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今日之事,到此为止!-《大唐:请陛下称太子!》

  轰!!!

  如果说刚才的说辞是惊雷,那这句话,就是足以颠覆整个天地的原子弹!

  废太子?!

  他竟然……他竟然主动请废?!

  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懵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再也无法保持镇定,猛地抬起头,满脸都是不敢置信!

  这是何等样的气魄!这是何等样的疯狂!

  就连龙椅上的李世民,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前倾,死死地盯着自己的儿子!

  李承乾却仿佛没看到众人的惊骇,他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伸手指了指还跪在地上的李泰,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继续说道:

  “正好,请魏王进去。”

  “魏王遥领雍州牧,已然觉得儿臣小小的封地碍眼,想要代为‘管理’。想必,对儿臣这东宫之位,也是心向往之,更想‘管理’一番吧?”

  “父皇,您成全他!也成全儿臣!”

  “从此,儿臣做一个逍遥王爷,再也不用烦心这些构陷与争斗!而魏王,得偿所愿,也能更好地,为父皇您‘分忧’了!”

  诛心!

  这是赤裸裸的诛心之言!

  他这番话,看似是退让,是自暴自弃,实则,是化作一柄最锋利、最恶毒的尖刀,狠狠地捅进了李泰的心窝子里!

  他直接将李泰那点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野望,血淋淋地,当着满朝文武,当着皇帝李世民的面,彻底撕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我没有!!!”

  李泰再也撑不住了!他像是一条被踩了尾巴的狗,猛地从地上跳了起来,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尖叫!

  他彻底急了!方寸大乱!

  “父皇明鉴!儿臣绝无此心!儿臣对东宫之位,绝无半点觊觎之心啊!我没有!”他语无伦次,拼命地摇着头,朝着李世民的方向,疯狂地狡辩。

  李承乾冷冷地看着他,就像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等到李泰的哭喊声稍歇,他才慢悠悠地,吐出了两个字。

  “没有?”

  那声音很轻,却像是一柄无形的巨锤,狠狠砸在李泰的神经上。

  李泰下意识地抬起头,正好对上李承乾那双冰冷、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

  只听李承乾的声音,如同从九幽地狱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咄咄逼人地问道:

  “魏王既然绝无此心,为何你麾下的雍州府尹,敢打着你的旗号,要接管本宫封地的城防?”

  “嗯?”

  一个字,如山,压下!

  李泰的狡辩,戛然而止!

  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是啊!

  这个问题,他该如何回答?!

  说不知道?那便是失察之罪!连自己遥领的雍州都管不好,还谈何管理国家?

  说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那更是无能的体现!连区区一个府尹都敢假传他的命令,他这个魏王,当得有多窝囊?

  说是他授意的?那更是直接坐实了觊觎东宫,意图不轨的弥天大罪!

  这是一个死局!

  一个李承乾亲手为他打造的,无论如何也挣脱不出的,绝命死局!

  李泰张着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看着眼前那个神情淡漠的太子,第一次,从心底深处,涌起了一股无边的、彻骨的寒意与恐惧!

  眼前的,哪里还是那个兄长!

  这分明是一头苏醒的、择人而噬的史前凶兽!

  太极殿中,死寂如坟。

  李泰张着嘴,面如金纸,喉咙里发出无意义的“嗬嗬”声,他被李承乾那最后一句如同神来之笔的质问,彻底钉死在了耻辱柱上。那是一个无论他如何回答,都将万劫不复的绝命陷阱。

  他看向龙椅,渴望着父皇能为他解围。

  他也看向满朝文武,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打断这令人窒息的审判。

  然而,没有。

  所有人都被太子李承乾这一套行云流水、从法理辩驳到诛心之言、再到主动请废、最后图穷匕见的连环杀招,给彻底震慑住了!

  眼前的太子,哪里还是那个任人拿捏的软弱储君?

  这分明是一头苏醒的、智谋深沉、爪牙锋利到令人胆寒的绝世凶龙!

  就在李泰感觉自己即将窒息,精神即将崩溃的刹那。

  “够了!”

  龙椅之上,李世民终于开口了。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如同一柄重锤,狠狠敲在了这紧绷到极致的气氛之上。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个神情淡漠、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的李承乾,眼神中,是前所未有的复杂。有怒其不争后的惊艳,有看到儿子成长的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儿子那份狠辣手段的……陌生与忌惮。

  这个儿子,真的不一样了。

  他那双曾经只懂躲闪与懦弱的眼睛里,现在,藏着一片他都快要看不懂的深海。

  “太子!”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李承乾仿佛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他甚至没有丝毫的意外或者得意,只是微微躬身,姿态谦恭,语气平淡地应道:“是,父皇。”

  那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刚才那个在朝堂之上,掀起惊涛骇浪,将一位亲王逼入绝境的人,根本不是他。

  收放自如,恐怖如斯!

  李世民又将冰冷的目光,投向了那个劫后余生、浑身已经被冷汗湿透的李泰。后者心有余悸,接触到父皇目光的瞬间,便如同惊弓之鸟,猛地一哆嗦,再次跪伏在地,连头都不敢抬。

  李世民冷着脸,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只是猛地一挥龙袖。

  “退朝!”

  内侍总管那尖利悠长的唱喏声,终于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僵局。

  满朝文武,如蒙大赦,纷纷躬身行礼。

  退朝的人流中,几位大唐帝国的中枢重臣,不约而同地,走在了一起。

  房玄龄,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但紧锁的眉头,却显示出他内心的极不平静。

  魏征则是满脸凝重,这位素来以“敢喷天下不平事”着称的硬骨头,今日从头到尾,一言未发。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口。

  太子的每一句辩驳,都站在法理与大义的制高点上,让他都找不到任何可以攻击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