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浓稠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亮。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偶尔从缝隙中透出一丝微弱的银辉,洒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上。树影婆娑,枝干扭曲如鬼爪,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低语着某种古老的秘密。村中静得出奇,连平日里此起彼伏的犬吠也消失无踪,唯有风穿过破败屋檐的呜咽,像是谁在暗处啜泣。
就在这片死寂中,一道黑影悄然掠过。它轻盈得如同没有重量,踏过泥泞的小路,却未留下一丝痕迹。那是一只黑猫,通体漆黑,毛发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幽暗的光泽,宛如最深的夜。它的眼睛是两团燃烧的绿火,幽幽地亮着,仿佛能穿透黑暗,直视人心最深处的恐惧。它停在一座荒废已久的院落前,院门半塌,门轴锈迹斑斑,发出刺耳的“吱呀”声。黑猫侧耳倾听,似乎在捕捉着什么,随即轻巧地跃过门槛,消失在院内。
这座院子曾是村中富户李家的宅邸,如今却成了无人敢进的凶宅。传闻二十年前,李家少爷暴毙,死状极惨,全身青紫,七窍流血,像是被无形之手扼住咽喉。更诡异的是,他下葬后不久,坟墓竟被挖开,棺材盖不翼而飞,尸体也不知所踪。自那以后,每到月圆之夜,便有凄厉的猫叫声从这院中传出,如泣如诉,闻者毛骨悚然。村中老人说,那是黑猫作祟,是厉鬼的化身。它专挑阳气弱、心怀怨念之人下手,引诱他们走向死亡。
黑猫在院中踱步,每一步都带着一种诡异的韵律。它停在一口枯井前,井口被一块沉重的石板覆盖,石板上刻着模糊的符咒,早已被风雨侵蚀得难以辨认。黑猫蹲伏下来,绿眸直勾勾地盯着石板,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咕噜声,像是在召唤什么。突然,井底传来一阵细微的抓挠声,仿佛有东西在石壁上爬行,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黑猫的耳朵微微抖动,尾巴高高竖起,如临大敌。就在这时,石板边缘的泥土开始松动,几缕黑发如蛇般从缝隙中钻出,缓缓向上蔓延,缠绕上石板的边缘——那头发,竟与二十年前李家少爷下葬时的发式一模一样。
二十年前的那个雨夜,李家宅院灯火通明,却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李家少爷李承安,年方二十,生得俊朗,却性情乖戾,平日里对下人苛刻,对长辈也少有敬意。那晚,他本与几位狐朋狗友在书房饮酒作乐,谈笑风生。然而,酒过三巡,他忽然脸色大变,捂住胸口,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即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双眼翻白,七窍渗出暗红的血丝。仆人们慌作一团,急忙请来郎中,可郎中把脉之后,脸色惨白,只说“邪祟侵体,回天乏术”,便匆匆离去。
李承安的死状极尽诡异,全身皮肤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青紫色,仿佛被毒物侵蚀,而他的指甲缝里竟嵌着几缕黑色的猫毛。更令人不解的是,他临死前,手指死死抠住书桌一角,指腹被磨得血肉模糊,似乎在极力抓住什么。仆人清理现场时,发现他紧握的右手掌心,竟被指甲划出一道深痕,血迹干涸后,隐约组成一个扭曲的“猫”字。这字迹如同诅咒,烙印在所有目击者的心头,无人敢再细看。
李家为他操办了盛大的葬礼,棺材选用上等楠木,棺盖厚重,钉了七七四十九枚长钉,以镇邪祟。下葬那日,天色阴沉,细雨如丝,送葬队伍行至半路,突然狂风大作,吹得纸钱漫天飞舞,如同黑蝶乱舞。抬棺的脚夫说,他们分明感觉到棺材越来越沉,仿佛里面不止一具尸体,而是一种活物在挣扎。下葬后,李家请来道士做法,道士在坟前布下符阵,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却脸色凝重地告诫李家主人:“此子怨气深重,恐难安息。若见黑猫绕坟,切莫靠近,否则祸及全家。”李家主人虽心存疑虑,但为求心安,仍重金酬谢道士,并在坟前立下石碑,刻上镇邪符咒。
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悲剧的重演。下葬第七日,村中老猎户起早进山,路过李家坟地时,惊恐地发现坟墓已被挖开,棺材盖不翼而飞,露出黑洞洞的棺腔。更骇人的是,棺材内空空如也,李承安的尸体竟不翼而飞,只在棺底残留着几道深深的抓痕和一滩未干的、散发着腥臭的黑色液体。老猎户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跑回村中报信。自此,李家宅院再无人敢住,成了村中公认的凶地。而关于黑猫的传说,也如同瘟疫般在村中蔓延开来——有人说,是黑猫钻进了尸体,借尸还魂,化作了厉鬼;有人说,是李承安生前虐杀过一只黑猫,死后被猫魂索命;更有人说,那黑猫本就是坟地的守护灵,因李家少爷的暴戾之气惊扰了它,才降下此等灾祸。真相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唯有那夜夜从废院中传出的猫叫,如同亡魂的哀嚎,诉说着一段被尘封的恐怖往事。
时光荏苒,二十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李家宅院早已荒芜不堪。杂草丛生,藤蔓攀附着残垣断壁,将整座院子包裹得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坟墓。村中人提起此地,无不色变,绕道而行,连最顽劣的孩童也不敢在此嬉戏。老人们坐在村口晒太阳时,总会压低声音,讲述着那晚棺材被挖开的恐怖场景,以及那具消失的尸体。他们说,每逢月圆,院中便有黑影游走,绿光闪烁,那是厉鬼在寻找替身。更有人说,曾亲眼看见一只通体漆黑的猫,蹲在枯井边,对着月亮无声地嘶吼,那声音,与李承安死前的惨叫一模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就在这人人避之不及的凶宅,竟迎来了新主人。那是一位名叫陈默的年轻画家,他性格孤僻,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慕名来到这偏远山村,寻求创作的灵感。他不知晓此地的禁忌,只觉得这破败的院落古意盎然,斑驳的墙壁和扭曲的梁木,正是他画布上最理想的素材。他用极低的价格租下了院子,不顾村人的劝阻,执意住了下来。
陈默初来时,一切尚算平静。他白天支起画架,描绘着断壁残垣的沧桑,傍晚则在院中生火做饭。他养了一只普通的狸花猫,取名“阿花”,作为这荒凉生活中的唯一伴侣。阿花活泼好动,常在院中追逐野鼠,倒也给死寂的院子添了几分生气。然而,自他入住的第三夜起,怪事便悄然发生。
那夜,陈默被一阵异样的声响惊醒。那声音并非来自院外,而是从院内的枯井方向传来,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抓挠声,指甲刮过石头的“滋滋”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听得人头皮发麻。他壮着胆子,提着油灯走向井边,灯光下,井口的石板纹丝不动,周围也无任何足迹。他正欲转身,眼角余光却瞥见石板边缘的缝隙中,似乎有几点微弱的绿光一闪而逝。他心头一紧,再定睛看时,却什么也没有。他安慰自己是眼花,可那抓挠声却如影随形,整夜萦绕在耳边。
更诡异的是,他发现阿花变得异常。它不再活泼,整日蜷缩在角落,眼神呆滞,偶尔会对着枯井的方向发出低沉的呜咽,浑身毛发炸起,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度恐惧的东西。陈默试图靠近它,它却猛地跳开,躲进床底,无论怎么呼唤也不肯出来。陈默的画作也受到了影响。他本想画一幅《月夜废院》,可画到一半,画布上却不受控制地多出了一个巨大的、燃烧着的绿色眼睛,那眼睛的轮廓,与他梦中所见的黑猫之眼惊人地相似。他惊恐地撕毁画布,可第二天,同样的眼睛又出现在新的画布上。一种无形的恐惧,如同藤蔓般缠绕上他的心头,他开始怀疑,这座院子,是否真的如村人所说,被某种古老而邪恶的存在所占据。
陈默的恐惧在第七个夜晚达到了顶点。那晚,月圆如盘,清冷的光辉洒满废院,将一切影子拉得细长而扭曲。他本已疲惫不堪,勉强入睡,却被一阵凄厉的猫叫惊醒。那叫声不似寻常猫叫,尖锐、悠长,充满了怨毒与痛苦,仿佛是从地狱深处传来。他猛地坐起,心脏狂跳,只见窗外,一道浓得化不开的黑影正蹲在枯井边缘。
是那只黑猫。它比陈默想象中要大得多,体型如一头小豹,通体漆黑的毛发在月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仿佛能吸收所有的光线。最令人心胆俱裂的是它的眼睛——两团幽绿的火焰在黑暗中熊熊燃烧,瞳孔深处,竟隐约映出一个人脸的轮廓,那轮廓扭曲、痛苦,带着无尽的怨恨,与陈默在老照片上见过的李承安有七分相似。
黑猫缓缓转过头,绿眸直直地盯向陈默的窗户。就在目光相接的瞬间,陈默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全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他想移开视线,却发现自己被那目光牢牢吸住,动弹不得。黑猫的嘴无声地张开,露出尖锐的獠牙,喉咙里发出低沉的、非人的咕噜声,那声音如同古老的咒语,每一个音节都敲打在他的灵魂上。陈默的脑海中突然涌入大量破碎的画面:一个少年在雨夜中痛苦地挣扎,七窍流血;沉重的棺材盖被无形的力量推开;冰冷的泥土被利爪刨开;最后,是一只黑猫,从黑暗的泥土中钻出,它的皮毛上沾满了暗红的血和黑色的泥土,绿眼在黑暗中闪烁着诡异的光……
“啊!”陈默终于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猛地从床上滚落,冷汗浸透了衣衫。他瘫坐在地,大口喘着气,窗外的黑影和绿光已然消失,但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和脑中残留的画面却挥之不去。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惊恐地发现,掌心不知何时多了一道细小的划痕,正缓缓渗出一滴血珠。那形状,竟与李承安死前掌心的“猫”字划痕如出一辙。
自那夜后,诅咒彻底缠上了陈默。他开始频繁地做噩梦,梦中自己被拖入冰冷的泥土,有无数只冰冷的手在拉扯他,耳边是黑猫的嘶吼和李承安绝望的哀嚎。他的身体也日渐虚弱,皮肤开始出现不正常的青紫色斑块,如同二十年前李承安的死状。他养的阿花,在一个清晨被发现死在院中,全身僵硬,七窍流血,眼睛圆睁,充满了极致的恐惧,而它的尸体旁,赫然印着一个清晰的、巨大的黑猫脚印。陈默终于明白,村人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这废院中的黑猫,正是李承安怨念与某种古老邪祟结合的产物,它需要新的宿主,而他,正是被选中的下一个牺牲品。他必须在自己彻底变成厉鬼之前,找到破解诅咒的方法,否则,他将成为下一个在月圆之夜,从枯井中爬出的恐怖存在。
陈默在绝望中挣扎,他翻遍了李家宅院的每一个角落,终于在书房腐朽的地板下,发现了一本被油布包裹的残破日记。日记的主人,正是李承安。泛黄的纸页上,字迹由最初的狂放不羁,逐渐变得潦草、扭曲,充满了恐惧与癫狂。日记揭示了骇人听闻的真相:李承安并非死于意外,而是死于他自己的贪婪与残忍。他痴迷于一种古老的邪术,妄图通过“借命续魂”来获得长生。他听信一个江湖术士的蛊惑,认为在月圆之夜,将一只纯黑的、阳寿将尽的猫杀死,并将其尸体与一个新死之人(最好是心怀怨念的横死者)的尸体在地下埋葬七日,黑猫的灵魂便会吞噬死者的怨气,化为厉鬼,而施术者则可以通过秘法,夺取这厉鬼的一部分力量,延续自己的生命。
他选择了自己家那只养了多年的黑猫作为祭品,并在一次争执中,失手杀死了前来劝诫他的贴身小厮。他趁着夜色,将小厮的尸体和黑猫的尸体一同埋入了后院的枯井旁,并用符咒封印。然而,他低估了黑猫与小厮之间深厚的感情——那小厮是真心疼爱这只猫的。猫死前的怨念,与小厮枉死的滔天冤屈,在地底阴气的催化下,竟融合成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怖力量。七日之后,当李承安满怀期待地挖开坟墓,准备进行最后的仪式时,他看到的不是力量的化身,而是一只从黑暗中爬出的、浑身沾满血污的巨猫。它的眼睛燃烧着复仇的绿火,一口咬断了他的喉咙。那厉鬼不仅吞噬了李承安的生命,更将他怨恨的灵魂与自己的怨念、小厮的冤魂一同囚禁,使其永世不得超生,只能在黑猫的躯壳内承受无尽的痛苦,成为这诅咒的一部分。李承安的尸体之所以消失,是因为他的血肉已被厉鬼彻底同化,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陈默读完日记,冷汗涔涔。他终于明白,自己之所以被选中,不仅因为阳气弱,更因为他的孤独和对艺术的偏执,与李承安有着某种相似的灵魂特质,极易被这怨念所吸引。而他掌心的划痕,正是诅咒开始同化的标志。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在月圆之夜彻底到来之前,完成反制。
他根据日记中残存的只言片语,结合村中老人模糊的传说,拼凑出唯一的破解之法:必须在月圆之夜,以施术者的血为引,在枯井周围布下反向的符阵,将厉鬼的怨念重新封印,并超度小厮的冤魂,才能斩断诅咒的循环。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纯净的意念,否则,他将被厉鬼彻底吞噬。
月圆之夜终于降临。陈默在枯井周围,用自己手臂上流出的鲜血,艰难地画下一个个符咒。他将阿花的骨灰撒在符阵的关键节点,作为对无辜生命的祭奠。当最后一笔完成时,地底的抓挠声骤然停止,整个院子陷入一片死寂。随即,一股阴风平地而起,吹灭了陈默所有的油灯。那巨大的黑猫从井中缓缓爬出,李承安扭曲的脸在它绿眼中疯狂闪现,发出混合着猫嘶与人嚎的恐怖咆哮,直扑陈默而来。
陈默紧握刻有符咒的桃木剑,用尽全身力气,将剑尖刺向符阵中心。他心中默念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冤魂的忏悔。就在黑猫利爪即将触及他的瞬间,符阵骤然爆发出刺目的白光。黑猫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如同冰雪般消融,绿火熄灭,李承安痛苦的面容在虚空中一闪而逝,最终化为一缕青烟,与小厮感激的虚影一同升向夜空。枯井轰然坍塌,被彻底封死。
天亮了,阳光驱散了最后一丝阴霾。废院依旧破败,但那股令人窒息的阴冷气息已荡然无存。陈默瘫坐在地上,形容枯槁,但眼神清明。他活了下来,可那场经历如同烙印,永远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他最终离开了村子,带着那本残破的日记和一段无法言说的恐惧。
多年后,有旅行者途经此地,听闻了黑猫的传说。他们好奇地探访那座废院,只见院门紧闭,院墙上爬满了常春藤。而在院墙的显眼处,新添了一块粗糙的石碑,上面用红漆写着几行字,字迹深深刻入石中,透着一股决绝的警告:
“此地不祥,厉鬼已封。切记,莫让黑猫入室,莫对生灵施虐,莫起贪念邪心。怨念如根,深植于土,一旦萌发,必化厉鬼,索命不休。望后来者,以此为戒。”
石碑旁,不知是谁放了一小捧野花。风过处,花香淡淡,与院中陈旧的腐朽气息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黑暗终将过去,但对生命的敬畏,对善恶的警醒,必须如这石碑一般,永远矗立,永不磨灭。
喜欢精选民间鬼故事
就在这片死寂中,一道黑影悄然掠过。它轻盈得如同没有重量,踏过泥泞的小路,却未留下一丝痕迹。那是一只黑猫,通体漆黑,毛发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幽暗的光泽,宛如最深的夜。它的眼睛是两团燃烧的绿火,幽幽地亮着,仿佛能穿透黑暗,直视人心最深处的恐惧。它停在一座荒废已久的院落前,院门半塌,门轴锈迹斑斑,发出刺耳的“吱呀”声。黑猫侧耳倾听,似乎在捕捉着什么,随即轻巧地跃过门槛,消失在院内。
这座院子曾是村中富户李家的宅邸,如今却成了无人敢进的凶宅。传闻二十年前,李家少爷暴毙,死状极惨,全身青紫,七窍流血,像是被无形之手扼住咽喉。更诡异的是,他下葬后不久,坟墓竟被挖开,棺材盖不翼而飞,尸体也不知所踪。自那以后,每到月圆之夜,便有凄厉的猫叫声从这院中传出,如泣如诉,闻者毛骨悚然。村中老人说,那是黑猫作祟,是厉鬼的化身。它专挑阳气弱、心怀怨念之人下手,引诱他们走向死亡。
黑猫在院中踱步,每一步都带着一种诡异的韵律。它停在一口枯井前,井口被一块沉重的石板覆盖,石板上刻着模糊的符咒,早已被风雨侵蚀得难以辨认。黑猫蹲伏下来,绿眸直勾勾地盯着石板,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咕噜声,像是在召唤什么。突然,井底传来一阵细微的抓挠声,仿佛有东西在石壁上爬行,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黑猫的耳朵微微抖动,尾巴高高竖起,如临大敌。就在这时,石板边缘的泥土开始松动,几缕黑发如蛇般从缝隙中钻出,缓缓向上蔓延,缠绕上石板的边缘——那头发,竟与二十年前李家少爷下葬时的发式一模一样。
二十年前的那个雨夜,李家宅院灯火通明,却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李家少爷李承安,年方二十,生得俊朗,却性情乖戾,平日里对下人苛刻,对长辈也少有敬意。那晚,他本与几位狐朋狗友在书房饮酒作乐,谈笑风生。然而,酒过三巡,他忽然脸色大变,捂住胸口,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即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双眼翻白,七窍渗出暗红的血丝。仆人们慌作一团,急忙请来郎中,可郎中把脉之后,脸色惨白,只说“邪祟侵体,回天乏术”,便匆匆离去。
李承安的死状极尽诡异,全身皮肤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青紫色,仿佛被毒物侵蚀,而他的指甲缝里竟嵌着几缕黑色的猫毛。更令人不解的是,他临死前,手指死死抠住书桌一角,指腹被磨得血肉模糊,似乎在极力抓住什么。仆人清理现场时,发现他紧握的右手掌心,竟被指甲划出一道深痕,血迹干涸后,隐约组成一个扭曲的“猫”字。这字迹如同诅咒,烙印在所有目击者的心头,无人敢再细看。
李家为他操办了盛大的葬礼,棺材选用上等楠木,棺盖厚重,钉了七七四十九枚长钉,以镇邪祟。下葬那日,天色阴沉,细雨如丝,送葬队伍行至半路,突然狂风大作,吹得纸钱漫天飞舞,如同黑蝶乱舞。抬棺的脚夫说,他们分明感觉到棺材越来越沉,仿佛里面不止一具尸体,而是一种活物在挣扎。下葬后,李家请来道士做法,道士在坟前布下符阵,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却脸色凝重地告诫李家主人:“此子怨气深重,恐难安息。若见黑猫绕坟,切莫靠近,否则祸及全家。”李家主人虽心存疑虑,但为求心安,仍重金酬谢道士,并在坟前立下石碑,刻上镇邪符咒。
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悲剧的重演。下葬第七日,村中老猎户起早进山,路过李家坟地时,惊恐地发现坟墓已被挖开,棺材盖不翼而飞,露出黑洞洞的棺腔。更骇人的是,棺材内空空如也,李承安的尸体竟不翼而飞,只在棺底残留着几道深深的抓痕和一滩未干的、散发着腥臭的黑色液体。老猎户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跑回村中报信。自此,李家宅院再无人敢住,成了村中公认的凶地。而关于黑猫的传说,也如同瘟疫般在村中蔓延开来——有人说,是黑猫钻进了尸体,借尸还魂,化作了厉鬼;有人说,是李承安生前虐杀过一只黑猫,死后被猫魂索命;更有人说,那黑猫本就是坟地的守护灵,因李家少爷的暴戾之气惊扰了它,才降下此等灾祸。真相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唯有那夜夜从废院中传出的猫叫,如同亡魂的哀嚎,诉说着一段被尘封的恐怖往事。
时光荏苒,二十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李家宅院早已荒芜不堪。杂草丛生,藤蔓攀附着残垣断壁,将整座院子包裹得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坟墓。村中人提起此地,无不色变,绕道而行,连最顽劣的孩童也不敢在此嬉戏。老人们坐在村口晒太阳时,总会压低声音,讲述着那晚棺材被挖开的恐怖场景,以及那具消失的尸体。他们说,每逢月圆,院中便有黑影游走,绿光闪烁,那是厉鬼在寻找替身。更有人说,曾亲眼看见一只通体漆黑的猫,蹲在枯井边,对着月亮无声地嘶吼,那声音,与李承安死前的惨叫一模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就在这人人避之不及的凶宅,竟迎来了新主人。那是一位名叫陈默的年轻画家,他性格孤僻,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慕名来到这偏远山村,寻求创作的灵感。他不知晓此地的禁忌,只觉得这破败的院落古意盎然,斑驳的墙壁和扭曲的梁木,正是他画布上最理想的素材。他用极低的价格租下了院子,不顾村人的劝阻,执意住了下来。
陈默初来时,一切尚算平静。他白天支起画架,描绘着断壁残垣的沧桑,傍晚则在院中生火做饭。他养了一只普通的狸花猫,取名“阿花”,作为这荒凉生活中的唯一伴侣。阿花活泼好动,常在院中追逐野鼠,倒也给死寂的院子添了几分生气。然而,自他入住的第三夜起,怪事便悄然发生。
那夜,陈默被一阵异样的声响惊醒。那声音并非来自院外,而是从院内的枯井方向传来,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抓挠声,指甲刮过石头的“滋滋”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听得人头皮发麻。他壮着胆子,提着油灯走向井边,灯光下,井口的石板纹丝不动,周围也无任何足迹。他正欲转身,眼角余光却瞥见石板边缘的缝隙中,似乎有几点微弱的绿光一闪而逝。他心头一紧,再定睛看时,却什么也没有。他安慰自己是眼花,可那抓挠声却如影随形,整夜萦绕在耳边。
更诡异的是,他发现阿花变得异常。它不再活泼,整日蜷缩在角落,眼神呆滞,偶尔会对着枯井的方向发出低沉的呜咽,浑身毛发炸起,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度恐惧的东西。陈默试图靠近它,它却猛地跳开,躲进床底,无论怎么呼唤也不肯出来。陈默的画作也受到了影响。他本想画一幅《月夜废院》,可画到一半,画布上却不受控制地多出了一个巨大的、燃烧着的绿色眼睛,那眼睛的轮廓,与他梦中所见的黑猫之眼惊人地相似。他惊恐地撕毁画布,可第二天,同样的眼睛又出现在新的画布上。一种无形的恐惧,如同藤蔓般缠绕上他的心头,他开始怀疑,这座院子,是否真的如村人所说,被某种古老而邪恶的存在所占据。
陈默的恐惧在第七个夜晚达到了顶点。那晚,月圆如盘,清冷的光辉洒满废院,将一切影子拉得细长而扭曲。他本已疲惫不堪,勉强入睡,却被一阵凄厉的猫叫惊醒。那叫声不似寻常猫叫,尖锐、悠长,充满了怨毒与痛苦,仿佛是从地狱深处传来。他猛地坐起,心脏狂跳,只见窗外,一道浓得化不开的黑影正蹲在枯井边缘。
是那只黑猫。它比陈默想象中要大得多,体型如一头小豹,通体漆黑的毛发在月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仿佛能吸收所有的光线。最令人心胆俱裂的是它的眼睛——两团幽绿的火焰在黑暗中熊熊燃烧,瞳孔深处,竟隐约映出一个人脸的轮廓,那轮廓扭曲、痛苦,带着无尽的怨恨,与陈默在老照片上见过的李承安有七分相似。
黑猫缓缓转过头,绿眸直直地盯向陈默的窗户。就在目光相接的瞬间,陈默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全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他想移开视线,却发现自己被那目光牢牢吸住,动弹不得。黑猫的嘴无声地张开,露出尖锐的獠牙,喉咙里发出低沉的、非人的咕噜声,那声音如同古老的咒语,每一个音节都敲打在他的灵魂上。陈默的脑海中突然涌入大量破碎的画面:一个少年在雨夜中痛苦地挣扎,七窍流血;沉重的棺材盖被无形的力量推开;冰冷的泥土被利爪刨开;最后,是一只黑猫,从黑暗的泥土中钻出,它的皮毛上沾满了暗红的血和黑色的泥土,绿眼在黑暗中闪烁着诡异的光……
“啊!”陈默终于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猛地从床上滚落,冷汗浸透了衣衫。他瘫坐在地,大口喘着气,窗外的黑影和绿光已然消失,但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和脑中残留的画面却挥之不去。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惊恐地发现,掌心不知何时多了一道细小的划痕,正缓缓渗出一滴血珠。那形状,竟与李承安死前掌心的“猫”字划痕如出一辙。
自那夜后,诅咒彻底缠上了陈默。他开始频繁地做噩梦,梦中自己被拖入冰冷的泥土,有无数只冰冷的手在拉扯他,耳边是黑猫的嘶吼和李承安绝望的哀嚎。他的身体也日渐虚弱,皮肤开始出现不正常的青紫色斑块,如同二十年前李承安的死状。他养的阿花,在一个清晨被发现死在院中,全身僵硬,七窍流血,眼睛圆睁,充满了极致的恐惧,而它的尸体旁,赫然印着一个清晰的、巨大的黑猫脚印。陈默终于明白,村人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这废院中的黑猫,正是李承安怨念与某种古老邪祟结合的产物,它需要新的宿主,而他,正是被选中的下一个牺牲品。他必须在自己彻底变成厉鬼之前,找到破解诅咒的方法,否则,他将成为下一个在月圆之夜,从枯井中爬出的恐怖存在。
陈默在绝望中挣扎,他翻遍了李家宅院的每一个角落,终于在书房腐朽的地板下,发现了一本被油布包裹的残破日记。日记的主人,正是李承安。泛黄的纸页上,字迹由最初的狂放不羁,逐渐变得潦草、扭曲,充满了恐惧与癫狂。日记揭示了骇人听闻的真相:李承安并非死于意外,而是死于他自己的贪婪与残忍。他痴迷于一种古老的邪术,妄图通过“借命续魂”来获得长生。他听信一个江湖术士的蛊惑,认为在月圆之夜,将一只纯黑的、阳寿将尽的猫杀死,并将其尸体与一个新死之人(最好是心怀怨念的横死者)的尸体在地下埋葬七日,黑猫的灵魂便会吞噬死者的怨气,化为厉鬼,而施术者则可以通过秘法,夺取这厉鬼的一部分力量,延续自己的生命。
他选择了自己家那只养了多年的黑猫作为祭品,并在一次争执中,失手杀死了前来劝诫他的贴身小厮。他趁着夜色,将小厮的尸体和黑猫的尸体一同埋入了后院的枯井旁,并用符咒封印。然而,他低估了黑猫与小厮之间深厚的感情——那小厮是真心疼爱这只猫的。猫死前的怨念,与小厮枉死的滔天冤屈,在地底阴气的催化下,竟融合成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怖力量。七日之后,当李承安满怀期待地挖开坟墓,准备进行最后的仪式时,他看到的不是力量的化身,而是一只从黑暗中爬出的、浑身沾满血污的巨猫。它的眼睛燃烧着复仇的绿火,一口咬断了他的喉咙。那厉鬼不仅吞噬了李承安的生命,更将他怨恨的灵魂与自己的怨念、小厮的冤魂一同囚禁,使其永世不得超生,只能在黑猫的躯壳内承受无尽的痛苦,成为这诅咒的一部分。李承安的尸体之所以消失,是因为他的血肉已被厉鬼彻底同化,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陈默读完日记,冷汗涔涔。他终于明白,自己之所以被选中,不仅因为阳气弱,更因为他的孤独和对艺术的偏执,与李承安有着某种相似的灵魂特质,极易被这怨念所吸引。而他掌心的划痕,正是诅咒开始同化的标志。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在月圆之夜彻底到来之前,完成反制。
他根据日记中残存的只言片语,结合村中老人模糊的传说,拼凑出唯一的破解之法:必须在月圆之夜,以施术者的血为引,在枯井周围布下反向的符阵,将厉鬼的怨念重新封印,并超度小厮的冤魂,才能斩断诅咒的循环。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纯净的意念,否则,他将被厉鬼彻底吞噬。
月圆之夜终于降临。陈默在枯井周围,用自己手臂上流出的鲜血,艰难地画下一个个符咒。他将阿花的骨灰撒在符阵的关键节点,作为对无辜生命的祭奠。当最后一笔完成时,地底的抓挠声骤然停止,整个院子陷入一片死寂。随即,一股阴风平地而起,吹灭了陈默所有的油灯。那巨大的黑猫从井中缓缓爬出,李承安扭曲的脸在它绿眼中疯狂闪现,发出混合着猫嘶与人嚎的恐怖咆哮,直扑陈默而来。
陈默紧握刻有符咒的桃木剑,用尽全身力气,将剑尖刺向符阵中心。他心中默念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冤魂的忏悔。就在黑猫利爪即将触及他的瞬间,符阵骤然爆发出刺目的白光。黑猫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如同冰雪般消融,绿火熄灭,李承安痛苦的面容在虚空中一闪而逝,最终化为一缕青烟,与小厮感激的虚影一同升向夜空。枯井轰然坍塌,被彻底封死。
天亮了,阳光驱散了最后一丝阴霾。废院依旧破败,但那股令人窒息的阴冷气息已荡然无存。陈默瘫坐在地上,形容枯槁,但眼神清明。他活了下来,可那场经历如同烙印,永远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他最终离开了村子,带着那本残破的日记和一段无法言说的恐惧。
多年后,有旅行者途经此地,听闻了黑猫的传说。他们好奇地探访那座废院,只见院门紧闭,院墙上爬满了常春藤。而在院墙的显眼处,新添了一块粗糙的石碑,上面用红漆写着几行字,字迹深深刻入石中,透着一股决绝的警告:
“此地不祥,厉鬼已封。切记,莫让黑猫入室,莫对生灵施虐,莫起贪念邪心。怨念如根,深植于土,一旦萌发,必化厉鬼,索命不休。望后来者,以此为戒。”
石碑旁,不知是谁放了一小捧野花。风过处,花香淡淡,与院中陈旧的腐朽气息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黑暗终将过去,但对生命的敬畏,对善恶的警醒,必须如这石碑一般,永远矗立,永不磨灭。
喜欢精选民间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