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罪有应得-《公主气运爆满,清冷首辅日日犯上》

  卫太后睁开眼睛,细长的眸子闪过一丝诧异。

  “王氏?你说的是康王家那位老太妃?”

  秋姑姑恭谨应道。

  “回太后娘娘,正是她。身穿命妇朝服,带着贴身老嬷嬷,说是事出紧急,务必求见太后。”

  卫太后微微蹙眉,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诮。

  “皇上登基之后,她便搬去康王府奉养儿子,这些年从不曾进宫请安。如今突然上门,能有什么事?莫非是来给我贺寿的?”

  秋姑姑低声道。

  “奴婢打听过了,前两天,云衿公主奉旨查办康王父子私通外臣、暗藏禁物一案,已将康王世子下狱,王太妃今日大闹灵堂,被康王妃当众驳斥,怕是气急攻心,这才进宫求援……估计是想请您出面,为康王府说情。”

  卫太后闻言,冷哼一声。

  “她倒想得美。这个王氏,当年在先帝后宫里,仗着是皇子生母,处处与我作对。若不是我念在她是宗室长辈,早已参她一个僭越无礼!如今她自己家门出事,反倒来求我主持公道?真是脸大如盆!”

  她端起手边茶盏,轻轻撇了撇浮沫,冷冷道。

  “打发走吧,不必见她。这般人,见了也晦气,白白坏了我这万春宫的清净。”

  “哎,等等。”

  卫太后忽然神色一动,眼底掠过一丝算计,嘴角微微上扬。

  “还是……让她进来吧。”

  “是。”

  秋姑姑应了一声,转身便快步出殿,去传旨接人。

  卫太后缓缓坐直了身子,姿态端庄如仪。

  没过多久,殿外脚步声响起,秋姑姑引着一人缓步而入。

  王太妃行至殿中,缓缓跪下。

  她垂着头,双手交叠置于膝上,行了一个极为规整的大礼。

  “臣妾王氏,参见太后娘娘,愿太后娘娘福寿安康,千秋永昌。”

  卫太后轻轻扫了两眼过去。

  见对方低着头,神色晦暗,看不出喜怒,便也懒得再仔细端详,只微微扬了扬眉,语气平淡地说道。

  “起来吧。”

  “谢太后。”

  王太妃轻声答道。

  可她并没有依言起身,仍旧跪坐在冰凉的金砖地面上。

  “今日臣妾斗胆求见太后,实有一事相求。望太后仁慈宽厚,开恩准允,替臣妾做主,为臣妾讨一个公道。”

  卫太后一听这话,原本懒散倚靠在软榻上的身子稍稍坐直了些。

  她嘴角勾起,似笑非笑地打量着王太妃,语气带着几分玩味。

  “阿秋,你听到了吗?咱们这位王妹妹,从前可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说话带刺,从不吃亏的主儿。如今竟也学会低声下气、说话讲起道理来了?还说得头头是道,真是稀奇。”

  王太妃依旧沉默着。

  其实,在踏入这慈宁宫之前,她早就谋算得明明白白。

  卫太后本就素来厌恶云衿公主。

  而她王太妃自己,早年与卫太后也有旧怨。

  正因如此,她一开始根本没想过要走这条路。

  可眼下,她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那些平日里称兄道弟、逢年过节送礼不断的宗室亲戚,如今一个个避她如蛇蝎。

  至于朝中大臣,更是怪得离谱。

  云衿公主插手政事,越过内阁直接批阅奏章;

  擅自调兵,斩杀朝廷命官,甚至在朝会上公然顶撞宰辅大臣。

  哪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哪一条不是足以问罪的重罪?

  可那些平日里以忠直自诩的御史言官,如今却个个闭口不言,仿佛全然看不见这些乱象。

  更令她绝望的是,翻遍整个朝廷,竟无一人肯为她发声。

  她孤立无援,四顾茫然。

  如今,她只剩下卫太后这最后一条路可走。

  王太妃心里明白得很。

  在卫太后的眼中,过去的旧怨早已不重要了。

  如今的仇恨天平早已悄然倾斜。

  她这个曾经的对头,现下不过是秋后的枯叶,不足为惧;

  而云衿公主,却是那正在攀上高枝的凌霄花。

  不仅威胁皇权,更动摇了太后的权威。

  于是,她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清晰说道。

  “臣妾罪该万死。早年少不更事,不懂宫中规矩,屡次冲撞太后威严,言行失当,若有得罪之处,全凭太后责罚。只求太后慈悲,怜悯臣妾孤苦,为臣妾母子主持公道。”

  说罢,重重地磕了个头。

  卫太后微微垂眸,视线落在王太妃匍匐在地的身影上,嘴角悄然上扬。

  片刻后,她才终于摆了摆手,语气淡然。

  “罢了,都是过去的事了。难不成我还真记一辈子不成?”

  王太妃又磕了个头,动作依旧恭敬,却隐约能看出她双手微微颤抖。

  “太后心胸宽厚,容人之量冠绝后宫,是臣妾格局太小了,只顾着私情,忘了大局。”

  卫太后点点头。

  “行了,不必再说这些虚的。说吧,到底想求什么?我今日见你,不是听你诉旧情的。”

  王太妃双手交叠置于膝上,声音低沉。

  “云衿公主不敬长辈,不顾亲伦,亲手害了她的伯父和堂兄。臣妾一家蒙此大难,心如刀割。”

  “恳请太后出手惩戒,一来正纲纪,肃宫规;二来,也为我那惨死的儿孙讨个公道,还他们一个清白。”

  卫太后眉毛一挑,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可我听说,康王父子也不是什么清白人。贪墨军饷,勾结外臣,意图谋逆,桩桩件件都是大罪。皇上都亲口说了,他们罪有应得。没把你们康王府连根拔起,牵连九族,已经是天大的仁慈了。”

  王太妃咬了咬牙,脸上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

  “是,承文和瑞启,确实犯了错,辜负了圣恩。皇上宽宏大量,不加严惩,反留余地,臣妾感激不尽,日夜焚香祈愿圣体安康。”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沉。

  “可即便他们犯了天大的错,也该由朝廷定罪,经三司会审,由圣上亲裁发落。这才是国法,才是规矩。”

  “云衿不过是个公主,还是晚辈,怎能绕过律法,亲自执刑?更何况,她杀的是她的亲伯父与堂兄,这已非仅是越权,更是乱纲常、悖人伦!”

  这话一出,卫太后的脸上笑意渐渐褪去。

  她眉心微蹙,神情变得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