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并未穿夜行衣,而是一身浆洗得微微发白的青色宫装,看款式像是某个宫里低等嬷嬷的服饰。身形干瘦,背却挺得笔直。头发花白,在脑后挽成一个一丝不苟的圆髻。面容平凡苍老,布满岁月刻痕,唯有一双眼睛,沉静得像两口古井,深不见底,正静静地看着张新。
她手里,还捏着几根同样乌黑、尾嵌白玉的长针。
“能站起来吗?”老嬷嬷开口,声音沙哑平淡,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张新挣扎着,倚靠着那半块石碑站起身,声音还在发颤:“多、多谢嬷嬷救命之恩……您是哪一宫的?”
老嬷嬷没有回答,目光却落在那块石碑上,看到那半朵梅花时,她古井般的眼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形容的波澜,像是悲伤,又像是冰冷的恨意,转瞬即逝。
“你不该来这里。”老嬷嬷移开目光,声音依旧平淡,“更不该碰这些东西。”
“您知道这是什么?您知道那梅花代表什么,对不对?”张新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声追问。
老嬷嬷沉默地看着她,良久,才缓缓道:“知道太多,死得快。罗文洞就是例子。”
她果然知道罗文洞!
“罗书吏他……”
“死了。”老嬷嬷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像在说一件寻常事,“尸体今早在北御河被发现,说是失足落水。”
尽管早有预感,亲耳证实,依旧让张新感到一阵冰冷的窒息和愤怒。
“是他们干的!刘瀛!郑亲王!”她脱口而出。
老嬷嬷眼中锐光一闪,上前一步,枯瘦的手如同铁钳般猛地抓住她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闭嘴!你想立刻死在这里吗?!”
张吃痛,却也冷静了几分,压低了声音:“他们杀了那么多人!祥妃,瑞嫔,崔氏,罗书吏……还有这承乾宫的旧主!不能就这么算了!”
“算了?”老嬷嬷松开手,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冰冷的讥诮,“谁跟你说算了?”
她弯下腰,用那乌黑长针的尾部,在那半朵梅花旁边,轻轻划了几下。几道清晰的刻痕出现,与那残留的一半梅花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朵完整的、线条古拙而诡异的梅花图案!
“这梅花,不代表一个人。”老嬷嬷的声音低得如同耳语,却带着千斤重量,“它代表一个‘社’。一个从前明嘉靖年间炼丹案发端,盘根错节了几百年的秘密结社——‘丹鼎社’。”
丹鼎社?!
张新如遭雷击!
“他们信奉外丹邪术,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迷恋金石丹药之力。历代以来,暗中渗透宫廷、道观,甚至太医院。用活人试药,以妃嫔凤体为鼎炉,观测药效反应,美其名曰‘窥探天人之秘’。”老嬷嬷的话语揭开了一段尘封的、血腥而黑暗的历史。
“嘉靖帝的端妃,万历帝的王恭妃,甚至前朝雍正帝的疑案……背后未必没有他们的影子。这承乾宫的贵妃,不过是其中之一。”
“那郑亲王……”张新声音发颤。
“郑亲王奕劻?”老嬷嬷冷笑,“他不过是这一代‘丹鼎社’选中的世俗代理人,一个野心勃勃、甘愿被利用的皇室宗亲。社中真正核心,是那些隐藏得更深的‘丹师’和‘护法’。刘瀛?他顶多算个跑腿的‘使者’。”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干什么?”老嬷嬷眼中闪过极致冰冷的光,“以前或是为了虚无的长生。现在……谁知道呢?或许,是想打造一个完全由他们掌控的、信奉丹鼎邪说的‘圣人’,坐在那龙椅之上吧。”
打造一个傀儡皇帝?!
张新被这个疯狂的野心惊得头皮发麻!
“您……您怎么会知道这些?您到底是什么人?”她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老嬷嬷,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老嬷嬷缓缓直起身,目光再次投向殿外灰蒙的天空,声音飘忽而遥远:“很多年前,有个不懂事的小宫女,被选入承乾宫伺候。她目睹了一些不该看的事,侥幸捡回一条命,却再也出不去了。”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和痛楚:“她在这深宫里,躲躲藏藏,活了很久,也看了很久。看着那些人,用同样的手段,一遍,又一遍……”
张新瞬间明白了!眼前的老人,竟是当年承乾宫惨案的幸存者!她潜伏深宫数十年,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可怕秘密的延续!
“那您……”
“我老了,快死了。”老嬷嬷打断她,语气重新变得冷静,“有些事,总得在死前做个了断。你,”她目光重新聚焦在张新身上,锐利如刀,“你是个意外。但你闯进来了,看到了,你就不能再出去。”
“我该怎么做?”张新感到一种沉重的、无法抗拒的命运感笼罩下来。
老嬷嬷从怀里摸出一样东西——那是一块颜色沉暗、触手温润的木质腰牌,上面刻着复杂的云纹和一个“药”字。
“拿着这个。去北五所,‘辛者库’废院。找一个叫‘哑婆’的老废人。把她带出来。”老嬷嬷将腰牌塞进张新手里,“她曾是‘丹鼎社’最核心的丹师之一,也是……当年承乾宫贵妃丹药的主要经手人。后来因故被毒哑,废弃在辛者库等死。她是目前唯一可能知道‘丹鼎社’全部核心成员名单,以及他们最终目的的人。”
辛者库!那是宫里处置罪奴的地方,比浣衣局更可怕,进去的人几乎无人生还!
“我怎么带她出来?那里守卫森严……”
“那是你的事。”老嬷嬷面无表情,“这是你唯一的生路,也是……扳倒他们的唯一希望。记住,你只有一夜时间。明天天亮,若带不出人,你就和她一起,烂在那里吧。”
说完,她不再看张新一眼,转身,步履蹒跚却异常坚定地走出承乾宫正殿,身影很快消失在荒草凄迷的庭院深处。
仿佛从未出现过。
只留下张新一个人,站在冰冷的废墟里,握着那块沉甸甸的木牌,和半块刻着完整梅花、染满血泪与阴谋的石碑。
承乾宫。辛者库。
从一个死地,到另一个更绝望的死地。
但她眼中,却燃起了一簇冰冷的火焰。
丹鼎社。刘瀛。郑亲王奕劻。
所有的迷雾终于散开,露出后面那张狰狞无比的鬼面。
现在,她知道了敌人的真正名字。
她深吸一口冰冷污浊的空气,将那块木牌紧紧攥在手心,转身,毫不犹豫地走向殿外更深沉的风雨。
脚步依旧虚浮,眼神却已截然不同。
辛者库。那根本不是库,是紫禁城最肮脏、最绝望的泥沼。罪奴、废人、还有那些犯了事被主子悄无声息“处理”掉的宫人,最终的归宿多是那里。高墙、铁锁、凶悍的看守,以及里面自成一体的、弱肉强食的残酷规则。进去的人,不是被沉重的苦役榨干最后一滴血,就是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某个阴沟角落。
而她要进去,还要从里面带出一个被刻意废弃等死的核心丹师——哑婆。
老嬷嬷说得对,这是唯一的生路,也是唯一的希望。但更像是一条通往更深处地狱的单行道。
天色愈发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宫墙鸱吻,风雨欲来。宫道上的行人稀少,且都行色匆匆。张新浆洗得发白的衣服在风中显得单薄无比,但她顾不得寒冷,脑中飞速盘算。
硬闯辛者库无异于自杀。那块腰牌是唯一的凭仗。老嬷嬷给她这个,必然有其用意。“药”字……莫非与太医院或丹房有关?能通行辛者库?她不敢确定,但这是唯一的线索。
她必须赌一把。
北五所地处偏僻,越往那边走,宫墙越发斑驳,守卫也越发稀疏,但气氛却更加压抑。空气中隐隐飘荡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酸腐气味,混杂着劣质炭火和某种……病气的味道。
辛者库的院墙比其他地方更高,墙头甚至布满了防止攀爬的铁棘。唯一的大门是厚重的黑漆木门,包裹着铁皮,钉着硕大的铜钉,此时紧闭着。旁边开着一扇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角门,一个穿着脏污号衣、腰挎弯刀的守卫正歪靠着门框打盹,另一个则眼神阴鸷地扫视着偶尔经过的、面黄肌瘦的罪奴。
张新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脏,努力让步伐显得平稳,朝着角门走去。
“站住!”那个醒着的守卫立刻厉声喝道,手按上了刀柄,“哪来的?辛者库重地,闲杂人等滚开!”
张新停下脚步,微微垂首,举起手中的木腰牌,声音尽量平稳:“奉药房之命,提审一名人犯,问询旧案用药细节。”她不敢直接说“丹”字,只模糊地用了“药”和“旧案”。
那守卫狐疑地打量她,接过腰牌翻来覆去地看。木牌质地特殊,云纹雕刻精细,“药”字笔法古拙,确非凡品。他脸色稍霁,但依旧怀疑:“药房?提审人犯?怎么是个生面孔?以往都是李公公或者赵管事来的。”
张新心一紧,面上却不敢露分毫,只低声道:“李公公染疾,赵管事另有要务,遣我前来。问完便回,不敢耽搁。”她赌这守卫并不清楚药房具体人事,更不敢深究“药房”可能代表的深层含义。
守卫盯着她看了半晌,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破绽。张新竭力维持着镇定,甚至微微蹙眉,露出一丝“奉命行事不容刁难”的不耐。
终于,守卫将腰牌抛还给她,嘟囔了一句:“妈的,尽是事……进去吧!别瞎逛,提了人赶紧滚!里面晦气!”他侧身让开了通道。
“多谢。”张新接过腰牌,心几乎跳出口腔,低头快步走进了那扇小门。
门内是另一个世界。
一股浓烈到令人作呕的气味扑面而来。那是汗臭、霉味、馊饭、草药渣滓和伤口腐烂味道混合在一起的,属于绝望的气息。院子很大,却异常拥挤肮脏。低矮破旧的棚屋连绵,到处堆放着杂物和垃圾。一些穿着灰色破旧囚服、眼神麻木的人正在监工的呵斥下做着劈柴、洗衣、捣药等粗重活计。偶尔有咳嗽声从阴暗的角落里传来,撕心裂肺。
几个同样穿着号衣、但看起来更凶悍的监工拎着皮鞭,像打量牲口一样扫视着众人。看到张新这个穿着不同服饰的生面孔进来,目光立刻聚焦过来,带着审视和恶意。
张新握紧腰牌,不敢与任何人对视,径直朝着一个看起来像是管事房的小屋子走去。她必须找到这里的头儿,光有腰牌不够,必须有这里的管事点头才能带人。
管事房里,一个满脸横肉、穿着绸面棉袄的太监正翘着脚喝茶,听一个小监工汇报。见张新进来,他三角眼一翻:“干什么的?”
张新再次出示腰牌,重复了方才的说辞。
那管事太监显然比门口守卫见识多,拿起腰牌仔细摩挲了片刻,尤其是那个“药”字,眼神变幻了几下。他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张新一眼:“药房要提人?提谁?”
“一个老废人,哑婆。”张新尽量让声音不带感情。
她手里,还捏着几根同样乌黑、尾嵌白玉的长针。
“能站起来吗?”老嬷嬷开口,声音沙哑平淡,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张新挣扎着,倚靠着那半块石碑站起身,声音还在发颤:“多、多谢嬷嬷救命之恩……您是哪一宫的?”
老嬷嬷没有回答,目光却落在那块石碑上,看到那半朵梅花时,她古井般的眼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形容的波澜,像是悲伤,又像是冰冷的恨意,转瞬即逝。
“你不该来这里。”老嬷嬷移开目光,声音依旧平淡,“更不该碰这些东西。”
“您知道这是什么?您知道那梅花代表什么,对不对?”张新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声追问。
老嬷嬷沉默地看着她,良久,才缓缓道:“知道太多,死得快。罗文洞就是例子。”
她果然知道罗文洞!
“罗书吏他……”
“死了。”老嬷嬷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像在说一件寻常事,“尸体今早在北御河被发现,说是失足落水。”
尽管早有预感,亲耳证实,依旧让张新感到一阵冰冷的窒息和愤怒。
“是他们干的!刘瀛!郑亲王!”她脱口而出。
老嬷嬷眼中锐光一闪,上前一步,枯瘦的手如同铁钳般猛地抓住她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闭嘴!你想立刻死在这里吗?!”
张吃痛,却也冷静了几分,压低了声音:“他们杀了那么多人!祥妃,瑞嫔,崔氏,罗书吏……还有这承乾宫的旧主!不能就这么算了!”
“算了?”老嬷嬷松开手,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冰冷的讥诮,“谁跟你说算了?”
她弯下腰,用那乌黑长针的尾部,在那半朵梅花旁边,轻轻划了几下。几道清晰的刻痕出现,与那残留的一半梅花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朵完整的、线条古拙而诡异的梅花图案!
“这梅花,不代表一个人。”老嬷嬷的声音低得如同耳语,却带着千斤重量,“它代表一个‘社’。一个从前明嘉靖年间炼丹案发端,盘根错节了几百年的秘密结社——‘丹鼎社’。”
丹鼎社?!
张新如遭雷击!
“他们信奉外丹邪术,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迷恋金石丹药之力。历代以来,暗中渗透宫廷、道观,甚至太医院。用活人试药,以妃嫔凤体为鼎炉,观测药效反应,美其名曰‘窥探天人之秘’。”老嬷嬷的话语揭开了一段尘封的、血腥而黑暗的历史。
“嘉靖帝的端妃,万历帝的王恭妃,甚至前朝雍正帝的疑案……背后未必没有他们的影子。这承乾宫的贵妃,不过是其中之一。”
“那郑亲王……”张新声音发颤。
“郑亲王奕劻?”老嬷嬷冷笑,“他不过是这一代‘丹鼎社’选中的世俗代理人,一个野心勃勃、甘愿被利用的皇室宗亲。社中真正核心,是那些隐藏得更深的‘丹师’和‘护法’。刘瀛?他顶多算个跑腿的‘使者’。”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干什么?”老嬷嬷眼中闪过极致冰冷的光,“以前或是为了虚无的长生。现在……谁知道呢?或许,是想打造一个完全由他们掌控的、信奉丹鼎邪说的‘圣人’,坐在那龙椅之上吧。”
打造一个傀儡皇帝?!
张新被这个疯狂的野心惊得头皮发麻!
“您……您怎么会知道这些?您到底是什么人?”她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老嬷嬷,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老嬷嬷缓缓直起身,目光再次投向殿外灰蒙的天空,声音飘忽而遥远:“很多年前,有个不懂事的小宫女,被选入承乾宫伺候。她目睹了一些不该看的事,侥幸捡回一条命,却再也出不去了。”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和痛楚:“她在这深宫里,躲躲藏藏,活了很久,也看了很久。看着那些人,用同样的手段,一遍,又一遍……”
张新瞬间明白了!眼前的老人,竟是当年承乾宫惨案的幸存者!她潜伏深宫数十年,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可怕秘密的延续!
“那您……”
“我老了,快死了。”老嬷嬷打断她,语气重新变得冷静,“有些事,总得在死前做个了断。你,”她目光重新聚焦在张新身上,锐利如刀,“你是个意外。但你闯进来了,看到了,你就不能再出去。”
“我该怎么做?”张新感到一种沉重的、无法抗拒的命运感笼罩下来。
老嬷嬷从怀里摸出一样东西——那是一块颜色沉暗、触手温润的木质腰牌,上面刻着复杂的云纹和一个“药”字。
“拿着这个。去北五所,‘辛者库’废院。找一个叫‘哑婆’的老废人。把她带出来。”老嬷嬷将腰牌塞进张新手里,“她曾是‘丹鼎社’最核心的丹师之一,也是……当年承乾宫贵妃丹药的主要经手人。后来因故被毒哑,废弃在辛者库等死。她是目前唯一可能知道‘丹鼎社’全部核心成员名单,以及他们最终目的的人。”
辛者库!那是宫里处置罪奴的地方,比浣衣局更可怕,进去的人几乎无人生还!
“我怎么带她出来?那里守卫森严……”
“那是你的事。”老嬷嬷面无表情,“这是你唯一的生路,也是……扳倒他们的唯一希望。记住,你只有一夜时间。明天天亮,若带不出人,你就和她一起,烂在那里吧。”
说完,她不再看张新一眼,转身,步履蹒跚却异常坚定地走出承乾宫正殿,身影很快消失在荒草凄迷的庭院深处。
仿佛从未出现过。
只留下张新一个人,站在冰冷的废墟里,握着那块沉甸甸的木牌,和半块刻着完整梅花、染满血泪与阴谋的石碑。
承乾宫。辛者库。
从一个死地,到另一个更绝望的死地。
但她眼中,却燃起了一簇冰冷的火焰。
丹鼎社。刘瀛。郑亲王奕劻。
所有的迷雾终于散开,露出后面那张狰狞无比的鬼面。
现在,她知道了敌人的真正名字。
她深吸一口冰冷污浊的空气,将那块木牌紧紧攥在手心,转身,毫不犹豫地走向殿外更深沉的风雨。
脚步依旧虚浮,眼神却已截然不同。
辛者库。那根本不是库,是紫禁城最肮脏、最绝望的泥沼。罪奴、废人、还有那些犯了事被主子悄无声息“处理”掉的宫人,最终的归宿多是那里。高墙、铁锁、凶悍的看守,以及里面自成一体的、弱肉强食的残酷规则。进去的人,不是被沉重的苦役榨干最后一滴血,就是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某个阴沟角落。
而她要进去,还要从里面带出一个被刻意废弃等死的核心丹师——哑婆。
老嬷嬷说得对,这是唯一的生路,也是唯一的希望。但更像是一条通往更深处地狱的单行道。
天色愈发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宫墙鸱吻,风雨欲来。宫道上的行人稀少,且都行色匆匆。张新浆洗得发白的衣服在风中显得单薄无比,但她顾不得寒冷,脑中飞速盘算。
硬闯辛者库无异于自杀。那块腰牌是唯一的凭仗。老嬷嬷给她这个,必然有其用意。“药”字……莫非与太医院或丹房有关?能通行辛者库?她不敢确定,但这是唯一的线索。
她必须赌一把。
北五所地处偏僻,越往那边走,宫墙越发斑驳,守卫也越发稀疏,但气氛却更加压抑。空气中隐隐飘荡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酸腐气味,混杂着劣质炭火和某种……病气的味道。
辛者库的院墙比其他地方更高,墙头甚至布满了防止攀爬的铁棘。唯一的大门是厚重的黑漆木门,包裹着铁皮,钉着硕大的铜钉,此时紧闭着。旁边开着一扇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角门,一个穿着脏污号衣、腰挎弯刀的守卫正歪靠着门框打盹,另一个则眼神阴鸷地扫视着偶尔经过的、面黄肌瘦的罪奴。
张新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脏,努力让步伐显得平稳,朝着角门走去。
“站住!”那个醒着的守卫立刻厉声喝道,手按上了刀柄,“哪来的?辛者库重地,闲杂人等滚开!”
张新停下脚步,微微垂首,举起手中的木腰牌,声音尽量平稳:“奉药房之命,提审一名人犯,问询旧案用药细节。”她不敢直接说“丹”字,只模糊地用了“药”和“旧案”。
那守卫狐疑地打量她,接过腰牌翻来覆去地看。木牌质地特殊,云纹雕刻精细,“药”字笔法古拙,确非凡品。他脸色稍霁,但依旧怀疑:“药房?提审人犯?怎么是个生面孔?以往都是李公公或者赵管事来的。”
张新心一紧,面上却不敢露分毫,只低声道:“李公公染疾,赵管事另有要务,遣我前来。问完便回,不敢耽搁。”她赌这守卫并不清楚药房具体人事,更不敢深究“药房”可能代表的深层含义。
守卫盯着她看了半晌,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破绽。张新竭力维持着镇定,甚至微微蹙眉,露出一丝“奉命行事不容刁难”的不耐。
终于,守卫将腰牌抛还给她,嘟囔了一句:“妈的,尽是事……进去吧!别瞎逛,提了人赶紧滚!里面晦气!”他侧身让开了通道。
“多谢。”张新接过腰牌,心几乎跳出口腔,低头快步走进了那扇小门。
门内是另一个世界。
一股浓烈到令人作呕的气味扑面而来。那是汗臭、霉味、馊饭、草药渣滓和伤口腐烂味道混合在一起的,属于绝望的气息。院子很大,却异常拥挤肮脏。低矮破旧的棚屋连绵,到处堆放着杂物和垃圾。一些穿着灰色破旧囚服、眼神麻木的人正在监工的呵斥下做着劈柴、洗衣、捣药等粗重活计。偶尔有咳嗽声从阴暗的角落里传来,撕心裂肺。
几个同样穿着号衣、但看起来更凶悍的监工拎着皮鞭,像打量牲口一样扫视着众人。看到张新这个穿着不同服饰的生面孔进来,目光立刻聚焦过来,带着审视和恶意。
张新握紧腰牌,不敢与任何人对视,径直朝着一个看起来像是管事房的小屋子走去。她必须找到这里的头儿,光有腰牌不够,必须有这里的管事点头才能带人。
管事房里,一个满脸横肉、穿着绸面棉袄的太监正翘着脚喝茶,听一个小监工汇报。见张新进来,他三角眼一翻:“干什么的?”
张新再次出示腰牌,重复了方才的说辞。
那管事太监显然比门口守卫见识多,拿起腰牌仔细摩挲了片刻,尤其是那个“药”字,眼神变幻了几下。他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张新一眼:“药房要提人?提谁?”
“一个老废人,哑婆。”张新尽量让声音不带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