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说到心坎上-《大魏芳华》

  诸公恼怒之后,仍须提出处理事情的实际办法。毕竟光靠骂,并不能骂死罪魁祸首。

  只不过那什么镇妖塔,完全脱离了人们的想象,事先根本没人能够预料。于是骂骂咧咧的声音渐渐消停,大伙都在临时飞快转动脑子,思考着自己的主张。一时间,不大的厅中竟有些沉默。

  说话的声音稍停,周围的虫鸣倒是凸显出来。燥热的空气中,“唧唧吱吱”的细碎声响,叫人有些莫名急躁。

  王广捋了一下大胡子,终于最先说道:“汉朝已亡,帝棺仍不可辱。羯酋胆大包天,罪不可赦。其为匈奴别部,匈奴人、尤其最近的匈奴右部,或许也和此事有干,同样难逃其咎。臣以为,朝廷应发兵踏平武乡羯部,再北上问罪匈奴右部!”

  秦亮认真听完最后一个字,总算回过味来,为什么王广会揪着匈奴右部。

  匈奴右部在祁县,那里正是王家的祖地。王家在祁县多有田地,那么多年下来,必定与匈奴人有利益来往。但王广早已察觉秦亮对河东匈奴不满,所以此时才更要坚决地表明态度!

  对于王广的支持,秦亮心下比较欣慰,但仅此而已。王广主要还是站在他们自家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多人都是如此,倒情有可原。

  肌肉虬结长着络腮胡、一脸凶悍之相的文官陈骞立刻也附和道:“羯胡不仅凌辱帝陵,淫僧竟还掠民女子,反贼无异!臣也认为,应当严惩。”

  这下钟会和陈安也点头附议起来。

  虽然中原世家大族也会劫掠胡人为奴隶,但大家更喜欢抓的是羌人。羯人多面目怪异、难以管理,很少有被捉为奴隶者。不料那边的鸟吾羌因为鲜卑人的压力,反而更近大晋,内附得到了土地的羯人竟暗地包藏祸心。

  比起大臣们的态度,秦亮对羯人的感官更差!五胡乱华尚未发生,别人还不清楚,但在秦亮的印象里,羯人政权应该是最血腥残曝的一个。中原王朝强盛时,这帮人数量不多,很容易被忽视。可一旦王朝虚弱,并州的胡人若要入寇实在太快了,南下就是洛阳,东出太行马上到河北,根本没有缓冲的余地。

  秦亮心中恼火,此刻也没有打算多言。处理武乡的事,不只牵涉到羯人,今日只能先让几个大臣知情。

  时间已是午后,云层似乎挡住了太阳,光线不再那么晃眼。可惜空气中没有风,比阳光直射时更热,秦亮心情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着实有些难捱。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吭声的羊祜开口了。他先北面揖拜,接着向周围几人拱手:“上旬,使节董勇被鲜卑人追杀数百里,如今又有羯人事发。朝廷若要用兵,最关键的是一定要达到某种目的。”

  秦亮自然认可这番话,他从河北乡下出来之后,都不知道打过多少仗了,当然清楚一旦动武就要有战略目标,否则得不偿失。

  “叔子继续说。”秦亮不禁好言道。

  羊祜拜道:“臣以为,首要目的,并非鲜卑与羯人,而是驱逐匈奴五部向北,至少过雁门。其次目的,才是歼灭羯部,然后惩戒拓跋鲜卑。”

  刚才大家对羯人干的那些事都有些上头,忽然听到羊祜将匈奴人作为首要目标,如此冷静的言论,大伙不禁纷纷侧目。

  羊祜接着说:“拓跋鲜卑活动在漠南广阔地区,又与河西鲜卑同出一源,若其不愿正面决战,可能会让战事拖延日久。那样的话难免耗费巨大,用兵得不偿失。故臣建议,惩戒拓跋鲜卑,当以攻陷焚毁其王帐盛乐为目标。”

  他稍作停顿,“朝廷雷霆出手攻打羯部、鲜卑部,都是为了震慑北方诸部胡人。而匈奴五部居于晋中膏腴之地,又与北面诸匈奴南北呼应,人数众多;陛下既不信任他们,则诸匈奴的危害,尤在鲜卑之上。”

  秦亮听得颔首两次,看羊祜的目光也柔和了不少。

  羊祜起初并不算秦亮的嫡系,一向有些高冷,没想到此间最懂秦亮的人、反倒是他。羊祜的主张,简直说到了秦亮的心坎上!

  站在秦亮的角度上,晋中平原的匈奴诸部,当然会让他感觉不踏实!以前没人管那些部落,实在是因为当时存在更直接危险的敌人,无论司马家、还是蜀国吴国,都不得不重视;不是随时就要命的敌人,就是**不可同存。如今秦亮渐渐腾出手来,卧榻之侧岂容一帮心思难料的胡人酣睡?

  南边敞着的木门外,不知何时陆续送来了微风,秦亮感觉浑身似乎都舒坦了一些。

  不过在场的都是肱股之臣,比如王广便是秦亮的丈人。因此秦亮没有出口夸奖羊祜,以免表现得过于宠信。

  正好兴起,秦亮便顺口说出了心中所思:“时机也很难得。如果我们随便找个时候去驱逐匈奴,难免内外误解,影响军民士气。”

  “现在鲜卑人竟敢追杀大晋使节,羯人则包藏祸心,草芥百姓,罪行累累,此时王师自当以大义伐之。”

  秦亮最后还有句话没当众说出口。这次若是错过了,大事不知要拖延到什么时候。最近他的心情稍微有点急躁,或许就是早已想到此节。

  虽然秦亮可以随便说话,没多大问题。但毕竟在人前,要稍微自持身份,有些不甚光明正大的话,还是不用说出来了。

  羊祜听罢拜道:“陛下英明。”

  这时王广等人也附和称赞。事情说到这里,差不多该结束了,几个大臣正准备告退。

  秦亮又想起来了什么,看了一眼陈安,便再次开口道:“下诏,召荆州的杜预回京述职,可带亲随兵马入洛阳。诏令邓艾调青徐中外军,于青州整顿。”

  陈安稽首叩拜道:“臣遵诏。”

  杜预和邓艾平时看不出来,甚至形象比较儒雅,但这两人在战场上都比较心狠手辣。有些事他们干起来才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