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指望历史书。必须靠自己。
当前最紧要的,两件事:一,藏好那枚要命的银针;二,摸清这深宫里的局势,尤其是关于这位刘瀛总管,以及……祥妃的恩怨。
她将那枚用白布包裹的银针取出,找了个验尸工具匣里最不起眼的角落,将几样不常用的粗钝工具挪开,把银针塞进最底层,盖上其他工具。眼下,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安全的地方。谁会对一堆晦气的仵作工具感兴趣?
刚收拾妥当,门外传来小心翼翼的叩门声。
“张……张爷?”是王公公的声音。
张新定了定神,走过去开门。
王公公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套崭新的靛蓝色仵作号衣,一顶同色帽子,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糙米粥,两个干硬的窝头。
“张爷,您累了一夜了,先用点吃食。这是新领的号衣,您换上。”王公公脸上挤着讨好的笑,眼神却还残留着惊惧。
“有劳公公。”张新接过托盘,“娘娘凤体……”
“已安排妥了,四个稳妥的小太监抬回去的,用的是软轿,盖得严严实实,绝无人瞧见。”王公公忙道,“刑部那位钱大人……呃,钱仵作的后事,内务府也派人去处理了。”
“嗯。”张新面无表情地点头,“你也辛苦了,下去歇着吧。天亮后,怕是还有的忙。”
王公公诺诺连声,退了下去。
张新关上门,看着那碗寡淡的粥和硬窝头,毫无胃口,但强迫自己坐下,慢慢咀嚼吞咽。她需要体力。
换上新号衣,布料依旧粗糙,但比之前那身学徒的破麻布要体面不少。尺寸略有些大,套在她清瘦的身上,空荡荡的。
天光熹微,从高窗透入,驱散了些许屋内的阴森,却更照出墙壁上的污渍和地面的陈旧血痕。
她坐在冰冷的板凳上,背靠着同样冰冷的墙壁,闭上眼,整理着“张新”原本的记忆碎片。
这个少年,是个孤儿,从小在刑部仵作房打杂,性子怯懦,资质平平,因为肯干脏活累活,又识得几个字,才被钱仵作收到手下当学徒,平日里没少受欺负。关于皇宫,关于大人物,他的记忆里几乎一片空白,只有对官老爷和太监们本能的恐惧。
有用的信息太少。
但有一个名字,偶尔会出现在其他仵作或衙役的闲谈中——“罗文洞”。
罗文洞是刑部一名老书吏,据说干了几十年,经手过无数卷宗,对京城大小案子、宫里宫外的传闻轶事,知道得极多。但因性子耿直,不懂钻营,一直没能升迁,混迹在底层文书堆里。
或许,这是一个突破口。
天色大亮,外面渐渐有了人声。仵作房的其他仆役开始上工,但经过昨夜,没人敢来打扰这间验尸房,更没人敢来招惹这位一夜之间“逼死”师傅、又得内务府大总管“青眼”的新领班。
张新推开门走出去。
院子里几个正在洒扫的杂役立刻停下动作,敬畏地低下头,不敢看她。
她目不斜视,径直朝着刑部档案库房的方向走去。记忆里,罗文洞通常都在那里。
档案库房弥漫着陈旧纸张和墨汁的味道,光线昏暗,一排排高大的架子堆满了卷宗。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旧官袍的老者,正佝偻着背,就着一盏小油灯,费力地辨认着一份残破卷宗上的字迹。
“罗书吏。”张新走到他桌前,开口。
老者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眯着眼打量她,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你是……仵作房新来的?看着面生。”
“在下张新,昨日刚接替钱仵作,暂领仵作房事务。”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
罗文洞花白的眉毛动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随即又黯淡下去,低下头继续看他的卷宗,不咸不淡地“哦”了一声:“后生可畏啊。有事?”
这态度,显然听过些什么风言风语,且并不以为然。
张新不以为意,从袖袋里摸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她早上省下来的那个窝头,放在桌上:“早起当值,还没用饭吧?罗老垫垫肚子。”
罗文洞动作一顿,再次抬起头,审视地看着她,又看看那个干硬的窝头,嗤笑一声:“老夫虽穷,倒还不缺这一口吃的。有什么话,直说吧。老夫忙得很。”
张新也不尴尬,将窝头往前又推了推:“只是想向罗老打听个人。”
“谁?”
“内务府的刘瀛,刘总管。”
罗文洞拿着毛笔的手猛地一抖,一滴浓墨滴在卷宗上,迅速晕开。他脸色微变,猛地抬头,眼神锐利如鹰,死死盯住张新:“你打听他作甚?!”
“昨夜祥妃娘娘之事,刘总管亲来督办。在下见识浅薄,想多知道些总管的事宜,免得日后不当差,冲撞了贵人。”张新垂下眼,语气谦卑。
罗文洞盯着她看了许久,仿佛要透过这身新号衣,看穿她真正的意图。库房里安静得只剩下油灯燃烧的噼啪声。
良久,他忽然冷笑一声,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股冰冷的嘲讽:“冲撞?嘿嘿,我劝你,离那位刘总管远点,越远越好。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钱老六怎么死的,你心里没数吗?”
张新心头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罗老此话何意?钱师傅是……是急病突发。”
“急病?”罗文洞嗤笑,不再看她,拿起桌上的窝头,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慢慢咀嚼着,含混道,“这宫里头,莫名其妙的‘急病’还少吗?远的不说,就说去年暴毙的珍贵人,前年投井的丽嫔……哪个不是‘急病’,不是‘想不开’?”
他抬起眼皮,昏黄的目光里透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悲凉和讥诮:“刘瀛刘总管,那可是宫里头的‘活阎王’。伺候过先帝,如今是万岁爷跟前第一得用的人。内务府、慎刑司,甚至粘杆处……多少脏事烂事,经他的手?他的根基,深着呢。”
罗文洞的声音更低了,几乎如同耳语:“听说啊,只是听说……他背后,站着的是宫里顶顶尊贵的那位主子娘娘。具体是哪一位,嘿嘿,老夫可不敢妄议。总之,在这紫禁城,他想要谁三更死,就没人能活到五更。你小子,刚捡了条小命,就别自个儿往阎王殿里凑了。”
顶顶尊贵的主子娘娘?皇后?还是哪位权势滔天的贵妃?
张新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刘瀛的背后,果然还有人。
“那……祥妃娘娘……”她试探着问。
罗文洞脸色骤变,猛地摆手,像是要挥去什么极其不祥的东西:“打住!打住!这话也是你能问的?老夫什么都没说,你也什么都没问!快走快走!晦气!”
他像是赶苍蝇一样驱赶张新,重新埋首于卷宗之中,再也不看她一眼。
张新知道问不出更多了,微微躬身:“谢罗老提点。”
她转身离开档案库房,心情更加沉重。罗文洞的话,印证了她的猜测,刘瀛能量极大,且与后宫高位妃嫔牵连甚深。祥妃的死,水比想象得更深。
她回到仵作房的小院,还没进门,就看见王公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门口转悠。
一见到她,王公公立刻扑上来,脸都白了:“张爷!您可回来了!出、出事了!”
“何事惊慌?”张新皱眉。
“永和宫……永和宫一个小太监,死了!”王公公声音发颤,“就死在井里!刚捞上来!内务府传话过来,让、让咱们立刻去验看!”
永和宫?
张新的心猛地一跳。如果她没记错,祥妃,似乎就是住在永和宫!
祥妃刚死,她宫里的小太监就投井了?
“走!”她毫不犹豫,转身就往外走。
“可、可张爷……”王公公追上几步,声音带着哭腔,“这明显是……是灭口啊!咱们再去沾手,会不会……”
张新脚步不停,声音冰冷:“我们是仵作。验尸查伤,是本分。”
也是她目前唯一能接触真相的途径。
无论这是不是灭口,这口井里捞上来的,很可能就是解开祥妃之死的下一个线头。
哪怕线头的那端,连着的是能绞死人的绞索。
她也要抓住它。
王公公那句“灭口”像冰锥子扎进张新耳里,但她脚步未停,反而更快。风穿过宫墙间的狭长巷道,发出低沉的呜咽,卷起尘土和枯叶,拍打在她崭新的靛蓝号衣上。
永和宫偏门外,一口废弃的旧井旁,已经围了几个太监和侍卫,个个面色惶惶,如临大敌。地上湿漉漉一摊水渍,中间躺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蜷缩着,穿着低等太监的灰布袍子,脸色青白浮肿,嘴唇发紫,眼珠微微外凸。
井口的青石栏上,搭着半截粗糙的麻绳,还在滴滴答答落着水珠。
“让开!仵作房的张爷来了!”王公公尖着嗓子喊了一声,试图给自己壮胆,声音却劈了叉。
围着的几人像被烫到一样迅速散开,让出一条道,目光复杂地落在张新身上——有敬畏,有好奇,更多的是恐惧。
张新走到尸体旁,蹲下。浓重的井水腥气和尸体开始散发的微臭扑面而来。她面不改色,目光如扫描仪般落下。
当前最紧要的,两件事:一,藏好那枚要命的银针;二,摸清这深宫里的局势,尤其是关于这位刘瀛总管,以及……祥妃的恩怨。
她将那枚用白布包裹的银针取出,找了个验尸工具匣里最不起眼的角落,将几样不常用的粗钝工具挪开,把银针塞进最底层,盖上其他工具。眼下,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安全的地方。谁会对一堆晦气的仵作工具感兴趣?
刚收拾妥当,门外传来小心翼翼的叩门声。
“张……张爷?”是王公公的声音。
张新定了定神,走过去开门。
王公公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套崭新的靛蓝色仵作号衣,一顶同色帽子,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糙米粥,两个干硬的窝头。
“张爷,您累了一夜了,先用点吃食。这是新领的号衣,您换上。”王公公脸上挤着讨好的笑,眼神却还残留着惊惧。
“有劳公公。”张新接过托盘,“娘娘凤体……”
“已安排妥了,四个稳妥的小太监抬回去的,用的是软轿,盖得严严实实,绝无人瞧见。”王公公忙道,“刑部那位钱大人……呃,钱仵作的后事,内务府也派人去处理了。”
“嗯。”张新面无表情地点头,“你也辛苦了,下去歇着吧。天亮后,怕是还有的忙。”
王公公诺诺连声,退了下去。
张新关上门,看着那碗寡淡的粥和硬窝头,毫无胃口,但强迫自己坐下,慢慢咀嚼吞咽。她需要体力。
换上新号衣,布料依旧粗糙,但比之前那身学徒的破麻布要体面不少。尺寸略有些大,套在她清瘦的身上,空荡荡的。
天光熹微,从高窗透入,驱散了些许屋内的阴森,却更照出墙壁上的污渍和地面的陈旧血痕。
她坐在冰冷的板凳上,背靠着同样冰冷的墙壁,闭上眼,整理着“张新”原本的记忆碎片。
这个少年,是个孤儿,从小在刑部仵作房打杂,性子怯懦,资质平平,因为肯干脏活累活,又识得几个字,才被钱仵作收到手下当学徒,平日里没少受欺负。关于皇宫,关于大人物,他的记忆里几乎一片空白,只有对官老爷和太监们本能的恐惧。
有用的信息太少。
但有一个名字,偶尔会出现在其他仵作或衙役的闲谈中——“罗文洞”。
罗文洞是刑部一名老书吏,据说干了几十年,经手过无数卷宗,对京城大小案子、宫里宫外的传闻轶事,知道得极多。但因性子耿直,不懂钻营,一直没能升迁,混迹在底层文书堆里。
或许,这是一个突破口。
天色大亮,外面渐渐有了人声。仵作房的其他仆役开始上工,但经过昨夜,没人敢来打扰这间验尸房,更没人敢来招惹这位一夜之间“逼死”师傅、又得内务府大总管“青眼”的新领班。
张新推开门走出去。
院子里几个正在洒扫的杂役立刻停下动作,敬畏地低下头,不敢看她。
她目不斜视,径直朝着刑部档案库房的方向走去。记忆里,罗文洞通常都在那里。
档案库房弥漫着陈旧纸张和墨汁的味道,光线昏暗,一排排高大的架子堆满了卷宗。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旧官袍的老者,正佝偻着背,就着一盏小油灯,费力地辨认着一份残破卷宗上的字迹。
“罗书吏。”张新走到他桌前,开口。
老者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眯着眼打量她,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你是……仵作房新来的?看着面生。”
“在下张新,昨日刚接替钱仵作,暂领仵作房事务。”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
罗文洞花白的眉毛动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随即又黯淡下去,低下头继续看他的卷宗,不咸不淡地“哦”了一声:“后生可畏啊。有事?”
这态度,显然听过些什么风言风语,且并不以为然。
张新不以为意,从袖袋里摸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她早上省下来的那个窝头,放在桌上:“早起当值,还没用饭吧?罗老垫垫肚子。”
罗文洞动作一顿,再次抬起头,审视地看着她,又看看那个干硬的窝头,嗤笑一声:“老夫虽穷,倒还不缺这一口吃的。有什么话,直说吧。老夫忙得很。”
张新也不尴尬,将窝头往前又推了推:“只是想向罗老打听个人。”
“谁?”
“内务府的刘瀛,刘总管。”
罗文洞拿着毛笔的手猛地一抖,一滴浓墨滴在卷宗上,迅速晕开。他脸色微变,猛地抬头,眼神锐利如鹰,死死盯住张新:“你打听他作甚?!”
“昨夜祥妃娘娘之事,刘总管亲来督办。在下见识浅薄,想多知道些总管的事宜,免得日后不当差,冲撞了贵人。”张新垂下眼,语气谦卑。
罗文洞盯着她看了许久,仿佛要透过这身新号衣,看穿她真正的意图。库房里安静得只剩下油灯燃烧的噼啪声。
良久,他忽然冷笑一声,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股冰冷的嘲讽:“冲撞?嘿嘿,我劝你,离那位刘总管远点,越远越好。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钱老六怎么死的,你心里没数吗?”
张新心头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罗老此话何意?钱师傅是……是急病突发。”
“急病?”罗文洞嗤笑,不再看她,拿起桌上的窝头,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慢慢咀嚼着,含混道,“这宫里头,莫名其妙的‘急病’还少吗?远的不说,就说去年暴毙的珍贵人,前年投井的丽嫔……哪个不是‘急病’,不是‘想不开’?”
他抬起眼皮,昏黄的目光里透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悲凉和讥诮:“刘瀛刘总管,那可是宫里头的‘活阎王’。伺候过先帝,如今是万岁爷跟前第一得用的人。内务府、慎刑司,甚至粘杆处……多少脏事烂事,经他的手?他的根基,深着呢。”
罗文洞的声音更低了,几乎如同耳语:“听说啊,只是听说……他背后,站着的是宫里顶顶尊贵的那位主子娘娘。具体是哪一位,嘿嘿,老夫可不敢妄议。总之,在这紫禁城,他想要谁三更死,就没人能活到五更。你小子,刚捡了条小命,就别自个儿往阎王殿里凑了。”
顶顶尊贵的主子娘娘?皇后?还是哪位权势滔天的贵妃?
张新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刘瀛的背后,果然还有人。
“那……祥妃娘娘……”她试探着问。
罗文洞脸色骤变,猛地摆手,像是要挥去什么极其不祥的东西:“打住!打住!这话也是你能问的?老夫什么都没说,你也什么都没问!快走快走!晦气!”
他像是赶苍蝇一样驱赶张新,重新埋首于卷宗之中,再也不看她一眼。
张新知道问不出更多了,微微躬身:“谢罗老提点。”
她转身离开档案库房,心情更加沉重。罗文洞的话,印证了她的猜测,刘瀛能量极大,且与后宫高位妃嫔牵连甚深。祥妃的死,水比想象得更深。
她回到仵作房的小院,还没进门,就看见王公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门口转悠。
一见到她,王公公立刻扑上来,脸都白了:“张爷!您可回来了!出、出事了!”
“何事惊慌?”张新皱眉。
“永和宫……永和宫一个小太监,死了!”王公公声音发颤,“就死在井里!刚捞上来!内务府传话过来,让、让咱们立刻去验看!”
永和宫?
张新的心猛地一跳。如果她没记错,祥妃,似乎就是住在永和宫!
祥妃刚死,她宫里的小太监就投井了?
“走!”她毫不犹豫,转身就往外走。
“可、可张爷……”王公公追上几步,声音带着哭腔,“这明显是……是灭口啊!咱们再去沾手,会不会……”
张新脚步不停,声音冰冷:“我们是仵作。验尸查伤,是本分。”
也是她目前唯一能接触真相的途径。
无论这是不是灭口,这口井里捞上来的,很可能就是解开祥妃之死的下一个线头。
哪怕线头的那端,连着的是能绞死人的绞索。
她也要抓住它。
王公公那句“灭口”像冰锥子扎进张新耳里,但她脚步未停,反而更快。风穿过宫墙间的狭长巷道,发出低沉的呜咽,卷起尘土和枯叶,拍打在她崭新的靛蓝号衣上。
永和宫偏门外,一口废弃的旧井旁,已经围了几个太监和侍卫,个个面色惶惶,如临大敌。地上湿漉漉一摊水渍,中间躺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蜷缩着,穿着低等太监的灰布袍子,脸色青白浮肿,嘴唇发紫,眼珠微微外凸。
井口的青石栏上,搭着半截粗糙的麻绳,还在滴滴答答落着水珠。
“让开!仵作房的张爷来了!”王公公尖着嗓子喊了一声,试图给自己壮胆,声音却劈了叉。
围着的几人像被烫到一样迅速散开,让出一条道,目光复杂地落在张新身上——有敬畏,有好奇,更多的是恐惧。
张新走到尸体旁,蹲下。浓重的井水腥气和尸体开始散发的微臭扑面而来。她面不改色,目光如扫描仪般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