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瑞是孙秀才起的,本来是想用“锐”字,孙秀才希望他锐不可当,一举考进京城,将来做大官!
但又觉得这个锐字太锋锐,取“睿”字又怕别人说他自卖自夸,最后取了“瑞”字,科举还是要有一点运气在里面的,这个瑞字就是希望他祥瑞罩顶,福气通天,一举夺魁。
须宁点头。
“那我去喊他。”
须宁都来不及说话,那小子就又飞身跑了回去,没一会儿就扯着小山出来了。
“奶,这牛车哪儿来的?”
须宁:“哪儿来的?当然是买来的,你们两个赶紧上车,咱们回家了。”
小山还是头一回享受亲奶接送的待遇,还是用牛车接送,心里欢喜的喊叫出声,拉着林文胜坐上了自家的牛车。
“今天在学堂有没有认真读书?”
“当然有!”
林文胜道:“小山是班上学习最刻苦的人,他除了上厕所和吃饭,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写字了,只是他学写字的时间短,目前字是班里写得最丑的。”
小山:你可真是我好兄弟,上来就揭我的短。
他小心打量奶奶的神色,生怕奶奶说出不让他读书的话来。
“这不是正常的吗?就像咱们种地的,第一回谁都干不太好,干得多了就轻轻松松了。”
小山:“奶,我肯定能把字练好。”
回去他就继续练字,今晚要多写半个时辰,明早也要早起,天亮就开始习字,一定要写的如先生那般好看。
须宁乐了,“嗯,奶知道了。”
接着二孙子回了家,林文胜下车就跑走了,已经下地回来的冯家人看到牛车全迎了出来。
冯老大急问:“娘,这牛车哪来的,不会是您买的吧?”
“不然呢?你媳妇儿他们要卖卤味儿,坐别人的车也不是那么方便,干脆我就自己买一辆,平时没事儿你们兄弟俩轮流送人,牛车也能捎上几个人赚些脚钱儿,地里有活了还能犁地拉秋。”
老二乐得眼睛就只剩下一条缝了,“天老爷,咱家以后也有牛车了?”
张氏宋氏是最开心的,因为她们以后再也不用抱着盆子等牛车了。
一家人围着牛车七嘴八舌说的欢快,须宁嘱咐道:“老大,赶紧把牛卸了,走了一天,也得喂水喂料了,对了,你们兄弟俩还得给牛搭个棚,地方你们看着选。”
其实也没啥地儿可选的,只能把牛棚搭到后院儿。
“知道了娘,我们肯定把牛棚搭好。”
这兄弟俩那是说干就干,连晚饭都不吃了。
须宁也撂了挑子,“以后你们两个轮流负责盛饭,老娘老天扒地的还得天天伺候你们,真是惯的!”
两个儿媳默默当鹌鹑,婆婆的脾气已经很好了,以前不光骂骂咧咧还会动手打人,她们现在都好久没挨打了,骂两句怎么了?
再说,盛个饭罢了,又不累。
须宁吼完人就坐在自己的专属座位上等着大儿媳妇伺候盛饭,晚饭是麦子做的手擀面,里面放了鸡蛋,一人一个。
张氏最先给须宁盛了饭,须宁端碗就吃,小丫头做的面味道不差,面也劲道,一碗面很快吃完。
等她走后,张氏赶紧又盛了两碗面,让儿子给后院儿忙活的两个男人送去。
婆婆在这儿的时候她可不敢。
冯老大冯老二就蹲在地上快速的把面吃完,然后继续给牛搭窝棚,这可是牛大爷啊,必须要让它老人家吃好住好,那就是家里的祖宗,仅次于亲娘的祖宗!
家里木头什么的都不缺,两兄弟很快就把牛棚搭好了,还把家里的猪槽子搬了来,当成牛祖宗的食槽,至于圈里的猪,等明日再给猪弄个石槽子糊弄一下呗。
把猪槽子刷了又刷,冯老大确认猪槽子干净了这才放上一桶清水,家里的稻草抱了一大抱,喂给牛吃。
见牛祖宗低头吃了,两兄弟比自己吃肉还高兴。
他们家,竟然有牛了呢!
次日一早,冯老大就赶着牛车去了黄家,把下水拉了回来,一进院儿就开始咋呼,“媳妇儿,咱家的牛跑的真快,去了一趟,回来它自己就认得路了,都不用我赶,自己就能往回走。”
老二摸着大黄一阵嘿嘿嘿,“禾苗,你今儿带着弟弟多打些鲜草回来,可不能委屈了咱家的牛。”
禾苗:“奶说了,牛叫大黄。”
“哎,大黄大黄。我说的你记下了没?”
“记下了记下了,多割草喂大黄。”
须宁从厨房出来,看着院子里叽叽喳喳的,习惯性的就要骂两句,但才张嘴她就反应过来,然后生生忍住了。
要做个不扫兴的长辈,骂人也要挑时间,不然太讨厌了,不然等到她老了躺床上不能动的时候可能会被子孙不小心捂死。
厨房里麦子已经把玉米饼贴到了锅边儿,锅里炖着菜,另一个大锅里煮着米粥。
张氏宋氏拿起下水就去井边清洗,去猪毛,老大老二都去帮忙,等锅里的粥熟了,清洗干净的猪头就下了锅。
大虎拎着桶,给前院儿后院儿的菜地浇水,禾苗和长生也没闲着,家里的鸡啊猪啊的都得喂,两人忙着拌鸡食猪食。
嗯,看了一圈,还就真须宁这么一个闲人。
随着冯家多了牛车,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兄弟两个换着赶牛车送媳妇进城卖货,每天还顺道脚的拉上几个进城的人赚上几枚铜板,每天也有十枚八枚铜板的收入。
村里头常有人来他们家串门,毕竟整个三叶村也没两户养牛的,他们套套近乎也想收秋的时候借人家的牛用用。
须宁听着这些老娘们的话白眼儿都翻上天了,还想借她家的牛?做梦呢?她自家都不够用的!
忍了不到两天,须宁就把那些老娘们怼走了。
于是,她在村里的村里的恶名就又盛了一分!
妯娌俩的卤味因为味道好,每日做出来的东西都能卖光,猪头肉是拆了骨卖,每斤要三十五文,赚得要稍微多一些。
减去开支,也能进账个一百七八十文,这已经是很好的一笔买卖了,毕竟她们做的卤味并不多,一个月也能赚上五两左右的银子,这可比种地划算的多。
但又觉得这个锐字太锋锐,取“睿”字又怕别人说他自卖自夸,最后取了“瑞”字,科举还是要有一点运气在里面的,这个瑞字就是希望他祥瑞罩顶,福气通天,一举夺魁。
须宁点头。
“那我去喊他。”
须宁都来不及说话,那小子就又飞身跑了回去,没一会儿就扯着小山出来了。
“奶,这牛车哪儿来的?”
须宁:“哪儿来的?当然是买来的,你们两个赶紧上车,咱们回家了。”
小山还是头一回享受亲奶接送的待遇,还是用牛车接送,心里欢喜的喊叫出声,拉着林文胜坐上了自家的牛车。
“今天在学堂有没有认真读书?”
“当然有!”
林文胜道:“小山是班上学习最刻苦的人,他除了上厕所和吃饭,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写字了,只是他学写字的时间短,目前字是班里写得最丑的。”
小山:你可真是我好兄弟,上来就揭我的短。
他小心打量奶奶的神色,生怕奶奶说出不让他读书的话来。
“这不是正常的吗?就像咱们种地的,第一回谁都干不太好,干得多了就轻轻松松了。”
小山:“奶,我肯定能把字练好。”
回去他就继续练字,今晚要多写半个时辰,明早也要早起,天亮就开始习字,一定要写的如先生那般好看。
须宁乐了,“嗯,奶知道了。”
接着二孙子回了家,林文胜下车就跑走了,已经下地回来的冯家人看到牛车全迎了出来。
冯老大急问:“娘,这牛车哪来的,不会是您买的吧?”
“不然呢?你媳妇儿他们要卖卤味儿,坐别人的车也不是那么方便,干脆我就自己买一辆,平时没事儿你们兄弟俩轮流送人,牛车也能捎上几个人赚些脚钱儿,地里有活了还能犁地拉秋。”
老二乐得眼睛就只剩下一条缝了,“天老爷,咱家以后也有牛车了?”
张氏宋氏是最开心的,因为她们以后再也不用抱着盆子等牛车了。
一家人围着牛车七嘴八舌说的欢快,须宁嘱咐道:“老大,赶紧把牛卸了,走了一天,也得喂水喂料了,对了,你们兄弟俩还得给牛搭个棚,地方你们看着选。”
其实也没啥地儿可选的,只能把牛棚搭到后院儿。
“知道了娘,我们肯定把牛棚搭好。”
这兄弟俩那是说干就干,连晚饭都不吃了。
须宁也撂了挑子,“以后你们两个轮流负责盛饭,老娘老天扒地的还得天天伺候你们,真是惯的!”
两个儿媳默默当鹌鹑,婆婆的脾气已经很好了,以前不光骂骂咧咧还会动手打人,她们现在都好久没挨打了,骂两句怎么了?
再说,盛个饭罢了,又不累。
须宁吼完人就坐在自己的专属座位上等着大儿媳妇伺候盛饭,晚饭是麦子做的手擀面,里面放了鸡蛋,一人一个。
张氏最先给须宁盛了饭,须宁端碗就吃,小丫头做的面味道不差,面也劲道,一碗面很快吃完。
等她走后,张氏赶紧又盛了两碗面,让儿子给后院儿忙活的两个男人送去。
婆婆在这儿的时候她可不敢。
冯老大冯老二就蹲在地上快速的把面吃完,然后继续给牛搭窝棚,这可是牛大爷啊,必须要让它老人家吃好住好,那就是家里的祖宗,仅次于亲娘的祖宗!
家里木头什么的都不缺,两兄弟很快就把牛棚搭好了,还把家里的猪槽子搬了来,当成牛祖宗的食槽,至于圈里的猪,等明日再给猪弄个石槽子糊弄一下呗。
把猪槽子刷了又刷,冯老大确认猪槽子干净了这才放上一桶清水,家里的稻草抱了一大抱,喂给牛吃。
见牛祖宗低头吃了,两兄弟比自己吃肉还高兴。
他们家,竟然有牛了呢!
次日一早,冯老大就赶着牛车去了黄家,把下水拉了回来,一进院儿就开始咋呼,“媳妇儿,咱家的牛跑的真快,去了一趟,回来它自己就认得路了,都不用我赶,自己就能往回走。”
老二摸着大黄一阵嘿嘿嘿,“禾苗,你今儿带着弟弟多打些鲜草回来,可不能委屈了咱家的牛。”
禾苗:“奶说了,牛叫大黄。”
“哎,大黄大黄。我说的你记下了没?”
“记下了记下了,多割草喂大黄。”
须宁从厨房出来,看着院子里叽叽喳喳的,习惯性的就要骂两句,但才张嘴她就反应过来,然后生生忍住了。
要做个不扫兴的长辈,骂人也要挑时间,不然太讨厌了,不然等到她老了躺床上不能动的时候可能会被子孙不小心捂死。
厨房里麦子已经把玉米饼贴到了锅边儿,锅里炖着菜,另一个大锅里煮着米粥。
张氏宋氏拿起下水就去井边清洗,去猪毛,老大老二都去帮忙,等锅里的粥熟了,清洗干净的猪头就下了锅。
大虎拎着桶,给前院儿后院儿的菜地浇水,禾苗和长生也没闲着,家里的鸡啊猪啊的都得喂,两人忙着拌鸡食猪食。
嗯,看了一圈,还就真须宁这么一个闲人。
随着冯家多了牛车,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兄弟两个换着赶牛车送媳妇进城卖货,每天还顺道脚的拉上几个进城的人赚上几枚铜板,每天也有十枚八枚铜板的收入。
村里头常有人来他们家串门,毕竟整个三叶村也没两户养牛的,他们套套近乎也想收秋的时候借人家的牛用用。
须宁听着这些老娘们的话白眼儿都翻上天了,还想借她家的牛?做梦呢?她自家都不够用的!
忍了不到两天,须宁就把那些老娘们怼走了。
于是,她在村里的村里的恶名就又盛了一分!
妯娌俩的卤味因为味道好,每日做出来的东西都能卖光,猪头肉是拆了骨卖,每斤要三十五文,赚得要稍微多一些。
减去开支,也能进账个一百七八十文,这已经是很好的一笔买卖了,毕竟她们做的卤味并不多,一个月也能赚上五两左右的银子,这可比种地划算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