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热搜背后的国际胜利
陆砚之合上笔记本,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回车。屏幕右下角弹出提示:五家欧洲主流媒体已签收文件包。
他没起身,也没喝水,只是把墨水渍斑斑的袖口往回撸了半寸,盯着热搜榜刷新的频率。刚才那波“梦中领奖”的热度还没退,新词条已经顶上来——#孙导演被除名#,正在爬升。
小唐整理的法文资料包自动同步完成,标题是《闭门会议权力滥用行为的时间序列分析》。这不是通稿,是论文草稿,署名写着“匿名学术观察组”。他知道,只要这东西一露头,外媒就没法再拿“文化误解”当遮羞布。
果然,不到十分钟,法国《艺术评论》官网更新动态:“我们收到了一份无法忽视的材料。”
陆砚之嘴角动了动,点开录音证据的加密链接,把时间戳、摄像头位置图、参会名单三项打包,附上自己那篇《论虚伪的100种死法》里的第六节——专门讲“权威人设崩塌前的七种嘴硬反应”,其中一句原话被加粗:“真正的艺术家不需要踩别人裙摆来站稳。”
他顺手转发给三个常合作的博主,留言只有一句:“第六条,你们看看像不像?”
消息刚发完,手机震了。
林姐来电。
“你现在让顾晚舟露脸,等于承认之前睡觉是演的!人设塌了谁负责?!”她声音劈了,“好不容易躺出个神话,你非得让她站起来讲话?”
陆砚之靠在椅背上,镜片反着冷光:“她要是不说话,明天头条就是‘中国女星靠装睡躲审查’。”
“那也不能现在出面啊!等风头过了……”
“风头就是现在。”他打断,“有人还想洗地,就得有人当场打脸。”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林姐咬牙切齿:“你们俩,一个比一个疯。”
挂了电话,陆砚之没动。
他知道顾晚舟醒了。
阳台上传来拖鞋蹭地的声音,接着是薯片袋窸窣响了一下,像是被捏扁了扔进垃圾桶。然后,藤椅吱呀一声,有人坐下了。
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还在晃脚。
真丝睡袍没换,高跟鞋也没脱,就这么翘着腿,对着直播信号笑了笑:“我睡的时候,你们在忙什么?编排我的行程?还是掩盖他的劣迹?”
弹幕瞬间炸了。
她没等回应,直接举起手里一叠打印件:“这是戛纳安保系统日志,证明我从未缺席官方通告——倒是某些评委,私自更改评审流程记录三次,第一次就在提名公布前夜。”
有人问这是哪来的。
她说:“朋友送的。”
没人信。
三分钟后,电影节技术部门确认:系统后台确实存在异常操作记录。
陆砚之看着数据曲线猛地往上蹿,轻轻点了根烟——这是他十年来第一次在书房抽烟。烟灰落在键盘缝里,他懒得拍。
电视突然响了。
某个国际频道正在直播临时新闻发布会,画面切到孙导演办公室。他正摔椅子,电脑屏幕上还开着那份法文资料包,页面停留在“权力伪装成权威”的案例对照表上。
助手战战兢兢说:“他们说您涉嫌违反评审伦理……要召开紧急听证会……”
“放屁!”他吼,“我是评委!我说了算!”
“可……已经有三位外国评委联名举报您了……”
他愣住,回头瞪着屏幕:“谁?!”
就在这时,陆砚之的三分钟视频上线了。
标题很直白:《虚伪的文化霸权为何必然溃败》。
开头第一句:“当你开始强调‘尊重艺术传统’,往往是因为你已经失去了讨论艺术的能力。”
接着他一条条拆解:
第一条,用地位压人;
第二条,把私人喜好包装成专业标准;
第三条,对弱势方提道德要求,对自己却零约束;
……
第六条,引用孙导原话:“中国演员就得听话,不然别想进国际圈。”
配图是他当年获奖纪录片截图,旁边打了个红叉,写着:“此人曾因性骚扰被剧组集体抵制,后由资本运作洗白。”
视频最后,陆砚之出现在镜头前,金丝眼镜推到鼻梁中间,语气像在批改学生作业:“你说别人不懂尊重,那你先解释一下,为什么闭门会议要关摄像头?又为什么,每次约谈女演员都选在酒店走廊?”
全球平台同步推送。
顾晚舟在同一秒转发。
配文只有一句:“他说我不尊重艺术?可真正的艺术,不需要靠踩别人裙摆来站稳。”
热搜刷的一下全换了。
#孙导演被除名#冲上第一,
#躺着说出真相#紧跟其后,
连带着#慵懒美学入选年度网络文化现象#重新回榜。
有记者冲进评委休息室想找孙导采访,结果看见他坐在角落,面前摆着一杯凉透的咖啡,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提醒。
他没接。
只是死死盯着屏幕上那条评论——来自一位法国老影评人:
“我们邀请的是导演,不是霸凌者。如果你代表的是‘传统’,那这个传统早就该淘汰了。”
助手低声说:“您的评委资格……刚刚被组委会暂停。”
他猛地抬头:“什么?!”
“您……不能再参与任何评审环节。”
“谁批准的?!”
“全体投票通过的。”
他整个人往后一倒,撞在墙上。房间里静了几秒,只剩打印机还在吐纸——那是他的退出声明。
与此同时,戛纳海边别墅。
阳光洒满阳台。
顾晚舟把最后一片薯片吃完,空袋子折了两下,变成一只歪歪扭扭的纸船。她看了眼海面,随手一扔。
小船晃晃悠悠漂出去几米,被浪推着往前走。
陆砚之站在窗边,看着那艘小船越漂越远,忽然开口:“下次,我们发篇论文吧。”
顾晚舟听见了,没回头,只说:“记得把我列为通讯作者。”
“你连实验数据都没碰过。”
“但我提供了全部样本。”
“比如?”
“比如全世界最懒的影后。”
“也可能是最狠的。”
她笑了下,脚尖轻轻踢了踢藤椅扶手。
屋里,电脑提示音响起。
新热搜出来了。
【#陆砚之论文被巴黎高师列入教材参考书目#】
他看了一眼,关掉屏幕。
窗外,那只纸船正卡在一丛浮藻里,半沉不浮,随波打转。
陆砚之合上笔记本,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回车。屏幕右下角弹出提示:五家欧洲主流媒体已签收文件包。
他没起身,也没喝水,只是把墨水渍斑斑的袖口往回撸了半寸,盯着热搜榜刷新的频率。刚才那波“梦中领奖”的热度还没退,新词条已经顶上来——#孙导演被除名#,正在爬升。
小唐整理的法文资料包自动同步完成,标题是《闭门会议权力滥用行为的时间序列分析》。这不是通稿,是论文草稿,署名写着“匿名学术观察组”。他知道,只要这东西一露头,外媒就没法再拿“文化误解”当遮羞布。
果然,不到十分钟,法国《艺术评论》官网更新动态:“我们收到了一份无法忽视的材料。”
陆砚之嘴角动了动,点开录音证据的加密链接,把时间戳、摄像头位置图、参会名单三项打包,附上自己那篇《论虚伪的100种死法》里的第六节——专门讲“权威人设崩塌前的七种嘴硬反应”,其中一句原话被加粗:“真正的艺术家不需要踩别人裙摆来站稳。”
他顺手转发给三个常合作的博主,留言只有一句:“第六条,你们看看像不像?”
消息刚发完,手机震了。
林姐来电。
“你现在让顾晚舟露脸,等于承认之前睡觉是演的!人设塌了谁负责?!”她声音劈了,“好不容易躺出个神话,你非得让她站起来讲话?”
陆砚之靠在椅背上,镜片反着冷光:“她要是不说话,明天头条就是‘中国女星靠装睡躲审查’。”
“那也不能现在出面啊!等风头过了……”
“风头就是现在。”他打断,“有人还想洗地,就得有人当场打脸。”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林姐咬牙切齿:“你们俩,一个比一个疯。”
挂了电话,陆砚之没动。
他知道顾晚舟醒了。
阳台上传来拖鞋蹭地的声音,接着是薯片袋窸窣响了一下,像是被捏扁了扔进垃圾桶。然后,藤椅吱呀一声,有人坐下了。
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还在晃脚。
真丝睡袍没换,高跟鞋也没脱,就这么翘着腿,对着直播信号笑了笑:“我睡的时候,你们在忙什么?编排我的行程?还是掩盖他的劣迹?”
弹幕瞬间炸了。
她没等回应,直接举起手里一叠打印件:“这是戛纳安保系统日志,证明我从未缺席官方通告——倒是某些评委,私自更改评审流程记录三次,第一次就在提名公布前夜。”
有人问这是哪来的。
她说:“朋友送的。”
没人信。
三分钟后,电影节技术部门确认:系统后台确实存在异常操作记录。
陆砚之看着数据曲线猛地往上蹿,轻轻点了根烟——这是他十年来第一次在书房抽烟。烟灰落在键盘缝里,他懒得拍。
电视突然响了。
某个国际频道正在直播临时新闻发布会,画面切到孙导演办公室。他正摔椅子,电脑屏幕上还开着那份法文资料包,页面停留在“权力伪装成权威”的案例对照表上。
助手战战兢兢说:“他们说您涉嫌违反评审伦理……要召开紧急听证会……”
“放屁!”他吼,“我是评委!我说了算!”
“可……已经有三位外国评委联名举报您了……”
他愣住,回头瞪着屏幕:“谁?!”
就在这时,陆砚之的三分钟视频上线了。
标题很直白:《虚伪的文化霸权为何必然溃败》。
开头第一句:“当你开始强调‘尊重艺术传统’,往往是因为你已经失去了讨论艺术的能力。”
接着他一条条拆解:
第一条,用地位压人;
第二条,把私人喜好包装成专业标准;
第三条,对弱势方提道德要求,对自己却零约束;
……
第六条,引用孙导原话:“中国演员就得听话,不然别想进国际圈。”
配图是他当年获奖纪录片截图,旁边打了个红叉,写着:“此人曾因性骚扰被剧组集体抵制,后由资本运作洗白。”
视频最后,陆砚之出现在镜头前,金丝眼镜推到鼻梁中间,语气像在批改学生作业:“你说别人不懂尊重,那你先解释一下,为什么闭门会议要关摄像头?又为什么,每次约谈女演员都选在酒店走廊?”
全球平台同步推送。
顾晚舟在同一秒转发。
配文只有一句:“他说我不尊重艺术?可真正的艺术,不需要靠踩别人裙摆来站稳。”
热搜刷的一下全换了。
#孙导演被除名#冲上第一,
#躺着说出真相#紧跟其后,
连带着#慵懒美学入选年度网络文化现象#重新回榜。
有记者冲进评委休息室想找孙导采访,结果看见他坐在角落,面前摆着一杯凉透的咖啡,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提醒。
他没接。
只是死死盯着屏幕上那条评论——来自一位法国老影评人:
“我们邀请的是导演,不是霸凌者。如果你代表的是‘传统’,那这个传统早就该淘汰了。”
助手低声说:“您的评委资格……刚刚被组委会暂停。”
他猛地抬头:“什么?!”
“您……不能再参与任何评审环节。”
“谁批准的?!”
“全体投票通过的。”
他整个人往后一倒,撞在墙上。房间里静了几秒,只剩打印机还在吐纸——那是他的退出声明。
与此同时,戛纳海边别墅。
阳光洒满阳台。
顾晚舟把最后一片薯片吃完,空袋子折了两下,变成一只歪歪扭扭的纸船。她看了眼海面,随手一扔。
小船晃晃悠悠漂出去几米,被浪推着往前走。
陆砚之站在窗边,看着那艘小船越漂越远,忽然开口:“下次,我们发篇论文吧。”
顾晚舟听见了,没回头,只说:“记得把我列为通讯作者。”
“你连实验数据都没碰过。”
“但我提供了全部样本。”
“比如?”
“比如全世界最懒的影后。”
“也可能是最狠的。”
她笑了下,脚尖轻轻踢了踢藤椅扶手。
屋里,电脑提示音响起。
新热搜出来了。
【#陆砚之论文被巴黎高师列入教材参考书目#】
他看了一眼,关掉屏幕。
窗外,那只纸船正卡在一丛浮藻里,半沉不浮,随波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