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正因如此,这个担子,朕才敢交给你-《大唐:请陛下称太子!》

  “李承乾……”他喃喃自语,眼中,是冰冷彻骨的寒意,“你给本王的羞辱,本王记下了。我们,来日方长!”

  另一边,房玄龄正准备下值回府。

  今日朝堂上的风波,让他心力交瘁。他只想早点回到家中,中,静静地喝杯茶,好好理一理这乱成一团麻的思绪。

  可他刚走到宫门口,一名太极小太监,便一路小跑着追了上来。

  “梁国公请留步!梁国公请留步!”

  房玄龄停下脚步,回头看去,只见那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到跟前,躬身行礼道:“房相,陛下有请,请您即刻回太极殿一趟。”

  陛下有请?

  房玄龄的心,咯噔一下,又提了起来。

  这个节骨眼上,陛下单独召见自己,所为何事?难道……还是因为太子和魏王之事?陛下是想听听自己的看法,还是要定下什么基调?

  他怀着满腹的疑惑,跟着小太监,再次返回了那座让他心神不宁的太极殿。

  殿中,李世民已经换下了一身龙袍,只穿着一件寻常的明黄色常服,正负手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神情显得有些疲惫。

  “老臣,参见陛下。”房玄龄躬身行礼。

  “玄龄来了,坐吧。”李世民指了指旁边的锦凳,语气随意,像是在和老友聊天。

  等到房玄龄坐下,李世民却久久没有开口,只是盯着舆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国家大事。

  这沉默,让房玄龄内心的揣测,愈发沉重。

  终于,李世民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开口道:“玄龄啊,今日叫你回来,是有一桩正事,想与你商议。”

  房玄龄心中一凛,连忙道:“陛下请讲,老臣洗耳恭听。”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说道:“户部度支司的郎中一职,已经空缺了月余。前些时日,下面举荐了几个人,朕看了,都觉得不甚合意。今日,朕忽然想到一个人选。”

  听到这里,房玄龄的内心,猛地松了一大口气!

  不是太子和魏王的事!

  太好了!他现在,是一点都不想再掺和进那兄弟二人的旋涡里去了。

  他连忙问道:“不知陛下看中了哪位才俊?”

  李世民看着他,忽然笑了笑,道:“朕看中的,就是你,房玄龄。”

  “啊?”房玄龄当场就愣住了。

  “朕想让你,再兼任这度支郎中一职。”李世民语出惊人。

  房玄龄的冷汗,差点又下来了。

  他赶紧起身,躬身请辞:“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他急忙解释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精力早已不济。这尚书左仆射之职,总领百官,已令老臣殚精竭虑,日夜忧思。这度支郎中一职,又岂是寻常官职?”

  说到此处,房玄龄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

  “度支郎中,位在户部,官阶虽仅从五品上,却是天下钱粮转运之枢纽。凡天下之赋税收支,军国之粮饷耗费,皆需其审核、调度。此职权柄之重,远超品阶。更因其经手天下财富,若非清正廉洁、心思缜密且精力过人之辈,断然无法胜任。稍有不慎,便是国库亏空,社稷动摇之祸啊!”

  他抬起头,诚恳地看着李世民:“陛下,如此重要的职位,老臣……实恐有负陛下圣托,为我大唐,埋下祸根啊!还请陛下,另择贤能!”

  李世民看着他那诚惶诚恐的样子,无奈道:“玄龄,朕知道你辛苦。只是这朝中,能让朕信得过,又有此等算学之才,能把这天下钱粮算得清清楚楚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啊。”

  太极殿内,气氛依旧凝重。

  面对房玄龄那合情合理、发自肺腑的推辞,李世民却只是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个不容置疑的表情。

  “玄龄,你的辛苦,朕知道。你的忠诚,朕更知道。正因如此,这个担子,朕才敢交给你。”

  他走回御案后坐下,目光灼灼地看着房玄龄,语气由刚才的商议,转为了不容置喙的决断。

  “朕跟你说句交心的话。这大唐的江山,看似稳固,实则处处都需要用钱。北地要防备突厥残部,西域要设置都护府,南疆要安抚俚僚,哪一样,离得了钱粮?这几年风调雨顺,国库是比前些年充裕了些,但朕的心里,总是不踏实。”

  他拿起一份奏疏,在手中掂了掂,又重重放下。

  “户部的那帮人,不是说他们不尽心。但算账,是一门大学问!算得粗了,国库有多少窟窿都不知道;算得精了,又容易在小处着眼,失了大局。满朝文武,论军略,朕有李靖、李绩;论政务,有你房玄龄、长孙无忌;论谏言,有魏征。可要论这天下钱粮的大算盘,能让朕睡得着觉的,思来想去,唯你一人!”

  李世民的话,说得极为恳切,这已经不是君臣奏对,而是将整个大唐的钱袋子,捧到了房玄龄的面前,请求他来接管。

  房玄龄心中苦笑不已,他知道,话说到这个份上,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推辞不掉了。

  但他还是想做最后的挣扎。

  “陛下,非是老臣推诿。只是度支郎中一职,事无巨细,每日需要核算的账目,多如牛毛。老臣如今早已眼花,看文书尚且吃力,若是算错了账目,哪怕只是一笔,都可能影响军国大事。老臣是怕,有负陛下这份天大的信任啊!”他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满脸都是真诚的无奈,“老臣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世民闻言,却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走到房玄龄身边,亲手将他扶起。

  “玄龄啊玄龄,你这点心思,还能瞒得过朕?”他拍了拍房玄龄的手臂,笑道,“朕知道你怕麻烦。但朕也知道,这世上,就没有你房玄龄办不明白的事!”

  他脸上的笑容一收,神情变得无比严肃。

  “朕把话给你挑明了。朕让你兼任此职,不只是让你去算账。朕是要你,给朕把户部,把整个大唐的钱袋子,给朕牢牢地看住!”

  “朕不需要你事必躬亲,你可以自己挑选佐官,组建班底。朕给你特权,让你放手去做!朕只要一个结果:国库的每一文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房玄龄,都要给朕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