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时,萧朔的斧头就已经在院角响起。
宋惜尧端着木盆从屋里出来,远远就看见他赤裸的胳膊上渗着汗珠。
每一次挥斧都带着沉实的力道,却总在最后关头收着几分巧劲,
怕劈得太碎,她不好拾掇。
木柴垛得越来越高,大小却真的参差不齐。
有次阿爸路过看见了,咂着嘴说这劈柴的手艺还不如村里的半大孩子。
萧朔只是嘿嘿笑,手里的斧头却没停。
宋惜尧蹲在柴堆旁,指尖捏着细小的木屑往竹篮里捡,阳光透过她鬓角的碎发,在木屑上投下毛茸茸的光晕。
“够了惜尧。”
萧朔停下斧头,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着脸:“这点碎末子哪够做香薰,别蹲坏了腿。”
她仰起脸笑,鼻尖沾了点灰:“等攒够了,冬天烧炉子时丢进去,屋里就都是松木香了。”
说着把竹篮往身后藏了藏,那里已经装了小半篮。
其实她偷偷试过,碎木屑烧起来只会呛烟,哪有什么香气。
那日午后下了场小雨,萧朔把斧头靠在廊柱上,蹲在她旁边看她捡木屑。
雨水打湿了他的发梢,顺着下颌线往下滴,滴在她手背上。
她突然伸手摸了摸他的虎口,茧子硌得她指尖发麻。
“明天歇一天吧。”
她声音很轻:“柴够烧到下个月了。”
萧朔握住她的手,把她指尖按在自己茧子上蹭了蹭:“明天镇上有集,劈完这些柴,带你去买桂花糕。”
他记得她上次路过糕点铺时,盯着橱窗里的桂花糕看了好一会儿。
雨停时,竹篮里的木屑已经满了。
宋惜尧起身时腿麻得踉跄了一下,萧朔伸手扶住她,顺势把她往怀里带了带。
他低头看她泛红的耳根,突然说:“其实我故意劈得大小不一的。”
她愣住,抬头望进他眼里。
“大的烧灶膛,小的好让你捡着玩。”
他挠挠头,笑得有些憨:“看你蹲在那儿,像只捡谷子的小雀儿,比盯着斧头有意思多了。”
暮色漫进院子时,宋惜尧把竹篮里的木屑倒进灶房角落的陶罐。
萧朔从背后轻轻环住她,下巴搁在她肩上:“明天去集上,再给你买包胭脂。”
她去年生日时念叨过一次,说镇上新来的胭脂颜色像极了草原上的野蔷薇。
她转过身踮脚,在他下巴上亲了一下,沾了点他没擦干净的灰:“我不要胭脂,就要你陪我看集上的杂耍。”
灶房的火光映着两人交握的手,他的粗粝与她的细腻叠在一起,像木柴与棉线,各有各的模样,却都在为同一个家暖着温度。
宋惜尧学绣毡布的第三个月,针脚还是歪歪扭扭。
阿妈拿着她绣的毡垫叹气,说这哪是绣的羊群,倒像是被狼撵散的棉絮。
萧朔正好从外面回来,听见了就凑过来看,伸手摸了摸毡布上凸起的线团:“我看像云朵,被风吹得打滚的那种。”
阿妈被他逗笑了,摇着头走了。
宋惜尧却红了脸,把毡布往怀里拢了拢。
她知道自己手笨,当初看阿妈的绣品上,蝴蝶像是下一秒就要飞起来,羊群像是能听见咩咩叫,可到了她手里,针总不听话,线也总打结。
夜里她坐在灯下缝补,萧朔就躺在旁边的毡毯上,看她蹙着眉跟一根针较劲。
煤油灯的光忽明忽暗,照得她鼻尖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有次她不小心扎到了手,“嘶”地吸了口气,他立刻坐起来攥住她的手指往嘴里送。
“别闹。”
她抽回手,指尖被他含得发麻:“扎得又不深。”
他却捧着她的手仔细看,针眼处渗出一小点血珠。
“明天别绣了。”
他声音闷闷的:“咱家不缺毡垫。”
她摇摇头,重新穿好线:“阿妈说,女人得有双巧手。”
其实她是想绣个像样的荷包,给他挂在腰间。
上次去镇上,看见别家汉子的腰间都挂着绣得花团锦簇的荷包,只有萧朔的腰间空荡荡的。
过了几日,她绣坏了一块巴掌大的毡布。
原本想绣朵格桑花,结果线拉得太紧,布面都皱了,花瓣歪歪扭扭,倒像朵被踩过的野花。
她懊恼地把布块扔在筐里,准备拿去喂羊。
第二天却看见萧朔的背包上多了块补丁。
灰扑扑的背包上,那块绣着怪模样花朵的毡布格外显眼。
她扯着补丁问他:“你这是做什么?”
他正往背包里塞干粮,要去山里找些能卖钱的药材。
“这块布软和。”
他理直气壮:“补在这里正好,背着不硌肩膀。”
说着把背包往肩上一甩,颠了颠:“你看,全世界独一份的'宋惜尧牌'补丁,别人想要还没有呢。”
宋惜尧端着木盆从屋里出来,远远就看见他赤裸的胳膊上渗着汗珠。
每一次挥斧都带着沉实的力道,却总在最后关头收着几分巧劲,
怕劈得太碎,她不好拾掇。
木柴垛得越来越高,大小却真的参差不齐。
有次阿爸路过看见了,咂着嘴说这劈柴的手艺还不如村里的半大孩子。
萧朔只是嘿嘿笑,手里的斧头却没停。
宋惜尧蹲在柴堆旁,指尖捏着细小的木屑往竹篮里捡,阳光透过她鬓角的碎发,在木屑上投下毛茸茸的光晕。
“够了惜尧。”
萧朔停下斧头,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着脸:“这点碎末子哪够做香薰,别蹲坏了腿。”
她仰起脸笑,鼻尖沾了点灰:“等攒够了,冬天烧炉子时丢进去,屋里就都是松木香了。”
说着把竹篮往身后藏了藏,那里已经装了小半篮。
其实她偷偷试过,碎木屑烧起来只会呛烟,哪有什么香气。
那日午后下了场小雨,萧朔把斧头靠在廊柱上,蹲在她旁边看她捡木屑。
雨水打湿了他的发梢,顺着下颌线往下滴,滴在她手背上。
她突然伸手摸了摸他的虎口,茧子硌得她指尖发麻。
“明天歇一天吧。”
她声音很轻:“柴够烧到下个月了。”
萧朔握住她的手,把她指尖按在自己茧子上蹭了蹭:“明天镇上有集,劈完这些柴,带你去买桂花糕。”
他记得她上次路过糕点铺时,盯着橱窗里的桂花糕看了好一会儿。
雨停时,竹篮里的木屑已经满了。
宋惜尧起身时腿麻得踉跄了一下,萧朔伸手扶住她,顺势把她往怀里带了带。
他低头看她泛红的耳根,突然说:“其实我故意劈得大小不一的。”
她愣住,抬头望进他眼里。
“大的烧灶膛,小的好让你捡着玩。”
他挠挠头,笑得有些憨:“看你蹲在那儿,像只捡谷子的小雀儿,比盯着斧头有意思多了。”
暮色漫进院子时,宋惜尧把竹篮里的木屑倒进灶房角落的陶罐。
萧朔从背后轻轻环住她,下巴搁在她肩上:“明天去集上,再给你买包胭脂。”
她去年生日时念叨过一次,说镇上新来的胭脂颜色像极了草原上的野蔷薇。
她转过身踮脚,在他下巴上亲了一下,沾了点他没擦干净的灰:“我不要胭脂,就要你陪我看集上的杂耍。”
灶房的火光映着两人交握的手,他的粗粝与她的细腻叠在一起,像木柴与棉线,各有各的模样,却都在为同一个家暖着温度。
宋惜尧学绣毡布的第三个月,针脚还是歪歪扭扭。
阿妈拿着她绣的毡垫叹气,说这哪是绣的羊群,倒像是被狼撵散的棉絮。
萧朔正好从外面回来,听见了就凑过来看,伸手摸了摸毡布上凸起的线团:“我看像云朵,被风吹得打滚的那种。”
阿妈被他逗笑了,摇着头走了。
宋惜尧却红了脸,把毡布往怀里拢了拢。
她知道自己手笨,当初看阿妈的绣品上,蝴蝶像是下一秒就要飞起来,羊群像是能听见咩咩叫,可到了她手里,针总不听话,线也总打结。
夜里她坐在灯下缝补,萧朔就躺在旁边的毡毯上,看她蹙着眉跟一根针较劲。
煤油灯的光忽明忽暗,照得她鼻尖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有次她不小心扎到了手,“嘶”地吸了口气,他立刻坐起来攥住她的手指往嘴里送。
“别闹。”
她抽回手,指尖被他含得发麻:“扎得又不深。”
他却捧着她的手仔细看,针眼处渗出一小点血珠。
“明天别绣了。”
他声音闷闷的:“咱家不缺毡垫。”
她摇摇头,重新穿好线:“阿妈说,女人得有双巧手。”
其实她是想绣个像样的荷包,给他挂在腰间。
上次去镇上,看见别家汉子的腰间都挂着绣得花团锦簇的荷包,只有萧朔的腰间空荡荡的。
过了几日,她绣坏了一块巴掌大的毡布。
原本想绣朵格桑花,结果线拉得太紧,布面都皱了,花瓣歪歪扭扭,倒像朵被踩过的野花。
她懊恼地把布块扔在筐里,准备拿去喂羊。
第二天却看见萧朔的背包上多了块补丁。
灰扑扑的背包上,那块绣着怪模样花朵的毡布格外显眼。
她扯着补丁问他:“你这是做什么?”
他正往背包里塞干粮,要去山里找些能卖钱的药材。
“这块布软和。”
他理直气壮:“补在这里正好,背着不硌肩膀。”
说着把背包往肩上一甩,颠了颠:“你看,全世界独一份的'宋惜尧牌'补丁,别人想要还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