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选妃-《女皇武则天》

  六月十二,李治龙体些微好转,便召集群臣议及太子李弘婚事。

  李弘年已十六,依大唐礼制,早该册立太子妃,

  唯前两年李治沉疴在身、武媚娘协理朝政,再加上偶有提及,李弘总是婉拒。

  此事一拖再拖,便迁延至今。

  退朝后,李治留武媚娘于内殿议事,谈及李弘的婚事,

  他蹙眉抚额,语气焦虑,

  “弘儿虽然仁厚,却性子执拗,先前数度提及选妃,

  他总是以‘年龄尚小,学业未精’推诿,今时已不容再拖。”

  武媚娘手捧奏折,抬眸应道,

  “皇上说的是呢,弘儿年纪本该去年就成婚的,

  臣妾也认为太子妃遴选之事,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武媚娘心中思索,李弘近来与自己嫌隙渐生,

  若是她直接为李弘择定太子妃,

  恐怕会适得其反,既引得李弘对自己逆反之心更盛不说,

  还会因此对未来太子妃心生排斥。

  虽然是选太子妃,亦是为李弘选相伴一生的妻子,

  李弘虽然是储君,首先是自己的儿子,

  她当然还是希望他人生顺遂、安稳无忧。

  夫妻和睦,情投意合。

  只是儿女长成,已经有了自己的心思,武媚娘身为母亲,需考量的事情更添繁冗。

  帝后商议数日,终于定下“选秀择妃”之策:

  由礼部牵头,于官员家中择选适龄女子,先经李治与武媚娘初筛,

  再令李弘以“论经”为名与候选者相见。

  此举看似放权让李弘自主选择确定,实则武媚娘早已暗中甄别筛选。

  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皇后,

  她都无法真的完全放手让李弘仅凭一己喜好择定太子妃,

  身为母亲,她怕他被表象迷惑,错付终身,误了后半生安稳;

  身为皇后,她更需考量朝堂格局、世家平衡,确保太子妃的家世与品性能为东宫增势,为大唐储君稳固根基,

  断不能容半分随性与侥幸。

  太子选妃消息传开,长安勋贵世家纷纷送女入宫。

  礼部初选后,共择出十二人,皆门第相当、容貌端庄。

  武媚娘逐一审阅卷宗,目光终落于司农少卿杨思俭之女杨佩佩的画像上。

  杨思俭出身弘农杨氏,乃关中望族,

  其祖父杨士达隋末官至纳言,与武媚娘外祖父杨达同属一脉,论及亲缘,尚有远亲之谊。

  更重要的是,卷宗载杨佩佩“通《诗》《书》,善女红,性温婉,事亲至孝”,

  这般品性,既能安抚李弘执拗之性,亦能在东宫之中稳掌中馈,

  他日更可与李弘并肩,协理后宫事宜。

  然武媚娘并未表露心意,仅将十二份卷宗送至东宫,对李弘道:

  “弘儿,这十二个姑娘皆是礼部精心遴选,你且细阅,若有中意者,可与父皇母后言说。”

  李弘接过卷宗,心中抵触难掩——他深知母亲素来有主见,这些人选肯定是经过她筛选。

  如此一来,无论自己最终择谁,皆是母后心中认可之人。

  他随意翻阅数页,见杨佩佩卷宗时,眉头微蹙。

  “司农少卿之女?听闻杨大人素来谨言慎行,其女恐亦是循规蹈矩之辈,与儿臣性情未必相合。”

  武媚娘早已料及他有此反应,并未辩驳,仅含笑说道。

  “弘儿的终身伴侣,自然由你自行定夺。

  只是选妃之事,既需合你心意,亦需顾全朝堂安稳。

  杨少卿在农事上于国有功,其女性情端正,确是良配。

  母后这样说,并不是要你选定杨佩佩,

  只是回答你说杨佩佩循规蹈矩恐与你性情不和的说法,

  好女子自然不在少数,你且慢慢斟酌,若是这里每一个姑娘都不称你意,

  母后再为你寻其他合适之人便是。”

  武媚娘这般顺承,反而令李弘疑窦丛生,

  他认定这只是母后的缓兵之计,想来母后心中真生属意的太子妃并不在这十二人中,

  她明知自己不会青睐她所选之人,才故作“全听你便”之态。

  定然是如此,她先是让自己在这些不合心意的人选里耗尽心性,

  待自己厌烦难决时,再顺势推出那个藏于暗处的真正属意者,

  届时自己反倒会误以为是“自主选择”,连反驳的缘由都无从寻觅。

  念及此处,李弘骤然改弦更张。

  “母后所选之人,定是周全妥当,那儿臣便再细加审阅。”

  武媚娘闻言一愣,李弘今日这般顺从,毫无往日叛逆的样子,倒是出乎她的意料。

  见武媚娘面露惊讶,李弘更觉自己猜中了母亲心思,

  心中暗自得意,面上笑容亦真切了几分,

  眼底的小心思,武媚娘一眼便看穿。

  “母后放心,儿臣信母后一定会为儿臣择一位既合心意、又能助儿臣稳固东宫的太子妃。

  儿臣先前不过是一时钻了牛角尖,如今已然想通,母后考量周全,断不会让儿臣受委屈。”

  李弘这句话,显然并不是出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敷衍的场面话,

  武媚娘听着矛盾不已——既欣慰他似有“懂事”之态,愿意体谅自己的考量,

  又清晰察觉到那话语背后的疏离与试探,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薄纱,

  明明是母子间的对话,却满是彼此揣度的客套,没有半分寻常人家母子的坦诚与暖意。

  她微微垂眸,只盼他再长大几岁,便能明白她的苦心,

  武媚娘缓声道。

  “好,那母后明日设宴,令这十二位女子于蓬莱殿陪侍,你可与她们论经谈史,亲自体察他们的品性。”

  李弘见武媚娘似是兴致不高,心中越发笃定自己的判断,喜悦更甚。

  “嗯,儿臣听母后的,就这样安排。”

  次日蓬莱殿宴席之上,十二位女子身着襦裙,依父亲品阶侍立两侧。

  “臣女参见皇上,皇后娘娘!”

  “都起来吧,赐座!”

  武媚娘含笑回道。

  “谢皇上,谢皇后娘娘。”

  姑娘们的礼仪一丝不苟,

  屈膝起身时裙摆轻扬却无半分凌乱,

  应答声清脆婉转又不失端庄,

  抬手落座间皆恪守着世家女子的教养,

  连指尖触碰座椅扶手的力度都恰到好处,

  既显对帝后的恭敬,又不外露刻意讨好的局促。

  ————————分界线

  宝子们踊跃留言啊,对剧情有什么看法或者阁主有什么剧情写漏了的,都可以提出来的哈,

  感谢宝子们的支持和鼓励!

  喜欢女皇武则天