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被升任为散骑常侍,也就是他们一开始要封父亲的那个职位,这意味着我离危险更近了。
自从贾南风死后,皇帝司马衷就整天闷闷不乐,不管别人怎么说要防备赵王司马伦,他都什么也不说。
几天后朝堂上开始商议继任太子的事,陛下依旧没什么兴趣,常常看着大殿门口出神。
贾南风虽然坏,但对陛下真的很重要,他现在就像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有部分人提议淮南王司马允做皇太弟,司马伦党羽立马站出来反对,有威望的大臣要么死了要么沉默不语,根本没人能挡得住那伙人。
这司马允是陛下异母兄弟,贾南风先前召进京的藩王,他的风评一向很好。
司马伦的人提出让前太子的次子司马臧做皇太孙,谁不知道司马伦想干什么,那司马臧才3岁啊!
我看着那出神的傻皇帝,真不知是该恨他还是可怜他,我向他陈述储君太小的危害,他一个字没听进去,只觉得司马臧是他孙子,就该做皇太孙。
常人有私心没什么,可你连自己都快保不住了,不知道这会害了你孙子吗!
唉,他还真可能不知道,或者不愿意信。
就这样又过了半月,我就听说司马允与司马冏对野心膨胀的司马伦很不满,如果我都听说了,那他们的不满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很快,齐王司马冏就被孙秀打发去镇守许昌,司马冏是前齐王司马攸的儿子,他离开前曾自嘲与他父亲何其相似。
淮南王司马允则被升为太尉夺去兵权,谁知司马允一直称病不去交接,就一直这么拖着。
半月后,司马伦逼迫司马允就范,并逮捕了他的手下。
司马允终于忍不住出手了,他豢养的淮南剑客天下闻名,带着亲兵先是到了皇宫,看宫门紧闭就领兵包围了相国府。
而后整个皇城杀声震天,双方开始拼斗,箭雨插满了两侧的建筑。
几个时辰后有人报告司马伦相府卫兵损失惨重,前太子的旧部也在宫中为司马允摇旗呐喊。陛下坐在龙椅上身形微微颤抖,不知所措地问着殿里的大臣。
大殿上很多人都在暗自窃喜,若是司马伦真被除掉,那将是一件大好事,往后若是司马允做了皇太弟也不是坏事。
所以当皇帝问起的时候,大家都说保护陛下要紧,城门外乱战难分,应当静观其变。
就在大家心照不宣的时候,中书令陈准站了出来。
他说亲族斗争动乱国本也伤了和气,很快就勾起陛下愚蠢又质朴的感情,提出以皇帝的名义出去调停。
大家心里清楚,只要淮南王司马允没有显出败绩,时间久了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反抗赵王的队伍。现在出去调停对淮南王不利,只要让赵王司马伦喘过气联合其他势力,很快就能被他掌握主动。
我不知道这陈准向着谁,但他就是个大蠢货!
我站出来想说些什么,可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好的借口,只能借着陛下安危请求再等一等。
司马允这种行为形同反叛,如果不能确切地给司马伦定罪,那就没理由支持司马允。
陛下看只有陈准提出了有效建议,便同意了他的提议,命人带着白虎幡前去调停。
谁能想到,白虎幡刚出去不久,司马允被杀的消息就传来了,他们借着调停杀了司马允。
陛下生气地腾一下站起来,紧接着气急攻心晕了过去。
先前司马玮死时二十一岁,如今司马允正二十九,作为陛下的弟弟,他们似乎是同一种命运。
陛下两道白虎幡害了自己两个弟弟,还有那个叔祖辈的司马亮,如果这些人要造反,怎么可能会因傻皇帝的一面旗去乖乖受死!
这就是造化弄人吗?
我在这两人身上似乎看到了某种英雄气,所以不断在想,如果当时司马炎能自信点让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做皇帝,晋朝会不会不一样呢?
现在看来,山涛伯伯赢了第一局,二伯赢了第二局,这样的争论往后还会一直继续下去。
立长还是立贤,从来都是个问题。
紧接着,司马伦开始肆意发泄自己的怒火。
司马允几个儿子全部被杀,连带着杀了司马允一党几千人。
今年的菜市场跟金墉城格外热闹,杀得京都人个个脸上没了半点血色,他们再也不会因为看砍头而激动了。
至于陛下的怒火,在见到司马伦红着的眼睛时早就没了。
等朝堂再被清洗一遍后,朝中再也没什么势力能够制衡赵王司马伦了,也再没人敢坚持正义了。
梁王司马肜跟着司马伦废掉贾后,可他没胆子跟着司马伦胡作非为,也没胆子支持司马允拨乱反正,是个只会喝茶说些大话的墙头草。
他占据太宰的位置却活像庙里的雕像,谁赢了就给谁正名。
孙秀看到昨夜星象变化不利丞相,建议让司马肜来接替司马伦的相国之位。于是司马伦做了太宰,司马肜接受了相国,他不敢不接。
还真是小孩子过家家啊。
司马懿的儿子里,独这俩货像搅屎棍一样一直在恶心着旁人。
那个陈准没过多久就死了,朝中礼仪官开始给他定谥号,听着听着我就火大了。
他们不止糊弄天下人,还想糊弄后世人吗!
一想起前些日子陈准愚蠢的举动我就气地发抖,那是多好的机会,被他自作聪明给搅乱了。
我在朝堂坚决反对,建议给陈准一个谬字,他就是个自以为是的老糊涂。
虽然我的建议没被采纳,但我义正言辞舌战的时候,竟发现没人敢看我。
原来每个人都知道么,唉,为什么要糊弄后人呢……
不久后,司马伦在朝堂上说陛下要加他九锡,舔着脸推辞说自己无德不配……
司马伦说完后只有吏部尚书刘颂站出来反对,其余人都在看着孙秀,而几个狗腿子已经站出来指责刘颂了。
幸好孙秀自觉杀了太多人不想再杀了,不然刘颂肯定会被狗腿子们罗织的罪名杀了头。
我看着朝中大臣的样子,知道多说无益,在刘颂愤然离场后,也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我实在气不过又回去找到陛下,我虽然知道陛下的愚蠢没办法,还是忍不住向他抱怨起来。
“陛下,您一直什么都不做,宁愿相信所有的人都是好人。现在请您睁眼看看,您的两个弟弟去哪了?您的皇后去哪了?张华、裴頠那些正直的大臣去哪了?还有杨皇后、汝南王,他们死的时候你可曾说过半个字?你还要静静看着赵王加九锡吗?”
“你……我……”
我说完他抿了抿嘴,又忍不住哭了。
“陛下,若您还是大晋的皇帝,就该治我不敬之罪!”
“可……”
看着他捂着脸痛哭出声,我顿时没有怪他的心思了,抹了抹眼泪道:“陛下,为何这些年有那么多人伪造您的旨意,为什么您不制裁他们!”
司马衷红着眼睛抬起头,支支吾吾道:“他们每次都会来向寡人请罪,说是为了寡人为了百姓,看着他们一片苦心,寡人如何怪罪他们呢。”
“不管他们为了什么,都不能矫诏!陛下可以拿这个治他们的罪!”
“从皇后开始,寡人已经习惯了,只要国家还安定就好。”
“唉……如果陛下想要做什么,臣下还是那句话,万死不辞。”
“寡人知道你是忠臣,可寡人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卿也别惹赵王了,他生起气来好可怕。”
唉,除了叹气,我还能做什么呢。
自从贾南风死后,皇帝司马衷就整天闷闷不乐,不管别人怎么说要防备赵王司马伦,他都什么也不说。
几天后朝堂上开始商议继任太子的事,陛下依旧没什么兴趣,常常看着大殿门口出神。
贾南风虽然坏,但对陛下真的很重要,他现在就像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有部分人提议淮南王司马允做皇太弟,司马伦党羽立马站出来反对,有威望的大臣要么死了要么沉默不语,根本没人能挡得住那伙人。
这司马允是陛下异母兄弟,贾南风先前召进京的藩王,他的风评一向很好。
司马伦的人提出让前太子的次子司马臧做皇太孙,谁不知道司马伦想干什么,那司马臧才3岁啊!
我看着那出神的傻皇帝,真不知是该恨他还是可怜他,我向他陈述储君太小的危害,他一个字没听进去,只觉得司马臧是他孙子,就该做皇太孙。
常人有私心没什么,可你连自己都快保不住了,不知道这会害了你孙子吗!
唉,他还真可能不知道,或者不愿意信。
就这样又过了半月,我就听说司马允与司马冏对野心膨胀的司马伦很不满,如果我都听说了,那他们的不满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很快,齐王司马冏就被孙秀打发去镇守许昌,司马冏是前齐王司马攸的儿子,他离开前曾自嘲与他父亲何其相似。
淮南王司马允则被升为太尉夺去兵权,谁知司马允一直称病不去交接,就一直这么拖着。
半月后,司马伦逼迫司马允就范,并逮捕了他的手下。
司马允终于忍不住出手了,他豢养的淮南剑客天下闻名,带着亲兵先是到了皇宫,看宫门紧闭就领兵包围了相国府。
而后整个皇城杀声震天,双方开始拼斗,箭雨插满了两侧的建筑。
几个时辰后有人报告司马伦相府卫兵损失惨重,前太子的旧部也在宫中为司马允摇旗呐喊。陛下坐在龙椅上身形微微颤抖,不知所措地问着殿里的大臣。
大殿上很多人都在暗自窃喜,若是司马伦真被除掉,那将是一件大好事,往后若是司马允做了皇太弟也不是坏事。
所以当皇帝问起的时候,大家都说保护陛下要紧,城门外乱战难分,应当静观其变。
就在大家心照不宣的时候,中书令陈准站了出来。
他说亲族斗争动乱国本也伤了和气,很快就勾起陛下愚蠢又质朴的感情,提出以皇帝的名义出去调停。
大家心里清楚,只要淮南王司马允没有显出败绩,时间久了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反抗赵王的队伍。现在出去调停对淮南王不利,只要让赵王司马伦喘过气联合其他势力,很快就能被他掌握主动。
我不知道这陈准向着谁,但他就是个大蠢货!
我站出来想说些什么,可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好的借口,只能借着陛下安危请求再等一等。
司马允这种行为形同反叛,如果不能确切地给司马伦定罪,那就没理由支持司马允。
陛下看只有陈准提出了有效建议,便同意了他的提议,命人带着白虎幡前去调停。
谁能想到,白虎幡刚出去不久,司马允被杀的消息就传来了,他们借着调停杀了司马允。
陛下生气地腾一下站起来,紧接着气急攻心晕了过去。
先前司马玮死时二十一岁,如今司马允正二十九,作为陛下的弟弟,他们似乎是同一种命运。
陛下两道白虎幡害了自己两个弟弟,还有那个叔祖辈的司马亮,如果这些人要造反,怎么可能会因傻皇帝的一面旗去乖乖受死!
这就是造化弄人吗?
我在这两人身上似乎看到了某种英雄气,所以不断在想,如果当时司马炎能自信点让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做皇帝,晋朝会不会不一样呢?
现在看来,山涛伯伯赢了第一局,二伯赢了第二局,这样的争论往后还会一直继续下去。
立长还是立贤,从来都是个问题。
紧接着,司马伦开始肆意发泄自己的怒火。
司马允几个儿子全部被杀,连带着杀了司马允一党几千人。
今年的菜市场跟金墉城格外热闹,杀得京都人个个脸上没了半点血色,他们再也不会因为看砍头而激动了。
至于陛下的怒火,在见到司马伦红着的眼睛时早就没了。
等朝堂再被清洗一遍后,朝中再也没什么势力能够制衡赵王司马伦了,也再没人敢坚持正义了。
梁王司马肜跟着司马伦废掉贾后,可他没胆子跟着司马伦胡作非为,也没胆子支持司马允拨乱反正,是个只会喝茶说些大话的墙头草。
他占据太宰的位置却活像庙里的雕像,谁赢了就给谁正名。
孙秀看到昨夜星象变化不利丞相,建议让司马肜来接替司马伦的相国之位。于是司马伦做了太宰,司马肜接受了相国,他不敢不接。
还真是小孩子过家家啊。
司马懿的儿子里,独这俩货像搅屎棍一样一直在恶心着旁人。
那个陈准没过多久就死了,朝中礼仪官开始给他定谥号,听着听着我就火大了。
他们不止糊弄天下人,还想糊弄后世人吗!
一想起前些日子陈准愚蠢的举动我就气地发抖,那是多好的机会,被他自作聪明给搅乱了。
我在朝堂坚决反对,建议给陈准一个谬字,他就是个自以为是的老糊涂。
虽然我的建议没被采纳,但我义正言辞舌战的时候,竟发现没人敢看我。
原来每个人都知道么,唉,为什么要糊弄后人呢……
不久后,司马伦在朝堂上说陛下要加他九锡,舔着脸推辞说自己无德不配……
司马伦说完后只有吏部尚书刘颂站出来反对,其余人都在看着孙秀,而几个狗腿子已经站出来指责刘颂了。
幸好孙秀自觉杀了太多人不想再杀了,不然刘颂肯定会被狗腿子们罗织的罪名杀了头。
我看着朝中大臣的样子,知道多说无益,在刘颂愤然离场后,也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我实在气不过又回去找到陛下,我虽然知道陛下的愚蠢没办法,还是忍不住向他抱怨起来。
“陛下,您一直什么都不做,宁愿相信所有的人都是好人。现在请您睁眼看看,您的两个弟弟去哪了?您的皇后去哪了?张华、裴頠那些正直的大臣去哪了?还有杨皇后、汝南王,他们死的时候你可曾说过半个字?你还要静静看着赵王加九锡吗?”
“你……我……”
我说完他抿了抿嘴,又忍不住哭了。
“陛下,若您还是大晋的皇帝,就该治我不敬之罪!”
“可……”
看着他捂着脸痛哭出声,我顿时没有怪他的心思了,抹了抹眼泪道:“陛下,为何这些年有那么多人伪造您的旨意,为什么您不制裁他们!”
司马衷红着眼睛抬起头,支支吾吾道:“他们每次都会来向寡人请罪,说是为了寡人为了百姓,看着他们一片苦心,寡人如何怪罪他们呢。”
“不管他们为了什么,都不能矫诏!陛下可以拿这个治他们的罪!”
“从皇后开始,寡人已经习惯了,只要国家还安定就好。”
“唉……如果陛下想要做什么,臣下还是那句话,万死不辞。”
“寡人知道你是忠臣,可寡人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卿也别惹赵王了,他生起气来好可怕。”
唉,除了叹气,我还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