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翻脸不认账-《掏空家产后,糙汉他冷脸洗床单》

  慢悠悠地爬起来,踩上拖鞋,走进卫生间洗漱。

  收拾完,她推开房门走进客厅。

  厨房里,刘芮英已经在忙着做早餐了。

  听到客厅的脚步声,她探出头,脸上堆满了笑容。

  “小林醒啦?”

  “睡会儿,呀看你眼睛还有点肿,是不是昨天累着了吧?”

  “早饭快好了,马上就能吃。今天给你煎了鸡蛋,还煮了小米粥,暖胃。”

  她的眼神有意无意地扫过林嘉的脸,又瞟了一眼身后,嘴角微微上扬。

  林嘉刚开始完全没有明白婆婆的用意。

  还以为是婆婆体贴新媳妇,怕她不适应新家的节奏。

  便笑着回应道。

  “妈,我真的不累,昨晚睡得挺香的,一觉到天亮呢。”

  “哎哟,你这孩子,别不好意思嘛。”

  刘芮英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拍了拍林嘉的手背。

  “要是真累了,就多歇会儿,没关系的。咱们家可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也不讲究这些规矩,不用起这么早。”

  林嘉一愣,脑海中飞快地转了转。

  过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

  她整张脸‘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朵根,心跳都快了几拍。

  原来,婆婆竟然以为她和沈庭樾昨晚……

  已经圆房了!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她简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当着婆婆的面,她又不能直接解释。

  只能低着头,硬着头皮顺着话糊弄过去。

  “真、真的不累,妈……我昨晚睡得可踏实了,一点都没觉得困。”

  说着,她下意识地抬起头,想找沈庭樾帮她解围。

  却发现他已经坐在了饭桌边,正低着头倒水。

  动作看似自然,可听见母亲说的话后,他的背影明显僵了一下。

  林嘉心里总算平衡了些。

  原来尴尬的不光是她一个人。

  刘芮英看着两人欲言又止的模样,心里更加确信了猜测。

  脸上的笑意几乎藏不住。

  “好好好,不累就好啊。快去坐着吧,妈这就给你端饭。”

  林嘉怕她再说出让她更脸红的话,赶忙清了清嗓子。

  “妈,爸呢?咋没看见他?家里就您和庭樾。”

  “他啊?”

  刘芮英埋怨地嘀咕着。

  “天还没亮呢,就被紧急电话给叫走了。说是出了急事。”

  她叹了口气。

  “真是的,儿子刚结婚,家里还没安稳呢,他又忙得不见人影。你说他这工作,是不是太拼了点儿?”

  林嘉刚想说几句宽心话,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紧接着,一个女人的喊声从院外传来:

  “芮英!芮英在家吗?你在家吗?快开门!”

  刘芮英听到喊声,赶紧擦了擦手,朝门口走去。

  “哟,田大姐?这么一大早的,怎么了这是?出什么事了?”

  田大娘喘得厉害,双手不停地在围裙上搓来搓去,声音微微发颤。

  “哎呀芮英,对不起啊我……我是来跟你提那几只鸡鸭的事。你不是从我这儿换了几只小鸡小鸭吗?就前几天,刚孵出来那一批,你说要拿回去养着试试。”

  “唉,怪我那个糊涂老头子,他先前已经口头答应给别人了。”

  刘芮英一听,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田大姐,您这话可就不对了。小鸡小鸭我们拿回来都养了好几天了,天天喂食加水,连窝都给它们搭好了,长得壮实着呢。”

  “你男人忘了交代,那是你们家的事。他收了我家拿来换的东西,是骡子是马也牵走了,怎么反倒怪上我们了?”

  “哎哟,我的好芮英啊!”

  田大娘急得脸都变了色,眼眶都快红了。

  “我……我也想退啊!可那边死活不收,说什么也不肯松口,非要那批小鸡小鸭不可,说是跟你家换定的,指名道姓点着要这批苗。”

  “现在他们那边等不及了,催得紧,我没办法,只能来求你们把东西还回来……我再把鸡鸭送过去,当面赔礼道歉。”

  “什么?”

  刘芮英差点笑出声。

  “田大姐,您自己听着像话吗?换了货,交了物,哪还有往回要的道理?莫非往后街坊间谁都能随意反悔?那咱们这买卖还怎么做?信用何在?”

  林嘉见婆婆气得肩膀微微发抖,赶紧上前扶住她的手臂。

  随即转过头,神情平静地看向田大娘。

  “田大娘,我妈说得没错。鸡鸭我们拿过来的时候是完好的,一只没少。当时清清楚楚验过才带回家的。现在养得好好的,交易早完成了,钱货两清,双方都没异议。”

  “你们家里沟通出了岔子,这是内务问题,不能让我们来担责任。现在突然要求我们把养熟的活物再退回去。这个要求,我们没法答应。”

  更别说,那批鸡鸭早就被她悄悄换成空间里培育的优良品种了。

  当着外人的面,她总不能把鸡鸭再掏出来还人吧?

  田大娘被婆媳俩一通话说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难过得几乎要跪下作揖。

  “芮英,小林同志,可……可我们真是走投无路啊!”

  “我家男人他妹妹想去文工团,和他做交易的正是文工团主任。要是这事儿办砸了,得罪了上头,我小姑子的前途可就全完了……”

  说着,声音都带上了哭腔。

  她不是不知道自己理亏。

  可家里那位小姑子如今眼看能进文工团,改变命运。

  结果却卡在了这个节骨眼上。

  她这个当嫂子的,只能硬着头皮来要回那批鸡鸭。

  她深吸一口气,强忍着眼泪,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原来,她丈夫的妹妹想进县文工团。

  但名额有限,竞争激烈。

  恰好她丈夫认识一个中间人。

  说只要送一批活禽到主任家,就能帮忙走通关系。

  于是他们咬牙凑了钱,买了这批鸡鸭,托人送了过去。

  谁知对方收了东西后却翻脸不认账。

  反咬一口说东西不是他们要的品种,根本用不上。

  可现在东西已经在沈家手里。

  若拿不回来,他们家不仅损失了钱财,更会因为违约而彻底失去进文工团的机会。

  这话一出口,沈家人瞬间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这不是什么单纯的退换货。

  林嘉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不显。

  这种事在七八十年代并不少见。

  有些人仗着手中有点权力,便肆意妄为,把公共资源当成自家后花园。

  可她林嘉,从来不是个任人拿捏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