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城南花似锦-《古代饥荒年,从喂饱嫂嫂开始纳妾》

  “哪个地方需要这么多的锅?”陈无忌讶异问道。

  陈不仕面带得色,将契书往陈无忌面前一推,“不是认字嘛,自己看。”

  陈无忌拿起契书看了看,感叹说道:“你这人脉有点硬啊,只是县衙需要用到这么多口锅吗?”

  “还有府兵,朱县令还兼着都尉的差事。”陈不仕说道。

  “锅在寻常百姓家中的方便是一般方便,可对于行军打仗而言,才是真的方便。一口锅轻轻便便往身上一背,走到哪就可以煮到哪,架锅比架釜更省事不说的,煮东西还快,甚至都能当盔甲使一阵。”陈不仕优哉说道。

  陈无忌叹服。

  读书人,确实是不一样。

  这法子就算陈群等人想到了,他们也不敢做。

  陈无忌放下契书,又问陈群几人,“你们收获如何?”

  “我订了八口。”袁进士率先说道。

  袁秀才有点儿忐忑,“我……只有六口。很多人都说等我们有锅了再去找他们,现在连锅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订什么订,然后就把我赶出来了。”

  “很不错了。”陈无忌勉励了一句。

  陈群抖了抖肩膀,往左右看了看,腰杆子悄悄挺了起来,“无忌哥,我可能稍微多一点,有个六十口。我担心羊叔可能没那么快打出来,就跟对方约定了一个月内交货,定金也拿到了。”

  说着,他把二两银子递给了陈无忌。

  “你也找了人?”陈无忌有点儿惊讶。

  陈群摇头,“那倒没有,是别人找的我。我碰到了一个自称是余府管家的人,他听说了锅的好处,想给庄子上订一些。对了,无忌哥,这是契书!”

  陈群在怀中摸索了一阵,拿出了一块绢布递给了陈无忌。

  “可以啊,现在压力给到老羊了,将近三百口锅,他是真要头疼了。”陈无忌笑着,拿起写在绢书看了起来。

  这一看,陈无忌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只见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羊记铁匠铺自愿赠予余府铁锅六百口,限期五日,逾期赔付银四百八十两。

  居然还他娘有零有整的。

  这是算到了铁匠铺子值多少银子才要的?

  陈无忌拍了拍额头,不动声色的将契书收了起来。

  “你们几个,往后涉及到需要签订契书这样的事情,不要擅自做主,来找我或者找三叔先看看,也别轻易约定什么,凡事多留个心眼。”陈无忌头疼的拧着眉心说道。

  陈群一听顿时紧张了起来,“无忌哥,这个契书是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我只是给你们提个醒。”陈无忌说道,“记住我刚刚说的话,往后谁若是私下里做主,出事一律自己承担。”

  众人纷纷点头。

  陈群心不在焉的看着陈无忌手中的契书,表情拧巴成了一团。

  他猜到这个契书一定有问题。

  陈不仕伸手拿过了陈无忌手中的契书,看了看,没有说话,只是挥手让陈群几人先回家。

  “无忌哥,我这个契书不对是不是?”陈群不甘心的再度问道。

  “没事,你们先回去!”陈无忌摆手。

  他应该想到这一点的,但就是没想起来。

  不识字的人,在这上面被坑真是一点都不冤枉。

  陈群这小子也有些自信过头,太相信人了。

  但,陈无忌这一次不打算告诉他实情。

  涉及到的金额太大了。

  对方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故意来找事的,显然不是单纯的为了坑人。

  陈群也许只是对方盯上的猎物。

  陈不仕将身体往后仰了仰,眯眼看着头顶呈波纹状的云朵,姿态非常松快的喃喃问了一句,“想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找他去啊!”陈无忌淡笑,“我手里有刀啊,这么肆无忌惮的坑到我头上,我不砍他全家只砍他都算是仁慈了。”

  陈不仕双手将桌案的边缘一扣,借力站了起来,掸了掸衣衫,冲陈无忌歪了下头,“那走吧。”

  两人很干脆,就这么简单的一商量,便决定上门找这位余府的家主好好聊一聊。

  “这个余府,你清楚吗?”路上,陈无忌问道。

  “知道,做木头生意的,买卖不算太大,不过在这郁南城中倒也算是稍微有点身份的一个商贾。”陈不仕随口说道。

  陈无忌嗤笑了一声,“原来也是个无足轻重的东西,我还以为是个多大的人物呢,居然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讹人。”

  “方才我看契书的时候,差点把余府看成了佘府,我还纳闷你这都结交的什么人,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

  “你这眼睛是真好,老佘这个人虽然有些小聪明,但绝不至于做这种事情。”陈不仕说着说着忽然骂了起来。

  “你要不提老佘还好,你一提我就来气,不是说好了你打到的猎物让我来给你找买家吗?就这么不信任我?”

  “不是不信任,你也看到了,现在都是他们来找我,甚至都轮不到我把猎物带到城里来,这可不能怪我。”陈无忌说道。

  陈不仕摇了摇头,“你小子运气太好,名声已经张扬开来了。”

  陈无忌也察觉到了。

  像韩春深,他之前就没打过交道,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渠道知道找来的。

  有点名声也好,省了很多事。

  陈不仕带着陈无忌七拐八绕的兜到了城南。

  郁南的城北最出名当属东市、东市口和县衙。

  而在城南,最出名的则是花。

  那里有很多前人栽种的紫薇、相思树,以及大片大片的杜鹃。

  在被花树包围的巷弄间,则有很多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的女人花。那莺莺燕燕,娇滴滴的低吟浅唱能从午时一直持续到夜半时分。

  而这位余老爷的宅子,就夹在几座青楼的中间。

  傍晚,正是这些勾栏瓦肆上客的时候,敞开着的窗户里,红纬浮动,娇笑连连,胭脂水粉的味道弥漫了整条街道,把真正的花香死死的压制。

  陈不仕仰头看着二、三楼的盛景,忽然痛心疾首的来了一句,“可恨囊中羞涩啊,也不知我何时才能体会一把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啊!实乃平生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