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你们耗不尽我们的意志!-《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就在这股窒息感即将把人逼疯的时候,天幕的画面,再次流转。

  第三次战役,打响了!

  这一次,志愿军的兵锋,如一把烧红的利刃,切开了整个朝鲜半岛的冰雪!

  三十八军,再次一马当先,突破临津江天险!

  天幕之上,一座名为“汉城”的城市,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中。那是南朝鲜的都城,是白头鹰扶持的政权心脏!

  “攻进去!”

  “给我拿下它!”

  大唐,李世民激动得满脸通红。

  画面中,志愿军的旗帜,插在了汉城残破的城头。

  曾经不可一世的南朝鲜军队,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联合国军,全线败退!

  战线,被志愿军硬生生从鸭绿江,一路向南,推进到了北纬37度线附近!

  “赢了!又赢了!”

  “打进都城了!哈哈哈!”

  “壮哉!我华夏后人,竟打出了如此威风!”

  这一次,胜利的喜悦,终于冲淡了先前那浓得化不开的悲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战争将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时。

  天幕之上,一个男人的照片,占据了整个画面。

  那是一个眼神锐利如鹰的白头鹰将领,他的军装上,别着三颗星。

  【马修·邦克·李奇微】

  【临危受命,接替麦克阿瑟,成为联合国军新任总司令。】

  画面一转。

  不再是志愿军势如破竹的冲锋。

  而是一个个被炸弹犁过的山头,一条条被炮火彻底切断的公路。

  天幕之上,一行冰冷的文字浮现。

  【李奇微上任后,迅速改变战术。】

  【他发现,志愿军的攻势,通常只能维持一周,被称为“礼拜攻势”。】

  【原因:后勤补给,严重不足。】

  【李奇微制定了新的战术——“磁性战术”。】

  大秦,咸阳宫。

  嬴政的眉头,缓缓皱起。“磁性战术?”

  天幕给出了答案。

  画面中,白头鹰的军队不再固守一点,而是像一块磁铁,与志愿军的部队保持接触,却又不断后撤。

  他们不和你打近战,不和你拼刺刀。

  他们只是拖着你,黏着你。

  等你弹尽粮绝,等你精疲力竭。

  然后,天幕的视角拉高。

  无数的飞机,如同盘旋的秃鹫,在志愿军的后方肆虐。

  桥梁被炸毁,道路被封锁。

  运往前线的每一粒米,每一发子弹,都浸透了运输兵的鲜血。

  “好一个毒辣的战术!”

  许昌。

  曹操的眼睛眯了起来,原本轻松的神情,荡然无存。

  “此人,不似先前的五星上将。他看穿了志愿军的命门所在。”

  他指着天幕,对身边的荀彧说道:“文若你看,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不与志愿军争一日之长短,而是用钢铁和炮火,慢慢耗死你。此人,是个真正的用兵大家!后世这支军队,遇到真正的对手了!”

  曹操的话,让一众大臣,再次沉了下去。

  先前胜利的喜悦,被一股寒意迅速取代。

  他们都研习过兵法,自然看得出这种战术的可怕。

  不怕敌人勇猛,就怕敌人聪明。

  这个叫李奇微的,显然是个既勇猛又聪明的家伙。

  果然。

  天幕之上,战局逆转。

  第四次战役,打响!

  李奇微集结重兵,发起了代号为“屠夫”的春季攻势,目标直指刚刚被志愿军攻占的汉城!

  面对敌人全新的打法,志愿军迅速调整。

  【西顶东放】

  四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中央。

  李靖眼神一凝,脱口而出:“以一部兵力在西线死死顶住敌军主力,为东线创造战机,诱敌深入,再行歼灭!好一个应对之策!”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

  那个“顶”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要有一支部队,用血肉之躯,去硬抗白头鹰最凶猛的钢铁洪流!

  天幕的镜头,对准了汉城以南,一条名为“汉江”的河流。

  志愿军第50军,以及老牌王牌38军的112师,临危受命,在此地,展开了一场惨烈到极致的阻击战。

  一边,是武装到牙齿,拥有绝对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的联合国军。

  另一边,是缺粮少弹,连炒面都供应不上,靠啃雪和树皮充饥的志愿军。

  江边的阵地上。

  一名年轻的战士,将最后一颗手榴弹的拉环套在手指上,靠着残破的工事,大口喘息着。

  他的棉衣被弹片划开,露出里面枯黄的棉絮,寒风一吹,整个人都在发抖。

  “连长,还……还有吃的吗?饿得没力气了。”

  被称为连长的汉子,从怀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黑乎乎、冻得像铁疙瘩一样的土豆。

  那还是他藏了好几天的。

  他把土豆用力切成两半,将大的那半塞给战士。

  “省着点吃,吃完,就该战斗了。”

  战士咧开嘴,露出两排白牙,接过土豆,狠狠地啃了一口。

  “咯嘣”一声,牙差点崩掉。

  他也不在意,把土豆塞进怀里捂着,含糊不清地笑道:“连长,你说,等打完了仗,回家娶个婆姨,顿顿能吃上大米饭,该有多美?”

  连长看着山下,黑压压再次涌上来的敌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美得很!”

  下一秒,尖锐的哨声响起!

  “敌人上来了!打!”

  连长怒吼着,将枪口探出工事。

  那名年轻的战士,也迅速将捂热了一点的土豆塞进嘴里,抓起步枪,对着山下扣动了扳机。

  炮弹,如雨点般落下。

  阵地,被一遍遍地翻耕。

  战士们如同沙土中的礁石,被巨浪反复拍打,却始终没有后退一步。

  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

  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用工兵铲、用石头!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筑成了一道让联合国军无法逾越的城墙。

  五十昼夜!

  整整五十个日日夜夜!

  第50军和38军112师,在汉江南岸,顶住了联合国军数个师的轮番猛攻,牢牢地钉在了阵地上!

  他们以巨大的牺牲,为东线的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大唐,太极殿。

  房玄龄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陛下……臣,看不下去了……”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只是死死地盯着画面。

  他想起了自己曾经问观音婢的那个问题。

  他的玄甲军,能做到吗?

  现在,他有了答案。

  或许能,或许不能。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后世的这支军队,他们做到了。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

  个人的意志,终究无法完全抹平国力的巨大差距。

  天幕的画面,最终定格。

  志愿军,在成功阻止了白头鹰的攻势,并给予其重大杀伤后,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主动撤出了汉城。

  那面刚刚插上城头不久的旗帜,被缓缓降下。

  取而代之的,是联合国军的旗帜,在废墟之上,再次升起。

  汉城,得而复失。

  然而,就在所有时空都陷入死寂之时。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看着那降下的旗帜,眼中却没有失落,反而有一种明悟。

  “不,这不是失败。”

  “他们守住了五十天,完成了军令。他们的撤退,不是溃败,而是胜利的另一种姿态!”

  “他们用一场‘失败’,向那个叫李奇微的,向整个世界宣告——”

  “你们找到了我们的弱点,但那又如何?”

  “你们可以用炮弹消耗我们的人数,但你们永远耗不尽我们的意志!”

  “这场仗,我们奉陪到底!”

  (感谢兄弟姐妹们的打赏,别打赏太贵重的礼物了,我压力好大的,而且也做不到爆更,求放过!!求放过!求放过!重要是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