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田修文又去了几趟县城,帮忙抓到了两个小贼,他的名声在小吏间更盛了。
林四勇通过协助里正处理文书,对江南地区县衙各房吏员的职责,乃至一些人事关系已有了初步了解。他知道,在这边直接谋求一个正经的“经制正役”名额难如登天,但若只是谋一个编外的“白役”位置,并非完全没有操作空间,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说动关键人物。
这日,他寻了个由头,与里正对坐饮茶闲聊。言谈间,林四勇状似无意地感叹:“如今咱们箬溪村日子是越发安稳了,多亏里正治理有方。只是晚生有时想起逃难时的艰险,仍觉后怕。若非当时有姻亲田修文大哥一路护持,凭我这一介书生,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里正点点头:“修文老弟确是一条好汉,身手了得,是见过世面的人。”
林四勇见话头引到,便顺势而下,语气带着几分惋惜:“是啊。只是如今安顿下来,他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每日里只是垦荒种地,未免有些……可惜了。他近日常与我感叹,空有一身力气,却不知该如何更好地为乡梓出力,心中颇觉憋闷。”
里正呷了口茶,若有所思:“哦?他竟有这般心思?”
“正是。”林四勇观察着里正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将计划的核心部分抛出,“晚生斗胆胡思乱想,若是修文大哥这般人才,能进入县衙谋个差事,哪怕是做个巡街查夜、协捕盗贼的帮役,岂不既能发挥其长,又能保一方平安,为老父母您、也为县尊大人分忧?只是……苦于无人引荐,不得其门而入啊。”
他说完,便垂下眼睑,专心斟茶,不再多言,留给里正消化和思考的空间。
里正摸着下巴,沉吟起来。他自然听懂了林四勇的弦外之音。田修文的身手和人品,他是见过的,确实是当差役的好材料。而且林家落户以来,表现本分勤劳,林四勇更是他的得力助手,于情于理,这个忙似乎可以一帮。更重要的是,若田修文真能进衙门,那他在县衙里也算多了一个能递话的眼线,于他只有好处。
片刻后,里正忽然笑了笑,看似随意地提起:“说起来,犬子不才,如今在县衙户房下做个监税的小吏,平日里与三班衙役倒也相熟。”
林四勇心中猛地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反而露出惊喜又惶恐的神色:“原来令郎竟在县衙高就?晚生竟不知晓,失敬失敬!令郎年轻有为,真是虎父无犬子!”
里正得意地捋了捋胡须,故作谦虚:“嗐,什么高就,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他话锋一转,压低了声音,“既然四勇你有此心,修文老弟也确实是个料子……这样吧,下次犬子休沐归家,我让他过来一趟,你们见见。具体成与不成,还得看他的意思,以及县衙那边是否有缺额。”
这就是松口了!林四勇强压心中激动,连忙起身,深深一揖:“如此,便全赖里正成全!此恩此德,我林家没齿难忘!无论成与不成,修文大哥和我都感激不尽!”
几天后,里正的儿子果然回来了。这是一个约莫三十岁的男子,穿着体面的细布长衫,言谈举止带着几分胥吏特有的精明和市侩。林四勇早已备下了一桌不算奢华却极显诚意的酒菜,请里正作陪,让田修文也一同前来。
席间,林四勇不再空谈报效乡的大道理,而是极尽所能地凸显田修文的“实用价值”。
他举杯敬酒,对里正之子道:“大哥,修文大哥走南闯北十几年,不仅一身好武艺,难得的是极懂规矩、识眼色,绝非莽撞之人。大江南北的码头、关卡、江湖门道,都略知一二,眼力尤其毒辣,等闲宵小绝逃不过他的眼去。若能得进衙门效力,必能成为大哥您的得力臂助,绝不会给您惹麻烦。”
田修文也适时表态,话语不多,但沉稳有力:“但凭差遣,绝不负所托。”
里正之子打量着田修文健硕的体魄和沉稳的气度,又听林四勇将其江湖经验转化为“识眼色、懂规矩、眼力毒辣”这些衙门里最需要的特质,心中已是愿意了几分。多个这样能干又懂事的自己人在衙门,确实是好事。
酒过三巡,林四勇见时机差不多,使了个眼色,陈氏便捧出一个田修文早就准备好的钱袋,分量不轻。林四勇接过,极其自然地将钱袋塞进里正之子手中,语气恳切:“大哥,此事无论成否,都不能让您白忙活。这些许茶资,不成敬意,请您打点上下时行个方便。若真能成事,修文大哥第一个月的孝敬,也必当准时奉上。”
这既是打点,也是承诺未来的份子钱,规矩到位。
里正之子掂量了一下钱袋,脸上笑容更真诚了些,嘴上却道:“哎呀,林秀才这是做什么,太见外了……不过嘛,衙门里办事,确实处处需要打点。这样吧,我回去后便留意一下,看看最近是否有缺额,再寻机与班头说道说道。应该问题不大。”
一场宴席,宾主尽欢。送走里正父子后,林四勇和田修文对视一眼,都知道事情已成七八分。
果然,半月后,里正家传来消息:县衙快班恰好有一“白役”空缺,经里正之子“大力举荐”,班头同意让田修文先去试试。
林四勇精心策划的周旋,终于为田修文,也为林家,撬开了通往县衙权力边缘的第一道门缝。
林四勇通过协助里正处理文书,对江南地区县衙各房吏员的职责,乃至一些人事关系已有了初步了解。他知道,在这边直接谋求一个正经的“经制正役”名额难如登天,但若只是谋一个编外的“白役”位置,并非完全没有操作空间,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说动关键人物。
这日,他寻了个由头,与里正对坐饮茶闲聊。言谈间,林四勇状似无意地感叹:“如今咱们箬溪村日子是越发安稳了,多亏里正治理有方。只是晚生有时想起逃难时的艰险,仍觉后怕。若非当时有姻亲田修文大哥一路护持,凭我这一介书生,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里正点点头:“修文老弟确是一条好汉,身手了得,是见过世面的人。”
林四勇见话头引到,便顺势而下,语气带着几分惋惜:“是啊。只是如今安顿下来,他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每日里只是垦荒种地,未免有些……可惜了。他近日常与我感叹,空有一身力气,却不知该如何更好地为乡梓出力,心中颇觉憋闷。”
里正呷了口茶,若有所思:“哦?他竟有这般心思?”
“正是。”林四勇观察着里正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将计划的核心部分抛出,“晚生斗胆胡思乱想,若是修文大哥这般人才,能进入县衙谋个差事,哪怕是做个巡街查夜、协捕盗贼的帮役,岂不既能发挥其长,又能保一方平安,为老父母您、也为县尊大人分忧?只是……苦于无人引荐,不得其门而入啊。”
他说完,便垂下眼睑,专心斟茶,不再多言,留给里正消化和思考的空间。
里正摸着下巴,沉吟起来。他自然听懂了林四勇的弦外之音。田修文的身手和人品,他是见过的,确实是当差役的好材料。而且林家落户以来,表现本分勤劳,林四勇更是他的得力助手,于情于理,这个忙似乎可以一帮。更重要的是,若田修文真能进衙门,那他在县衙里也算多了一个能递话的眼线,于他只有好处。
片刻后,里正忽然笑了笑,看似随意地提起:“说起来,犬子不才,如今在县衙户房下做个监税的小吏,平日里与三班衙役倒也相熟。”
林四勇心中猛地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反而露出惊喜又惶恐的神色:“原来令郎竟在县衙高就?晚生竟不知晓,失敬失敬!令郎年轻有为,真是虎父无犬子!”
里正得意地捋了捋胡须,故作谦虚:“嗐,什么高就,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他话锋一转,压低了声音,“既然四勇你有此心,修文老弟也确实是个料子……这样吧,下次犬子休沐归家,我让他过来一趟,你们见见。具体成与不成,还得看他的意思,以及县衙那边是否有缺额。”
这就是松口了!林四勇强压心中激动,连忙起身,深深一揖:“如此,便全赖里正成全!此恩此德,我林家没齿难忘!无论成与不成,修文大哥和我都感激不尽!”
几天后,里正的儿子果然回来了。这是一个约莫三十岁的男子,穿着体面的细布长衫,言谈举止带着几分胥吏特有的精明和市侩。林四勇早已备下了一桌不算奢华却极显诚意的酒菜,请里正作陪,让田修文也一同前来。
席间,林四勇不再空谈报效乡的大道理,而是极尽所能地凸显田修文的“实用价值”。
他举杯敬酒,对里正之子道:“大哥,修文大哥走南闯北十几年,不仅一身好武艺,难得的是极懂规矩、识眼色,绝非莽撞之人。大江南北的码头、关卡、江湖门道,都略知一二,眼力尤其毒辣,等闲宵小绝逃不过他的眼去。若能得进衙门效力,必能成为大哥您的得力臂助,绝不会给您惹麻烦。”
田修文也适时表态,话语不多,但沉稳有力:“但凭差遣,绝不负所托。”
里正之子打量着田修文健硕的体魄和沉稳的气度,又听林四勇将其江湖经验转化为“识眼色、懂规矩、眼力毒辣”这些衙门里最需要的特质,心中已是愿意了几分。多个这样能干又懂事的自己人在衙门,确实是好事。
酒过三巡,林四勇见时机差不多,使了个眼色,陈氏便捧出一个田修文早就准备好的钱袋,分量不轻。林四勇接过,极其自然地将钱袋塞进里正之子手中,语气恳切:“大哥,此事无论成否,都不能让您白忙活。这些许茶资,不成敬意,请您打点上下时行个方便。若真能成事,修文大哥第一个月的孝敬,也必当准时奉上。”
这既是打点,也是承诺未来的份子钱,规矩到位。
里正之子掂量了一下钱袋,脸上笑容更真诚了些,嘴上却道:“哎呀,林秀才这是做什么,太见外了……不过嘛,衙门里办事,确实处处需要打点。这样吧,我回去后便留意一下,看看最近是否有缺额,再寻机与班头说道说道。应该问题不大。”
一场宴席,宾主尽欢。送走里正父子后,林四勇和田修文对视一眼,都知道事情已成七八分。
果然,半月后,里正家传来消息:县衙快班恰好有一“白役”空缺,经里正之子“大力举荐”,班头同意让田修文先去试试。
林四勇精心策划的周旋,终于为田修文,也为林家,撬开了通往县衙权力边缘的第一道门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