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才华横溢,大唐有幸-《大唐:请陛下称太子!》

  从最简单的“三加五”,到稍微复杂的“十九加二十七”,再到三位数、四位数的加减……

  他的手指,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流畅,再到最后的行云流水,仅仅,只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

  “劈里啪啦!劈里啪啦!”

  那清脆的算珠撞击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密集!

  当他随口给自己出了一个“一千三百四十五,加上两千八百七十九”的题目,并在一瞬间,便通过拨珠,得出“四千二百二十四”这个准确答案之后。

  他,停了下来。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李世民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小小的算盘,他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的眼神中,是掩饰不住的,极致的震惊!

  快!

  太快了!

  这种计算方式,比繁琐的算筹,快了何止十倍、百倍!

  它简单、直观、高效!它几乎不需要任何门槛,只要是智力正常的成年人,稍加学习,便能迅速掌握!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大唐帝国的财政核算效率,将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这意味着,查账、审计、税收统计,这些以往最耗时、最耗力、也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都将变得,无比的清晰与高效!

  这小小的算盘,其价值,足以抵得上十万大军!

  “这当真是那个逆子弄出来的?”李世民的声音,有着不掩饰的震惊。

  就在这时,殿外,有宦官通报。

  “启禀陛下,梁国公房玄龄,求见。”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强行平复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宣。”

  很快,房玄龄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甘露殿。

  他一进来,目光便落在了御案之上的那个算盘上,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臣,房玄龄,参见陛下。”

  “爱卿平身。”李世民抬了抬手,指了指那个算盘,开门见山地说道:“户部的事情,朕,已经知晓了。”

  房玄龄直起身,躬身道:“陛下圣明。臣今日前来,正是为了此事,也是为了这‘算盘’而来。”

  他看着李世民,神情,变得无比郑重。

  “昨日,太子殿下,已经与臣商议了一个章程。殿下他,希望能够将这算盘进行量产。”

  “量产?”李世民眉头一挑。

  “是的,陛下。”房玄龄解释道,“殿下的意思,并非是由朝廷,将此物无偿分发。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商品,卖给天下的商贾、店铺、以及有需要的富户。”

  只听房玄龄继续说道:“殿下说,此物,若只掌握在朝廷手中,固然可以提高官府的效率。但,若是能让天下商贾,都用上此物,那么,整个大唐的商业活动,账目往来,都将变得更加清晰、便捷。长远来看,这对于朝廷的商税征收,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而且,殿下,还为这算盘,定下了一个价格。”

  “哦?多少?”李世民问道。

  房玄龄伸出了五根手指。

  “五百文,一具。”

  这个价格,不算贵,但也不便宜。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于那些日进斗金的商贾而言,却又显得,微不足道。

  “最关键的,是这售卖算盘,所得的利润。”房玄龄深吸一口气,抛出了整个计划的核心,“太子殿下,提出了一个,‘三七分成’的法子。”

  “三七分?”

  “是的,陛下。”房玄龄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殿下说,这算盘,乃是他所创。他,要占这利润中的三成,作为他这个发明创造者的‘版权’之利。而剩下的七成,则全部,归入户部国库!”

  说完之后,房玄龄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开始了他作为宰相的陈述。

  “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此议,堪称绝妙!臣,斗胆为殿下,辩说一二。”

  “其一,此举,开辟了我大唐,前所未有的财源!五百文一具,看似不多。可天下商贾,何止万千?这笔收入,若是汇集起来,将是一笔足以让国库,都为之侧目的巨款!而这笔钱,来得光明正大,取之于商,用之于民,不伤农本,不加赋税,实乃上上之策!”

  “其二,‘版权’一说,更是神来之笔!殿下身为储君,要这三成之利,并非为了一己之私欲。他这是在,向天下人,树立一个标杆!一个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标杆!陛下您想,若是天下的能工巧匠、奇人异士,看到连太子殿下的发明,都能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他们,又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创造力?长此以往,我大唐,何愁不能百工兴盛,国富民强?!”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殿下,将七成的大头,主动让与户部,让与朝廷。这,展现的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没有将此物,视为自己的私产,没有利用它,来为东宫,谋取私利。而是,将其,与国同享!这,正是一位合格的、成熟的储君,应有的担当与眼界!”

  房玄龄这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他将李承乾这个看似有些“贪财”的举动,从国库收入、制度创新、储君德行三个层面,进行了完美的升华。

  甘露殿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李世民,看着自己这位,跟了自己大半辈子、心思缜密、从不轻易夸人的宰相,此刻,却为了自己的儿子,不遗余力地,说尽了好话。

  他,没有立刻就这个“三七分成”的计划表态。

  而是,缓缓地问出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玄龄。”

  他看着房玄龄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

  “你觉得……太子,如何?”

  这个问题,问得极有水平。

  房玄龄闻言,身体猛地一震。

  他知道,陛下这个问题的分量。他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到大唐未来的国本。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他抬起头,迎着李世民那审视的、锐利的目光,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与肃穆,缓缓地,吐出了八个字。

  “才华横溢,大唐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