比,简直就像正义使者和反派BOSS当场对峙。
皇帝终于睁眼了,眉头紧锁:“够了!成何体统!”
他一拍龙案:“户部即刻彻查西州赈灾钱粮去向,兵部核实甲字营近月调动记录,刑部派人赴边关取证李二栓一事。三司联审,七日内呈报!”
圣旨一下,燕王脸色瞬间灰败。
调查本身,就是一种否定。
以往他一句话能压死人,现在却要被朝廷机构“查清楚”,这意味着他的权威第一次被制度性质疑。
几名原本站在他那边的官员已经开始悄悄往后退半步,生怕沾上因果。
萧景珩缓缓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脸上依旧是那副吊儿郎当的笑容,仿佛刚才下跪的不是他。
他退到殿角,靠柱子站着,一手摇扇,一手插进袖子摸了摸那张童谣纸条,嘴角微微一扬。
成了。
这时候,一个年轻御史凑过来,低声问:“世子爷,您说这事儿……真能查出东西来吗?”
萧景珩咧嘴一笑:“你觉得一只鸡连续三天梦游到王府门口拉屎,是巧合吗?”
对方愣住:“啊?”
“我说,”他扇子一收,眼神陡然锐利,“当所有人都觉得你会动手的时候,你不动,才是最致命的。”
那人听得一头雾水,只觉这话深不可测,忙点头称是。
大殿内,议论声此起彼伏。
“燕王这次怕是要栽。”
“听说甲字营那边早就怨声载道。”
“啧,要是真克扣了赈粮,那就是抄家灭族的罪。”
萧景珩静静听着,忽然察觉一道视线射来。
燕王站在人群中央,死死盯着他,眼里像要喷出火来。
两人隔空对视,一秒,两秒。
萧景珩忽然冲他眨了下眼,还做了个口型:
“鸡王退休了,真人登场。”
燕王拳头攥得咯咯响,猛地转身就要走,衣袖带翻了殿角的青铜香炉。
哐当!
炉身倾倒,灰烬泼洒一地,像一场无声的崩塌。
皇帝皱眉挥手:“退朝。”
群臣陆续退出,三五成群,低声交谈。有人摇头,有人冷笑,有人眼神闪烁,朝局的天平,已在无形中倾斜。
萧景珩没急着走,依旧靠着柱子,手里折扇轻摇,目光落在那摊未熄的香灰上。
风吹进来,灰烬打着旋儿,有一撮扑到了他的靴尖。
他低头看了看,没动。
远处,一名小太监捧着文书匆匆走过,嘴里念叨着:“兵部档房马上要封库查账……甲字营花名册得调出来……西州去年的运粮记录也要翻……”
萧景珩耳朵微动。
下一瞬,他抬起脚,轻轻碾了碾鞋面上的灰。
天刚亮,宫门刚开,萧景珩就晃着折扇进了皇城。
他走得不紧不慢,一身锦袍闪得跟刚从脂粉堆里滚出来似的,腰间玉佩叮当响,香囊晃悠悠,活像个赶早市买糖葫芦的纨绔少爷。几个守门禁军见了都忍不住撇嘴——这南陵世子,昨儿还装中毒快死了,今儿就能精神抖擞上朝?真是命比野狗硬。
可没人知道,他袖子里藏着昨晚阿箬塞给他的那张新童谣手稿,墨迹都还没干透。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列队站定,空气里飘着一股微妙的火药味。皇帝端坐龙椅,脸色沉得能拧出水来。显然,街头传了三天的童谣,已经顺着风刮进了金銮殿。
“陛下。”一名户部郎中越众而出,声音不大,却像块石头砸进湖心,“近日京中流言四起,皆言燕王私调甲字营、克扣西州赈粮……百姓议论纷纷,已有损朝廷体面。”
话音一落,满殿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燕王站在武将一侧,脸黑得像灶王爷过年没烧香。他冷哼一声:“荒谬!本王身为亲王,岂会做出此等悖逆之事?这些谣言,分明是有人蓄意构陷,煽动民心,其心可诛!”
语气强硬,气势十足,可越是这样,底下几位原本摇摆的大臣反倒皱起了眉。
就在这时,萧景珩慢悠悠地开口了,声音不高,带着点惋惜:“哎呀,这话听着就让人心疼。燕王叔一向贤名远播,怎么会做这种事呢?依我看啊,八成是百姓日子太苦,一听说边军调动、粮价飞涨,心里慌,才以讹传讹。”
他顿了顿,扇子轻轻一合,补了一句:“不过嘛……若真没啥事,又何必这么激动呢?平日里咱们说谁偷吃了御膳房的鸡腿,您也不至于跳脚骂娘不是?”
这话一出,好几道目光齐刷刷往燕王脸上扫。
燕王一口气卡在喉咙里,差点呛住。你小子表面劝架,实则拿把钝刀子慢慢割我脸皮!
果然,旁边一位御史立马接话:“敢问燕王,甲字营是否确于三日前秘密移防雁门?兵部可有调令备案?”
“没有!”燕王斩钉截铁,“纯属污蔑!本王从未下令!”
“哦——”萧景珩拖长音,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记得前两天好像听哪个小兵说过……甲字营有个叫李二栓的兄弟,因为抱怨‘不该把军粮运去王府’,结果被当场杖责三十,抬出去的时候嘴里还在吐血?这事有没有啊?”
他一脸天真地看向燕王:“要真是误会,不如让兵部查查?也好还您一个清白嘛。”
燕王气得胡子直抖:“你!你从哪听来的胡言乱语?!”
“我?”萧景珩眨眨眼,“我能从哪听?全京城小孩都在唱‘王爷调兵为哪般,百姓饿得啃树根’,我都怀疑我家门口那只老母鸡是不是也被煽动了。”
底下几位大臣忍不住低头掩嘴。
这话说得轻佻,可逻辑严丝合缝——你说没这回事,那为啥民间传得有鼻子有眼?你说是政敌陷害,可人家连具体人名、细节都说出来了,总不能连街边唱童谣的孩子都是幕后黑手吧?
眼看风向不对,燕王立刻反攻:“好啊!南陵世子整日斗鸡遛狗、醉卧花楼,朝政不问一句,如今倒有闲心在朝堂上搬弄是非!莫非这些流言,就是你背后煽动的?”
这一招狠,直接把他往“居心叵测的搅局者”上按。
萧景珩却不恼,反而“啪”地一声跪了下来,动作利索得像排练过八百遍。
“臣罪该万死!”他低头抱拳,声音诚恳,“平日疏懒怠政,确有不足。然今日所言,句句出自公心,绝无私怨。若陛下疑臣别有用心,臣愿当场领罚,廷杖三十,以正视听!”
全场哗然。
你看看燕王,咆哮如雷,咄咄逼人;再看看萧景珩,谦卑自省,甘愿受罚——这对比,简直就像正义使者和反派BOSS当场对峙。
皇帝终于睁眼了,眉头紧锁:“够了!成何体统!”
他一拍龙案:“户部即刻彻查西州赈灾钱粮去向,兵部核实甲字营近月调动记录,刑部派人赴边关取证李二栓一事。三司联审,七日内呈报!”
圣旨一下,燕王脸色瞬间灰败。
调查本身,就是一种否定。
以往他一句话能压死人,现在却要被朝廷机构“查清楚”,这意味着他的权威第一次被制度性质疑。
几名原本站在他那边的官员已经开始悄悄往后退半步,生怕沾上因果。
萧景珩缓缓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脸上依旧是那副吊儿郎当的笑容,仿佛刚才下跪的不是他。
他退到殿角,靠柱子站着,一手摇扇,一手插进袖子摸了摸那张童谣纸条,嘴角微微一扬。
成了。
这时候,一个年轻御史凑过来,低声问:“世子爷,您说这事儿……真能查出东西来吗?”
萧景珩咧嘴一笑:“你觉得一只鸡连续三天梦游到王府门口拉屎,是巧合吗?”
对方愣住:“啊?”
“我说,”他扇子一收,眼神陡然锐利,“当所有人都觉得你会动手的时候,你不动,才是最致命的。”
那人听得一头雾水,只觉这话深不可测,忙点头称是。
大殿内,议论声此起彼伏。
“燕王这次怕是要栽。”
“听说甲字营那边早就怨声载道。”
“啧,要是真克扣了赈粮,那就是抄家灭族的罪。”
萧景珩静静听着,忽然察觉一道视线射来。
燕王站在人群中央,死死盯着他,眼里像要喷出火来。
两人隔空对视,一秒,两秒。
萧景珩忽然冲他眨了下眼,还做了个口型:
“鸡王退休了,真人登场。”
燕王拳头攥得咯咯响,猛地转身就要走,衣袖带翻了殿角的青铜香炉。
哐当!
炉身倾倒,灰烬泼洒一地,像一场无声的崩塌。
皇帝皱眉挥手:“退朝。”
群臣陆续退出,三五成群,低声交谈。有人摇头,有人冷笑,有人眼神闪烁,朝局的天平,已在无形中倾斜。
萧景珩没急着走,依旧靠着柱子,手里折扇轻摇,目光落在那摊未熄的香灰上。
风吹进来,灰烬打着旋儿,有一撮扑到了他的靴尖。
他低头看了看,没动。
远处,一名小太监捧着文书匆匆走过,嘴里念叨着:“兵部档房马上要封库查账……甲字营花名册得调出来……西州去年的运粮记录也要翻……”
萧景珩耳朵微动。
下一瞬,他抬起脚,轻轻碾了碾鞋面上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