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掌握市场-《重生八零:在小渔村发家手札》

  “哦,这个啊,”刘文莉看了她一眼,会意地笑了笑,压低声音说。

  “这是海港老板拿来做代工的样品衣。厂里多做了4件,没报备,后来就被悄悄流到外面市场上卖了。没人追究,也就没人知道。”

  苏晓玥的心猛地一跳。

  她握着那件风衣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脑海中瞬间浮现出秘典里的记载。

  “深市会变成全球服装代工重镇”。

  她忽然明白了。

  这就是起点!

  从代工起步,一点点学会技术。

  到模仿款式,掌握市场。

  最后独立设计,打出品牌。

  “这衣服的版型,我要学。每一个细节,每一寸剪裁,我都要弄明白。”

  她顿了顿,又认真地看向刘文莉,低声请求:“还有,文莉姐,能不能再帮我弄几件海港的样衣?最好是不同款式的,我想多看看。价钱你说,好谈,我一定不会让你吃亏。”

  刘文莉和齐娟娟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透出几分迟疑。

  刘文莉咬了咬嘴唇,声音压低了些:“小苏,你真打算干这行?现在做衣服的人可不少,大街小巷都在裁剪缝纫,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真不是那么好做的。”

  “我确定。”

  苏晓玥语气坚定。

  她轻轻翻开随身带着的皮质笔记本,动作沉稳。

  本子里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还有用不同颜色标注的重点。

  那是她从秘典中隐晦的提示中,一点一点推演、整理出来的未来流行趋势和时尚风向。

  刘文莉好奇地探头看了一眼,目光扫过那一页页内容时,瞳孔猛地一缩。

  她越看越是震惊,眼睛不自觉地越睁越大,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些……这些款式、这些配色、这些剪裁思路……跟海港那边内部会议上透露的明年春夏季趋势几乎一模一样!你从哪儿知道的?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接触的信息啊!”

  “商业秘密。”

  苏晓玥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然而话音刚落,她突然眉头一皱,脸上血色瞬间褪去。

  她的视线迅速模糊,耳边嗡嗡作响,头痛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你怎么了?脸这么白!”

  齐娟娟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已经微微摇晃的身体,声音里满是焦急。

  “是不是中暑了?还是吃坏东西了?”

  “没事……应该是太累了。”

  苏晓玥强撑着挤出一句话。

  她扶着桌沿,指尖用力掐进掌心。

  可眼前依旧阵阵发黑,膝盖发软,身子一晃,差点直接跌倒在地。

  ……

  苏晓玥趴在柜台上,额头抵着微凉的大理石台面。

  手中的钢笔尖在申请表格上轻轻一顿。

  墨水在纸上晕开了一小团不规则的黑斑。

  她盯着“经营范围”那一栏,迟迟没有下笔。

  脑海中却翻涌着无数念头。

  个体户?服装加工?还是干脆直接写设计与定制?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懂“设计师”是什么。

  可她知道,未来会有人为一件衣服付出惊人的价格。

  “同志,快点啊,后面还排着人呢!”

  窗口里的工作人员用指节敲了敲玻璃。

  “别在这儿发愣,填不了就出去想清楚再来!”

  齐娟娟在队伍后排轻轻戳了戳她的背,压低嗓音提醒道:“写‘服装零售’,愣着干什么?这是最稳妥的说法,容易批!你那些新潮词儿人家听不懂,还可能卡你!”

  苏晓玥深吸一口气,握紧钢笔,手腕微颤,终于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四个字:个体服装店。

  工作人员接过表格,看也没看,熟练地盖下钢印。

  咔嚓一声脆响,鲜红的大印稳稳落在纸上。

  ……

  路上,风言风语早就像野火一样传遍了整个村落。

  村口那棵百年大榕树底下,几个女人摇着蒲扇围坐在一起乘凉,远远看见苏晓玥和齐娟娟走来,立刻压低声音凑成一团。

  “听说没?老苏家女儿要去工商局领执照了,要当个体户!”

  其中一个女人啧啧两声,语气里满是惊诧。

  “哎哟喂,这年头还敢营业?胆子可真不小。”

  “可不是嘛!”

  另一个接话道,眉飞色舞。

  “偏要跑去街上摆摊做生意,等上面风声一紧,还不是要被抓去?”

  “个体户?哼!不就是以前那种街头小贩嘛!拎个缝纫机走街串巷,扰乱市场!这种人迟早要被抓去的!我看她能风光几天!”

  齐娟娟听得满脸通红,气得转身就想冲上去理论。

  “你们懂什么?这是政策允许的!”

  却被苏晓玥一把拽住手腕,轻轻摇了摇头。

  然而,刚拐进自家那条狭窄的青石巷子,苏晓玥的脚步却骤然顿住了。

  只见父亲苏德文独自一人蹲在门边,手里攥着一支旱烟杆。

  他脚边,整整齐齐地捆着一个老旧的帆布行李包。

  “爸?”

  “跟我走,去县里。”

  苏德文缓缓吐出一口浓烟,烟圈在昏黄的屋檐下缓缓散开,缭绕着飘向屋顶的木梁。

  “你妈和家俊先去了,已经在县里把房子租好了。”

  苏晓玥鼻子一酸,眼眶微微泛红。

  哪怕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背后议论纷纷,说她读书读傻了,说她一个女孩子家不安分,要闯什么外面的世界。

  可这个家,依然牢牢地站在她这一边。

  租的房子是县城临街的一间老式瓦房。

  屋檐低矮,青砖灰瓦,门框上漆皮斑驳。

  一个月租金五块钱,虽不贵,却已是家里咬牙省出来的。

  前屋没有十平米,摆了一张旧桌子和两条长凳,勉强能算个小门面。

  后屋更窄,勉强塞下了三张单人床,床与床之间只容一人侧身通过。

  苏晓玥轻轻伸手,指尖抚过墙上斑驳剥落的石灰皮。

  墙皮松软,一碰就簌簌往下掉灰,她怔怔地看着。

  正出神间,刘小英突然塞给她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语气利落地说:“发什么呆?还愣着干什么?快来帮忙裁。”

  母亲展开一匹雪纺布,布料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这料透光,却不遮人,挂在前屋的窗上,既能让人看见里面,又不会显得太敞亮,正好当招牌用。”

  苏晓玥握着剪刀的手微微发抖,眼眶发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她记得清楚,当初父亲看见这布时,脸色顿时沉下来,皱着眉说:“太花哨,不正经!”

  还曾气得要把布扔进灶膛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