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日,林岁安注意到盼娣姐变得越发沉默。她常常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偶尔还会偷偷抹眼泪,原本就怯弱的性子更像是一株被霜打过的幼苗,蔫蔫的,失了所有生气。
林岁安她知道,盼娣姐这是真的对那张家的“斯文”郎君上了心,如今亲事黄了,她定然是将所有过错都归咎到了自己身上。
这日午后,盼娣正拿着针线,却半天没缝上一针,眼神空洞地望着远处。
林岁安搬了个小凳子,坐到盼娣身边,轻轻拉住了她的手。盼娣回过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岁安,怎么了?”
“盼娣姐,”林岁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认真,“你这几天都不开心,是因为张家那门亲事吗?”
盼娣的眼圈瞬间就红了,低下头,声音哽咽:“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对,让人家瞧不上或者,是我名声不好……”她越想越伤心,眼泪啪嗒啪嗒掉在手中的布料上。
林岁安握紧了她的手,语气斩钉截铁:“不是!盼娣姐,你很好!一点都不关你的事!是那张二郎,他根本配不上你!”
盼娣抬起泪眼,茫然地看着她。
林岁安不能说出真相,但她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开导。她组织着语言,努力用八岁孩子能说出的、却又蕴含现代独立女性意识的话:
“盼娣姐,你觉得女子活着,就一定要嫁人吗?一定要靠着夫君的喜爱才能过得好吗?”
盼娣被问得一怔,她不知道,她没有大姐不嫁人的勇气。她从小就看着娘亲被爹打骂,再到最后娘亲带着她回到外祖家。看到了舅舅跟舅母他们的相处才知道原来夫妻是可以那么和睦温暖的,她很羡慕,她也想有那样的温暖。
林岁安不等她回答,继续道:“你看咱们家,现在有田有屋,咱们自己能干活,能挣钱!咱们不靠别人,也能把日子过好,对不对?”
盼娣下意识地点点头,林家如今的兴旺,确实大多是自家人奋斗来的。
“那张二郎,不过是个乡上的铺户儿子,除了识几个字,有什么了不起?”林岁安故意用不屑的语气,“他若真因为模样、家世这些外在的东西就看不上盼娣姐你,那说明他眼光浅薄,根本就不是个值得托付的良人!咱们才不稀罕!”
她看着盼娣的眼睛,无比认真地说:“盼娣姐,你性子好,手又巧,人又善良,咱们自家人谁不夸你?你的好,你的价值,不应该由那个不相干的张二郎来评定!他看不看得上,一点都不重要!”
“婚姻大事,就像……就像买鞋合脚一样!”林岁安努力找一个贴切的比喻,“不能光看鞋面光鲜亮丽,得穿进去舒服才行。那双鞋明明不合脚,硬穿上去,只会磨得自己满脚是血泡,痛苦一辈子。现在这双不合脚的鞋自己掉了,咱们应该高兴才对!说明老天爷在帮你,把更好的、更合脚的留在后头了呢!”
盼娣未听过这样的道理,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但心里那股沉重的自我怀疑和悲伤,却奇异地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林岁安最后用力抱了抱她:“盼娣姐,你要信我,更要信你自己!你特别好,值得世上最好的人来配。在那个人出现之前,咱们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把自己活得漂漂亮亮、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强!到时候,说不定是他求着来娶咱们呢!”
盼娣被妹妹稚气又充满力量的话逗得破涕为笑,虽然心里还存着些许怅然,但那股钻牛角尖的自卑和伤心,却消散了大半。她反手握住林岁安的小手,感受着那坚定的力量,轻轻点了点头:“嗯……岁安,谢谢你……姐知道了。”
她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岁安妹妹话里所有的深意,但她明白了:自己的价值,不该系于一次失败的相看,更不该系于一个陌生男人的认可。日子,终究是要靠自己过出来的。
镇上集市那场失败的“巧遇”和后续风波,终究没能完全瞒住精明的来娣。她这次从码头回来就是为了确认下妹妹的相看情况,隐约察觉妹妹情绪不对,找到了岁安,才得知了张家二郎的龌龊心思。
来娣听完,脸色煞白,后背惊出一层冷汗。她上辈子在青楼见过的腌臜事太多,太知道这种“遮羞”婚姻能如何将一个女子彻底吞噬、碾碎。
王媒婆再次上门时,脸上带着弥补的殷勤,又说起一门亲事:“……陈家坳的陈铁柱,今年二十有四。家里情况简单,就他带着一个十二岁的妹妹小草过活。爹娘前几年先后病逝了,他是又当哥又当爹,硬是靠着一手打猎的本事和家里几亩薄田,把妹妹拉扯大。人是顶顶老实能干,就是家底薄了些,耽误了娶亲。他就想找个性子好、能疼他妹妹的媳妇,一起把日子过好。”
小刘氏几个妯娌都有些犹豫,这家境听着未免太清苦了些。盼娣更是低头不语,经过上一遭,她实在有些怯了。
这时,来娣却从里屋走了出来,声音清晰地说道:“王婆婆,劳您费心。听着像是个实在人家,既然他家境简单,那我们相看也便宜,不必那些虚礼。就约在乡上集市吧,我们远远瞧一眼那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
王媒婆见来娣开口,连忙应承:“哎哟,来娣姑娘说的是!就这么办,就这么办!”
集市那日,陈氏带着盼娣、来娣,还有小尾巴林岁安一起去了。来娣不像旁人那样只盯着陈大石看,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整个摊位。
陈铁柱确实如王媒婆所说,高大结实,皮肤黝黑,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但十分干净。他正忙着将猎物和山货摆出来,旁边一个穿着同样干净补丁衣服、扎着两个小揪揪的小姑娘,正踮着脚帮忙擦桌子,那是他妹妹小草。
陈铁柱卖东西时嗓门洪亮,价格公道,算数清晰。有熟客来,他会憨厚地笑。有人讨价还价,他也不急不恼,只摇头说“都是山里辛苦来的,最低价了”。偶尔有空隙,他会赶紧摸摸妹妹的头,从怀里掏出个粗面饼子塞给她,眼神里的关爱做不得假。
小草也很懂事,不吵不闹,就乖乖坐在哥哥身后的小凳子上。
林岁安她知道,盼娣姐这是真的对那张家的“斯文”郎君上了心,如今亲事黄了,她定然是将所有过错都归咎到了自己身上。
这日午后,盼娣正拿着针线,却半天没缝上一针,眼神空洞地望着远处。
林岁安搬了个小凳子,坐到盼娣身边,轻轻拉住了她的手。盼娣回过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岁安,怎么了?”
“盼娣姐,”林岁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认真,“你这几天都不开心,是因为张家那门亲事吗?”
盼娣的眼圈瞬间就红了,低下头,声音哽咽:“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对,让人家瞧不上或者,是我名声不好……”她越想越伤心,眼泪啪嗒啪嗒掉在手中的布料上。
林岁安握紧了她的手,语气斩钉截铁:“不是!盼娣姐,你很好!一点都不关你的事!是那张二郎,他根本配不上你!”
盼娣抬起泪眼,茫然地看着她。
林岁安不能说出真相,但她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开导。她组织着语言,努力用八岁孩子能说出的、却又蕴含现代独立女性意识的话:
“盼娣姐,你觉得女子活着,就一定要嫁人吗?一定要靠着夫君的喜爱才能过得好吗?”
盼娣被问得一怔,她不知道,她没有大姐不嫁人的勇气。她从小就看着娘亲被爹打骂,再到最后娘亲带着她回到外祖家。看到了舅舅跟舅母他们的相处才知道原来夫妻是可以那么和睦温暖的,她很羡慕,她也想有那样的温暖。
林岁安不等她回答,继续道:“你看咱们家,现在有田有屋,咱们自己能干活,能挣钱!咱们不靠别人,也能把日子过好,对不对?”
盼娣下意识地点点头,林家如今的兴旺,确实大多是自家人奋斗来的。
“那张二郎,不过是个乡上的铺户儿子,除了识几个字,有什么了不起?”林岁安故意用不屑的语气,“他若真因为模样、家世这些外在的东西就看不上盼娣姐你,那说明他眼光浅薄,根本就不是个值得托付的良人!咱们才不稀罕!”
她看着盼娣的眼睛,无比认真地说:“盼娣姐,你性子好,手又巧,人又善良,咱们自家人谁不夸你?你的好,你的价值,不应该由那个不相干的张二郎来评定!他看不看得上,一点都不重要!”
“婚姻大事,就像……就像买鞋合脚一样!”林岁安努力找一个贴切的比喻,“不能光看鞋面光鲜亮丽,得穿进去舒服才行。那双鞋明明不合脚,硬穿上去,只会磨得自己满脚是血泡,痛苦一辈子。现在这双不合脚的鞋自己掉了,咱们应该高兴才对!说明老天爷在帮你,把更好的、更合脚的留在后头了呢!”
盼娣未听过这样的道理,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但心里那股沉重的自我怀疑和悲伤,却奇异地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林岁安最后用力抱了抱她:“盼娣姐,你要信我,更要信你自己!你特别好,值得世上最好的人来配。在那个人出现之前,咱们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把自己活得漂漂亮亮、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强!到时候,说不定是他求着来娶咱们呢!”
盼娣被妹妹稚气又充满力量的话逗得破涕为笑,虽然心里还存着些许怅然,但那股钻牛角尖的自卑和伤心,却消散了大半。她反手握住林岁安的小手,感受着那坚定的力量,轻轻点了点头:“嗯……岁安,谢谢你……姐知道了。”
她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岁安妹妹话里所有的深意,但她明白了:自己的价值,不该系于一次失败的相看,更不该系于一个陌生男人的认可。日子,终究是要靠自己过出来的。
镇上集市那场失败的“巧遇”和后续风波,终究没能完全瞒住精明的来娣。她这次从码头回来就是为了确认下妹妹的相看情况,隐约察觉妹妹情绪不对,找到了岁安,才得知了张家二郎的龌龊心思。
来娣听完,脸色煞白,后背惊出一层冷汗。她上辈子在青楼见过的腌臜事太多,太知道这种“遮羞”婚姻能如何将一个女子彻底吞噬、碾碎。
王媒婆再次上门时,脸上带着弥补的殷勤,又说起一门亲事:“……陈家坳的陈铁柱,今年二十有四。家里情况简单,就他带着一个十二岁的妹妹小草过活。爹娘前几年先后病逝了,他是又当哥又当爹,硬是靠着一手打猎的本事和家里几亩薄田,把妹妹拉扯大。人是顶顶老实能干,就是家底薄了些,耽误了娶亲。他就想找个性子好、能疼他妹妹的媳妇,一起把日子过好。”
小刘氏几个妯娌都有些犹豫,这家境听着未免太清苦了些。盼娣更是低头不语,经过上一遭,她实在有些怯了。
这时,来娣却从里屋走了出来,声音清晰地说道:“王婆婆,劳您费心。听着像是个实在人家,既然他家境简单,那我们相看也便宜,不必那些虚礼。就约在乡上集市吧,我们远远瞧一眼那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
王媒婆见来娣开口,连忙应承:“哎哟,来娣姑娘说的是!就这么办,就这么办!”
集市那日,陈氏带着盼娣、来娣,还有小尾巴林岁安一起去了。来娣不像旁人那样只盯着陈大石看,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整个摊位。
陈铁柱确实如王媒婆所说,高大结实,皮肤黝黑,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但十分干净。他正忙着将猎物和山货摆出来,旁边一个穿着同样干净补丁衣服、扎着两个小揪揪的小姑娘,正踮着脚帮忙擦桌子,那是他妹妹小草。
陈铁柱卖东西时嗓门洪亮,价格公道,算数清晰。有熟客来,他会憨厚地笑。有人讨价还价,他也不急不恼,只摇头说“都是山里辛苦来的,最低价了”。偶尔有空隙,他会赶紧摸摸妹妹的头,从怀里掏出个粗面饼子塞给她,眼神里的关爱做不得假。
小草也很懂事,不吵不闹,就乖乖坐在哥哥身后的小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