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尧。”
他把她往怀里带了带,让她的头靠在自己肩上:“我前几日整理旧书,翻到你读书时的字。”
宋惜尧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羞赧:“早该烧了的!”
她那时的字写得像爬虫,却偏要天天抄诗,还藏在他的书箱夹层里。
原是想给他个惊喜,没成想被他翻了出来。
“我都收在樟木匣里了。”
萧朔笑得温柔:“第一张写的是‘死生契阔’,最后那个‘阔’字,墨团晕得像你做的圆子。”
宋惜尧的脸“腾”地红了,伸手去捂他的嘴,却被他握住手腕。
他的掌心暖烘烘的,把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让她感受那里沉稳的心跳。
“后来你写‘执子之手’,笔锋稳多了,”他低头看着她泛红的耳垂。
“前日见你抄《诗经》,那个‘偕’字,笔画都带着笑。”
晚风卷着桂花香漫过来,宋惜尧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潮。
她想起昨夜整理他的旧衣,在一件磨破袖口的长衫里,摸出张泛黄的纸,上面是他刚认识她时写的:“青石板路长,遇卿桂花香。”
字迹青涩,却力透纸背。
原来那些没说出口的心意,早被时光悄悄收好了。
“萧朔。”
她往他怀里缩了缩,声音闷闷的:“你说我们老了,还能这样坐在天井里喝酒吗?”
“能。”
萧朔毫不犹豫:“等我们老得走不动路,我就把竹椅搬到这里,给你温最软的米酒,你给我蒸最甜的桂花糕。”
他顿了顿,指尖拂过她鬓角新添的几根白发:“要是牙口不好,就把糕蒸成糊,拌着酒喂你吃。”
宋惜尧被他逗笑,眼泪却落了下来,滴在他手背上,温热的。
她想起去年冬天,他半夜咳得厉害,她披衣起来给他煮梨汤,看见他坐在窗边,借着月光在纸上写着什么。
她凑过去看,纸上是她的名字,一个一个叠着,像要把这两个字刻进骨里。
“你写我的名字做什么?”
她当时轻声问。
他慌忙把纸揉了,耳尖发红:“睡不着,练字。”
此刻想来,那哪里是练字,分明是把她的名字,一笔一划刻进了余生里。
月亮爬到中天,清辉像流水似的漫过天井。
石桌上的小菜渐渐凉了,桂花糕还剩最后一块,沾着片飘落的桂花瓣。
萧朔拿起那块糕,用指尖掰了半块,递到宋惜尧嘴边。
“张嘴。”
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
宋惜尧乖乖张口,糕点在舌尖化开时,尝到一点咸。
是他指尖沾了她方才的眼泪。
甜里裹着咸,像他们过的这些日子,有蜜也有涩,却都熬成了心口最难忘的滋味。
“萧朔。”
她含着糕点,说话有点含糊:“你唱首歌吧。”
萧朔愣了愣:“我五音不全。”
“就要你唱。”
宋惜尧轻轻晃着他的胳膊,像个撒娇的孩子:“唱你当年在桃花树下,哼给我听的那首。”
萧朔的心猛地一颤。
那首歌是他当年在村口的桃林里,见她蹲在地上捡花瓣,没忍住哼出来的。
调子简单,词是随口编的,唱的是“桃花开了三月三,妹妹捡花笑弯弯”。
他原以为她没听见,却不知她记了这么多年。
晚风里的桂花香忽然变得缠绵,萧朔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发紧,却一字一句都浸着暖意:“桃花开了三月三,妹妹捡花笑弯弯……”
宋惜尧跟着轻轻哼,头靠在他肩上,发丝蹭着他的脖颈,痒得他心里发颤。
他接着唱,唱到“荷花开了六月六,哥哥摇船采莲藕”时,想起今早荷塘里的光景,忍不住笑出了声。
宋惜尧也笑,伸手捶了捶他的胸口:“错了错了,该是‘妹妹船头剥莲籽’。”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调子跑了八千里,却比任何乐曲都动听。
唱到“桂花开了九月九,共饮米酒暖炕头”时,萧朔忽然停了,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
“惜尧。”
他的声音在月光里轻轻荡:“有你在,日日都是好时候。”
宋惜尧没说话,只是往他怀里靠得更紧了些。
她能听见他的心跳,能闻到他身上的皂角香,能感觉到月光落在两人身上。
院角的桂树又落了阵花雨,有朵桂花恰好落在她的发间,被萧朔轻轻拈去,夹在了她鬓边。
“这样好看。”
他低声说。
宋惜尧抬头,正对上他的眼睛。
她忽然踮起脚尖,在他唇角轻轻印下一个吻,带着桂花和米酒的甜。
萧朔的呼吸顿了顿,随即加深了这个吻。
晚风卷着桂花香,绕着他们打了个旋,石桌上的空酒碗被吹得轻轻晃,发出细碎的碰撞声,像在为这对相拥的人伴奏。
月亮西斜时,宋惜尧靠在萧朔怀里睡着了,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
萧朔小心翼翼地把她打横抱起,她的头靠在他肩头,发丝蹭着他的下颌,呼吸均匀。
他抱着她往卧房走,青石板上的月光被踩出细碎的响。
路过桂树时,他停了停,伸手折了枝开得最盛的桂花,别在了她的发间。
“惜尧。”
他低头,在她耳边轻轻说:“往后的每一个中秋,我都陪你。”
怀里的人似乎应了一声,在他怀里蹭了蹭。
萧朔笑了笑,抱着她,一步一步走进月光里,走进那被岁月酿得愈发醇厚的余生里。
卧房的灯亮了,橘黄色的光晕透过窗纸,映在天井的青石板上。
石桌上的空碗还在,风过时,发出轻轻的嗡鸣,像在哼唱一首未完的歌。
歌里有月光,有米酒,有桂花香,还有一对人,要在这老宅里,慢慢走到地老天荒。
他把她往怀里带了带,让她的头靠在自己肩上:“我前几日整理旧书,翻到你读书时的字。”
宋惜尧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羞赧:“早该烧了的!”
她那时的字写得像爬虫,却偏要天天抄诗,还藏在他的书箱夹层里。
原是想给他个惊喜,没成想被他翻了出来。
“我都收在樟木匣里了。”
萧朔笑得温柔:“第一张写的是‘死生契阔’,最后那个‘阔’字,墨团晕得像你做的圆子。”
宋惜尧的脸“腾”地红了,伸手去捂他的嘴,却被他握住手腕。
他的掌心暖烘烘的,把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让她感受那里沉稳的心跳。
“后来你写‘执子之手’,笔锋稳多了,”他低头看着她泛红的耳垂。
“前日见你抄《诗经》,那个‘偕’字,笔画都带着笑。”
晚风卷着桂花香漫过来,宋惜尧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潮。
她想起昨夜整理他的旧衣,在一件磨破袖口的长衫里,摸出张泛黄的纸,上面是他刚认识她时写的:“青石板路长,遇卿桂花香。”
字迹青涩,却力透纸背。
原来那些没说出口的心意,早被时光悄悄收好了。
“萧朔。”
她往他怀里缩了缩,声音闷闷的:“你说我们老了,还能这样坐在天井里喝酒吗?”
“能。”
萧朔毫不犹豫:“等我们老得走不动路,我就把竹椅搬到这里,给你温最软的米酒,你给我蒸最甜的桂花糕。”
他顿了顿,指尖拂过她鬓角新添的几根白发:“要是牙口不好,就把糕蒸成糊,拌着酒喂你吃。”
宋惜尧被他逗笑,眼泪却落了下来,滴在他手背上,温热的。
她想起去年冬天,他半夜咳得厉害,她披衣起来给他煮梨汤,看见他坐在窗边,借着月光在纸上写着什么。
她凑过去看,纸上是她的名字,一个一个叠着,像要把这两个字刻进骨里。
“你写我的名字做什么?”
她当时轻声问。
他慌忙把纸揉了,耳尖发红:“睡不着,练字。”
此刻想来,那哪里是练字,分明是把她的名字,一笔一划刻进了余生里。
月亮爬到中天,清辉像流水似的漫过天井。
石桌上的小菜渐渐凉了,桂花糕还剩最后一块,沾着片飘落的桂花瓣。
萧朔拿起那块糕,用指尖掰了半块,递到宋惜尧嘴边。
“张嘴。”
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
宋惜尧乖乖张口,糕点在舌尖化开时,尝到一点咸。
是他指尖沾了她方才的眼泪。
甜里裹着咸,像他们过的这些日子,有蜜也有涩,却都熬成了心口最难忘的滋味。
“萧朔。”
她含着糕点,说话有点含糊:“你唱首歌吧。”
萧朔愣了愣:“我五音不全。”
“就要你唱。”
宋惜尧轻轻晃着他的胳膊,像个撒娇的孩子:“唱你当年在桃花树下,哼给我听的那首。”
萧朔的心猛地一颤。
那首歌是他当年在村口的桃林里,见她蹲在地上捡花瓣,没忍住哼出来的。
调子简单,词是随口编的,唱的是“桃花开了三月三,妹妹捡花笑弯弯”。
他原以为她没听见,却不知她记了这么多年。
晚风里的桂花香忽然变得缠绵,萧朔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发紧,却一字一句都浸着暖意:“桃花开了三月三,妹妹捡花笑弯弯……”
宋惜尧跟着轻轻哼,头靠在他肩上,发丝蹭着他的脖颈,痒得他心里发颤。
他接着唱,唱到“荷花开了六月六,哥哥摇船采莲藕”时,想起今早荷塘里的光景,忍不住笑出了声。
宋惜尧也笑,伸手捶了捶他的胸口:“错了错了,该是‘妹妹船头剥莲籽’。”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调子跑了八千里,却比任何乐曲都动听。
唱到“桂花开了九月九,共饮米酒暖炕头”时,萧朔忽然停了,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
“惜尧。”
他的声音在月光里轻轻荡:“有你在,日日都是好时候。”
宋惜尧没说话,只是往他怀里靠得更紧了些。
她能听见他的心跳,能闻到他身上的皂角香,能感觉到月光落在两人身上。
院角的桂树又落了阵花雨,有朵桂花恰好落在她的发间,被萧朔轻轻拈去,夹在了她鬓边。
“这样好看。”
他低声说。
宋惜尧抬头,正对上他的眼睛。
她忽然踮起脚尖,在他唇角轻轻印下一个吻,带着桂花和米酒的甜。
萧朔的呼吸顿了顿,随即加深了这个吻。
晚风卷着桂花香,绕着他们打了个旋,石桌上的空酒碗被吹得轻轻晃,发出细碎的碰撞声,像在为这对相拥的人伴奏。
月亮西斜时,宋惜尧靠在萧朔怀里睡着了,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
萧朔小心翼翼地把她打横抱起,她的头靠在他肩头,发丝蹭着他的下颌,呼吸均匀。
他抱着她往卧房走,青石板上的月光被踩出细碎的响。
路过桂树时,他停了停,伸手折了枝开得最盛的桂花,别在了她的发间。
“惜尧。”
他低头,在她耳边轻轻说:“往后的每一个中秋,我都陪你。”
怀里的人似乎应了一声,在他怀里蹭了蹭。
萧朔笑了笑,抱着她,一步一步走进月光里,走进那被岁月酿得愈发醇厚的余生里。
卧房的灯亮了,橘黄色的光晕透过窗纸,映在天井的青石板上。
石桌上的空碗还在,风过时,发出轻轻的嗡鸣,像在哼唱一首未完的歌。
歌里有月光,有米酒,有桂花香,还有一对人,要在这老宅里,慢慢走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