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陈峰呢?我那么大个陈峰呢?他去哪了?合着这意思是,像陈峰那么大的腕,他在这部基本都是由路人甲组成的电影里面,还真特么就是个打酱油的啊?”
当影迷们看到周裕因为实在没钱给妹妹治病,只能去工厂、夜店甚至是工地上寻求一份日结工作而各种卑微的求人的时候
所有影迷们心里最想说的,大概就是这段话了
没错,陈峰的出现确实小小的振奋了一下快被剧情整自闭的影迷们,同时,他和周裕的那段只有两分钟的对话,未来也确实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
可是,周裕哪怕没穿越前他都一直觉得,像原片主角克里斯这样的人吧,虽然很惨,但是现实生活中比他惨比他困难的人比比皆是
因此,虽然原版《当幸福来敲门》拍的很经典,剧情也很励志,但是用周裕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拍的其实还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当然,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是就算这部电影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那也只能说克里斯的现实原型,当年过的其实还行,对照绝大部分现实的话,其实克里斯并没有真到了完全活不下去的地步
因为克里斯在电影里之所以过的很窘迫,完全就是他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如果他不是为了要过上人上人的生活而选择去证券公司应聘经纪人的话,他也不会半年都没有收入
在半年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克里斯都能挺过来,那如果他不执着于这个经纪人工作,而老老实实的像其他底层民众那样去做一些真正底层民众做的工作呢?
当然,如果克里斯真的选择放弃的话,那又不可能会有这部《当幸福来敲门》的问世了
简而言之,原版的《当幸福来敲门》固然是神作,可是就它的故事本身来说呢,又有点过于理想了,哪怕它是真实故事改编的,那也只是现实生活中极少部分的偶然成功事件
这样的事件并不能代表绝大部分真正底层民众的现实生活
虚假的现实:主角在绝境的时候,上帝总是会给他开一扇窗
真实的生活:当你陷入绝境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下一个更大的绝境在等着你
原主的故事就是真实的生活,而且是符合绝大部分底层民众真实生活的现实故事
所以他的故事中没有贵人,也没有所谓的机遇,有的只是冷冰冰的现实和沉甸甸的责任
因此,如果说原片主角克里斯还有退路的话,那么当年的原主,那是真的完全没招了
……
由于周裕一直没有找到好工作,再加上周小小的病情也在不断加重,所以哪怕周裕兄妹已经从电影开头的豪华公寓搬到普通的住宅区了,在双重压下,他们兄妹俩也不得不再次搬家
于是电影经典的一幕又来了
还是电影宣传照一样的镜头,不同的是,这次周裕背吉他的右边肩膀的手上,多了一口旅行箱
这次搬家之后,周裕兄妹的噩梦才算是真正的开始,而电影剧情也是随着周裕兄妹入住那个用纸板隔出来的所谓房间之后,彻底迎来了高潮
之前,周裕曾经就这部电影的场景布置痛骂过一次张凯
因为张凯作为一个家境不错的新人导演,他从来就没接触过像周裕剧本里给他描绘的那种“破烂不堪的民房”啊
所以当初在布置这种所谓的“破烂不堪的民房”的时候,他也就是在周裕兄妹第一次搬家之后住的那栋普通住房的基础上稍微做旧了一点家具而已
而正是这种程度的修改,惹的一向对电影非常严格的周裕大发雷霆
但是那其实也真不怪张凯,因为他哪里能想到,周裕剧本里所谓的“破烂不堪”,就真的会破烂到那种程度啊
用他看完周裕亲自布置的场景之后的话说就是:
“这,也是人住的?”
没办法,就周裕兄妹俩当时的情况,说的好听点是穷困潦倒,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一个月三十块钱的房子,还要什么自行车?
不光是张凯没能想到,就连正在观影的影迷们也没能想到,所以当影迷们看到周裕兄妹的“新房子”之后,几乎全世界所有影院都发出了一声惊呼,这其中,以华夏这边的电影呼声最大
这不奇怪,因为这部片子是以华夏为背景的,华夏人更了解华夏这边的的国情,所以他们的反应才会更大
事实上,仅仅是从住的环境上来说,华夏的影迷们倒也不至于有会反应那么大反应,主要就是周裕在这里面安排的剧情,实在是太……
其实偶像剧那一套吧,虽然很多知名导演都瞧不上,但是如果从广大影迷们的观影感受上来考虑的话,你别说,那一套还真挺符合大多数人的胃口的
至少,按照传统来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不会显得一惊一乍的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别着急,举个例子各位就能明白了
狄龙老师各位都认识吧?就是《英雄本色》里面饰演宋子豪的那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这位的咖位吧,在整个港岛娱乐圈里面都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可以说,就连成龙大哥,在这位面前估计都得叫一声前辈
没办法,因为人家狄龙老师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凭借着古龙先生的那些经典武侠小说翻拍的影视剧,火遍了整个港岛了,而那时候的成龙大哥可还是个小配角呢
从娱乐圈地位和声望上来说,他绝对可以算是巨头中的巨头
娱乐圈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倒也说不上是歧视或者看不起之类的,但是当影迷们看到娱乐圈的某些作品里面出现某些人或者事的时候,他们的某些反应,你又不得承认,歧视这东西吧,还真是存在的
这种所谓的存在呢,并不在那些影视剧本身,而是在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人人平等,职业不分贵贱”的影迷们自己的心里
不理解?
那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当大家看到狄龙老师出现在《乡村爱情》这种“土的掉渣的”电视剧里面的时候,很多人都惊愕的说不出话来,甚至像“狄龙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竟然还会出演《乡村爱情》”这种话会成为一种主流观点呢?
既然都说人人平等,职业不分贵贱,那作为演员的狄龙老师,按理说他出现在任何华夏影视剧里面,都是合情合理的才对啊
可是,为什么大家在看完狄龙老师在《乡村爱情》里面的表演之后,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去看他的表演如何,而是生出“狄龙也会出演这种剧?”的惊愕的想法呢?
细品这句话,难道大家不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歧视吗?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在说“这种土嗨剧配不上狄龙的身价”吗?
当然,有些剧吧,因为本身演员咖位比较低,所以如果能找来某个大明星出演的话,观众们也会有类似惊愕的想法
可是这种惊愕和狄龙老师出现在《乡村爱情》里面的这种惊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真要说到咖位和知名度,赵本山未必还比不上狄龙?
所以,这种惊愕,其实就相当于是一种歧视,一种观众们自己在心里给自己设定的歧视,和人家演员本身以及影视剧本身没半毛钱关系
也就是这部戏当初找的是狄龙老师哦,这要是把发哥给找来,天知道会毁了多少人的三观
其实这种所谓的歧视吧,在娱乐圈里面一直都存在,而且都是观众们自己在心里给自己整的,和娱乐圈的演员以及作品,没任何关系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明星嘛,活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久而久之,那些只能通过影视剧或者新闻媒体了解他们的普通粉丝们,可不就是容易在心里给他们打上某种特定的标签嘛
比如狄龙老师,他出演的都是一些“高大上”且“上得了台面的”高逼格影视剧,而《乡村爱情》这部剧里面的所有演员包括赵本山老师在内,他们可不就是靠着出演那些“土嗨到家”的影视剧为人所熟知的吗?
所以他们身上这标签,可不就是这样被观众们给打上了吗?
土嗨和高大上凑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吧
所以大家才会生出一种“狄龙也会出演这种电视剧”的惊愕想法
周裕作为蓝星的世界真神,他身上的标签是什么?
“世界名人榜唯三还在世的历史伟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超级巨星”,“歌舞双绝的舞台神话”,“蓝星编剧之神”,“蓝星电影教父”,“华夏五千年文学史上金字塔级别的诗仙词圣”,“世界着名小说家”,“蓝星最伟大的钢琴家”等等
就他的这些标签,无论哪一个都是远超地球上的狄龙老师身上标签无数倍的
顶着这一系列标签的伟人,人们无论任何也不会把他和那些真正的最底层的民工兄弟联系到一起的
他们能接受周裕和这群民工兄弟一起在搬砖上班,可是当周裕在电影里加入他和这些民工兄弟在破旧的民房里面的生活日常的时候,华夏影迷们崩的又何止是三观那么简单
没办法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周裕这部电影里都是最真实的镜头,他们兄妹和这些普通民工兄弟们的日常,都是原主以前真真实实和周小小经历过的,可不是偶像剧里面那种“在街上随便发发传单,跑跑外卖,就算是穷困潦倒”的偶像化演绎法
正是由于太过于真实,而周裕身上的标签又太过于耀眼
所以看到这的影迷们,都感觉自己像是在看恐怖片一样
不理解这种心情的话,可以代入想象一下,这种心情大概就相当于是,叫地球上的发哥出演《马大帅》里的范德彪一样,或许比这还要颠覆三观一百倍
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只怪周裕身上的标签太过耀眼太过高大上了,有这种标签的人,在普通影迷们心里,自然而然会在心里自我攻略,自我给自我筑起一座歧视的大山,既:这些民工完全不配和周裕一起生活
其实这别说周裕这样的人了,任何一个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年轻人,都不敢想象这样的画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是周裕在这部电影里,就是那么毫无保留的展示给大家了,甚至某些很尴尬的画面都拍出来了
当影迷们看到周裕捂着周小小耳朵入睡的镜头的时候,天知道那些没经历过社会毒打并且又疯狂崇拜周裕的影迷们,内心有多崩溃
可是这些年轻人却没发现,电影院里那些年纪比较大的,看到这里都沉默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轻声的哭泣了起来
拍的真实不一定意味着卖惨,实际上,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周裕都没有刻意的去卖惨
就如同《钢琴家》的现实原型瓦拉迪斯罗·斯皮尔曼后来在写书回顾那段艰难历史一样,他的字里行间从来没有歇斯底里的咆哮也没有感人肺腑的旁白,有的只是客观冷静的平稳叙述,仿佛就像是在说一段不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一样
周裕的这部电影差不多也是这种风格,他从来没有刻意的去卖过惨,只是通过镜头把原主兄妹以前的种种故事给表现出来而已
但是由于他身上的标签太过于耀眼了,让人们先入为主的在心里形成了“周裕不应该这样”的想法了
所以当周裕通过镜头,把原主兄妹当年的故事直白的给呈现出来的时候,那些有经历的影迷们才会更加在心里更加理解和心疼他
至于那些觉得三观崩溃的年轻影迷,其实也很好理解
他们倒也不是说看不起那些民工兄弟,只不过他们没有经历,心里很难迈过去这道坎
就比如前世的周裕一样
在当年《马大帅》这部剧才播出的时候,他还是个只知道整天耍酷,装拽的初中生
那时候可不比现在,因为娱乐工具有限,所以每到晚上除了看电视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了
然后这部《马大帅》就这样走进了他的视线里
想都不用想,当时的周裕是绝对接受不了这种土到掉渣的所谓喜剧的,属于是看一眼他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那种,尤其是看范德彪这种的,哪怕他当时很喜欢赵本山和范伟两位老师的小品
他当时甚至都没觉得多搞笑,心里对这种土掉渣的电视剧只有深深的厌恶,因为这和他当时追求的那种冷酷,高傲的男神人设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后来嘛……
其实抛开周裕身上所有的标签,他和原主实际上都只能算是这个社会上的底层小人物,而很明显的是,那部《马大帅》主要就是讲述底层小人物的故事的神作,尤其是里面的范德彪,几乎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普通小人物
因此,可以这样说,小人物的成长轨迹应该是这样的:讨厌范德彪,理解范德彪,成为范德彪
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周裕后来也终于活成了范德彪,所以后来再看这部《马大帅》的时候,很多情节明明很搞笑,但是他就是笑不出来
当然,当初所谓的厌恶,早已烟消云散
现在这群年轻影迷们看周裕和那群民工兄弟的一起的日常生活,大概就相当于是周裕当初看《马大帅》一样,很厌恶
和所谓的歧视其实没关系,反正他们就是无法接受这种生活
不过电影剧情并不会因为这些年轻影迷们的不舒服而停下
周小小的病情不断加重,而周裕能找到的日结工资的工作也越来越少,因此周裕兄妹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早已知道周裕故事结局的影迷们的心,也开始悬了起来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真正的经典一幕,正在悄然来临
……
这天,吃过晚饭后,燥热难耐的兄妹俩来到天楼看星星
“哥哥,小小是不是快死了?”
“哥哥,爸爸妈妈真的在天上吗?他们知道小小很想念他们吗?”
“小小死了之后是不是也会变成星星呢?”
“虽然小小很喜欢星星,但是小小更喜欢哥哥,小小不想死,小小还想永远的和哥哥在一起呢”
如果说这段话只是让电影里的周裕语塞,让看电影的影迷们心酸的话,那么当周裕拿起吉他开始教周小小唱新歌的时候,全世界所有影迷都破防了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 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
地上的玫瑰枯萎
冷风吹 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
虫儿飞 花儿睡
一双又一对才美
不怕天黑 只怕心碎
不管累不累
也不管东南西北”
(正在努力恢复以前的风格
太多糟心事了,写的让大家不满意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下,能看懂剧情就行了)
喜欢世界明星之王
当影迷们看到周裕因为实在没钱给妹妹治病,只能去工厂、夜店甚至是工地上寻求一份日结工作而各种卑微的求人的时候
所有影迷们心里最想说的,大概就是这段话了
没错,陈峰的出现确实小小的振奋了一下快被剧情整自闭的影迷们,同时,他和周裕的那段只有两分钟的对话,未来也确实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
可是,周裕哪怕没穿越前他都一直觉得,像原片主角克里斯这样的人吧,虽然很惨,但是现实生活中比他惨比他困难的人比比皆是
因此,虽然原版《当幸福来敲门》拍的很经典,剧情也很励志,但是用周裕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拍的其实还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当然,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是就算这部电影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那也只能说克里斯的现实原型,当年过的其实还行,对照绝大部分现实的话,其实克里斯并没有真到了完全活不下去的地步
因为克里斯在电影里之所以过的很窘迫,完全就是他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如果他不是为了要过上人上人的生活而选择去证券公司应聘经纪人的话,他也不会半年都没有收入
在半年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克里斯都能挺过来,那如果他不执着于这个经纪人工作,而老老实实的像其他底层民众那样去做一些真正底层民众做的工作呢?
当然,如果克里斯真的选择放弃的话,那又不可能会有这部《当幸福来敲门》的问世了
简而言之,原版的《当幸福来敲门》固然是神作,可是就它的故事本身来说呢,又有点过于理想了,哪怕它是真实故事改编的,那也只是现实生活中极少部分的偶然成功事件
这样的事件并不能代表绝大部分真正底层民众的现实生活
虚假的现实:主角在绝境的时候,上帝总是会给他开一扇窗
真实的生活:当你陷入绝境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下一个更大的绝境在等着你
原主的故事就是真实的生活,而且是符合绝大部分底层民众真实生活的现实故事
所以他的故事中没有贵人,也没有所谓的机遇,有的只是冷冰冰的现实和沉甸甸的责任
因此,如果说原片主角克里斯还有退路的话,那么当年的原主,那是真的完全没招了
……
由于周裕一直没有找到好工作,再加上周小小的病情也在不断加重,所以哪怕周裕兄妹已经从电影开头的豪华公寓搬到普通的住宅区了,在双重压下,他们兄妹俩也不得不再次搬家
于是电影经典的一幕又来了
还是电影宣传照一样的镜头,不同的是,这次周裕背吉他的右边肩膀的手上,多了一口旅行箱
这次搬家之后,周裕兄妹的噩梦才算是真正的开始,而电影剧情也是随着周裕兄妹入住那个用纸板隔出来的所谓房间之后,彻底迎来了高潮
之前,周裕曾经就这部电影的场景布置痛骂过一次张凯
因为张凯作为一个家境不错的新人导演,他从来就没接触过像周裕剧本里给他描绘的那种“破烂不堪的民房”啊
所以当初在布置这种所谓的“破烂不堪的民房”的时候,他也就是在周裕兄妹第一次搬家之后住的那栋普通住房的基础上稍微做旧了一点家具而已
而正是这种程度的修改,惹的一向对电影非常严格的周裕大发雷霆
但是那其实也真不怪张凯,因为他哪里能想到,周裕剧本里所谓的“破烂不堪”,就真的会破烂到那种程度啊
用他看完周裕亲自布置的场景之后的话说就是:
“这,也是人住的?”
没办法,就周裕兄妹俩当时的情况,说的好听点是穷困潦倒,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一个月三十块钱的房子,还要什么自行车?
不光是张凯没能想到,就连正在观影的影迷们也没能想到,所以当影迷们看到周裕兄妹的“新房子”之后,几乎全世界所有影院都发出了一声惊呼,这其中,以华夏这边的电影呼声最大
这不奇怪,因为这部片子是以华夏为背景的,华夏人更了解华夏这边的的国情,所以他们的反应才会更大
事实上,仅仅是从住的环境上来说,华夏的影迷们倒也不至于有会反应那么大反应,主要就是周裕在这里面安排的剧情,实在是太……
其实偶像剧那一套吧,虽然很多知名导演都瞧不上,但是如果从广大影迷们的观影感受上来考虑的话,你别说,那一套还真挺符合大多数人的胃口的
至少,按照传统来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不会显得一惊一乍的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别着急,举个例子各位就能明白了
狄龙老师各位都认识吧?就是《英雄本色》里面饰演宋子豪的那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这位的咖位吧,在整个港岛娱乐圈里面都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可以说,就连成龙大哥,在这位面前估计都得叫一声前辈
没办法,因为人家狄龙老师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凭借着古龙先生的那些经典武侠小说翻拍的影视剧,火遍了整个港岛了,而那时候的成龙大哥可还是个小配角呢
从娱乐圈地位和声望上来说,他绝对可以算是巨头中的巨头
娱乐圈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倒也说不上是歧视或者看不起之类的,但是当影迷们看到娱乐圈的某些作品里面出现某些人或者事的时候,他们的某些反应,你又不得承认,歧视这东西吧,还真是存在的
这种所谓的存在呢,并不在那些影视剧本身,而是在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人人平等,职业不分贵贱”的影迷们自己的心里
不理解?
那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当大家看到狄龙老师出现在《乡村爱情》这种“土的掉渣的”电视剧里面的时候,很多人都惊愕的说不出话来,甚至像“狄龙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竟然还会出演《乡村爱情》”这种话会成为一种主流观点呢?
既然都说人人平等,职业不分贵贱,那作为演员的狄龙老师,按理说他出现在任何华夏影视剧里面,都是合情合理的才对啊
可是,为什么大家在看完狄龙老师在《乡村爱情》里面的表演之后,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去看他的表演如何,而是生出“狄龙也会出演这种剧?”的惊愕的想法呢?
细品这句话,难道大家不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歧视吗?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在说“这种土嗨剧配不上狄龙的身价”吗?
当然,有些剧吧,因为本身演员咖位比较低,所以如果能找来某个大明星出演的话,观众们也会有类似惊愕的想法
可是这种惊愕和狄龙老师出现在《乡村爱情》里面的这种惊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真要说到咖位和知名度,赵本山未必还比不上狄龙?
所以,这种惊愕,其实就相当于是一种歧视,一种观众们自己在心里给自己设定的歧视,和人家演员本身以及影视剧本身没半毛钱关系
也就是这部戏当初找的是狄龙老师哦,这要是把发哥给找来,天知道会毁了多少人的三观
其实这种所谓的歧视吧,在娱乐圈里面一直都存在,而且都是观众们自己在心里给自己整的,和娱乐圈的演员以及作品,没任何关系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明星嘛,活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久而久之,那些只能通过影视剧或者新闻媒体了解他们的普通粉丝们,可不就是容易在心里给他们打上某种特定的标签嘛
比如狄龙老师,他出演的都是一些“高大上”且“上得了台面的”高逼格影视剧,而《乡村爱情》这部剧里面的所有演员包括赵本山老师在内,他们可不就是靠着出演那些“土嗨到家”的影视剧为人所熟知的吗?
所以他们身上这标签,可不就是这样被观众们给打上了吗?
土嗨和高大上凑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吧
所以大家才会生出一种“狄龙也会出演这种电视剧”的惊愕想法
周裕作为蓝星的世界真神,他身上的标签是什么?
“世界名人榜唯三还在世的历史伟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超级巨星”,“歌舞双绝的舞台神话”,“蓝星编剧之神”,“蓝星电影教父”,“华夏五千年文学史上金字塔级别的诗仙词圣”,“世界着名小说家”,“蓝星最伟大的钢琴家”等等
就他的这些标签,无论哪一个都是远超地球上的狄龙老师身上标签无数倍的
顶着这一系列标签的伟人,人们无论任何也不会把他和那些真正的最底层的民工兄弟联系到一起的
他们能接受周裕和这群民工兄弟一起在搬砖上班,可是当周裕在电影里加入他和这些民工兄弟在破旧的民房里面的生活日常的时候,华夏影迷们崩的又何止是三观那么简单
没办法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周裕这部电影里都是最真实的镜头,他们兄妹和这些普通民工兄弟们的日常,都是原主以前真真实实和周小小经历过的,可不是偶像剧里面那种“在街上随便发发传单,跑跑外卖,就算是穷困潦倒”的偶像化演绎法
正是由于太过于真实,而周裕身上的标签又太过于耀眼
所以看到这的影迷们,都感觉自己像是在看恐怖片一样
不理解这种心情的话,可以代入想象一下,这种心情大概就相当于是,叫地球上的发哥出演《马大帅》里的范德彪一样,或许比这还要颠覆三观一百倍
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只怪周裕身上的标签太过耀眼太过高大上了,有这种标签的人,在普通影迷们心里,自然而然会在心里自我攻略,自我给自我筑起一座歧视的大山,既:这些民工完全不配和周裕一起生活
其实这别说周裕这样的人了,任何一个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年轻人,都不敢想象这样的画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是周裕在这部电影里,就是那么毫无保留的展示给大家了,甚至某些很尴尬的画面都拍出来了
当影迷们看到周裕捂着周小小耳朵入睡的镜头的时候,天知道那些没经历过社会毒打并且又疯狂崇拜周裕的影迷们,内心有多崩溃
可是这些年轻人却没发现,电影院里那些年纪比较大的,看到这里都沉默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轻声的哭泣了起来
拍的真实不一定意味着卖惨,实际上,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周裕都没有刻意的去卖惨
就如同《钢琴家》的现实原型瓦拉迪斯罗·斯皮尔曼后来在写书回顾那段艰难历史一样,他的字里行间从来没有歇斯底里的咆哮也没有感人肺腑的旁白,有的只是客观冷静的平稳叙述,仿佛就像是在说一段不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一样
周裕的这部电影差不多也是这种风格,他从来没有刻意的去卖过惨,只是通过镜头把原主兄妹以前的种种故事给表现出来而已
但是由于他身上的标签太过于耀眼了,让人们先入为主的在心里形成了“周裕不应该这样”的想法了
所以当周裕通过镜头,把原主兄妹当年的故事直白的给呈现出来的时候,那些有经历的影迷们才会更加在心里更加理解和心疼他
至于那些觉得三观崩溃的年轻影迷,其实也很好理解
他们倒也不是说看不起那些民工兄弟,只不过他们没有经历,心里很难迈过去这道坎
就比如前世的周裕一样
在当年《马大帅》这部剧才播出的时候,他还是个只知道整天耍酷,装拽的初中生
那时候可不比现在,因为娱乐工具有限,所以每到晚上除了看电视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了
然后这部《马大帅》就这样走进了他的视线里
想都不用想,当时的周裕是绝对接受不了这种土到掉渣的所谓喜剧的,属于是看一眼他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那种,尤其是看范德彪这种的,哪怕他当时很喜欢赵本山和范伟两位老师的小品
他当时甚至都没觉得多搞笑,心里对这种土掉渣的电视剧只有深深的厌恶,因为这和他当时追求的那种冷酷,高傲的男神人设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后来嘛……
其实抛开周裕身上所有的标签,他和原主实际上都只能算是这个社会上的底层小人物,而很明显的是,那部《马大帅》主要就是讲述底层小人物的故事的神作,尤其是里面的范德彪,几乎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普通小人物
因此,可以这样说,小人物的成长轨迹应该是这样的:讨厌范德彪,理解范德彪,成为范德彪
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周裕后来也终于活成了范德彪,所以后来再看这部《马大帅》的时候,很多情节明明很搞笑,但是他就是笑不出来
当然,当初所谓的厌恶,早已烟消云散
现在这群年轻影迷们看周裕和那群民工兄弟的一起的日常生活,大概就相当于是周裕当初看《马大帅》一样,很厌恶
和所谓的歧视其实没关系,反正他们就是无法接受这种生活
不过电影剧情并不会因为这些年轻影迷们的不舒服而停下
周小小的病情不断加重,而周裕能找到的日结工资的工作也越来越少,因此周裕兄妹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早已知道周裕故事结局的影迷们的心,也开始悬了起来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真正的经典一幕,正在悄然来临
……
这天,吃过晚饭后,燥热难耐的兄妹俩来到天楼看星星
“哥哥,小小是不是快死了?”
“哥哥,爸爸妈妈真的在天上吗?他们知道小小很想念他们吗?”
“小小死了之后是不是也会变成星星呢?”
“虽然小小很喜欢星星,但是小小更喜欢哥哥,小小不想死,小小还想永远的和哥哥在一起呢”
如果说这段话只是让电影里的周裕语塞,让看电影的影迷们心酸的话,那么当周裕拿起吉他开始教周小小唱新歌的时候,全世界所有影迷都破防了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 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
地上的玫瑰枯萎
冷风吹 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
虫儿飞 花儿睡
一双又一对才美
不怕天黑 只怕心碎
不管累不累
也不管东南西北”
(正在努力恢复以前的风格
太多糟心事了,写的让大家不满意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下,能看懂剧情就行了)
喜欢世界明星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