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这清单列得好啊。”
邻座的老爷爷忽然开口,手里转着个磨得发亮的核桃:“我跟我家老婆子也有这么个‘规矩’,不过没写下来,都记在心里呢。”
老奶奶在旁边笑,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菊花,手里正织着条藏青色的围巾:“他呀,年轻时总嫌我记不住事,现在倒成了我的‘活账本’。”
宋惜尧把笔记本往回收了收,有点不好意思。
萧朔却笑着把本子递过去:“您给提提意见?”
老爷爷戴上老花镜,慢慢翻看。
阳光透过车窗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
“每周三聊天,好。”
他指着那行字点头:“日子再忙,也得有说废话的功夫。”
看到“吵架不过夜”时,他忽然笑了,转头看老奶奶:“这个咱们也有,不过我家是‘谁先认错谁请吃冰棍’。”
老奶奶嗔怪地拍了他一下:“就你嘴馋。”
手上的毛线针却没停,银亮的针尖在阳光下跳着舞。
“其实哪有什么秘诀。”
老爷爷把笔记本还回来,语气慢悠悠的,像在说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我跟她结婚五十年,就图个‘不较真’。她煮的粥咸了,我就笑着说‘正好配咸菜’;我修的收音机没修好,她就说‘反正我爱听你说话’。”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热茶:“去年冬天她摔了一跤,腿不好使了,我天天推着轮椅陪她晒太阳;她总说‘拖累你了’,我就说‘正好,我也想歇歇,以前总被你催着遛弯’。”
老奶奶这时插了句嘴,眼神软得像棉花:“他前阵子体检,医生说要少吃甜的,我就把糖罐藏起来,他找不着,嘴上骂我‘老太婆霸道’,转头却把我织错的围巾戴了一冬天。”
宋惜尧听得入了神,手里的笔记本变得沉甸甸的。
她发现,老爷爷的袖口磨破了个洞,老奶奶正悄悄用藏青色的线给他缝,针脚歪歪扭扭,却缝得极紧。
“您看您围巾织错了?”
萧朔指着老奶奶手里的围巾,上面有处明显的错针,藏青色的线里掺了根白色的线头。
“可不是嘛。”
老奶奶叹气,却没拆:“年纪大了,眼神跟不上了。”
话虽如此,她的手指却轻轻抚摸着那处错针。
老爷爷在旁边接话:“错了才好呢,这是她给我织的,错了也独一无二。”
他忽然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糖,剥开糖纸递给老奶奶:“吃颗糖,甜丝丝的,织错了也高兴。”
宋惜尧看着他们,忽然想起阿妈挂在门口的毡布。
她绣坏的那片地方,阿妈没拆,反而用彩线在周围绣了圈羊角纹。
原来日子里的磕碰、错漏,都不是瑕疵,是彼此在意的证据。
火车到站前,老爷爷把一个装着红枣的小布包塞给宋惜尧:“路上吃,补血。”
老奶奶则把织了一半的围巾举起来:“你们看,这错针像不像颗星星?”
“还真像。”
宋惜尧看着那处歪歪扭扭的线,总觉得比工整的花纹更动人。
下车时,萧朔拎着行李,宋惜尧抱着笔记本和布包。
老爷爷推着轮椅,和他们并排走在站台上。
“记住啊。”
老爷爷忽然回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日子不是戏台,不用样样都光鲜,两个人凑在一起,不较真,不赌气,就是好日子。”
阳光穿过站台的铁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宋惜尧低头看了眼笔记本,萧朔正牵着她的手,手指在她掌心轻轻画着圈,像在写一个无声的“好”字。
出站时,她忽然停下脚步,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要像珍惜完美一样,珍惜彼此的不完美。”
萧朔凑过来,在后面画了个大大的太阳,把两个牵手的小人圈在里面,给他们罩上了一层永远不会散去的暖。
邻座的老爷爷忽然开口,手里转着个磨得发亮的核桃:“我跟我家老婆子也有这么个‘规矩’,不过没写下来,都记在心里呢。”
老奶奶在旁边笑,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菊花,手里正织着条藏青色的围巾:“他呀,年轻时总嫌我记不住事,现在倒成了我的‘活账本’。”
宋惜尧把笔记本往回收了收,有点不好意思。
萧朔却笑着把本子递过去:“您给提提意见?”
老爷爷戴上老花镜,慢慢翻看。
阳光透过车窗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
“每周三聊天,好。”
他指着那行字点头:“日子再忙,也得有说废话的功夫。”
看到“吵架不过夜”时,他忽然笑了,转头看老奶奶:“这个咱们也有,不过我家是‘谁先认错谁请吃冰棍’。”
老奶奶嗔怪地拍了他一下:“就你嘴馋。”
手上的毛线针却没停,银亮的针尖在阳光下跳着舞。
“其实哪有什么秘诀。”
老爷爷把笔记本还回来,语气慢悠悠的,像在说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我跟她结婚五十年,就图个‘不较真’。她煮的粥咸了,我就笑着说‘正好配咸菜’;我修的收音机没修好,她就说‘反正我爱听你说话’。”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热茶:“去年冬天她摔了一跤,腿不好使了,我天天推着轮椅陪她晒太阳;她总说‘拖累你了’,我就说‘正好,我也想歇歇,以前总被你催着遛弯’。”
老奶奶这时插了句嘴,眼神软得像棉花:“他前阵子体检,医生说要少吃甜的,我就把糖罐藏起来,他找不着,嘴上骂我‘老太婆霸道’,转头却把我织错的围巾戴了一冬天。”
宋惜尧听得入了神,手里的笔记本变得沉甸甸的。
她发现,老爷爷的袖口磨破了个洞,老奶奶正悄悄用藏青色的线给他缝,针脚歪歪扭扭,却缝得极紧。
“您看您围巾织错了?”
萧朔指着老奶奶手里的围巾,上面有处明显的错针,藏青色的线里掺了根白色的线头。
“可不是嘛。”
老奶奶叹气,却没拆:“年纪大了,眼神跟不上了。”
话虽如此,她的手指却轻轻抚摸着那处错针。
老爷爷在旁边接话:“错了才好呢,这是她给我织的,错了也独一无二。”
他忽然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糖,剥开糖纸递给老奶奶:“吃颗糖,甜丝丝的,织错了也高兴。”
宋惜尧看着他们,忽然想起阿妈挂在门口的毡布。
她绣坏的那片地方,阿妈没拆,反而用彩线在周围绣了圈羊角纹。
原来日子里的磕碰、错漏,都不是瑕疵,是彼此在意的证据。
火车到站前,老爷爷把一个装着红枣的小布包塞给宋惜尧:“路上吃,补血。”
老奶奶则把织了一半的围巾举起来:“你们看,这错针像不像颗星星?”
“还真像。”
宋惜尧看着那处歪歪扭扭的线,总觉得比工整的花纹更动人。
下车时,萧朔拎着行李,宋惜尧抱着笔记本和布包。
老爷爷推着轮椅,和他们并排走在站台上。
“记住啊。”
老爷爷忽然回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日子不是戏台,不用样样都光鲜,两个人凑在一起,不较真,不赌气,就是好日子。”
阳光穿过站台的铁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宋惜尧低头看了眼笔记本,萧朔正牵着她的手,手指在她掌心轻轻画着圈,像在写一个无声的“好”字。
出站时,她忽然停下脚步,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要像珍惜完美一样,珍惜彼此的不完美。”
萧朔凑过来,在后面画了个大大的太阳,把两个牵手的小人圈在里面,给他们罩上了一层永远不会散去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