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有饭吃,有衣穿-《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

  “不!”阿鲁台发出困兽般的嘶吼。

  “绑紧点。”朱高煦冷笑着说:“带回去给陛下发落。”

  当阿鲁台被扔进卡车时,残余的鞑靼士兵彻底失去抵抗的勇气,有的扔下刀跪地投降,有人转身逃窜,却被骑兵营的马蹄踏碎了希望。

  朱吾能望着直升机螺旋桨转动的样子,心里却没什么胜利的喜悦。

  他想起阿鲁台那句“天让大明得了神器”,突然觉得,是不是自己给的这些跨越时空的武器,是错的?

  “走吧。”宁陵郡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带着医疗队赶了过来,正蹲在地上给一个受伤的鞑靼小士兵包扎,“该回去了。”

  朱吾能点点头。

  阿鲁台被俘没多久,在逃的可汗本雅失里也被朱高燧开着直升机发现,报告给了地面部队。

  不过,本雅失里没有被明军抓住,却被瓦纳的马哈木杀死。

  阿鲁台被俘、本雅失里被杀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蒙古草原。

  朱棣是知道历史的,知道自己第一次北伐打败阿鲁台后,鞑靼臣服,自己封了阿鲁台和宁王。

  但后来阿鲁台势力恢复后再次叛明,骚扰边境。

  而瓦剌首领马哈木在帮助明军打败鞑靼后,势力膨胀,居然南下威胁明朝。

  自己再次亲征,双方在忽然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展开决战,利用神机营大破瓦剌骑兵。

  马哈木败走,实力受损,次年派遣使臣谢罪,再次归附。

  朱棣深知历史的教训,他绝不想重蹈覆辙,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

  虽然他喜欢打仗,但他明白,战争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他决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将注意力集中在民生问题上,致力于造福百姓,让他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他深知,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真正繁荣昌盛。

  然而,朱棣并没有忘记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打击倭寇,这可是朱吾能一直心心念念的。

  朱棣虽然会像历史上封阿鲁台为宁和王,但也没有立刻处死他,而是在克鲁伦河办筑起高台,将他锁在台上示众。

  周围部落的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等则被请到台下,看看昔日不可一世的狼主——太师,如今披头散发,镣铐加身的样子;

  台下黑压压跪了一片人,漠南漠北27个部落的首领,他们的目光里夹杂着敬畏,恐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

  “各位,都起来吧。”朱棣的声音透过喇叭传开,清晰的落在每一个人耳中。

  他没有看石柱上的阿鲁台,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跨着弯刀的壮汉,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

  “朕知道,你们怕,怕大明的火炮,怕天上的铁鸟,怕这草原换了主人。”

  大家本来对明军只是有一点顾虑,但看到强悍的火炮,不用牛马拉也能跑的车,更有能天上飞的铁鸟,还有很多很多根本没有见过的东西,心里怕了。

  这是长生天在眷恋大明,大明军队。

  一个络腮胡首领壮着胆子抬头:“大明皇帝陛下,我们愿意归顺,只求部落能活下去。”

  “活下去?”朱棣笑了,从身后的王景弘手中接过一卷羊皮地图,展开在台边的木架上,“只要你们愿意归顺大明,朕给你们的,不只是活下去。”

  历史上的朱棣北伐也并非一味的武力征伐,也用剿抚并用,以夷制夷的战略思想,在对主要敌人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拉拢和安抚其他蒙古部落,以防止他们结成反明联盟。

  朱棣指着地图上用朱砂标出的区域:“从今日起,漠北设三个卫所,由你们各部落首领共管。朝廷会派工匠来,教你们凿井,耕田,织布。以后哪怕草原的冬天再冷,这也会让你们有棉衣穿,牛羊不够吃,朕让你们有粮食种。”

  “陛下说的是真的。”一个老妇人踉踉跄跄的跪下问。

  她的大孙子去年冬天因为严寒、饥饿而死,此刻怀里正抱着瘦骨嶙峋的小孙子。

  “朕乃天子,一言九鼎。”朱棣的声音陡然提高,“三个月内,第一批粮种,棉种会运到,半年内,每个卫所建一所学堂,你们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学,学汉字,学算术,学中原的各种技艺。”

  “学堂?”一个年轻首领愣住,“我们的孩子,也能像汉人家有钱孩子那样读书。”

  “对,你们也可以考科举,做大明的官。不仅如此,”朱棣继续道:“朝廷会在为卫所设立互市,你们的皮毛,马匹可以换茶叶,盐铁,布匹,只要你能用到的东西,都可以换。价格由朝廷定,绝不许奸商克扣,以次充好。”

  这话像一粒石子投入湖面,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互市是草原部落很看重的事,以往要么会被不良商贩剥削,要么被阿鲁台垄断,若真能有大明朝廷主持公平交易,他们的日子会好过些。

  “大明皇帝陛下,此话当真?”络腮胡首领再次开口,声音里多了几分激动。

  朱棣没回答,而是望着瓦刺的马哈木,“你告诉他们,朕说话算不算数。”

  马哈木冷不丁被朱棣点名,有些愣住,心想:难道自己的小心思,被大明皇帝看破了。

  虽然他杀了鞑靼的可汗,但面对明军强悍的战斗力,他也不敢托大,只能硬着头皮说:“您是大明皇帝,您说让我们活,我们就死不了,说让我们富,我们就能富……”

  以及洞悉朱棣想法的马哈木,说完,直挺挺的跪了下去,“我瓦剌部落,愿归顺大明。”

  台下的部落首领们面面相觑,最后齐刷刷的跪下,叩首声此起彼伏:“我等愿归顺大明,谢陛下恩典。”

  朱棣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他挥手示意侍卫:“将阿鲁台押下去,好生看管,听后发落。”

  又对台下道:“各位首领随朕回营,咱们商议具体章程。”

  喜欢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