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姨母说的不错。”赵舒玉放下杯子,认同道,“此为国事,确需认真对待。”
“正是如此。”皇后点了点头,“故而明日圣上计划举行宫宴,届时各宗室儿女、重要的王公大臣臣及其家眷也会入宫赴宴,想来也会将和亲一事定下。”
说着,也放下杯子,重新拉起赵舒玉的手,露出笑容提议道:“既是如此,舒玉你今日倒也不必回府了。今夜便在宫内住下,待明日直接同表姨母我一同赴宴便可,这样便也省得来回折腾了,你说是不是?”
赵舒玉抿了抿唇,心中不愿,便道:“这样太叨扰表姨母了,舒玉还是先回府,待明日再入宫便好了。”
然皇后却是拍了拍她的手,笑着回绝:“不叨扰,不叨扰,我正愁一个人孤单呢,正巧你留宿宫内,也能同我做个伴儿。”
“只是……”眼看着没拒绝的余地,又想起慧心的那个约定,赵舒玉暗自着急,却也不能显露出来。她深吸了一口气,目光落在裙角,又想到个理由,“……只是我这身衣服,实在不适合明日赴宴,想来还是得回去一趟,换身合适的衣裳才是。”
“哎呀!这算什么大事儿?”皇后不在意道,“这宫里还缺你一身衣服不成?舒玉你且安心住下便是,表姨母自是会替你准备一身合适的宫装,好让你漂漂亮亮地去赴宴。”
如此看来,终归是没有了回府的希望了,赵舒玉暗自叹了口气,强扯出笑容道谢:“既如此,那便多谢姨母了。”
深夜里,赵舒玉在宫中陌生的床榻上辗转难眠,心中焦急。
本还纠结着要不要去赴约,而今倒是想赴约都找不着机会了。明日便是最后一日,她却被困在这深宫之中难以外出,难不成真的要同慧心白白错过这诀别的机会么?
皱着眉想了许久许久,困意终归弥漫开来,眼皮发沉。
罢了罢了,待明日宴会之时,再想办法提前离开罢。赵舒玉心中暗自想着,随即便控制不住地合上了眼眸。
次日很快来临,才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刚坐起身不久,赵舒玉便又见皇后派人邀她前去喝茶。不由又叹息一声,起身准备赴约。伸了个懒腰,眸光瞥见赶来的宫人手捧着一拖盘,里头叠放着一套水蓝色的宫装。
“这是皇后娘娘给我准备的衣裳么?”赵舒玉问道。
“回郡主,正是皇后娘娘吩咐准备的。”宫人点了点头,回答,“奴婢这便为郡主换上,然后再梳妆打扮。”
梳妆完,赵舒玉站起身子,看着这面全身铜镜中的自己,总觉得有几分陌生。虽说这身衣裳精美淡雅,使她显得娴静了许多,然这并非是她所喜欢的颜色,而这精致的妆容与繁复发髻也令她很是不习惯,总觉束手束脚。
可眼下她也没得选,便也只能忍着。
然到了皇后那处,瞧到赵舒玉这打扮完的模样,到底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夸赞。而今日既是有宫宴,不少王妃女眷早早便来拜见,故而相较昨日热闹了许多,赵舒玉便也无需硬着头皮同她聊天了。
傍晚时分,皇后又亲自拉着赵舒玉入席,将她安排在了靠前的显眼位置,着实令赵舒玉忐忑不已。
席间,令她担心的事情终归还是发生了。
在一众适龄的姑娘中,天子首先注意到了赵舒玉,远远指着她问道:“这丫头瞧着眼熟,是谁家的姑娘?”
位于天子下首的广安王顺着他所指的方向一瞧,顿时脸色一变,正要开口讲话,却被笑容满面的皇后抢了先:“哎呀!皇上你当真不记得了?那丫头便是广安王的女儿舒玉呀,她年岁只比敬柔小几个月,至今也还未许配人家呢!”
“哦!竟是舒玉啊,难怪朕瞧着眼熟。”天子恍然大悟,转头对广安王笑道,“皇弟,朕竟是忘了你家这丫头了,数年不见,竟是长那么大了,不错,不错!”
广安王心头忐忑,回答道:“回皇上,舒玉是个没规矩的野丫头罢了,光长岁数,不长心性,让人操心的事儿可没少干。”
“欸,话也不能这么讲。”天子摇了摇头,“你家这两个孩子,虽顽皮了些,然有你做父亲,想来也都是忠君爱国的。你瞧子乾,当初不也一声不吭便去从军了么?你家舒玉眼下这般,想也是没成亲的缘故,若往后嫁了人,定也能安稳成熟些,朕说的可对?”
“圣上所言甚是。”广安王心中叹息一声,哪里不知晓天子这话的意图,可他是个疼爱子女的父亲,尽管平日里顺从,眼下却也不得不挣扎一番,“只是舒玉她自小没了母亲,臣弟又只有这一个女儿,实在舍不得她离开身侧,唉……还望圣上可怜臣这爱女心切。”
天子一听这话,霎时冷了脸色,不再言语,可却也没有放弃生起的那个念头。
帝后二人同父亲的谈话,自是落到了赵舒玉的耳中,她知晓,此番父亲婉言拒绝了圣上,今后怕是要受不少委屈了。
而即使此刻没了后续,她也难以躲过,放眼周围的女眷,便只有她年岁同嘉仁公主相仿,又是圣上皇弟之嫡女,最是合适。其余的,不是年岁小,便是有婚约,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为皇后的有意为之。
且今日嘉仁公主并未赴宴,亦是圣上有意安排。
众人想起今日入宫赴宴的目的,见和亲一事迟迟不曾宣布,到底有个亲王迟疑着问了出来。
“圣上,那这公主和亲一事……?”
“此时改日再议。”天子面色微微不愉,“至于嘉仁公主……她已决定修道养生,为亡母祈福,和亲人选届时重新选定。”
见此回答,众人便也噤了声。
天色逐渐转暗,赵舒玉却无暇去担心这和亲一事,而满心满脑都是同慧心赴约一事。她心中焦急,可离宴会结束还为时尚早,于是心一横,便捂着脑袋栽了下去。
通过伪装成身体不适的模样,赵舒玉终于顺利提前离了场,而后坐上马车,令车夫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慧心约定的那个巷口处。
只可惜终究还是来晚一步,她与慧心擦肩而过,再无缘分。
……
当赵舒玉从久远的记忆中回过神来时,她正站在辽州那棵古老的白杨树下,步履蹒跚。
这是当初慧心同牧民讲经说法之地,亦是她与白皎皎并肩而靠坐的树下。不曾想一转眼已是六十年过去,她已然白发苍苍,而当今的辽王已是她的孙辈。
自与慧心错过那日,她一夜无眠,想了许久,终究入宫求见了皇后。
既同挚爱此生无缘相守,那不如将心寄托在苍生之上,为百姓带来和平与安稳,更何况,辽州于她而言,不是什么陌生之地。
尽管父兄反对,可当圣旨落下那一刻,又有自己的坚持,他们终归无可奈何。
壬子年立春,兄长赵子乾陪伴在侧,赵舒玉终于踏上了前往辽州和亲之路。而多年来,她致力于中原与辽州的关系,边关迎来了百年的安定与和平,贸易不断,百姓繁荣。
赵舒玉与辽王生下三子二女,长子继任辽王,政权稳定。
她生前深受中原及辽州百姓拥护与爱戴,百年身故之后,中原百姓为感念她的贡献,为其立庙,供奉香火。而在辽州,亦有百姓为其塑像,诵经祷告。
在其长眠前的最后一刻,她苍老的手中,仍紧紧地攥着一条白玉菩提手串,并贴近胸口。
她的子女及辽州百姓都以为她信佛,而她生前亦常去寺庙,亦喜听僧人开坛讲经、宣扬佛法,偶尔也翻看经书,低声念上几句经文。
可谁也不知,她不过是爱屋及乌,怀念往事罢了。
喜欢古来山
“正是如此。”皇后点了点头,“故而明日圣上计划举行宫宴,届时各宗室儿女、重要的王公大臣臣及其家眷也会入宫赴宴,想来也会将和亲一事定下。”
说着,也放下杯子,重新拉起赵舒玉的手,露出笑容提议道:“既是如此,舒玉你今日倒也不必回府了。今夜便在宫内住下,待明日直接同表姨母我一同赴宴便可,这样便也省得来回折腾了,你说是不是?”
赵舒玉抿了抿唇,心中不愿,便道:“这样太叨扰表姨母了,舒玉还是先回府,待明日再入宫便好了。”
然皇后却是拍了拍她的手,笑着回绝:“不叨扰,不叨扰,我正愁一个人孤单呢,正巧你留宿宫内,也能同我做个伴儿。”
“只是……”眼看着没拒绝的余地,又想起慧心的那个约定,赵舒玉暗自着急,却也不能显露出来。她深吸了一口气,目光落在裙角,又想到个理由,“……只是我这身衣服,实在不适合明日赴宴,想来还是得回去一趟,换身合适的衣裳才是。”
“哎呀!这算什么大事儿?”皇后不在意道,“这宫里还缺你一身衣服不成?舒玉你且安心住下便是,表姨母自是会替你准备一身合适的宫装,好让你漂漂亮亮地去赴宴。”
如此看来,终归是没有了回府的希望了,赵舒玉暗自叹了口气,强扯出笑容道谢:“既如此,那便多谢姨母了。”
深夜里,赵舒玉在宫中陌生的床榻上辗转难眠,心中焦急。
本还纠结着要不要去赴约,而今倒是想赴约都找不着机会了。明日便是最后一日,她却被困在这深宫之中难以外出,难不成真的要同慧心白白错过这诀别的机会么?
皱着眉想了许久许久,困意终归弥漫开来,眼皮发沉。
罢了罢了,待明日宴会之时,再想办法提前离开罢。赵舒玉心中暗自想着,随即便控制不住地合上了眼眸。
次日很快来临,才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刚坐起身不久,赵舒玉便又见皇后派人邀她前去喝茶。不由又叹息一声,起身准备赴约。伸了个懒腰,眸光瞥见赶来的宫人手捧着一拖盘,里头叠放着一套水蓝色的宫装。
“这是皇后娘娘给我准备的衣裳么?”赵舒玉问道。
“回郡主,正是皇后娘娘吩咐准备的。”宫人点了点头,回答,“奴婢这便为郡主换上,然后再梳妆打扮。”
梳妆完,赵舒玉站起身子,看着这面全身铜镜中的自己,总觉得有几分陌生。虽说这身衣裳精美淡雅,使她显得娴静了许多,然这并非是她所喜欢的颜色,而这精致的妆容与繁复发髻也令她很是不习惯,总觉束手束脚。
可眼下她也没得选,便也只能忍着。
然到了皇后那处,瞧到赵舒玉这打扮完的模样,到底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夸赞。而今日既是有宫宴,不少王妃女眷早早便来拜见,故而相较昨日热闹了许多,赵舒玉便也无需硬着头皮同她聊天了。
傍晚时分,皇后又亲自拉着赵舒玉入席,将她安排在了靠前的显眼位置,着实令赵舒玉忐忑不已。
席间,令她担心的事情终归还是发生了。
在一众适龄的姑娘中,天子首先注意到了赵舒玉,远远指着她问道:“这丫头瞧着眼熟,是谁家的姑娘?”
位于天子下首的广安王顺着他所指的方向一瞧,顿时脸色一变,正要开口讲话,却被笑容满面的皇后抢了先:“哎呀!皇上你当真不记得了?那丫头便是广安王的女儿舒玉呀,她年岁只比敬柔小几个月,至今也还未许配人家呢!”
“哦!竟是舒玉啊,难怪朕瞧着眼熟。”天子恍然大悟,转头对广安王笑道,“皇弟,朕竟是忘了你家这丫头了,数年不见,竟是长那么大了,不错,不错!”
广安王心头忐忑,回答道:“回皇上,舒玉是个没规矩的野丫头罢了,光长岁数,不长心性,让人操心的事儿可没少干。”
“欸,话也不能这么讲。”天子摇了摇头,“你家这两个孩子,虽顽皮了些,然有你做父亲,想来也都是忠君爱国的。你瞧子乾,当初不也一声不吭便去从军了么?你家舒玉眼下这般,想也是没成亲的缘故,若往后嫁了人,定也能安稳成熟些,朕说的可对?”
“圣上所言甚是。”广安王心中叹息一声,哪里不知晓天子这话的意图,可他是个疼爱子女的父亲,尽管平日里顺从,眼下却也不得不挣扎一番,“只是舒玉她自小没了母亲,臣弟又只有这一个女儿,实在舍不得她离开身侧,唉……还望圣上可怜臣这爱女心切。”
天子一听这话,霎时冷了脸色,不再言语,可却也没有放弃生起的那个念头。
帝后二人同父亲的谈话,自是落到了赵舒玉的耳中,她知晓,此番父亲婉言拒绝了圣上,今后怕是要受不少委屈了。
而即使此刻没了后续,她也难以躲过,放眼周围的女眷,便只有她年岁同嘉仁公主相仿,又是圣上皇弟之嫡女,最是合适。其余的,不是年岁小,便是有婚约,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为皇后的有意为之。
且今日嘉仁公主并未赴宴,亦是圣上有意安排。
众人想起今日入宫赴宴的目的,见和亲一事迟迟不曾宣布,到底有个亲王迟疑着问了出来。
“圣上,那这公主和亲一事……?”
“此时改日再议。”天子面色微微不愉,“至于嘉仁公主……她已决定修道养生,为亡母祈福,和亲人选届时重新选定。”
见此回答,众人便也噤了声。
天色逐渐转暗,赵舒玉却无暇去担心这和亲一事,而满心满脑都是同慧心赴约一事。她心中焦急,可离宴会结束还为时尚早,于是心一横,便捂着脑袋栽了下去。
通过伪装成身体不适的模样,赵舒玉终于顺利提前离了场,而后坐上马车,令车夫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慧心约定的那个巷口处。
只可惜终究还是来晚一步,她与慧心擦肩而过,再无缘分。
……
当赵舒玉从久远的记忆中回过神来时,她正站在辽州那棵古老的白杨树下,步履蹒跚。
这是当初慧心同牧民讲经说法之地,亦是她与白皎皎并肩而靠坐的树下。不曾想一转眼已是六十年过去,她已然白发苍苍,而当今的辽王已是她的孙辈。
自与慧心错过那日,她一夜无眠,想了许久,终究入宫求见了皇后。
既同挚爱此生无缘相守,那不如将心寄托在苍生之上,为百姓带来和平与安稳,更何况,辽州于她而言,不是什么陌生之地。
尽管父兄反对,可当圣旨落下那一刻,又有自己的坚持,他们终归无可奈何。
壬子年立春,兄长赵子乾陪伴在侧,赵舒玉终于踏上了前往辽州和亲之路。而多年来,她致力于中原与辽州的关系,边关迎来了百年的安定与和平,贸易不断,百姓繁荣。
赵舒玉与辽王生下三子二女,长子继任辽王,政权稳定。
她生前深受中原及辽州百姓拥护与爱戴,百年身故之后,中原百姓为感念她的贡献,为其立庙,供奉香火。而在辽州,亦有百姓为其塑像,诵经祷告。
在其长眠前的最后一刻,她苍老的手中,仍紧紧地攥着一条白玉菩提手串,并贴近胸口。
她的子女及辽州百姓都以为她信佛,而她生前亦常去寺庙,亦喜听僧人开坛讲经、宣扬佛法,偶尔也翻看经书,低声念上几句经文。
可谁也不知,她不过是爱屋及乌,怀念往事罢了。
喜欢古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