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等他平安回来-《掏空家产后,糙汉他冷脸洗床单》

  这样才不会激起反感。

  她叹了口气,把葱放进盆里。

  随即抬头看了看天色。

  心想:再等等吧,总会找到合适的机会的。

  虽然大院对每家的工分要求不算高。

  但那个年代的人普遍有着强烈的集体观念。

  即便自家的任务已经完成。

  也愿意多为集体出一份力。

  沈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

  直到中午过了好一会儿。

  她才匆匆忙忙回到家里。

  准备给家里人做饭。

  林嘉早就从沈庭樾那里得知了他临时接到任务,归期不定。

  甚至连领证的具体时间都可能推迟的消息。

  她也没有隐瞒,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沈母。

  沈母一听,先是微微一愣。

  随即看向林嘉,目光带着一丝担忧。

  “庭樾他……突然有任务?那这证……领证的事儿岂不是又要耽搁了?”

  “阿姨,我明白的。”

  林嘉蹲在灶台前,拿着柴火往炉膛里添。

  她抬起头,冲着沈母笑了笑。

  “文婶已经跟我聊过了。庭樾是军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必须得上。领证的事儿,等他平安回来,再议也好。”

  林嘉说得坦坦荡荡,没有一丝委屈。

  也没有半分抱怨。

  刘芮英听罢,心里的那根弦缓缓松了下来。

  她眼神里满是欣慰和感动。

  “阿姨心里就踏实了。”

  说完,她不再多言。

  立刻转身投入厨房,手脚麻利地开始准备晚饭。

  不多时,就搞定了晚饭。

  饭菜虽然简单,却透着浓浓的家常气息。

  刘芮英夹起一筷子小白菜放进嘴里。

  她咀嚼了两下,突然顿住了,眉头微皱。

  “嗯?今天这味道……有点不对劲……”

  “怎么了?”

  林嘉一直在留意她的反应。

  “没事,就是今天这白菜……”

  刘芮英又细细嚼了两下。

  随后眉头一点点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怎么比往常的嫩多了?而且……口感更清爽,还带着一股淡淡的回甘。”

  看来,那泉水的效果,不只是对她一个人起作用。

  林嘉也夹了白菜放进嘴里,细细品尝。

  果然,和平时那种干巴巴、略带苦涩的口感完全不同。

  她面上却不露声色,依旧保持着平静的笑容。

  “估计是阿姨今天炒得特别用心吧,菜自然就更香了。”

  刘芮英被这句夸奖说得心里甜甜的。

  脸上也浮起一丝笑意。

  她也没再多想,只当是自己手艺发挥得好。

  晚饭快吃完时,林嘉放下筷子抬起头。

  动作轻缓,却透着一股认真。

  “阿姨,您和庭樾提过,要给我们办婚宴的事儿?”

  “我这两天反复琢磨了一下,婚宴上最缺的,恐怕就是肉和鸡蛋这两样了。”

  “光靠每日去供销社,根本抢不到多少。”

  刘芮英见她这么上心,心中觉着熨帖。

  “你说得对,现在这些东西确实紧俏得很。”

  “咱们大院里头,倒是有几家自己养鸡鸭。下的蛋都舍不得吃,一个个攒在坛子里。”

  “不过,要是办喜事的话,其实可以跟他们商量着换一点。”

  林嘉眼睛一亮。

  “那……咱们家能不能也养几只鸡试试看?”

  “后院那个角落一直空着,可以搭个简易的棚子。”

  “鸡养起来也不费事,而且浑身都是宝。”

  刘芮英叹了口气。

  “我其实提过这事儿,可你叔叔死活不同意。”

  “他说鸡圈脏,鸡粪臭,味道大,苍蝇蚊子也多,扫起来麻烦。”

  “还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太累,反正就上不让在院子里养。”

  “他自己倒是天天在小菜地里忙活,可那收成也不好。”

  那不是真恼,而是日子久了,对另一半脾气习惯的嗔怪。

  林嘉一听,心中了然。

  刘芮英话中并未反对养鸡。

  反倒像是在为不能养而惋惜。

  她立刻顺着话接道:“也是,叔叔是心疼您,怕您累着。可现在我来了,咱们两个人一起照看,也不会太辛苦。”

  “再说了,鸡也不用养太多,三五只就够,每天拾几个蛋,慢慢攒着,喜宴上也够用。”

  刘芮英听了,怔了一下,神情微微松动。

  是啊,儿子的婚事近在眼前。

  自己马上也要有儿媳妇了。

  她年纪大了,不怕吃苦。

  儿子吃点粗茶淡饭也没什么。

  可等以后抱上孙子孙女。

  这一大家子,总得过点踏实日子。

  林嘉劝了沈母几句,见她为难。

  也就没再继续提这事。

  毕竟她还没过门,身份尴尬。

  且这事是沈父所反对的。

  她就更不能抢在前面出头。

  那样容易让长辈觉得她不懂分寸。

  林嘉也只能暗暗记在心里。

  打算等时机成熟,再找机会慢慢劝说。

  可她没想到刘芮英动作这么快。

  中午吃完饭刚睡醒,林嘉就听见外头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紧接着,房门被推开。

  刘芮英站在门口,手里拎着布包,脸上带着笑意。

  “赶紧起来,别赖床了,咱们得出门办事。”

  林嘉一愣。

  “这么急?什么事啊?”

  刘芮英眉梢微挑。

  “去请人做鸡圈和鸭圈,这事可不能拖。”

  林嘉听罢,心中惊喜。

  “好!阿姨我们这就走!”

  做鸡圈鸭圈的师傅不在军区大院里。

  得往外头找,还得专门定制。

  两人出了军区大院。

  她们沿着青石板路往东走了一段,又拐进一条小巷。

  刘芮英边走边给她讲规矩:“咱们这边手艺人都不少,可都不敢找没证的接大活。

  “他们收费是便宜,但做事不踏实。”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了些。

  “我跟你说,那些没证的木匠、泥瓦匠,手艺看着还行,可他们做事不讲规矩,容易偷工减料。你图便宜请了他,回头棚子塌了、漏雨了,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咱们家庭樾和他爸都算有身份,钱和票也不差那一点”

  “所以啊,必须找有证的,做事放心。”

  刘芮英说着,还特意压低了声音。

  “军区里头讲究脸面,要是被人知道咱们家连个像样的鸡圈都搭不起,或是找了个野路子师傅,传出去多不好听。”

  林嘉听得认真,连连点头。

  觉得刘芮英考虑得周全又细致。

  她原本还觉得搭个鸡圈能有多难。

  可听刘芮英这么一说,才意识到这其中竟也有这么多门道。

  两人进了那持证师傅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