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王保长家上门-《胎穿古代逃荒,很苟!》

  三日后,林家大房院里院外打扫得格外干净整洁。小刘氏和几个妯娌天不亮就起来忙活,虽说是“薄酒清茶”,但也精心准备了几个拿得出手的菜:腊肉蒸笋干、葱烧河鱼、家常豆腐、炒鸡蛋,并几样时令蔬菜,主食是白米与糙米混合的二米饭。酒是托人从县里打来的上好黄酒。

  将近午时,王媒婆率先到了,一张脸笑成了菊花。不一会儿,村口就传来了动静。王保长穿着一身深色的细布长衫,头戴方巾,面色严肃,带着几分保长的威仪。王娘子则是一身绛紫色衣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腕上戴着一只银镯子,目光敏锐地打量着林家的院落和迎出来的人。

  他们身后,跟着一个穿着鹅黄色衣裙的少女,正是那日的王家姑娘,王芸儿。她今日稍稍抬起了头,能看清模样了,确实如王媒婆所说,眉眼清秀,皮肤白皙,带着一股温婉的气质。

  她手里紧紧攥着一条帕子,眼神羞涩又忍不住好奇地快速扫过林家的人,尤其在看到站在林四勇身后,同样紧张得手脚不知该往哪里放的大山时,脸颊立刻飞起两朵红云,迅速低下了头。

  “王保长,王夫人,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快请进!”林四勇作为家里最有功名的人,率先上前拱手施礼,言辞得体。

  林老爷子和林大勇等人也连忙笑着将人迎进堂屋。

  王保长呷了口茶,慢悠悠开口,带着几分考察的意味:“林秀才家这新屋起得齐整,听说垦荒也颇有成效,真是勤劳人家啊。”

  林四勇不卑不亢地回应:“保长谬赞了。蒙朝廷恩典,得以在此安身立命,唯有勤力耕作,方能不负皇恩,不负乡土。比不得保长家业深厚,治理乡里,劳苦功高。”

  王娘子则更关注内宅和女眷。她和小刘氏、李氏、陈氏、田氏说着话,眼睛却不时瞟向在一旁安静坐着,低头做针线的春霞、春艳等姑娘,见她们举止规矩,针线活细致,微微颔首。又看到屋里屋外虽然简陋,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心里又添了几分满意。

  大山谨记四叔的嘱咐,默默地负责端茶倒水。他动作有些笨拙,但十分认真,每次递茶碗都是双手奉上,微微躬身。给王芸儿递水时,他紧张得差点把水洒了,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低声道:“姑、姑娘请用茶。”

  王芸儿也是心跳如鼓,声如蚊蚋地回了句:“谢、谢谢大哥。”两人飞快地对视一眼,又立刻避开,那瞬间的交汇,却让彼此心里都漾起了一丝异样的波澜。

  为了吃第一线瓜的林岁安早早就在大伯家等着了,看到大堂哥那羞窘的样子自己乐得不行,真纯情啊!

  午饭时分,桌上的饭菜赢得了王娘子的暗暗称赞,分量足,味道实在,可见林家妇人是过日子的好手。席间,林四勇有意引导话题,让大山说了说在码头做工的见闻和辛苦,大山说得实在,没有夸大其词,反而凸显了他的吃苦耐劳。

  王保长听着,严肃的脸上也缓和了不少。他走南闯北,见过的人多,看得出这林家后生是个踏实可靠的。

  饭后,王媒婆瞅准机会,笑着对王娘子和小刘氏说:“让两个年轻人去院里走走?我们说说话。”

  这便是有意让两人稍微独处说两句话了。小刘氏连忙点头。

  大山和王芸儿一前一后走到院子里,隔着几步远的距离,都低着头。最终还是大山憋出一句:“……我们村后山的竹子长得很好。”王芸儿抿嘴笑了笑,细声回应:“嗯……我们村也有好多竹子。”

  虽然对话幼稚得可笑,但之间的尴尬却仿佛消融了不少。

  他们俩不知道的是在墙角有好几个小萝卜头在偷偷看着,还有一个捂着嘴偷笑的。

  林岁安后面才知道,为了林家这个长孙长媳,林家几个男女大人,可是把人家保长家祖上十八代都查的清清楚楚,林岁安算是白担心了。按她大伯母的话说,要是娶个搅家精回来还不如让大山独身。

  送走王家人后,王媒婆很快又来回话。王家的态度很明确,十分满意林家这门亲事!就等着林家正式请媒人上门提亲了!

  林家上下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下,一片欢腾。小刘氏拉着大山的手,高兴得直抹眼泪。林老爷子也捻着胡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舒心笑容。

  大山的亲事,眼看就要定下了。这不仅是一桩婚姻,更是林家在新地方真正扎根,被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家那边传来明确的好消息后,林家上下喜气洋洋,但接下来的“六礼”程序却丝毫不敢马虎。尤其是在林四勇的提点下,深知礼数周全才是对女方的最大尊重。

  小刘氏小心翼翼地向王媒婆讨来了写着王家姑娘王芸儿的生辰八字一张红纸,庚帖上的字迹娟秀。她将这份庚帖和早已准备好的大山的生辰八字一同郑重地交给林四勇。

  林四勇并未贸然去找乡间的野道士。他深知此事关乎大山一生幸福,也关乎林家体面。他特意抽空去了一趟长兴县城,寻访了一位在坊间颇有清誉、学问也扎实的老秀才。奉上些许润金后,请老先生合婚。

  老秀才仔细推演了两人的生辰干支,五行生克。半晌,他抚须微笑,对林四勇道:“恭喜林秀才,此乃良配。乾造(男方)敦厚土性,坤造(女方)温润水德,土水相合,乃滋养万物之象。二人八字和谐,无冲无克,相辅相成,主家宅安宁,夫妻和睦,多子多福。”

  林四勇闻言大喜,连忙道谢。带着老秀才亲手写的合婚吉书回了家。这份吉书不仅是习俗,更是未来向王家展示的诚意。

  合婚既吉,接下来便是“定亲”的核心环节,交换定帖,俗称“插钗”。

  林家备好了“定帖”。帖子是林四勇亲自执笔,用的是买来的上好红纸,字迹工整端正。

  内容写明了大山的生辰、籍贯、三代祖辈名讳(曾祖、祖、父)、以及主婚人(林老爷子)的名字,并附上简单的聘礼清单:银镯一对,绸缎四匹,活鹅一对,好酒两坛,茶饼,以及一些象征性的吉祥物如柏枝、彩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